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服装社会实践报告

服装社会实践报告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关于毕节市新农村

建设的调查报告

实践参与者:罗佐

学号: 1008020214

贵州大学材料学院冶金101班

2012年2月17日

1

背景: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富裕,而且关系到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也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实施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途径,是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因此,作为一个来自毕节的大学生,我非常关心有关家乡的新农村建设问题,因此我做出了本次的实践报告。 下面是有关毕节试验区新农村建设情况: 一:毕节地区新农村建设精心组织实施:

全区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一年试点、两年推广、三年见成效”,实行“两步走”战略,分“三

个阶段”实施。在建设中,为加强技术指导,地区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为全区无偿提供《毕节试验区生态文明家园民居建筑设计通用图集》、《毕节试验区生态文明家园民居建设技术导则》、《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工作手册》、《毕节地区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一线六翼”示意图》和《毕节地区生态文明家园建设通讯录》。培训了地、县市区新

2

农村建设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驻村帮扶工作队、试点村大学生村干部和能工巧匠,目前,全区共举办培训197次,参培人员共136人次。同时,加大督查督办力度。

二: 经济社会发展在毕节试验区成绩显著,新农村建设起步很好

1988年6试验区是由时任贵州的同志倡导,于 月经批准建立的,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以环境保护和治理为重点,包括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人口结构的优化,做到人自身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实现“乡风文明,管理民主”。

十八年来,在党、的关怀下,在、省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机关各部委、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的帮助支持下,试验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2005年与成立时1988年相比,1:开发扶贫成效显著。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26元提高到1876元,人均占有粮食从360斤增加到680斤,贫困人口从312.2万人减少到59.81万人。2:是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加快,综合经济实力得到增强。生产总值达到231.02亿元,增长了9.88倍,年均增长9.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财政收入从3.02亿元增加到34.8亿元,年均增长12.46%。全区煤炭产量2573万吨,电力装机已达450万千瓦。3:是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12469公里,全部乡镇和93.6%的村通了公路。内昆铁路威宁段建成投入使用,隆黄铁路黄织段已开工建设。试验区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在、下发《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省下发《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方案》后,毕节地委、行署

3

认真落实和文件精神,及早行动,及时安排,全面部署,全区新农村建设呈现出稳步推进,开局不错的良好势头。 三:毕节地区新农村建设组织保障有力。

地委行署把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有机结合起来,把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提出了建设中以县为基本单位,以村为基本单元,以农民为主体的思想,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建设的“内因”作用。地委行署领导对生态文明家园建设高度重视, 率先垂范。为确保全区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工作有序推进和取得实效,地村建设(生态文明家造)领导小组办公立了相应机构,为生

区重新组建新农园建设、危房改室。各县市也成态文明家园建设

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2009年地区财政加大了对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的投入,安排专项经费740万元,作为“黔西北民居”建设专项补助资金,各县市区也将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纳入财政预算,共安排6180万元,并承诺根据建设情况进行追加。 四:各试点取得良好成果

全区上下在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中坚持突出生态特色,坚持用市场理念转变生产方式,坚持用科技理念挖掘发展潜力,增加农村就业。截止目前,全区“黔西北特色民居”建设共启动5504户,占下达任务数的.9%。其中新建2447户,改建3059户,完工1149户,完工户数

4

占全区下达任务数的18.77%,共整合项目377个,资金总数为19338.7万元投入试点,进村路硬化25861米、连户路硬化34576.2米,院坝硬化98071平方米。在全区103个试点村寨,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场所、农民文化家园、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万村书库”等工程,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丰富和提升。

关于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毕节试验区又快又好发展的建议:

试验区工作由于历史和地理等多方面的原因,仍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人均经济总量小。2005年,人均GDP只有3182元,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贫困人口还有59.81万,占全省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二是生态建设任务仍很繁重。全区还有近1.2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亟待治理,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节地区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毕

发展,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试验区三大主题,把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摆在首位,做强做大优势产业,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和努力提高人口素质,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使试验区步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把开发扶贫摆在列为重点:

坚持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同时推进,以省规划的整乡推进和整村

5

推进相结合的“百乡千村”工程为重点,在抓好一类扶贫重点乡镇的同时,重点支持一类扶贫重点村,统筹安排二、三类贫困村的开发扶贫,对无基本生存条件地方的贫困人口,有计划地移民搬迁。因地制宜地发展“一村一品”或“一村几品”,积极培育特色农产品。重点培育油菜、辣椒、荞麦、核桃、马铃薯、反季节蔬菜、茶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养殖业。“十一五”期间力争转移175万人。有效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努力实施好“渴望工程”、农村人饮“解困工程”、烟水配套工程。搞好村组公路网络建设,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力度,实现城乡同网同价。 二是将蔬菜输出作为重要发展战略:

