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0-2021学年河南省许昌葛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

2020-2021学年河南省许昌葛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高中物理月考(段考)试卷

河南省许昌葛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

高一上学期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1.关于公式

=k,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公式只适用于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 B. 不同星球的行星或卫星,k值均相等

C. 围绕同一星球运行的行星或卫星,k值不相等 D. 围绕同一星球运行的行星或卫星,k值相等

2.如图所示,河的宽度为L,河水流速为v,甲、乙两船均以相同的静水中速度同时渡河。出发时两船相距2L,甲、乙船头均与岸边成60°角,且乙船恰好能直达正对岸的A点。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船正好也在A点靠岸 B. 甲船在A点左侧靠岸

C. 甲、乙两船可能在未到达对岸前相遇 D. 甲、乙两船到达对岸前一定相遇 3.我国研制并成功发射的“嫦娥二号”探测卫星,在距月球表面高度为h的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运行的周期为T.若以R表示月球的半径,则( ) A. 卫星运行时的向心加速度为 B. 卫星运行时的线速度为

C. 物体在月球表面自由下落的加速度为 D. 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

4.如图所示,a、b、c是地球大气层外圆形轨道上运行的三颗人造地球卫星,则( )

A. b、c的线速度相等,且大于a的线速度

1

高中物理月考(段考)试卷

B. b、c的角速度相等,且大于a的角速度 C. b、c周期相等,且大于a的周期 D. b、c向心加速相等,且大于a向心加速度

5.两个大小相同的金属小球A、B分别带有qA︰qB=4︰1数值的电荷量,相距较远,相互间引力为F.现将另一个不带电的、与A、B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C,先与A接触,再与B接触,然后离开,则A、B间的作用力变为( ) A.

B.

C.

D.

6.一个质点沿半径为R的圆周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为4s,在1s内质点的位移大小和路程分别是( ). A.

B.

C.

D.

7.如图所示, 一物体以速度v0冲向光滑斜面AB,并能沿斜面升高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把斜面从C点锯断,由机械能守恒定律知,物体冲出C点后仍能升高h B. 若把斜面弯成如图所示的半圆弧形,物体仍能沿AB升高h

C. 若把斜面从C点锯断或弯成如图所示的半圆弧状,物体都不能升高h,因为机械能不守恒

D. 若把斜面从C点锯断或弯成如图所示的半圆弧状,物体都不能升高h,但机械能仍守恒 8.下列关于直线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速度在减小,位移一定在减小 B. 加速度大小增大,速度一定在增大 C. 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D. 加速度跟速度方向相同时,即使加速度减小,速度也一定增大

9.人造地球卫星进入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卫星内的物体失重,卫星本身没失重 B. 卫星内的物体不再受万有引力作用 C. 卫星内物体仍受万有引力作用

2

高中物理月考(段考)试卷

D. 卫星内的物体不受万有引力作用而受向心力作用

10.某缓冲装置可抽象成图所示的简单模型.其中k1、k2为原长相等、劲度系数不同的轻质弹簧.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缓冲效果与弹簧的劲度系数无关

B. 垫片向右移动时,两弹簧产生的弹力大小相等 C. 垫片向右移动时,两弹簧的长度保持相等 D. 垫片向右移动时,两弹簧的形变量相同

11.如图所示,质量为0.1 kg的小物块在粗糙水平桌面上滑行4 m后以3.0 m/s的速度飞离桌面,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已知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桌面高0.45 m,若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2 , 则( )

A. 小物块的初速度是5 m/s B. 小物块的水平射程为1.2 m

C. 小物块在桌面上克服摩擦力做8 J的功 D. 小物块落地时的动能为0.9 J

12.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加速度的方向和正负值问题,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方向一定和初速度方向相同 B. 匀减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一定是负值 C. 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也有可能取负值

D. 只有在规定了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的前提下,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才取正值 13.一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由静止开始的1s内、2s内、3s内的位移之比和1s末、2s末、3s末的速度之比分别是( ) A. 1:2:3、1:1:1

B. 1:4:9、1:2:3

3

高中物理月考(段考)试卷 C. 1:3:5、1:2:3

D. 1:8:27、1:4:9

14.A、B 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 2:1,质量之比为 1:3,则它们的动能之比为( ) A. 12:1 B. 12:3 C. 12:5 D. 4:3 15.一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时,产生的交变电动势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

