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1.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私谥靖节,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出身于一个沦落的仕宦家庭。29岁时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此后,又作过几任参军一类的小官,时间都很短。因家庭经济状况不佳,到39岁时,他曾亲自参加农业劳动。后来又出任彭泽令。郡里派督邮到县里来,县吏叫他束带迎接。他说:“吾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就离职回乡。这时,他41岁。以后就没再作官。死时63岁。他的作品现存的有诗120多首,散文6篇,辞赋3篇。
2.王湾,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唐玄宗先天年间进士,官洛阳尉。早有文名,往来吴、楚间,多有著述,但大部分散佚。《全唐诗》仅录存其诗10首。
3.韩愈(768—824),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早孤,由嫂抚养。刻苦自学,贞元进士。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因谏宪宗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力反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被列为“唐宋家”之首。
4.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他是唐宗室郑王后裔,但家境早已衰落。他少有诗名,曾受到韩愈的赏识。但因避父讳不能应进士考,失去了仕进之路。只作过一任在宗庙职掌祭祀的九品小官奉礼郎。辞官归家后为生计所迫,外出依人。穷愁潦倒,心情一直抑郁难伸。27岁时因病逝世。今存诗240余首。他的诗歌抒发了执着的人生追求与怀才不遇的悲愤,揭露了现实的黑暗,反映了人民的疾苦。艺术上,他熔铸了前代积极浪漫主义的传统,以奇特的想象,浓艳的色彩,瑰丽奇峭的语言,形成了他幽冷浓艳、虚幻荒诞的独特风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有《李长吉
歌诗》传世。
5.马致远(约1251—1321),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号东篱,大都(北京)人。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四人以杂剧并称,世人谓之关、马、郑、白。著杂剧15种,今存《汉宫秋》《荐福排》《岳阳楼》《黄粱梦》《青衫泪》《陈抟高卧》《任风子》七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