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语篇翻译中的词汇衔接

语篇翻译中的词汇衔接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第28卷第2期 2013年4月 景德镇高专学报 Journal of Jingdezhen College V01.29 N0.2 Apr.2013 语篇翻译中的词汇衔接 张琳瑜①1李彩霞z (1.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儋州校区,海南儋州571737;2.景德镇高专外语系,江西景德镇333000) 摘要:本文立足于韩礼德与哈桑的英语衔接理论,着眼于《孙子兵法》袁士槟教授和林戊荪先生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翻译 研究,旨在从英汉翻译语篇对比的角度,探究有效的语篇翻译技巧,为译者译出最佳文本提供建议。 关键词:衔接理论;《孙子兵法》英译;语篇翻译 中图分类号:I2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458(2013)02—0053—03 衔接理论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至今依然十分流行。 Jakobso被公认为最早研究衔接的学者。1962年韩礼德(Hal— liday)提出衔接cohesion的概念,1964年又将衔接划分为语法 二、《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成书于先秦,相传为大军事家孙武所著。兵法 共十三章,约六千余字,但言简意赅,回味无穷。从始计开始到 用间结束,把战争的各个侧面尽收囊中,实为兵法之集大全 者。此书虽为兵书,但其中的“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知彼知己 衔接和词汇衔接两大范畴,1976年与哈桑(Hasan)合著出版 《英语的衔接))(Cohesion in English)奠定了衔接理论的基础。 1991年,荷伊(Hoey)在《语篇中的词汇模式))(Pattems ofLexis in Text)一书中将词汇衔接,重复手段分为九类,因此也称他 着,百战不殆”“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不战而屈人之兵”等等, 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足见其影响之深远。本文选用1997 年外研社出版的袁士槟泽本和2001年外文出版社出版的林 的理论为基于“重复”的衔接理论。在国内,大批学者致力于 此,贡献颇丰。1994年胡壮麟出版《语篇的衔接与连贯》。黄国 文于1998年出版《语篇分析概要》,2001年出版《语篇分析的 戊荪译本为研究语料(以下简称为袁译和林译),通过对比分 析法,论述词汇衔接中重复手段的应用实践,以求总结翻译规 律。 理论与实践》。张德禄将衔接理论与文体研究相结合,通过分 析衔接机制如何体现文体特色的问题,在功能文体学领域做 出突出的贡献。 一e.gl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 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⑧ 袁泽:…Such a man is no gener ̄,no good assisstnta to his sovefign,and such a sovereign no master of victory. 、词汇衔接 词汇衔接作为韩礼德公布的五种语篇衔接手段之一,又 可细分为重复、泛指词、同义词、反义词和上下义。黄国文认为 “词汇衔接”是指“通过词的重复、同义、反义、上下义、整体与 林译:…Such a person is nO commander worthy of his sol~ diers,no counselor worthy of his sovereign,no master of victory. 部分等关系达到语义连贯”①。胡壮麟认为“词汇衔接”指“语篇 中出现的一部分词汇相互之间存在语义上的联系,或重复,或 有其他词语代替,或共同出现”②。 语义和形式相同的词汇在同一语篇中反复出现,成为词 “非人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为并列结构,故 两位译者分别采用了“such a…no…,such a…no…”和“no… worthy of…,no…worthy of…,no…of.I・”的重复的衔接手段, 以体现原文的并列之意。这句话的意思是“两军相持数年,就 是为了争取最后一天的胜利。吝惜爵禄金钱而不重用间谍,以 汇重复。总体来说,汉语和英语中词汇重复的使用概率基本相 当。虽然词语累赘冗繁为行文之一大忌,但是如果恰当使用却 致不了解敌情而导致失败,那就是不仁到了极点,这种人不配 称作的统帅,不配做君主的助手,不配为胜利的主宰。”由 此看出,“非胜之主也”省略的主语应该是将军,即将,和“非人 之将也,非主之佐也”所省略的主语一致,故这三个分句应该 能产生气势恢宏、朗朗上口的特殊的文体效果。本文试图以重 复这一词汇衔接手段为主线,分析探索汉英语篇翻译中的一 般规律。 ①收稿日期:2012一10—26 作者简介:张琳瑜(1987一),女,L"r- ̄萍乡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研究;李彩霞(1981一),女,江西鄱阳人, 助教,硕士,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认知语言学方向研究。 54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13盎 是排比关系。但是袁译替换了主语“such a mall is no general, no good assisstant tO his sovereign,and such a sovereign no mas— ter ofvictory”,将“非胜之主也”的主语摇身一变,从将军变成 了国君,有悖于原文,不妥。 