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拟行路难》精品教学设计

《拟行路难》精品教学设计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拟行路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情感、表达技巧等方面对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与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进行比较。

2、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深入理解《拟行路难》(其四) 。

教学重点:

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知人论世,深入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方法:诵读法、比较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杜甫《春日忆李白》“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二、 出示教学目标

1、在情感、表达技巧等方面对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与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进行比较。

2、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深入理解《拟行路难》(其四) 。

三、 诵读

四、 比较鲍照《拟行路难》(其四)与李白《行路难》(其一)

1、情感

①学生分组讨论两首诗的情感,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比较它们的异同。

李白:愁苦茫然、自信乐观

鲍照:愁郁、愤懑、无奈

②通过朗读体现鲍照的情感变化。

补充:《乐府解题》记“《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 “每因酒酣而歌之,听者莫不流涕。”

2、表达技巧

①分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技巧:比喻用典。 补充: 长风破浪:《宋书·宗悫传》说,宗悫的叔父问他志向是什么,宗悫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人用“乘风破浪”比喻施展政治抱负。

②学生自主分析《拟行路难》的表达技巧:比兴。

3、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①出示鲍照《拟行路难》(其六),分析“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了解鲍照为人。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门阀制度导致鲍照“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

②补充:左思《咏史》更好的理解时代背景。

③分析李白的时代背景:盛唐气象

五、 总结

六、 布置作业

《蜀相》与《书愤》中都提到了诸葛亮,但意图不同,请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比较异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