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水的净化教案

水的净化教案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水的净化》教案

一、教材分析

《水的净化》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3。水是继学生学习了空气、氧气等气体性质后,学习的另一种生活中离不开的物质。本课题以水为载体,探讨了常用净化水的方法与技能;区分硬水与软水的方法等。教材的处理方法是将课标要求的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联系,突出过滤以及蒸馏这两个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过滤又为十一单元粗盐的提纯打下基础。因此教材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了解并根据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

知道纯水和天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初步认识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初步形成过滤实验操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方面:

通过对教学情景的观赏和思考,初步学会密切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并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通过对课堂上欣赏视频、观看动画、回顾新闻,感受化学对生活和社会的积极意义, 同

时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熏陶。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水净化的方法。

2、过滤的操作方法。

3、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以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

1、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2、过滤的操作方法。

3、硬水的软化方法。

四、教法

为了落实了三维目标我确立了如下的教法

本课题的教学围绕着三条线展开:情景线,问题线,知识线。教师密切联系生活与社会,充分应用各种资源创设不同类型的教学情景,形成情景线。在每个情景中设计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的问题,从而衍生出问题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和有思维价值的问题中,不断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建构有关水的净化的知识线,以知识线来贯穿问题线。三条线构成科学的动态结构的课堂,从而引导学生快乐通达三维目标。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掌握学情有利于课堂上教法的实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方面来看,能够区分纯净物和混和物。但对实验现象观察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探究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从学生的认识心理和特点分析,我们的学生生活在长江之滨,对天然水,自来水和饮用纯净水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并不能从化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三种水。

五、学法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合作探究能力,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课前让部分学生做长江水的污染现象的实地调查,课上进行实际操作,鼓励他们互相学习和交流,课后寻找代用品自制净水器

六、教学媒体

1 准备好一杯浑浊的江水、矿泉水;

2 准备好过滤所用的仪器、药品;

3 准备好肥皂水、硬水及软水;

4 准备好自来水厂净水流程图。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与股市性导入方法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

2.展示一杯天然水和纯净水,通过观察来对天然水和纯水的概念做出讲解。(用时3分钟)。

3.展示挂图,指出自来水的净水过程。(用时3分钟)。

4.通过演示实验,讲解常见的自来水的净水方法,以及实验——过滤的操作(用时20分钟)。

5.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讲解硬水与软水的概念和区别(用时4分钟)。

6.结果

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重难点,并布置一道思考题来巩固所学知识(用时2分钟)。

八、布置作业

给出一道思考题,即巩固今天所学知识,又对下节课的内容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

九、板书设计

课题三 水的净化

一、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

取水——(加絮凝剂)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杀菌——配水

二、水的净化常用方法:

1、静置沉淀法:简单除去水中沉淀。

2、吸附沉淀法:除去水中悬浮物及沉淀。

3、过滤法:较好除去水中不溶杂质。

4、蒸馏法:较好除去水中可溶杂质。

二、硬水和软水

(1)定义:

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2)区分方法:

分别在样品中加入适量肥皂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

(3)转化方法:煮沸、蒸馏

十、教学评价

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探究活动在新课改化学当中的作用,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协助学生归纳,总结教学重难点。学生在问题情景——活动探究——交流讨论——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自行构建,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事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必要与快乐,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竞争,及能对所学的知识有较深的理解和掌握。

十一、教学过程

[引入] 同学们有没有读过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流落在荒岛上的时候,他只能从池塘中取得一些泥水来饮用。现在,同学们先看一下你们桌子上放置的烧杯中的水,这杯水是老师从学校对面的湖里取来的水,和鲁滨逊在荒岛上能找到的水应该是差不多的吧,那同学们观察一下,这杯水我们能喝吗?

[学生回答] 不能,这杯水太脏了。

[老师反问] 哦,不能,那你怎么知道这杯水很脏呢?

[学生回答] 看出来的,水里面有很多泥沙,而且很浑浊。

[老师反问] 那除了泥沙你猜一下水里面可能还有什么东西?

[学生回答] 有细菌,微生物。

[老师] 有细菌,微生物,XX同学请坐,回答的很好。大家都知道,在自然界中,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里由于含有许多可溶性杂质、不溶性杂质和微生物,因此常呈浑浊。饮用这样的水会影响我们的健康。那么怎样才能除去水中的杂质,把不干净的水变成干净的水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水的净化。

[设问] 那么同学们想不想了解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的水是经过怎么样的一个过程变成清澈透明的自来水而最终流入千家万户呢?

