平定县:全面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作者:史润国
来源:《山西教育·管理》 2018年第12期
2015 年12 月,平定县被国家评估认定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三年来,县委、县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水平的提升,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举措,把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认真履行教育职责,以“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中心,坚持两个基本点(硬件: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软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整体优化办学条件,夯实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基础
一是强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2017 年11 月,我县全面完成“改薄”项目任务。项目共涉及125 所中小学,包括设施设备购置、项目维修、项目煤电改造、运动场地建设、教学及辅助用房建设五大类工程项目,总投资11451 万元,其中县级配套资金为1104 万元。2015年以来,县以惠民实事和重点工程的形式,大力推进教育重点建设工程,先后新建了平定四中、阳泉师专附校、特殊教育学校,改扩建陈家庄小学、上盘石小学、岳家庄小学、神峪小学、娘子关小学、固驿铺小学和中社小学等7 所农村小学,完成了第三实验小学扩建,平定二中扩建已开工,农村学校“煤改电”工程全部完成,所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学点全部达到“20 条底线”要求,无阅级危房。
二是校园文化建设特色明显。全县中小学共有学生社团778 个,参与学生社团活动的学生人数共23800 人。移穰示范小学以其“龙灯舞”文化特色荣获“全国特色学校”“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先进集体”;阳泉师专附校在全校组建20 个选修型社团的基础上,各班立足实际,实现“一班一品”,组建了17 个班品型社团,探索出特色创建、学生社团活动助推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创新之路;实验三小形成了以阅读和足球为主的人文和运动特色,动静结合、张驰有度、相得益彰,强化了对学生认知、合作、创新等关键能力的培养,如今阅读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学校男子足球队在阳泉市“小学五人制校园足球赛”中夺得骄人成绩。全县共创建国家级书法教育示范校5 所,其中立璧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书法文化传承学校”;平定县被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命名为“国家级书法教育示范县”,在山西省尚属首家。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突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关键
一是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管理保障机制。三来年,全县按计划共招聘中小学教师176 人,其中专门招聘了84 名专业对口、学历层次较高的音乐、美术、书法、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采用“走教”模式,轮流在不同的农村学校开展教学,缓解了农村学校音乐、美术、书法、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学短板问题。“走教”模式,走出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子。推动优质师资在优质校与薄弱校之间开展交流,2017 年全县交流校级领导和教师共计186 人,参加交流的骨干教师52 名。建立和完善师德考核机制,出台一系列师德建设“十要”“十禁止”“校长教师行为规范”,不断完善师德师风承诺制、教师全员报告制、负面清单记录制和失信惩戒制等,进一步建立完善了师德考核档案,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二是加强师资质量培训提升。坚持网络在线学习、外出参加培训和聘请国家、省、市级优秀专家授课相结合,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每年参训教师达到3000 人次以上。2017年,县制定了《平定县中小学教师“千人培训计划”实施方案》,县财政安排专项培训经费,计划
到2019 年,历时三年,通过走进名校、走近名师、实地培训等形式对全县1000名中小学校长、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教研人员进行岗位提高培训,培训地点确定为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
三是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和关爱教师活动。2016 年以来,我县编印了师德教育系列丛书《一路耕耘一路歌》,对166 名中小学教师的优秀事迹进行了宣传报道,弘扬了正能量。2017 年、2018 年分别开展了“平定县中小学好老师”和“平定县金牌班主任”推选活动,县对“中小学好老师”及“金牌班主任”以每人每月300 元专项津贴的形式进行表彰和奖励,连续享受三年。同时,落实惠师,大力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县为全县教师进行高标准的免费体检,为乡镇教师加发450~750 元不等的乡镇工作补贴,从2018 年开始,为全县“走教”教师按每人每月500 元标准进行补贴。
三、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激发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活力
一是启动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县出台了《平定县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启动了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县教育局设立了专门的教育改革办公室,制定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和《初中学生综
