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 课外阅读指导 教学设计
课 型 《鲁宾逊漂流记》课时 阅读指导课 教 学 目 标 1.了解作家常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2.了解第一至二章的主要内容。 3.积累第一至二章中的好词、好句、好段。 4.理清第一至二章的主要人物及与之相关的事件。 5.指导学生写好《阅读记录卡》 教学重点 1.积累第一至二章中的好词、好句、好段。 2.理清第一至二章的主要人物及与之相关的事件。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名著蕴含的哲理,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想,并完成《阅读记录卡》。 教学准备 利用课余时间阅读《鲁宾逊漂流记》,并做笔记,了解故事内容并对人物形象作评析。 教学过程 一、了解背景,导入作品 十八世纪初,在英格兰的大街小巷,人们到处议论着一个传奇的人物,讲述着一个离奇的故事:1704年,水手塞尔科克登上了一艘海盗船去寻找宝物,没想到,中途与船长发生了争吵,结果被遗弃在一个荒岛上,随身只带了一点武器与一本《圣经》。弹药用完之后,他只好靠快跑追捕山羊,徒手觅食,过着茹毛饮血般的原始生活,后来,他居然跑得比一般的猎狗还快。就这样,他一个人在荒岛上生活了下来,直到四年以 个案生成 1 时间 主备人 后,航海的人们发现了他…… 1711年,塞尔科克回到了伦敦,并在报刊上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他成了闻名一时的人物。他没想到的是,这段传奇般的冒险经历激发了一个作家的灵感,不久,以他的故事为原型的小说就发表了。 知道这部小说的名字吗?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随鲁滨逊去漂流吧! 这部小说被后人尊奉为十八世纪欧洲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之作,进而成为文学史中的传世之作。小说作家丹尼尔.笛福更是家喻户晓了。有人说,《鲁滨逊漂流记》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它与笛福的生活和思想密切相关。那么,笛福一生的经历如何呢?下面我们一起作个简要的了解。(自然导出对作家的介绍) 二、简介作者 丹尼尔.笛福(1660-1731)生于伦敦一个商人家庭,到二十多岁的时候他已是一个体面的商人,他从事过内衣业、烟酒贸易,还开过砖瓦厂。经历过破产。他在从事商业的同时从事政治活动,代表当时日益上升的资产阶级出版大量的政治性小册子,并因此被捕,后来靠疏通关系才得以出狱。此后他继续办报纸刊物,写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时文,又几次被捕,都是因为言论关系。在快年届六十时,笛福以塞尔柯克的传奇故事为蓝本,把自已多年来的海上经历和体验倾注在人物身上,并充分运用自已丰富的想像力进行文学加工,创作了这部妙趣横生、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传记体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为自已博得了“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的美誉。这促使他数月后便推出了该书的续集,并在短短五年内一鼓作气写出《辛格尔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罗克萨娜》等好几部小说。 三、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第一章主要交待鲁滨逊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生长在怎样的环境里,为什么会过上海上河流的生活。 第二章主要写年轻的鲁滨逊不听众父母的劝阻终于离家远航了。当他离开父母为他营造的安全港湾时,并没有充分意识到他将会遇到的困难。在他心目中,乘船远航只会为他带来新的人生机遇。至的暴虐和航海的危险,似乎并没有在这个年轻人考虑的范围之内,然而,大海的威力,让他惊呆了…… 四、再读课文,理清主要人物及与之相关的事件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第一、二章中的主要人物及与之相关的事件。 2.小组交流: (1)鲁滨逊是怎样的一个人? (2)他生长在怎样的环境里? (3)为什么会过上海上河流的生活? (4)鲁滨逊第一、二次远航的时间、目的地分别是哪里?结果怎样? 3.教师总结。 五、细读课文,划出好词、好句、好段 1.学生自读,在书上划。 2.小组交流,选择最佳词、句、段。 3.各小组推选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4.教师总结 六、品读精彩章节,交流读后感想,完成《阅读记录册》 1.品读精彩章节,思考下列问题 (1)你认为鲁滨逊违背父亲的意愿坚持自己出海远航的念头是否正确,你在生活中有没有碰到这样的两难境地,如果有,你是怎样处理的? (2)你认为年轻人应该安分守纪、坐享其成还是完全另辟人生溪径?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 (3)在两次航海经历之后,鲁滨逊逐渐成熟起来,结合阅读,谈谈鲁滨逊的成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小组交流 3.各小组推选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4.教师总结 5.完成《阅读记录卡》 板书设计 《鲁宾逊漂流记》 鲁滨逊 了解背景 阅读书籍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