e.g2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 信。④ 袁译:Thus,such ̄oops need no encouragement to be vigi- lant.Without extorting their support,the general obtmns it;with— out inviting their affections,he gains it;without demanding their discipline,he wins it. 林译:Hence,an army under such conditions will be vigilnat without admonishment,will early out theft duties without com— pulsion,will be devoted without constraint,will observe disci— pline even though they are not under close surveillance. “其兵”是“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的 主语,即,全军。但是袁译却对原文理解错误,只承认“不 修而戒”的主语是,“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的主 语变成了将军,这是错误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凶此,这种条件 下的,不需整饬就能注意戒备,不须强求就能完成任务, 不须约束就能亲附拥戴,不须申令就能遵守纪律”,因此,林译 遵循原文意义,三个分句的主语都是,是正确的。 e.g3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 之实。⑧ 袁译:He who is not sage nad wise,humane nadjust,cannot use spies.And he who is not delicate and subtle cannot get the truth out of them. 林译:He who lacks wisdom cannot use agents;he who is not humane and generous cannot direct agents;he who is not sensitive and alert cannot get hte truth out ofthem. “非……不能……,非……不能……,非……不能……”是 原文中就有的重复的衔接手段,两位译者分别采用了“he who isnot…cannot…Andhewhoisnot…cannot…”和“Hewho …cannot…;he who…cannot…;he who…cannot…”由此不 难看出,袁译没有遵照原文对应翻译,而是把原文的三个重复 合并翻译成了两个翻译,虽然意思不受其形式变化的影响,却 破坏了原文排比的效果。林译保留翻译了原文的三个重复,因 此从形式上说,林译更忠实于原文,保留了一定的汉文化特 色,能够起到更好的文化传播作用。 e.g4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 之俱死。@ 袁译:A general regards his men as infants who will march wiht him into the deepest valleys.He treats them aS his own beloved sons and they will stnad by him unto death. 林译:Because he cares for his soldiers as if they were in— fants,they will follow him through the greatest dangers.Because he loves his soldiers as if they were his own sons,they will stand by him unto death. 原文中的“视卒如……,故可与之……;视卒如……,故可 与之……。”的并列重复现象,两位泽者分别采用“…as…,… as….”和“Because he…,they will….Because he…,they will ….”的翻译模式。比较而言,林泽抓住了“故可”这一明显的表 示因果关系的连接词,但是这一重要的连接词却被袁译忽视 了,因此,就这一点而言,林译更佳,而袁译则有不忠实原文之 嫌。 e.g5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 后能为胜败。⑦ 袁译:Throw htem into a perilous situation nad they will sur— vive;put them in desperate ground and they will live.For when the army is placed in such a situation,it can snatch victory from defeat. 林泽:Only when you throw them into life—and—death situa— tions will they fight and stay alive.Only when you plunge them into places where there is no way out will they fight and stay alive.Only when the rank and file find themselves in a perilous situation will htey turn defeat into victory. 林译使用了“only when…will they….only when…will they….only when…will they….”的重复的词汇衔接手段,表 面上看很完美,实则不然。