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期报告

中期报告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中期报告

泌阳县王店镇中心学校 李坡 一、研究情况

自课题2014年10月立项以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关于学习情景的作用的研究:

1.通过学习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通过情景学生能对知识的把握做到身临其境;

2.通过情景能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能在发现和探索中获得结论;

3.创设情境能沟通数学知识的前后联系,特别是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对原有经验的解读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科学有效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4有利于人文素养的培养。

(二)关于有效的数学学习情景的特征的研究 数学学习情景的创设要以学生身边的事物为基础,要与本节的目标相适应,要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的探索和发展,创设的时间要求快速进入学习内容,不能脱离学生实际,不利于数学本质的学习,那么什么是有效的数学学习情景的特征是什么呢?

1、数学情景应该是问题情境。 2、创设情境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3、情景应具有直观性。 4、情景应具有情感因素。 5、情景应具有典型性。 6、情景应具有主体性。

(三)关于创设有效的学习情景策略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一)转变了教师的观念

1、学生观:不仅仅是看学生听课认不认真,作业做得如何,更主要的是看学生的心理活动怎样;看学生是否喜欢数学课;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完全调动起来。增强了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兴趣。一年下来,大部分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那么枯燥乏味,离我们并不遥远,原来它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通过测试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比对班比高20%,学习态度较好的比对比班高15%,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比对比班高16%。学生的探究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高。

2、质量观:经过3年的实验,实验班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经测试,发现优秀率大幅提高。成绩的提高得益于教学由原来的教师讲授、学生记忆,改变为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小组讨论、探索、总结出概念,因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试验班级的学生历次期中(末)数学考试成绩均居全县前列详细内容见附件。 3、教学观:转变师生角色,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教师只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这样既增强了教师的敬业精神和科研意识,也提高了教育科研水平。教师会教、善教,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二)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我们的数学课上,学习目标让学生发现,问题由学生提出,规律由学生来探究,方法由学生摸索,结果由学生来评价,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大都有探索新知的欲望,能够不拘泥于书本,不依常规,积极提出自

己的新见解、新发现、新思路。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思路畅通、灵活、有深度。调查表明,喜欢数学的学生比对比班高出32%。 (三)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探究、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充分展现了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调查显示:实验班学生要求主动发言的占85%,而对比班仅占32%,实验班能积极参与小组学习的达100%,而对比班仅占28%,实验班能提出不同见解的占65%,而对比班仅占23%。 另外,我还撰写了小课题论文:《试谈小课题研究》;教育案例:《初中数学“有理数的加法”》; 初中数学教学叙事 《不等式(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理论学习有所欠缺,研究的面较窄。 2、 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作比对数据的统计。

3、 课题研究人员缺乏丰富的研究经验,方法上有待提高。 今后的设想:

这个课题的结题只是一份书面的报告,其实研究还远没有结束,创设有效的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由之路,作为教师,理当继续探索研究。为此,我将继续研究完善如下内容:

1 进一步深入探讨情境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2进一步深入探讨关于有效的数学学习情景的特征并且在实践中发挥作用。 3,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将进一步具体落实实验调查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观。实践表明,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的学习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并以此作为完善课题研究的依据。

4结合教学实践,及时跟踪反馈学生的质量关并作为课题研究的成果之一

5不断学习,向在座的各位专家学习,学习借鉴他们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和研究水平。

6,关于调查分析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为了认识研究具有真实性,我将完善调查环节,切实做好先调查,后分析,并形成一定成果,做出实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