A. 交变电流的频率是4π Hz B. 当t=0时,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垂直 C. 当t=π s时,e有最大值 D. 交流电的周期是π s 16.关于弹力和形变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向上的支持力,这是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B. 用一根细竹竿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竿的推力是由于木头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C. 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D. 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受到向上的拉力,是由于电线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17.如图所示,在匀速转动的圆筒内壁上紧靠着一个物体与圆筒一起运动,物体相对桶壁静止.则( )

A. 物体受到4个力的作用 B. 物体所受向心力是重力提供的 C. 物体所受向心力是合外力提供的 D. 物体所受向心力是静摩擦力提供 18.如图所示,在地面上一盘子C的正上方A处有一金属小球a距C为20m,在B处有另一个金属小球b距C为15m,小球a比小球b提前1s由静止释放 (g取10m/s2)。则( )

4

高中物理月考(段考)试卷

A. b先落入C盘中,不可能在下落过程中相遇。

B. a先落入C盘中,a、b下落过程相遇点发生在BC之间某位置 C. a、b两小球同时落入C盘

D. 在a球下落过程中,a、b两小球相遇点恰好在B处 19.如图所示,有关地球人造卫星轨道的正确说法有( )

A. a、b、c 均可能是卫星轨道 B. 卫星轨道只可能是 a

C. a、b 均可能是卫星轨道 D. b 可能是同步卫星的轨道

20.为了行车的方便与安全,上山的公路都是很长的“之”字形盘山公路,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 减小上山车辆受到的摩擦力 B. 减小上山车辆的重力 C. 减小上山车辆对路面的压力

D. 减小上山车辆的重力平行于路面向下的分力 二、填空题(共8题;共23分)

21.在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中,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小方格的边长L=1.25cm,若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中的a、b、c、d所示,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的计算式为V0=________(用L、g表示),其值是________(提示:

=0.35,

5

高中物理月考(段考)试卷 取g=9.8m/s2).

22.在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时,让小球多次沿同一轨道运动,通过描点法画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为了能较准确地描绘运动轨途,下面列出了一些操作要求。 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模线上:________. a.通过调节使斜槽的末端保持水平 b.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必须不同 c.每次必须由静止释放小球

d.记录小球位置用的铅笔(或带孔卡片)每次必须严格地等距离下降 e.小球运动时不应与木板上的白纸(或方格纸)相接触 f.将球的位置记录在纸上后,取下纸,用直尺将点连成折线

23.设飞机飞行时所受的阻力与其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如果飞机以速度v匀速飞行时其发动机的功率为P,则飞机以3 v的速度匀速飞行时其发动机的功率为?

24.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依次打出一系列的点A,B,C,D,E , …,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如下图所示,计时器打点周期为0.02 打C点时的瞬 间,纸带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

;纸带的加速度为________

,则

25.如图所示,一根弹簧其自由端B在未悬挂重物时指针正好对准刻度5,在弹性限度内,当挂80N重物时,指针正好对准刻度45,当挂上30N重物时,指针指向刻度的示数为________.

6

高中物理月考(段考)试卷

26.在用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质量m=1.00kg的重物自由下落,打点计O为第一个点,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如图1所示为选取的一条符合实验要求的纸带,A、B、C为从合适位置开始选取的三个连续点(其他点未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次点,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m/s2 . 那么:

①纸带的________端(选填“左”或“右”)与重物相连;

②根据图上所得的数据,应取图中O点和________点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③从O点到所取点,重物重力势能减少量EP=________J,该所取点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结果取3位有效数字)

④如图2,一位同学按如下方法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在纸带上选取多个计数点,测量它们到起始点O的距离h,计算对应计数点的重物速度为v,描绘v2﹣h图象,若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重物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该同学的判断依据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27.为了研究物体的平抛运动,可做下面的实验:如图1所示,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球就水平飞出;同时B球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两球同时落到地面.把整个装置放在不同高度,重新做此实验,结果两小球总是同时落地.此实验说明了A球在竖直方向做________ 运动.某同学接着研究事先描出的小钢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O,取水平向右为x轴,竖直向下为y轴,如图2所示.在轨迹上任取点A和B,坐标分别为A(x1 , y1)和B(x2 , y2),使得y1:y2=1:4,结果发现x1:x2=1:2,此

7

高中物理月考(段考)试卷

结果说明了小钢球在水平方向做________ 运动.

28.某同学在研究被重物牵引的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O、A、B、C、D、E、F是纸带上的七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用x1、x2、x3、x4、x5、x6表示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在纸带的下方用毫米刻度尺测量计数点间的距离(零刻度线与O点对齐),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那么,打下A、B两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s,A点读数为________cm;可计算出B、C两点间距离x3=________cm;C点对应的速度大小是___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为________m/s2。(上述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三、解答题(共2题;共10分)

29.车从静止开始以1m/s2的加速度前进,在车开始运动的同时,车后20m处,某人骑自行车开始以6m/s的速度匀速追赶,能否追上?若不能追上,人与车的最小距离是多少?若能追上,什么时候追上?

