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 新学期 新成绩 新目标 新方向 ——————————

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化学试题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Na2O2是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

B. Na2O和Na2O2投入水中都能生成NaOH,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它们都是碱性氧化物 C. Na2CO3可用于制玻璃、肥皂、造纸、纺织等工业,而NaHCO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制造发酵粉等

D. NaCl的性质稳定,可用作调味品 【答案】B

【解析】A. Na2O2可以与二氧化碳及水发生反应生成氧气,所以Na2O2是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A正确;B. Na2O和Na2O2投入水中都能生成NaOH,但是Na2O与水的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B不正确;C. Na2CO3可用于制玻璃、肥皂、造纸、纺织等工业,而NaHCO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制造发酵粉等,C正确;D. NaCl的性质稳定,可用作调味品,D正确。本题选B。 2.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铝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Al2O3,故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Fe2O3 B. 铁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故钠也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 C. 活泼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故活泼金属铝也保存在煤油中

D. 钠与氧气、水等反应时钠均作还原剂,故金属单质参与反应时均作还原剂 【答案】D

【解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Fe3O4,A项错误;钠和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不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B项错误;金属铝在空气中形成致密的氧化膜,故可以保存在空气中,C项错误。

3. 酸性溶液中分子或离子还原性强弱为SO2>I->Fe2+>H2O2>Cl-,则下列反应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2Fe3++2H2O+SO2===2Fe2++SO+4H+

桑水

B. 2Fe+Cl2===2Fe+2Cl C. I2+SO2+2H2O===H2SO4+2HI D. H2O2+H2SO4===SO2↑+O2↑+2H2O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分析,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A中还原剂为二氧化硫,还原产物为亚铁离子,还原性顺序:二氧化硫>亚铁离子,与题意相符,正确,不选A;B中还原性:亚铁离子>氯离子,正确,不选B;C、还原性顺序为:二氧化硫>碘离子,正确,不选C;D、过氧化氢>二氧化硫,与题意不符,错误,选D。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4. 下列反应,其产物的颜色按红色、红褐色、淡黄色、蓝色顺序排列的是( )

①金属钠在纯氧中燃烧 ②Fe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 ③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 ④无水硫酸铜放入医用酒精中

A. ②③①④ B. ③②①④ C. ③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①金属钠在纯氧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Na2O2;②Fe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的Fe(OH)3;③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成红色;④医用酒精中含水,无水硫酸铜放入医用酒精中,无水硫酸铜变蓝;产物的颜色按红色、红褐色、淡黄色、蓝色的顺序排列为③②①④,答案选B。

5. 下列有关常见的几种金属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氧化钙可用作干燥剂 B. Fe2O3可用于制作红色油漆和涂料

C. Al2O3可用作耐火材料 D. Na2O2、CuO、FeO都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都生成相应的碱 【答案】D

【解析】A. 氧化钙可以与水反应,故可用作干燥剂,A正确; B. Fe2O3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红棕色的粉末,可用于制作红色油漆和涂料,B正确;C. Al2O3的熔点很高,故可用作耐火材料,C正确;D. CuO、FeO都不能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D不正确。本题选D。

6. 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相互反应,无论是前者滴入后者,还是后者滴入前者,反应现象都相同的是( )

A. NaHSO4和Ba(OH)2 B. AlCl3和NaOH C. NaAlO2和H2SO4 D. Na2CO3和HCl

桑水

2+3+-

【答案】A 【解析】

A.无论前者逐滴滴入后者,还是后者逐滴滴入前者,现象均相同,都是生成白色沉淀,故A选;B.当AlCl3少量时,氯化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当AlCl3过量时,二者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所以反应现象不同,故B不选;C.偏铝酸钠和少量硫酸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过量硫酸反应生成铝,所以反应现象不同,故C不选;D.前者逐滴滴入后者,发生Na2CO3+2HCl═2NaCl+CO2↑+H2O,后者逐滴滴入前者发生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CO2↑+H2O,现象为开始没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冒出,则现象不同,故D不选;故选A。

7.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实验目的 制备Fe(OH)3胶体 配制稀硫酸 除去Al粉中混有的Al2O3 实验操作 将饱和FeCl3溶液滴加到NaOH浓溶液中 先将浓硫酸加入烧杯中,后倒入蒸馏水 加入稀硫酸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试样加水溶解后,再加入足量BaCl2溶液,有D 检验NaHCO3固体中是否含Na2CO3 白色沉淀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A、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得不到胶体,A错误;B、稀释浓硫酸时应该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B错误;C、铝和氧化铝均与稀硫酸反应,C错误;D、碳酸氢钠与氯化钡不反应,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方案、操作均正确,D正确,答案选D。

