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超长桩质量检测技术分析

超长桩质量检测技术分析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基础工程设计l E Me Des Cround l 超长桩质量检测技术分析 Detection Technology Analysis of Super Long Pile Quality’ 王艳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河北邢台054000) WANGYan (Highway Engineering Quality Supervision Station,Xintai 054000,China) 【摘 要】介绍了目前超长桩桩身质量检测的常规技术检测方法,简述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低应变应力波接力 传导技术。分析论证了该方法与常规检测方法的优缺点,用理式分析计算具体的超长桩临界桩长,并对实际应用考虑因素进 行了总结。 【Abstract]Thispapermainlyintroducesthecurrentconventionaltechnologyofsuperlongpilebodyqualiydettectionmethods,advantagesand disadvantagesofthevariousmethods,andonthebasisofthelowstrainandstresswaverelaytransmissiontechnology,analysestheadvantagesand conventionaldetectionmethods,usingthetheoryofformulaanalysisandcalculationofconcretepilewithsupercriticalpilelength,andthe practicalconsiderationsaresummarized. 【关键词】超长桩;质量检测;低应变;接力传导 【Keywords】superlongpile;qualiyttesting;lowsrtian;relaytransmission 【中图分类号】Tu413.1+4 【文献标志码1A 【文章编号】1007.9467(2014)02.0059.03 桩基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部分,由于其自身的隐蔽陛、施 工工艺问题、现场环境影响、施工操作人员素质,以及诸如天 1常用桩身质量检测方法 1.1超声透射法 在埋设声测管之间发射并接收声波,通过实测声波在混 凝土介质中传播的声时、频率和波幅衰减等声学参数的相对 变化,对桩身完整性进行检测的方法,称为声波透射法。该法 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检测细致、结果较为准确、不受桩长和桩 气气候条件、岩土工程地质条件、桩和桩间土的相互作用等外 部诸多因素影响,使成桩质量具有不确定性。桩基施工后,对 桩身进行质量检测和承载力检测,是关系到整个桩基工程甚 至整个建筑安全的关键环节,特别是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 软土地区及一些土质情况较差的地区的桩基工程。如何保证 并检测出桩身质量,成为工程广泛关注的关键性问题。目前, 工程中常用的桩身质量测试技术主要有:钻孔取芯法、超声透 射法以及低应变反射波法。而对于长度大于50m或长径比大 于50的超长桩的质量检测,目前多采用预埋声测管的超声波 透射检测方法,而本文介绍的低应变应力波接力传导方法更 能适用于超长灌注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 径、无盲区等优点,在对大直径超长桩的检测准确度高, 检测结果直观,能反映桩身缺陷的确切位置、大小、严重程度 等方面的信息。但该法需要预埋声测管,对桩身直径有一定的 要求,且检测效率低,成本高,对施工进度有影响,对水平裂缝 不易检测,且由于施工的原因很可能造成声测管的弯曲、折断 与破漏,同时在检测管局部未被混凝土包裹住的部位,透射波 的声时加长、波幅下降,有时甚至收不到波形,于是误判为桩 【作者简介】王艳(1981 )。女,河北邢台人,工程师,从事公路工程 研究,(电子信箱)wyxtjt2005@t 63.com。 身存在缺陷,桩身严重缩径到检测管外露,使透射波的声时、 波幅均出现严重异常,会误判为桩身严重缺陷。且对扩颈和轻 微缩径的-NN失效,这些将对检测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 59 I工程建设与设计 f ̄onatro ̄tlon&DesignForProject 降低了检测结果的可靠}生。 1.2钻孔取芯法 用钻柳取芯样以检测桩长、桩身缺陷、桩底沉渣厚度以及 桩身混凝土强度、混凝土的强度、密实性和连续性,判定桩端 岩土性状的方法称为钻孔取芯法。该法不受场地条件的, 特别适用于大直径混凝土灌注桩,可以直观测试灌注桩的完 整性,而且能够检测桩长、桩底沉渣厚度以及桩底岩土层的性 状。另外,对查明大面积的混凝土疏松、离析孔洞等也比较有 效,是桩身完整性检测诸多方法中最为直观可靠的检测方法。 但是,该法会对桩身造成一定的损害,对于细长桩沿桩身通常 钻孔取芯难度较大,且有些l薯 F的断桩或者断面缺损也不易 检查出来,操作也比较麻烦不便焉毛用,对于超长桩也不宜采用。 