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毛概主要论著大盘点

毛概主要论著大盘点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按照时间线整理,方便背诵。重要的部分已经注重标出,哪个知识点哪年考过也已标明。“星号”要特别注意!!

总结这些内容花了不少时间,不要光看不顶哦!!

毛概主要论著大盘点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925年

1、 分析了中国资产阶级的特殊情况,科学地划分为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指出各自的政治态度

2、 指出国民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92 3、 揭示了中国的对象

4、 提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的首要问题。”阐明认清对象对胜利的极端重要性

《湖南农动考察报告》1927年

1、 总结辛亥失败原因:“国民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

2、 指出国民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3、 揭示了中国的对象 4、 分析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1929年

指出: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党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式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从代替主观主义的分析和估量”,“使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

★《反对本本主义》 1930年

1、 是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献 01 2、 是党内第一篇提出思想路线科学概念的文章

3、 第一次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性 4、 第一次提出“中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标志党“自主”思想的初步形成

5、 提出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6、 基本形成了包含思想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自主的基本思想。基本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关于调查人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1931年 提出“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1935年

1、指出“半殖民地的政治和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这是“他们从娘肚子带出来的病” 94

2、阐明了与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分析了买办资产阶级发生和比那化的可能性

3. 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即性和动摇性、妥协性是由软弱性决定的 01

《中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 分析了中国战争的四个特点:

① 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而且经过了1924——1927年的 ② 敌人的强大 ③ 人民的弱小

④ 党的领导和土地 02

①④规定了中国人民的可能发展和可能战胜其敌人

②③规定了中国人民的不可能很快发展和不可能很快战胜其敌人,这就决定了战争的持久性

《战争和战略问题》1938年

提出“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

《论持久战》1938年

1、 分析了中日双方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我进(关键)、敌寡我多 94.99

2、 批驳“速胜论”和“亡国论” 99

3、 预见了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防御、相持、 99

4、 阐明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思想,即要依靠人民来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99 5、 把抗日游击战争放在战略地位考察,依据国情,即“中国是一个处于进步时代的大而弱的国家” 95

6、 阐明了战略防御理论,应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中国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1938年

指出:“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

★《中国和中国党》 1939年

1、 第一次提出 新民主主义 以及 新民主主义(即“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 这两个科学概念

2、 第一次全面系统论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问题

3、 分析了社会性质,提出对象、动力;强调认清中国国情的重要性“乃是认清一切问题的基本的依据”

4、 指出中国如果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就必然不能胜利

5、 提出民主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民主主义的必然趋势。

★《党人发刊词》 1939年

1、 第一次提出党在中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93.02 2、 第一次提出“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的实践相结合” 3、 第一次把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

4、 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党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的两个基本特点;是中国的两个武器,党组织是掌握这两个武器的英勇战士 95 5、 分析了性质(资产阶级民主)、的对帝(帝、封)、动力(无、农、城、民)、的形式(武装斗争) 《新民主主义论》 1940年

1、 指出中国必须分两步走:民主、社会主义 2、 新民主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

3、 论述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政体,并提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归纳纲领

4、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个阶级的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92 5、 第一次完整提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改造我们的学习》 1941年

对“实事求是”作了新解释:“事实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认为这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942年

第一次提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中心问题,即“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

《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1943年

第一次从哲学高度对党的群众路线作了理论概括,把党的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辩证法和唯物论有机地统一起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论联合》 1945年 七大

1、第一次全面系统的概括了人民战争的思想 :在中国党的领导下,充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有一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作为骨干,有一整套的正确战略战术,善于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游击战和运动战,并以根据地为依托,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进行人民战争

2、第一次概括了我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判

3、指出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达到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 4、提出废除一党专政,建立由各党各派组成“民主联合”的主张

★《目前形式和我们的任务》 1947年

1、 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① 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② 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③保护民主工商业

2、 提出土改中必须注意的两个原则: ①必须满足贫农雇农的要求 ②必须坚决地

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 3、人民的十大军事原则

《将进行到底》 1948年

第一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概念。政治局报告中首次提出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在中国党第七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在中国党第七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1948年 1、制定了迅速夺取全国胜利的各项,确立了胜利后建设人民民主专政新国家的蓝图,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指明了道路,在政治、思想、理论上做了准备

2、 说明在全国胜利局面下,党的工作中心必须由乡村转到城市,必须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党的中心任务

3、分析了当时中国的五种经济成分的发展状况和党必须采取的正确 4、估计了中国人民民主胜利后国内外的阶级斗争的新形势,提醒全党警惕“糖衣炮弹”,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1948年

1、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

2、第一次提出土地改革的总路线:“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工业生产”

3、第一次把官僚资本主义、官僚资产阶级列为中国的对象和敌人,第一次有了“三大对象、三座大山、三大敌人”的说法

《论人民民主专政》 1949年

1、总结中国民主胜利基本经验,“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2、完整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进一步完善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3、科学阐明新中国国家政权的性质及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与相互关系 4、指出“我们现在的方针是节制资本主义,而不是消灭资本主义” 00 5、提出新中国在政治上必须实行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 1955年

在按语中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在社会经济制度发生根本变革的时期,尤其是这样。”

《论十大关系》 1956年

1、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中国情况走自己道路的根本思想,标志着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

2、阐述了正确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某些矛盾的基本原则,强调要处理好这些矛盾的各个方面以调动各种积极因素 3、阐述了重工业、农业的关系

4、 论述了和地方的关系

5、第一次阐述了中国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6、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作为一个大问题提出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957年

1、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的矛盾问题,提出了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

2、分析了社会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论及了民主与专政,民主与集中的关系 4、辨证地论证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5、指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是我国具体的历史条件的产物 6、详尽论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不是首次提出) 7、阐述了知识分子问题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主持 1981年

1、指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量力而行,积极奋斗,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2、对以为代表的中国党人在领导中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自己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了比较完整、系统的论述,并把它们提高到“灵魂”、“精髓”的高度,突现了它们的本质意义

3、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4、实事求是地评价了的历史地位及思想,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晚年的错误

★《十五大报告》1997() 1、两次历史性飞跃,两大理论成果

2、近代中国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争取国家繁荣富强,人民;争取民族和人民”

3、三次历史性巨变:“1911新亥;1949年新中国成立及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

4、提出二十世纪三大伟人:孙中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