8. 为除去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Na2CO3粉末(NaHCO3):加热直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 B. NaHCO3溶液(Na2CO3):向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 C. CO2 (HCl):将气体依次通过Na2CO3溶液和浓硫酸中

桑水

D. H2 (HCl):将气体通入碱石灰中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NaHCO3受热容易分解,生成Na2CO3,故A正确;B、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生成碳酸氢钠,可以除去杂质,故B正确;C、CO2和HCl都能与Na2CO3溶液反应,故C错误;D、HCl气体显酸性,可以被碱石灰吸收,故D正确;故选C。 考点:考查了除杂的相关知识。

9. 下列关于Na2O和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Na2O与Na2O2颜色相同 B. 均可与CO2、H2O反应产生氧气 C. 所含氧元素的化合价均为-2 D. 阴、阳离子的个数比均为1∶2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Na2O为白色,Na2O2为淡黄色固体,颜色不相同,故A错误;Na2O和Na2O2与CO2、H2O反应不能生成氧气,故B错误;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均为-1,故C错误;Na2O2中含有

个数比为2:1,Na2O中含有

个数比为2:1,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0. R2O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把Mn2+氧化成MnO,若反应中R2O变为RO,又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则n值为( ) A. 1 B. 2 C. 3 D. 4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该反应中,锰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2价→+7价,失电子化合价升高,锰离子作还原剂;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所以R元素得电子化合价降低,R2O8n-作氧化剂,即R2O8n-与Mn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根据各元素的原子守恒写出并配平该方程式为8H2O+5R2O8n-+2Mn2+=2MnO4-+10RO42-+16H+,根据电荷守恒得-5n+2×2=-1×2+(-2×10)+1×16,n=2,答案选B。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11. 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氯化铝溶液与过量的氨水反应:Al3++4NH3·H2O===AlO+4NH+2H2O

B. 小苏打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Ca2++2OH-+2HCO===CaCO3↓+ CO+2H2O C. 纯碱溶液中滴加少量盐酸:CO32-+H+===HCO

D. 用FeCl3溶液腐蚀铜电路板:Fe3++ Cu === Fe2++ Cu2+ 【答案】C

桑水

..................

12. 已知在酸性溶液中,下列物质氧化KI时,自身发生如下变化:Fe→Fe;MnO→Mn;Cl2→2Cl-;HNO2→NO。如果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的KI,则得到I2最多的是( )

A. Fe3+ B. MnO C. Cl2 D. HNO2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已知在酸性溶液中,下列物质氧化KI时,自身发生如下变化:Fe3+→Fe2

3+

2+

2+

;MnO→Mn;Cl2→2Cl;HNO2→NO。由上述变化可知,当 Fe、 MnO、 Cl2、 HNO2的物

2+-3+

质的量均为1mol时,他们分别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5mol、2mol、1mol,所以,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的KI,则得到I2最多的是MnO ,B正确,本题选B。 点睛: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根据电子转移情况可以很简便地解决相关的计算。 13. 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的KOH溶液,分别与相同体积的Fe2(SO4)3溶液和FeSO4溶液反应,要使溶液中的Fe3+、Fe2+恰好完全沉淀,则FeSO4溶液和Fe2(SO4)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 3∶2 B. 3∶1 C. 1∶3 D. 1∶1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的KOH溶液,必然含有相同物质的量的OH-。设n(OH-)=6mol,则其可以沉淀Fe3+、Fe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mol、3mol,则n(Fe2(SO4)3)=1mol、n(FeSO4)= 3mol,因为Fe2(SO4)3溶液和FeSO4溶液的体积相同,所以FeSO4溶液和Fe2(SO4)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3∶1 ,B正确,本题选B。

点睛:没有数据的计算,我们需要进行合理假设。本题用最小公倍数法进行假设,计算最简便。

14. 向NaOH和NaAlO2的混合液中不断滴加盐酸,下列图象中, 能正确表示上述反应的是(横

桑水

坐标表示加入HCl溶液的体积, 纵坐标表示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 ( )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向NaOH和NaAlO2的混合液中不断滴加盐酸,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然后再与偏铝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最后再把氢氧化铝溶解,由于沉淀和溶解的过程中消耗的盐酸体积之比为1:3,所以C正确。本题选C. 点睛:本题关键是要弄清离子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

15. 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3杂质的Na2CO3样品的纯度,现将w1 g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w2 g,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 A. 【答案】A

【解析】设样品中含有NaHCO3的质量为xg,则 2NaHCO3

Na2CO3+H2O+CO2↑△m(减少) B.

C.

D.