[老师] 同学们先来看一张挂图,这张挂图呢画的就是自来水厂净水的过程。从取水到流入千家万户,自来水一共经历了4个步骤,沉淀,过滤,吸附,杀菌。

下面让我们一一了解这四个步骤。

[板书] 取水——(加絮凝剂)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杀菌——配水

[老师设问] 通过简单了解了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示意图后,我们知道鲁滨逊要想喝上干净的水第一步要先把水中的沙粒等不容性杂质。

[老师] 同学们说的很对,首先要出去水中的沙粒等不溶性杂质,那要怎么做才能出去不溶性杂质呢。

[学生思考回答] …… (先静置一会,等沙子沉淀下去了,上面就是清水/加入净水剂,水就变的澄清了/用空很小的网进行过滤,过滤完了的水就澄清了。)

[老师讲解] 下面让老师来归纳总结一下同学们想到得除不溶性杂质的方法:

首先是最简便的一种,只要把水放在那里不动,过上一段时间,水中大的颗粒就会沉降到水底,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静置沉淀法。但是同学们看一下这杯水,它已经放置了很长时间了,但是看上去这杯水依然很浑浊,所以光是静置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更进一步的净化,所以,同学们先看老师一个小实验,看老师是如何使水变的更清澈的。

[实验] 同学们看到老师手里拿的瓶子了吗?在瓶子里装着一种白色晶体,这种白色晶体就可以把浑浊的水变的澄清,口说无凭,做出来了才算。

首先我们准备一个烧杯,其中加满浑浊的水;

然后我们再取一些这种白色晶体加入烧杯中,开始搅拌;

搅拌的差不多了,我们让它静置一会;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现象] 水中的小颗粒聚集在了一起,变大,然后沉淀下来,水变的更清澈了。

[讲解] XX同学观察的很仔细,说出的现象很准确,老师加入的是一种常用的絮凝剂

——明矾,学名是十二水硫酸铝钾,它溶于水以后可以形成一种胶状物质,能把周围的细小颗粒都吸附过来,聚集到一起形成大的颗粒加速水中不容杂质的沉淀,我们把这个过程就叫做吸附,把这种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的方法叫做吸附沉淀法;

[设问] 同学们考虑一个问题,我们现在是明矾也加了,静置也静置过了,但同学们观察一下这杯水和蒸馏水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可见我们还要再学习一个可以再使水变澄清的方法——过滤。

[老师设问] 那同学们对过滤有多少了解呢,在生活中有哪些场合用到过过滤?

[学生回答] 榨汁机,熬中药,豆浆机。

[老师设问] 那同学们例举了这么多用到过滤的地方,那这些方法的共同点在哪里呢?

[学生回答] 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开。

[老师讲解] 同学们解释的很对,我们化学里所说的过滤就是指把不容于液体的固体和水分离的一种方法。好,同学们既然已经知道了什么事过滤,那下面让我们来看一道选择题。

[例题] 下列混合物能用过滤方法分离的是()

A少量酒精和水;

B少量蔗糖和水;

C少量食盐和水;

D二氧化锰和水。

哪位同学能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学生回答] 选D。因为ABC都是可溶于水的物质,而D中二氧化锰是不溶于水的物质。

[老师讲解] 请坐,这位同学讲解的很好,A中的酒精和水都是液态,它们能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呢?而B和C中的蔗糖和食盐一到水中就溶解到水里了,所以我们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只有D中的二氧化锰,它无法溶解到水中,所以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来分离。那到底怎么样来过滤呢?好,在同学们的桌子上都有一张滤纸,大家拿起来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学生回答] 摸起来感觉很粗糙。

[老师讲解] 没错,滤纸摸上去感觉很粗糙,并且质地疏松,现在呢,老师拿一张普通的白纸,来个滤纸做个对比,往两张纸上都滴一些水,大家观察一下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回答现象] 滴到滤纸上的水被很快的吸收了,而普通的纸上的水还有很多没有被吸收。

[老师讲解] 没错,其实呢由于滤纸质地疏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话可以看到很多小孔,就像渔网或者筛子一样,所以呢水能够很快的通过滤纸。下面同学们看一下老师手里的这张湿润的滤纸,XX同学你上来摸一下看有没有什么不同。

[老师讲解] 诶,怎么样?是不是稍一使劲滤纸就破掉了呀?

[学生回答] 恩。

[老师讲解] 就像同学们看到的一样,湿润的滤纸确实很容易破掉,所以呢在实验室中我们用这种长劲漏斗来保护滤纸为了把滤纸放到长颈漏斗中,我们要把滤纸对折两次,并从中间打开,形成一个锥形。下面呢就要把滤纸放入长颈漏斗中,这里要注意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但是就这样放进去显然是无法固定住的,所以呢我们要往里面加一些蒸馏水,使滤纸润湿,这样滤纸就能紧紧的贴在漏斗壁上了,同学们观察一下漏斗壁和滤纸之间是不是有很多小气泡呀?

[学生回答] 是。

[老师讲解] 同学们要注意漏斗壁与滤纸之间不能留有气泡,因为气泡不但使过滤速度变慢,而且在过滤过程中,用以使滤纸破裂,下面老师教大家如何排除气泡,首先拿一个玻璃棒,用玻璃棒的一端把滤纸压平,注意要从漏斗口往管口处压,这样气泡就都被赶出去了。下面我把它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放好了以后呢,我们还需要一个烧杯来接过滤完的液体,同学们看,老师这样放置烧杯可以吗?