经过分析原文不难发现,前两句“投 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隶属并列关系,可以也应该 在翻译时使用重复的衔接手段,以对应原文的修辞,所以袁译 采用了祈使句型:“throw them into…and they will…;put them into…and they will….”。但是,“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 胜败”的“夫”则明显地告诉读者此为另起新句,是对前面两句 的总结,不可误以为三句并列的关系。所以袁译更佳。 四、结语 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语言,有着悠久的 历史。尤其是汉语与英语隶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存在众多的 不同。因此在进行汉英翻译时,需要考虑众多的因素。汉语中 常常出现主语省略的现象,而在文言文中尤盛,这就对翻译带 来一定的困扰。 总体而言,首先要准确把握原文意义,通过仔细揣摩上下 义,合理地推测出省略的主语是什么;其次是分析原文的句际 关系,把握修辞,努力做到在译文中完整再现原文的风貌。为 了达到这个翻译目的,也对译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为译者 承担着双重身份,既是原文的读者,又是泽文的作者,并且只 有通过他,才能够把原文的信息传递给译文的读者,因此泽者 起着至关重要的桥梁作用。如果因为泽者个人的误读和误解, 导致产生了错误的译文,从而造成误导译文读者的不良后果, 2013年第2期 张琳瑜李彩霞:语篇翻译中的词汇衔接 55 那就不应该了。上述的例一和例二就是因为汉语的主语省略 而导致的误译的典型案例。 重复作为词汇衔接手段中最常用的一种手段,不论在汉、 英哪种语言中出现的频率都是很高的。那么,在翻译的过程中 是否应该对应翻译,以求保留原文的并列或是排比的效果呢? 例三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从分析看来,为了达到维护原文风貌 ③《孙子兵法・用间第十三》。 ④《孙子兵法・九地第十一》。 ⑤《孙子兵法・用间第十三》。 ⑥《孙子兵法・地形第十》。 ⑦《孙子兵法・九地第十一》。 的翻译效果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身为译者应该时刻 以忠实原文为首要原则,不得擅自改译,此为译家之大忌。 参考文献: [1]Cook G.Discou ̄e and Literature[N].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1 999. 但是,如若盲目使用重复的衔接手段,强求并列和排比的 表达效果,则有可能错译原文,误导读者,如例五。译文貌似完 美,实则错译,终不可取。 【2]Halliday,M.A.K.&R.Hasan,1 976.Cohesion in English. London:Longman. 总之,身为一名华夏儿女,我们有义务传承中国文化,而 为了完成这一使命,我们应该不断完善自身的国学修养,了解 [3]Halliday&Hasan著,张德禄译.英语的衔接IM】.北京:外研 社.2007. 中华文明,培养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同时,身为一名翻译工作 者,我们有责任传播传统文化,为此,我们必须努力提高翻译 水平,深入了解英语的语言特点,用科学的方法探索翻译规 律,完成任务。 【4】郭化若,孙子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5】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6]林戊荪译.孙子兵法・孙膑兵法f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 因此,笔者通过实例比较分析,摸索规律,实为一次颇有 意义的尝试,即可为抛砖引玉,也为后续研究做铺垫。 【71陶汉章,孙子兵法概论【M】,北京:出版社,2009. 【8】袁士槟译.孙子兵法(汉英对照)【J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1997. 【9】黄海翔.“孙子兵法”军语英译策略探析U】.术语标准化与信 注 释: ①黄国文.《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2OO1年,116。 ②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1994年,112。 息技术,2009,(2). (上接第32页) 打电话询问啤酒的销售的情况;第四,仓管要管理好收发货 认利益的客户。 物,做好登记工作,定期清点仓库存货,保障货物的供应;第 五,酒瓶回收要及时,业务员在发现客户的酒瓶有一定量后, 及时向公司报单,收回酒瓶;第六,打包员把每日收回的酒瓶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凯文・莱恩・凯勒著,王永贵,于洪彦,何佳 讯,陈荣译.营销管理[M].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打包并码放整齐。 完善零售终端的促销策略,首先要灵活执行对零售终端 奖励和返利的利益牵制,进行分阶段返利,而不是一次性返完 [2】赵衍冲小啤酒企业如何实施整合营销策略U]_中国酒业, 2008.(11). 给零售终端。按季度返利,就能确保零售终端不进行其他品牌 啤酒销售。同时在竞争过程中,发展大学生营销队伍,及时把 f3】丁华.地产啤酒如何突破强势品牌的重围【OL].酒营销第一 网.2009. 握住以下机会:第一抓住新开店的零售终端;第二抓住对竞争 品牌反感的零售终端;第三抓住与竞争对手合同到期的客户; f4】明真.受困啤酒企业的出路【oL】.中国营销传播网,2009. 第四抓住竞争对手服务没有做到位的零售终端;第五抓住只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