2×84 106 62 xg (w1g-w2g)

则:168/x=62/(w1g-w2g),解得:x=84(w1−w2)/31,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为:

,答案选B。

16. 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

②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震荡后仍有固体存在。 该白色粉末可能为( )

A. NaHCO3、Al(OH)3 B. AgCl、NaHCO3 C. Na2SO3、 BaCO3 D. Na2CO3、CuSO4

桑水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NaHCO3、Al(OH)3都与盐酸反应,硫酸足量时没有固体剩余,故A错误;B.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AgCl不溶于盐酸,故B错误;C.BaCO3不溶于水,二者都与盐酸反应,且生成气体,若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且BaCO3,能和H2SO4反应生成BaSO4沉淀,故C正确;D.加入过量硫酸,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但没有固体剩余,故D错误;故选C。

【考点定位】考查物质的检验和鉴别

【名师点晴】侧重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为解答该题的关键,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说明有一种物质不溶于水,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则至少有一种物质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可能为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②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震荡后仍有固体存在,说明在振荡过程中生成不溶于酸的固体,以此解答该题。

视频

17. 在溶液中加入足量N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NH4+、Ba2+、Cl-、NO3- B. K+、AlO2-、Cl-、SO42- C. Ca、Mg、NO3、HCO 3 D. Na、Cl、Fe、I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在溶液中加入足量Na2O2后,其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溶液有强碱性和强氧化性。A. NH4+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存在;B. K+、AlO2-、Cl-、SO42-等4种离子在碱性溶液中不发生离子反应,可以大量共存;C. Ca2+、Mg2+、HCO 3-等3种离子均不能在强碱性溶液中大量存在;D. Fe2+、I-可以被过氧化钠氧化而不能大量共存,前者也不能大量存在于碱性溶液中。综上所述,B正确,本题选B。

18. 甲、乙、丙、丁分别是Al2(SO4)3、FeSO4、NaOH、BaCl2四种物质中的一种,若将丁溶液滴入乙溶液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丁则沉淀消失,丁溶液滴入甲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发生,据此可推断丙物质是( )

A. Al2(SO4)3 B. NaOH C. BaCl2 D. FeSO4 【答案】D

【解析】若将乙溶液滴入丁溶液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则沉淀消失,应为NaOH和Al2(SO4)3的反应,反应的方程式有:Al2(SO4)3+6NaOH═2Al(OH)3↓+3Na2SO4、

Al(OH)3+NaOH═NaAlO2+2H2O,现象为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则乙为NaOH,丁为Al2(SO4)3,

桑水

2+2+--+-2+-

乙溶液滴入丙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发生,只有BaCl2与NaOH不反应,则甲为BaCl2,因此,丙为FeSO4。故选D。 19. 已知有下列反应: ①2H2O+Cl2+SO2===H2SO4+2HCl

②2KMnO4+16HCl(浓) ===2KCl+2MnCl2+5Cl2↑+8H2O 根据上述两个反应回答:

(1)Cl2、KMnO4、H2SO4三者氧化性强弱顺序为______________,Cl、SO2、Mn三者还原性强弱顺序为___________。

(2)反应①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 (3)反应②中浓盐酸表现出的性质是________。 A.还原性 B.酸性 C.氧化性

(4)用双线桥法标出反应②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KMnO4>Cl2>H2SO4 (2). SO2>Cl>Mn (3). 98∶73 (4). AB

2+

2+

(5).

【解析】试题分析:由①2H2O+Cl2+SO2===H2SO4+2HCl可知,该反应中,氯气是氧化剂、硫酸是氧化产物、二氧化硫是还原剂、盐酸是还原产物;由②2KMnO4+16HCl(浓) ===2KCl+2MnCl2+5Cl2↑+8H2O可知,该反应中高锰酸钾是氧化剂、氯气是氧化产物、盐酸是还原剂、氯化锰是还原产物。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后的还原性。

(1)Cl2、KMnO4、H2SO4三者氧化性强弱顺序为KMnO4>Cl2>H2SO4,Cl-、SO2、Mn2+三者还原性强弱顺序为SO2>Cl>Mn。

(2)反应①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其质量之比为98∶73。 (3)反应②中浓盐酸表现出的性质是还原性和酸性,选AB。 (4)用双线桥法标出反应②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如下:

2+

20. 现有金属单质A、B、C和气体甲、乙以及物质D、E、F、G、H,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

桑水

系如图所示(图中有些反应的生成物和反应的条件没有标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乙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0.4 g D和1.06 g 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0.1 mol·L-1稀盐酸。在如下图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图像。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Al (2). HCl (3). 2Na+2H2O===2Na++2OH-+H2↑ (4). Cl2+

2Fe2+===2Fe3++2Cl- (5). Fe3++3OH-===Fe(OH)3↓ (6).