合素质评价工作规程(试行)》,与各初中学校签订了初中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目标责任书。
二是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办学模式。实施“教育联盟”和“学区制管理”的办学模式改革,全县共创建了10 个教育联盟、5 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 个学区、1 个合作办学机构,采取“以强带弱,优势互补、捆绑式评价”等方式,城乡之间、联盟之间的教师同教共研,研教相长,减负增效。通过“互联网+教育”模式,实现了优质资源网络传输;通过联盟校际之间交流,实现了教师互助共进,整体提升了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学、教研和管理水平。
三是强化教育督导职能。全县共建立了13 个督学责任区,有专兼职督学 人,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实现了中小学(含教学点)和幼儿园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挂牌数达到283 个,责任督学开展督导工作共计923 人次,完成及相关部门交办的督导事项共计112 次,在助推学校规范办学行为、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解决群众关切问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规范教育管理行为,强化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保障
一是建立依法治校机制。成立了学校综合管理考核办,制定出台《平定县〈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达标评估实施方案》,努力探索“一校一案”的标准化管理模式,印发了《中小学校章程建设工作方案》,全县所有公办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基本实现“一校一章程”(联校200人以上的小学实现一校一章程;200 人以下规模较小的乡村学校和教学点由联校统一制订章程)。全县中小学章程核准数为56个,覆盖学校达到了100%,提高了各级各类学校管理法治化、制度化、民主化水平。
二是提升学校安全保障能力。推行“安全教育平台”管理模式,及时监控校园安全防范工作,全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都安装了校园安全监控系统,并实现了“一键式报警设备”全覆盖。为200 人以上的所有学校配备了74 名校园协警,为81 所学校配备了 名安保人员,工资由县财政统一预算安排。校园人防、物防、技防全部到位,全县实现了校园安全管理信息化、网络化,有力地保障了学校的安全稳定。
三是规范中小学校办学行为。规范招生秩序,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坚持“免试、就近、划片、分配”的原则,保障中小学生就近入学。严格推行阳光操作、均衡编班,全县两轨制以上的学校全部进行均衡编班。三年来,共制定和完善了各类规章制度48 个,涉及教育教学管理、教
师培养、后勤服务、财务管理、招生制度改革等各个方面,有效推进了全县中小学办学行为的规范有序。
五、关注教育热点难点,优化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环境
一是关注农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水平提升。积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教师编制和配备、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和拨付、基本装备配置标准、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等“四个统一全覆盖”。目前,50 人以下的小规模学校有36 所,其中教学点13 个。不足100 人的学校全部按100 人标准拨付公用经费。
二是关注县城建成区学校“择校热”“大班额”问题。加快县城建成区内小学、初中学校建设,近三年,完成了平定二中、平定三中、平定四中、阳泉师专附校、实验三小和西关小学6 所中小学的新建和改扩建,优化了县城建成区学校布局,基本满足了群众的教育需求。
三是严格落实教育行业扶贫。认真落实义务教育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等教育扶贫,同时实施好孤儿学生全免费、小学寄宿生三餐全免费“营养工程”、义务教育寄宿生营养早餐奶、营养膳食改善计划等各项教育资助。
六、信息化应用实现新突破,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内涵
我县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通过“信息技术提升应用经验交流、微课程设计与制作专家讲座、成果应用‘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等多种活动形式,提升了广大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和应用水平。石门口联校语文教师贾燕萍积极探索信息化环境下开展新型教学模式的有效方法,形成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县实验小学数学教师戎芳芳积极探索阳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应用技术,整合了“作业盒子”“速算盒子”和微信的功能,调动了学生前置性学习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翻转教学,实践了“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为同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探出了一条新路。
“科名焜耀无双地,冠盖衡繁第一州。”平定县将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推进教育公平”等新的目标,认真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办好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作者单位:平定县教育督导室)
责任编辑吴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