蔬菜是毕节地区优势农业产业之一。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模式新农

提出,对农业和农村发展方向及发展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村和现代农业,要求劳动密集型蔬菜

产业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农业投入的机制进一步优化、力度持续加大,必将促进蔬菜产业的发展,同时蔬菜也是一个具有相对较高收益的一个产业,因此,这个战略将会提高毕节人民的收入水平,丰富人民的生活。 三是充分利用机遇:

积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和重大项目。大项目是毕节地区“十一五”期间实现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的重要支撑,要依托优势资源,做强做大煤、电产业,力争到“十一五”期末,电力总装

6

机达1020万千瓦,煤炭总产量6000万吨,积极发展煤化工、磷化工,发展特色加工业。进一步增强经济实力,提高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

四是加大生态建设的力度: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继续抓好天然林保护、荒山造林、封山育林、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抓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通过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逐步建立起“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落实、责任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管服务到位”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鉴于毕节地区石漠化问题严重,毕节已建成的电厂均未安装脱硫装置;557处中小煤矿废水治理达标的不到总数的10%。应要求未安装脱硫设备的电厂“十一五”期间必须安装和排放达标,未完成废水治理任务的煤矿必须在三年内达标。下决心关闭违规小煤窑,坚决取缔污染严重的土法炼锌等项目,减少污染来源,向环境友好型社会迈进。 五是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严格执行计划生育,牢固树立基本国策的观念,坚持“村为主”、村民自治的方针,帮助农民树立新的生育观念,建立农村计划生育户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完善少生、优生、优育长效激励机制,进一步落实计划生育一把手负责制和一票否决制。高度重视和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以农村和流动人口为重点,加强计生服务网络建设,

7

提高服务能力,确保到2010年实现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8.28‰的目标。

六是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和农民培训工作:

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到2010年实现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5%,初中入学率达到95%以上。威宁、赫章两县今年内要完成“两基”攻坚任务。要通过深化改革,挖掘潜力,保证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40%以上。认真办好毕节学院,省直有关部门和高等院校要在经费、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化建设,开展灵活多样、不同形式的农业适用技术培训。面向城市劳动力市场需求,围绕农民转岗就业,实施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组织化程度,增加转产农民的收入。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组织农民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培养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

七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村务公开,保障农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认真贯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搞好

村级民主选举,让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管理权、监督权。进一步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建立长效机制。基层组织抓好党员承诺制,

8

动员和组织农民积极投身农村公益事业,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八是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扶持:

1988年省报经批准,确定了试验区改革措施和配套,要按当时的精神原则与现行对接,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完善,形成较完整、切合实际的扶持,抓好落实。力争解决好毕节地区干部群众最希望解决好的一些问题。如:合理解决企业注册地和生产地不在一地的所得税返还比例,使生产地获得应有分成,支持试验区的发展。

对组织的建议:

一是把关心支持新农村和试验区建设作为履行职能的重点之一: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的重要原则。省和毕节地、县政协组织要把贯彻落实和的两个一号文件作为履行职能的重要工作。要自觉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大局,把促进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省政协专委会每年至少有一个调研课题或视察内容要涉及到毕节试验区,要将毕节地区新农村和试验区建设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向全国政协提出提案,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政协组织要做思想、理论、上大力支持新农村和试验区建设的工作,为改革和发展创造和谐的环境。 二是积极务实地开展帮扶工作:

充分发挥政协联系面广的优势,通过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凝聚力量,把宏观献策与微观服务结合起来,把多出良谋与多干实事

9

结合起来,在抓落实、求实效上下功夫。动员广大政协委员积极参与支持新农村和试验区建设工作,联系和组织省内外各类专家、学者、科技人员到毕节地区开展智力支边活动,帮助指导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实际困难。积极做好牵线搭桥的工作,为地区引进人才、技术、资金、项目。大力开展各类技术培训和科技咨询,帮助对一些发展项目进行科学论证、筛选和立项,并在组织“三下乡”活动、扶贫济困、捐资助学等方面作贡献。为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多做工作。

我认为,试验区建设为毕节这样典型的岩溶山区解决人口膨胀、生态恶化、创新了思路,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毕节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需要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继续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我们将与团结在一起,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家乡,我相信,在国家的倡导下,的支持下,毕节的发展将令人瞩目。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