【解析】试题分析:现有金属单质A、B、C和气体甲、乙以及物质D、E、F、G、H,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为钠、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则甲为氢气、D为氢氧化钠、B为铝;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则乙为氯化氢;氯化氢溶于水得到盐酸,E为盐酸;红褐色沉淀为氢氧化铁,则C为铁、F为氯化亚铁、G为氯化铁。 (1)B的化学式为Al、乙的化学式为HCl。

(2)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反应⑤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Fe2

桑水

===2Fe+2Cl;反应⑥的离子方程式为Fe+3OH===Fe(OH)3↓。

-1

3+-3+-

(3)将0.4 gNaOH和1.06 g 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0.1 mol·L

稀盐酸。0.4 gNaOH的物质的量为0.01mol,1.06 g Na2CO3的物质的量为0.01mol。盐酸加入到混合液中后,依次发生OH-+H+=H2O、CO32-+H+=HCO3-、HCO3-+H+=H2O+CO2↑,显然,3个反应中消耗的盐酸体积相同,皆为0.1L。因此,可用下图中曲线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的物质

的量的关系图像。

21. 现有一定量含有Na2O杂质的Na2O2试样,用下图的实验装置测定Na2O2试样的纯度。(A中可供选用的试剂只有CaCO3固体、6 mol·L-1盐酸、6 mol·L-1硫酸和蒸馏水)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液体试剂选用________ ,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装置E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开始时测得样品的质量为2.0 g,反应结束后测得气体体积为224 mL(标准状况),则Na2O2试样的纯度为_____________。

【答案】 (1). 6 mol·L-1盐酸 (2). CaCO3 + 2H+== Ca2++CO2↑+H2O (3). 除去气体中的HCl (4). 吸收装置D中反应剩余的CO2 (5). 2Na2O2+2CO2===2Na2CO3+O2 (6). Na2O+CO2===Na2CO3 (7). 78%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知,本实验先用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经除杂、干燥后与一定质量的样品反应,将反应后的气体经以碱石灰吸收剩余的二氧化碳后,排水测气,测量生成的氧气的体积。根据氧气的体积和样品的质量可以求出样品的纯度。 (1)装置A中液体试剂选用6 mol·L-1盐酸,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 + 2H+== Ca2++CO2↑+H2O。

(2)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气体中的HCl。装置E中碱石灰的作用是吸收装置D中反应剩余的

桑水

CO2。

(3)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 Na2O+CO2===Na2CO3。

22. 将NaOH、MgCl2、AlCl3三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量水后,产生1.16 g白色沉淀,再向所得浊液中逐渐加入1.00 mol/L HCl溶液,加入HCl溶液的体积与生成沉淀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试回答:

(1)A点的沉淀的化学式为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A点至B点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原混合物中AlCl3的质量是________g,NaOH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mol。

【答案】 (1). Mg(OH)2 (2). NaOH、MgCl2、AlCl3反应后有NaOH剩余,过量的NaOH与AlCl3反应生成NaAlO2 (3). AlO+H++H2O===Al(OH)3↓ (4). 2.67 (5). 0.13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知,向所得浊液中逐渐加入1.00 mol/L HCl溶液,加入HCl溶液的体积在0~10.0mL之间时,发生了OH-+H+=H2O,说明浊液中不溶物只有氢氧化镁,其物质的量为

-

,所以n(MgCl2)=0.02mol;在10.0~30.0mL之间时,沉淀的质量逐渐增

+

+

加,说明发生了AlO2+H+H2O=Al(OH)3↓,n[Al(OH)3]=n(H)=20.0L1.00

mol/L=0.02mol;在30.0mL之后,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逐渐溶解于盐酸。

(1)A点的沉淀的化学式为Mg(OH)2,理由是NaOH、MgCl2、AlCl3反应后有NaOH剩余,过量的NaOH与AlCl3反应生成NaAlO2;

(2)A点至B点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lO+H++H2O===Al(OH)3↓ ; (3)原混合物中n(AlCl3)= n[Al(OH)3] =0.02mol,质量是m(AlCl3)=

0.02mol133.5g/mol=2.67g;在图像中B点,沉淀达到最大量,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n(NaCl)=c(HCl)+2n(MgCl2)+3n(AlCl3)=30.0

L

1mol/L+2

0.02mol+3

0.02mol=0.13m

桑水

ol,即NaOH的物质的量是0.13 mol。

点睛:本题关键是要弄清离子反应发生的顺序,其次,在计算时,要关注沉淀达到最大量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根据氯离子守恒求出氯化钠的物质的量,再根据钠离子守恒求出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

桑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