[学生回答] 不可以。

[老师讲解] 对,这样放置烧杯是不正确的,正确的方法是要把漏斗颈贴到烧杯壁上,这样可以起到引流的目的。整个装置我们已经安装好了,下面我们要往里倒液体了,在倾倒溶液的时候有两点,同学们要注意的,第一就是不能直接将溶液倒入漏斗中,要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溶液飞溅出来,第二点呢,就是倒入的溶液不能超过滤纸,一旦超过滤纸就

会有一部分溶液没有过滤直接流下去了,导致过滤失败。同学们,过滤的好慢呀,我们来搅拌一下好不好呢?

[学生回答] 不行。

[老师讲解] 没错,同学们在过滤的时候一定不能搅拌,一旦把滤纸碰破了,我们的实验也就失败了,讲了这么多我们可以看出过滤的过程看起来虽然很简单,但是过称中要注意很多的细节,下面我们来列举一下过滤的时操作要点:我们从上往下说,首先是倾倒液体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下来呢,玻璃棒斜靠在三层滤纸上,然后是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并且滤纸要紧贴在漏斗内壁上,最后呢是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同学们为了方便大家记忆,老师把这几点总结成六个字,就是:一贴,二低,三靠,(拿出挂图)一贴就是指滤纸要紧贴在漏斗内壁上,二低呢是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最后的是三靠,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要斜靠在三层滤纸上,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老师重复了多次的操作要点,是因为过滤是初中实验中的一个重要实验,所以呢大家一定要多加注意。

[设问] 那同学们思考一下通过自制简易过滤装置过滤的水经过加热后能饮用吗?

[学生] 恩,可以饮用。(不,不能饮用)

[老师讲解] 没错,同学们观察过暖瓶的瓶底吗?有很多沉淀物对吧,这些沉淀物是一些可溶性杂质,经过长时间的沉淀产生的,同学们那什么是可溶性杂质呢?

[学生回答] 溶解在水里的化合物。

[讲解] 同学们说的没错,但还不是很准确,可溶性杂质主要是指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而根据水中溶解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多少分为硬水和软水。

[介绍]

让我们来归纳一下硬水和软水的定义:硬水的定义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而软水则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下面同学们想一想,除了老师前面说过的水俣病,硬水还有哪些危害呢?

[学生回答]……

[讲解]同学们对生活中的现象都观察的很仔细,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危害有:

(1)用硬水洗衣服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净衣物,时间长了会使衣物变硬。

(2)烧锅炉,用硬水易使锅炉内结水垢,不仅浪费燃料,严重时可能引起爆炸。

[设问] 既然硬水有那么多危害,那我们就要学习一下如何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学生回答] ……

[讲解] 其实区分软硬水很简单首先我们取两个烧杯,加入等量的两种水,然后再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搅拌,大家都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呀?

[学生回答] 一杯水有大量的泡泡,另一杯里没有多少泡泡。

[讲解] 大家说的很对,那杯泡泡多的水是软水,而泡泡少的水是硬水,同学们说这是不是一种既简单现象又明显的方法呀?

[讲解]同学们学会了怎么样鉴别软硬水,那肯定要知道如何将硬水变成软水了。

生活中我们常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而实验室为了试验需要常用蒸馏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得到蒸馏水,降低水的硬度)而蒸馏水也是常见的一种税的净化方法。

[老师讲解] 新课我们就讲到这里,下面呢,我们来小结一下今天学习的内容。

[总结] 首先我们今天已经了解了自来水厂的流程,知道了水的净化常用的四种方法:

1、静置沉淀法:简单除去水中沉淀。

2、吸附沉淀法:除去水中悬浮物及沉淀。

3、过滤法:较好除去水中不溶杂质。

4、蒸馏法:较好除去水中可溶杂质。

然后我们还学习了过滤的操作,老师再次强调一下,同学们一定要记住它的操作要点,这是一个考试中经常出现的考点,也是同学们容易失分的知识点;最后呢同学们要记住硬水与软水的定义,如何区别硬水与软水以及掌握硬水的软化方法。今天的家庭作业是课后第一、二、三题,同学们下课。

自我反思:

一堂课讲完了,对于这节课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首先在说课时没有写标题,在说教学过程时没有说明所用时间,说课内容没有条理性。

然后在讲课过程中,语气应有所变化,整堂课有些沉闷;在教学媒体上,所做的挂图太小,后面的同学无法看清,并且挂图中有错误存在;实验中出现一些不规范的操作。

最后,是本节课的一些优点,因保留在以后的讲课中得以应用,其中最大的优点是教学重点的体现,对于重难点因多加讲解;还有讲课有亲和力,整堂课设计的比较新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