1.3低应变反射波法 在目前常规桩的桩身检测中,国内外普遍采用瞬态冲击 方式,通过实测桩顶加速度或速度响应时域曲线,来判定基桩 的桩身完整性,这种方法称之为反射波法(或瞬态时域分析 ] _I馘] ¨法)。本方法可适用于检测桩身的完整性,推定缺陷类型及其 在桩身中的大概位置,也可对桩长进行核对,对桩身混凝土的 二二U规n二二¨U 强度等级做出初步估计。该方法操作简便、使用快捷、成本较 低且可对工程进行普查,具有相对完善的理论基础和比较先 进的诊断技术,是应力波在桩体中的传播规律准确的反映,能 口1]姚 有效地诊断桩身局部缺陷,所以在我国应用十分广泛。 1.3.1低应变反射波法现场测试技术 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技术理论成熟、费用低廉、仪器轻 便。仪器设备主要包括:激振设备、传感器、信号采集分析设 备。其现场布置如图1所示。 口 图1低应变法信号采集示意图 1.3.2低应变法现场测试要求 低应变反射波法分析桩身质量,首先要求采集到准确可 靠的信号得到时域曲线,从而做出正确的质量诊断,这对于操 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要有严格的管理和把握,操作人员一定要 有谨慎严谨的科学态度,无论在仪器的安装调试还是在信号 采集和分析过程中,都要有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在现场测试 前的准备工作、锤头的选择、传感器的选择及安放,以及现场 信号采集后对信号进行正确的分析处理方面也要倍加关注。 1-3-3低应变反射法的作用 根据应力波反射原理,在工程检测中,利用该理论可以对 桩基的完整}生进行快捷的检测,对于工程中的常见桩身情况, 该方法可以检测以下各种形式的桩身问题(见图2)。 高析 二 n 扩径 缩径 土层变化 材料变化 图2低应变法适用的桩的类型 然而,对于渐细桩、渐粗桩、弯曲桩的桩身缺陷及桩身的 微小缺陷、竖向裂缝、桩底沉渣,低应变法由于理论本身的局 限性也很难做到正确的反映,将很难测到其异常。同时,桩体 并不是完全的一维线弹性杆模型,会存在着一定的尺寸效应, 确定的桩身缺陷位置是有误差的。在瞬态激振情况下,锤击后 应力波主要以纵波形式直接沿桩身向下传播,在桩顶又主要 以表面波和剪切波的形式沿径向传播,从而产生一定的误差。 同时,由于锤击点与传感器安装点有一定的距离,接收点测到 的入射峰时刻较锤击点滞后,面波或剪切波的传播速度比纵 波低得多,特别对大直径桩时间滞后将更明显。而波从缺陷或 桩底以一维平面应力波反射回桩顶时,引起的桩顶面径向各 点的质点运动却在同一时刻都是相同的,即不存在由近及远 的时间滞后问题,从而造成一定的误差。如果其桩身长度大于 45m,在进行完整性检测时,将很难检测到桩底反射或者深度 较大处的桩身缺陷,从而不能完整的反映整桩的桩身质量。值 得注意的是,即使桩身长度在可检测范围之内,但是如果桩身 过长,在低应变检测时所需要的激发的信号的频率就越小,以 减小能量的损失,这佯便造成对一些浅层或微小缺陷误判或 者漏判,尤其在长桩桩身完整性检测过程中这一矛盾尤为 明显。低应变无法检测的类型如图3所示。  一一细]渐 一 [二 二=]  ●● ● ●_]一 f J f i L__  jf 该方法的优势在于,发挥不同深度处传感器的作用,分工 测试,互相补充。将一个传感器置于桩顶,另外一个置于可测 临界桩长深度及以上位置,这样,传感器以上范围内的桩身质 量就可以通过桩顶处的传感器进行分析检测,而下部的桩身 ]、、、,]粗/厂, 广, 、、 、 微小缺陷 质量由桩身中的传感器检测,完成对桩身质量分析评价的” 接力”,然而,利用该方法也只是增大可测桩长范围,受制于桩 周土的阻尼作用的影响,其可测深度也是有着一定的范围,对 竖向裂缝 弯曲 桩底沉渣 图3低应变法无法检测的类型 2基于低应变法的应力波接力传导检测技术 从上述可以看到,当桩身长度达到一定的程度,桩底反射 及深度较大处的缺陷反射将很难被低应变法所检测。通过分 析可知,桩顶的传感器接收的是应力波经历入射和桩底(或缺 陷)反射两个等距离的历程后到达桩顶时质点的速度,过程中 受到两次桩周土的阻尼作用使能量的损失更为迅速,如若使 得应力波在较小的能量损失条件下被传感器接收,可通过减 小桩底(或缺陷)反射应力波被接收所经历的距离实现。所以, 我们试图通过在桩顶安置传感器,检测其浅部范围内(这个范 围应该在其可测桩长范围之内)的缺陷情况,通过桩身中埋置 的传感器,检测深部桩身质量,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接收到桩 底反射或深度较大的缺陷反射,从而在应力波衰减较小的情 l丽 釜 况下被传感器所接收,进而实现对整个桩身的完整性检测。这 个过程中,应力波的传播距离减小,由阻尼造成的能量衰减较 小,接收的反射波幅值更为清晰。其原理图、信号采集时的现 场布置图如4、图5所示。 桩 长 n {{  图4应力波传递示意图 图5信号采集示意图 于桩身传感器以下的可测桩长需要根据传感器埋深进一步计 算分析。 根据式(1),距离桩顶 处的桩身质点,其接收到的初始 入射波幅19 与桩顶的质点初始入射波幅 有如下关系: (一1 0o18G。 一9 4229)卫 1/V =2e (1) 0oI 一9 4229)兰。1 vl/v =2e (2) 把 以下的桩段看作一根整桩考虑, 处的桩身质点接收 到的初始入射波幅 与该点接收到的桩底反射波幅 ,有如下 关系: 『_l_O0 e -9.4229)2 /vl=2e 。 。 (3) 式(2)式(3)相乘,得到: ( o01 e 一9 4229)譬 ]+[(-I,0018C ̄e -9.4229)÷】 Vr/V,=4e (4) 通过对比分析式(1)、式(4),可以看出,在桩长相同的情况 下,桩身中的传感器接收到的桩底反射波幅与桩顶传感器接 收到的入射波幅比要大于放于桩顶处的传感器接收到反射波 幅与入射波幅比,采集到的信号更为清晰,因此,便可以检测更 大长度范围内的桩身质量。 如果先确定了传感器埋设深度x(x应小于该种土质作用 下的临界桩长)之后,将 代入式(2),计算得到桩身入射波与 桩顶入射波的波幅比,从而计算可得式(3)中的桩身传感器的 桩底反射波幅与桩身入射波幅比,进而利用式(3)计算传感器 下可以测得的桩长h。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该方法忽略了桩身阻尼的作 用,所以在实际应用中要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从而应 该减小传感器的埋深,而用该法实际适用的桩长也要小 于计算值。 (下转第64页) 61 I工程建设与设计 l Construction&DesignForProject 2)螺旋钻孔灌注桩工艺流程:定桩位、复核一钻机就位一 钻进至设计深度一终孔验收一灌注混凝土一清土提升钻杆一 混凝土灌注至设计桩顶上500mm-*起吊钢筋笼、振动锤一启 沉降,均没有达到警戒值。 表1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和精度要求 动振动锤、下插钢筋笼一钢筋笼插至设计标高一转移钻机循 环下个桩位一施工完成。 4.2施工技术要求 土方开挖:开挖区内土方开挖与边坡支护工序应密切配 5.2抗拔检测 该工程分别对土钉及锚索做了抗拔实验,结果表明,该基 坑的抗拔力为290kN,未达到警戒值,基坑的稳定性满足要求。 合,严格按设计要求分层、分段开挖,开挖后及时进行支护。 土钉墙施工:采用土钉墙支护的坡段,坡面挂  ̄8mm@200mmx200nun钢筋网并喷射混凝土lOOmm厚,喷 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 6结语 基坑工程是整个高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深基坑支 护的施工重在于施工过程的控制,如果施工中哪个环节出了 水泥搅拌止水桩施工:搅拌桩直径采用qb550mm,互相搭 接150mm,桩中间距400mm;采用四喷四搅施工工艺。 预应力锚索施工:锚索施工应待冠梁施工完毕后再进行, 问题,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事后补救将非常困难,这就要求 设计的图纸要经过专家论证,施工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对基 坑的地质情况非常熟悉,施工单位也要做好基坑的专项施工 采用钻机成孔,钻孔前根据设计要求定出孔位。锚索采用二次 注浆施工工艺。 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施工:用长螺旋钻机钻孔至设计标高, 然后压灌超流态混凝土,压灌至设计桩顶标高后,移开钻杆将 钢筋笼压入桩体。 方案,并能遇到问题及时与设计院进行沟通,保障基坑在施工 过程中的质量及安全。(1 【参考文献】 【1】李继业,等.深基坑支护存在的问题与研究方向[J】.建筑技术开发, 5工程监测与检测结果 5.1基坑位移、沉降监测 在本基坑工程中,沿着基坑周边布置了若干观测点。监测 的主要项目有:基坑顶面的沉降和水平位移及周边道路沉降、 位移,其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和精度见表1。 沉降与位移结果表明,该基坑的最大水平位移量为 21.26mm,最大垂直位移量为2mm,邻近的建筑物没有明显的 2001(11):2-3. 【2】周汉香.基坑支护桩结构优化设计[J].岩土工程学报,2001,23(2): 144.148. 【3】JGJ l2o_-201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s】 .【收稿日期12013—1 1.28 (上接第61页) 【参考文献】 【1】陈凡.基桩质量检测技术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总结 低应变法的应力波接力传导检测技术,即通过在桩身中 预埋传感器,从而应力波能量损失要小于到达桩顶时的能量 【2】徐攸在档基检验手册【K].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3】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 损失,被桩身中的传感器所接收的波幅值将更大,使其能够接 收到清晰的桩底反射或深部的缺陷反射,从而更好的完成对 桩身质量的检测。该方法利用了低应变反射波法原理,但是要 【4】雷林源.桩基动力学[1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0. 【5】雷振明,谢勇.探讨桥梁桩基检测中超声波法的应用【J】_交通建设 2009(1):179.180. 优于目前工程中常规的低应变反射波常规检测技术,能适用 于超长灌注桩的桩身完整I生检测。 【收稿日期]2013—10.16 6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