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阅读活动计划
2012-03-04 15:53:31| 分类: 默认分类 |字号 订阅
本年度我校将全面贯彻五常市教育局的有关精神,把读书活动作为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全校师生中积极开展读书活动。我们以全面提升我校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增长见识,发挥潜能,提高素质,让学生在阅读中快乐成长,努力形成“书香班级”、“书香年级”、“书香校园”,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目标与要求
⒈学校大力营造读书氛围,使阅读真正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和生活需要。
⒉积极倡导“我与好书同行”的思想,努力践行“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的理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夯实文化底蕴。
⒊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引导老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读书活动,推进阅读型班级、阅读型学校、阅读型家庭的建设。
方法与措施
1.加强师资培训,引领组织学生读书
通过校本培训和自我培训,转变教师以“分”为本的应试思想,树立以“生”为本的
素质教育理念,充分重视学生的读书活动。倡导教师多方面、多层次读书,扩大阅读面,夯实自己的文学基础,增强设计阅读活动的能力。
2.取得家长支持,建立学生读书活动的后盾
发放倡议书给每一位家长,在家庭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使其成为学校读书活动的支持者、宣传者和参与者、建设者。建议家长将每周周日一小时的时间定为“读书时间”,和孩子共同阅读,共同提高,营造家庭读书氛围。有条件的家庭,要经常带孩子到书店购书,到图书馆借书,拓宽读书渠道,倡导家长在孩子过生日时以书为礼品。
3.合理推荐阅读书目,明确学生读书内容。
学校重点推荐一些适合小学生的阅读刊物,学生根据阅读计划通过借阅、自愿购买或分小组购买共享等方式备齐指定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通过多种渠道丰富学校和班级的图书资源,创造条件组织学生阅读其它更多适合阅读的书目。
4.设立读书特色班,以点带面,实现面向全体。
学校班多(51个教学班),人多(3400多名学生),为保证各班读书的效果,每位学生参与的程度,学校在各年级设立读书特色班,定期举行阅读观摩活动,达到以点带面,普遍开花的目的。
5.纳入校本课程计划,强化阅读指导
各班制定学期班级读书计划,布置导读提纲,精心指导阅读,适当安排师生共读。根
据学生兴趣,每学期推荐8本以上图书,组织一次读书交流会或开展一次具有本班特色的读书活动。设置“读书”课,每周一节课(一、二年级利用一节诵读课;三——六年级利用自习课)进行读书活动。读书特色班利用每周三下午二课小组活动的两节课进行读书活动。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逐步形成课外阅读的基本课型:
l 阅读指导课:
这种课型主要是教给小学生阅读的方法。引导小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学会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会做简单的读书笔记或读书卡片,学会上网查找资料;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能力、想象能力等;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等;写摘录式读书笔记,六年级采用摘录好词佳句和感想相结合的形式。
l 读物推荐课:
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选择读物时往往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我们要上好读物推荐课,可以通过讲解主要内容、朗诵精彩片段、讲故事等各种形式向学生推荐读物,也可以同学之间、小组之间互相介绍自己喜爱的书籍。
l 阅读欣赏课:
这种课型主要是引导学生欣赏阅读材料,可以通过配乐朗诵、角色表演等各种方式,促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鉴赏,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审美能力。
l 读书汇报课:
这种课型是在学生课前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汇报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感受与收获。主要形式有:
①读后叙述:组织学生复述自己读过书籍的内容。
②开展辩论赛:对读物中所提到的相关论点开展辩论,促进阅读效果的提高。
③交流评论:交流自己阅读的方法,对书中的人物及写法进行评点。
④表演展示:让学生把看过的内容,自编成小品、课本剧等形式,在汇报课上进行表演。
6.加强课内外结合,保证学生阅读时间
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设立“阅读课”,教师负责指导、组织活动。与此同时鼓励学生开展“晨读”、“午读”、“晚读”、“双休日大阅读”,每天自觉读书时间不少于半小时。提倡“作业式”晚读活动。每天家庭作业提倡布置一定数量的读书内容,培养学生养成“与书为伴、快乐入睡”的习惯。
7.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健全读书评价机制
有计划地举办读书故事会、读书演讲、读书报告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辩论赛、读书笔记展评等课外阅读活动,力求通过活动的开展,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开展“读书节”,展示“书香校园”成果活动。
学校每学期要认真组织“读书之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等评比工作,树立读
书典型,进一步完善读书活动的激励机制。将教师在读书活动中所做的工作、成绩列入年度评优考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