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表29:技术交底书(1311) 表格编号 技术交底书 项目名称 交底编号 工程名称 设计文件图号 施工部位 交底日期 技术交底内容: 1.适用范围 本技术交底为隧道工程Ⅱ型超前小导管施工。 2.作业准备 2.1超前小导管材料必须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所有材料试验检测均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2.2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3现场施工机械、人员配置满足施工需要。 3.技术要求 根据设计要求,II型小导管采用Ф42热轧无缝钢花管,壁厚3.5mm,环向布置间距0.4m,单根长度4.5m,纵向水平搭接≥1m;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施工程序 施工准备→测量放点→布孔→钻机钻孔→清孔→安设小导管→注浆→检验验收→封孔。 4.2工艺流程 拱部Ⅱ型超前小导管 1311 施工准备 注浆孔孔位布置 钻 孔 清 孔 导入小导管 安止浆塞 浆液配制 注 浆 注浆质量综合检查 合格洞外小导管加工 不合格 结 束 图1 超前小导管施工工艺流程图 φ6mm加劲箍热轧无缝钢管 ≥30cm 15cm 图2 注浆小导管结构图(细部图见附图) 5.施工要求 5.1施工准备 施工前需对小导管的质量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允许使用。注浆前对使用的注浆材料进行抽样检查。 5.2小导管的制作 5.2.1小导管前端封闭并制作成锥形,以便顺利插入已钻好导管孔内,当围岩松软时,也可以直接打入,小导管尾端焊接φ6钢筋加劲箍,防止施工时导管尾端变形。在 前部钻注浆孔,孔径10 mm,孔距15cm,呈梅花形布置,尾度不小于30cm,作为不钻孔的止浆段。 5.3小导管安设 5.3.1用风钻钻孔,开孔直径根据规范要求选择大于小导管的距离参数,并用吹管将砂石吹出(风压0.5-0.6Mpa),钻孔深度为5m。 5.3.2用风钻将小导管顶入孔中,然后检查管内有无充填物,如有充填物,用吹管吹出或掏勾勾出。 5.3.3用塑胶泥(水玻璃拌合425#水泥即可)封堵导管周围及孔口。 5.3.4安装时插入长度(按规范)管端外露20cm,以便安装注浆管路。 5.3.5超前小导管验收标准详见下表 超前小导管施工允许偏差序号项目允许偏差123方向角孔口距孔深2°±50mm﹢50mm0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环抽查3根。 检验方法:仪器测量,尺量。 5.4注浆材料 5.4.1浆液:水泥浆液 5.4.2水泥浆水灰比:1:1(重量比); 5.4.3水胶比W/B,基准水胶比W/B选定为0.4 5.4.4水泥标号:P.o42.5;减水剂为水泥用量的0.75% 5.4.5注浆压力:0.5~1.0Mpa。 5.5注浆浆液配置、搅拌 5.5.1水泥浆搅拌在拌合机内进行,根据拌合机容量大小,严格按设计配料进行拌制。 5.5.2搅拌水泥浆的投料顺序为:在加水的同时将缓凝剂一并加入并搅拌,待水量加够后继续搅拌1min,最后将水泥投入并搅拌3min。 5.5.3缓凝剂掺量根据所需凝胶时间而定,控制在水泥用量的2%~3%。 5.6注浆 5.6.1注浆最高压力应控制在1.0Mpa以内,以防压裂工作面。 5.6.2注浆速度不能过快,一般控制每根导管总进量在30L/min以内。 5.6.3导管注浆采用定量注浆,即每根导管内注入300L浆液后即结束注浆。如压力逐渐上升,流量逐渐减少,虽然未注入300L浆液,但孔口压力已达到1.0Mpa时结束注浆。 5.6.4注浆结束后及时清洗泵、阀门核管路,保证机具完好,管路畅通。 6.施工质量要求 6.1小导管安装一般采用钻孔打入法,既先按设计要求钻孔,钻孔直径比钢管直径大3~5mm,然后将小导管穿过钢架,用锤击或钻机顶入,顶入长度不小于钢管长度的90%,并用高压风将钢管内的砂石吹出。 6.2小导管安设后,用塑胶泥封堵孔口及周围裂隙,必要时在小导管附近及工作面喷射混凝土,以防止工作面坍塌。 6.3隧道的开挖长度应小于小导管的注浆长度,相邻两排小导管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小于1m。 6.4注浆前应进行压水试验,检查机械设备是否正常,管路连接是否正确,为加快注浆速度和发挥设备效率,可采用群管注浆(每次3-5根)。 6.5注浆量达到设计注浆量或注浆压力达到设计终压时可结束注浆。 6.6注浆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注浆压力及注浆泵排浆量的变化,观察分析注浆情况,防止堵管、跑浆、漏浆。做好注浆记录,以便分析注浆效果。 6.7注浆结束4小时后,方可进行掌子面的开挖。注浆后注浆孔要堵塞密实,钢管要与拱架焊接牢固。 7.安全及环保要求 7.1安全要求 7.1.1施工区域应设警示标牌,严禁非工作人员出入。 7.1.2施工中应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养护、维修。 7.1.3为保证施工安全,现场应有专人统一指挥,并设一名专职安全员负责现场的安全工作,坚持班前进行安全教育制度。 7.1.4在进入施工现场时,必须佩带好安全帽。 7.1.5高空作业时,做好防高空坠落防范措施,安装防护栏,施工人员佩带好安全绳。 7.1.6施工期间,尤其在注浆时,应对支护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查。当发现支护变形或损坏时,应立即停止注浆,采取措施。 7.2环保要求 7.2.1开始施工前,必须进行环境因素识别,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 7.2.2临时工程及场地布置应采取措施保护自然环境。 7.2.3施工场地布置在水源保护地区内不得取土、弃土、破坏植被等,不得设置搅拌站、洗车台、充电房等,并不得堆放任何含有害物质的材料或废弃物。 7.2.4施工废水及施工垃圾不得随意排放、丢弃,施工废水得经过处理池处理后再排放到指定地点,施工垃圾倒置在指定地方统一处理。 附件及附图: 1、Ⅱ型超前小导管设计图。 交底: 复核: 接收: 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