30.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在相邻的各一秒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1.2m和3.2m,求物体的加速度a和相邻各一秒始末的瞬时速度v1、v2、v3 .

四、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12分)

8

高中物理月考(段考)试卷

31.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

图甲

(1)除了图甲中已给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 (填字母); A.秒表 B.天平 C.刻度尺 D.弹簧测力计

(2)实验前,要求通过调整长木板的倾角来平衡小 车受到的阻力。可认为阻力已被平衡的方法是 (填字母); A.轻推小车后,小车运动越来越快 B.静止释放小车后,小车仍保持静止 C.静止释放小车后,小车运动越来越快

D.轻推小车后,拖着纸带的小车能缓慢持续下滑

(3)有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得到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为了能更加直观地确定 W 与 v 之间的关系,应作出________图像(填“

”、“

”或“

”)

图乙

32.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线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所示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9

高中物理月考(段考)试卷

(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2)图乙中的________(填“F”或“F′”)一定和OA共线

(3)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_____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橡皮筋应与两绳夹角的角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C.为了读数方便,可以使弹簧测力计与木板平面成一定倾角 D.橡皮筋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4)实验中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细绳时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其读数为________N (5)在实验中如果将细绳也换成橡皮筋,那么实验结果是否会发生变化?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

五、综合题(共1题;共15分)

33.如图所示,A、B是质量分别为2kg和1kg的物体,用一细绳相连,在竖直向上拉力F=60N的作用下向上加速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 , 求

(1)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2)A、B间细绳的拉力大小;

(3)某时刻,突然撤去力F,由于惯性,A、B一起向上竖直上抛,则上升过程中A、B间细线的拉力又是多大.

10

高中物理月考(段考)试卷

——★ 参*考*答*案 ★——

一、单选题

1.D 2.B 3. D 4. C 5. B 6. C 7. D 8. D 9. C 10.B 11. D 12. B 13. B 14. D 15. B 16. D 17. C 18. D 19. C 20. D 二、填空题 21.2

;0.7m/s

22. ace

23. 解:设飞机飞行中所受阻力f=kv2 , 在匀速飞行时飞机受到的阻力的大小和飞机的牵引力的大小相等,所以飞机以速度v飞行时 P=Fv=kv2•v=kv3 , 当飞机以3v匀速飞行时,P′=F′v′=k(3v)3=27P. 24.25.20

26.左;B;1.88;1.92;不正确 27.自由落体;匀速直线

28. 0.10;0.30;0.70;0.080;0.20 三、解答题

29.解:当车的速度与人的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近,此时若追不上,以后永远追不上. v车=at,v人=v0

当v车=v人时,at=v0 , 所以得时间t=

=

s=6 s

6 s=36 m 以人开始追时的位置为起点,此时人与车的位移分别为x人=v人t=6 m/s×x车=x0+

at2=20 m+

×1 m/s2×(6 s)2=38 m

显然x车>x人 , 追不上.

人与车相距最近为△x=x车﹣x人=38 m﹣36 m=2 m 答:不能追上,人与车的最小距离是2m 30.解:根据

根据平均速度推论知,

得,物体的加速度a=

1m/s=0.2m/s,v3=v2+aT=2.2+2×1m/s=4.2m/s. 则v1=v2﹣aT=2.2﹣2×

11

高中物理月考(段考)试卷

相邻各一秒始末的瞬时速度v1、v2、v3分别为0.2m/s、2.2m/s、答:物体的加速度为2m/s2 ,4.2m/s 四、实验探究题 31. (1)C(2)D(3)

32. (1)B(2)F′(3)D(4)4.00(5)不会 五、综合题

33. (1)解:以A、B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mA+mB)g=(mA+mB)a

代入数据解得 a=10m/s2 , 方向竖直向上

答: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10m/s2 , 方向竖直向上; (2)以A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T﹣mAg=mAa 代入数据解得:T=40N

答:A、B间细绳的拉力大小为40N;

(3)突然撤去力F,由于惯性,A、B一起向上竖直上抛,以A、B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A+mB)g=(mA+mB)a′

代入数据解得:a′=10m/s2 , 方向竖直向

以A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T′﹣mAg=mAa′ 代入数据解得:T′=0(处于完全失重) 答:上升过程中A、B间细线的拉力为0.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