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C1-3 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铂悦山C3地块工程 交底部位 土钉墙施工 工程编号 交底内容: 日 期 一、 施工准备 (一) 作业条件 1、主要施工机械及其配套设备的技术性能资料; 2、土钉墙已编制专项的施工方案; 3、已有有效的排、截水方案并以实施完成; 4、土方第一层开挖作业面已完成,且场地已经平整; 5、按照施工方案选择和确定土钉的施工顺序及开挖作业面; 6、建筑场地和邻近区域内的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危房、精密仪器车间等的调查资料; (二) 材料要求 1、水泥:宜选用早强型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 砂:喷射混凝土宜选用中粗砂,细度模数不大于2.5,砂子中小于0.075mm的颗粒不应超过20%; 3、石子:选用粒径不大于15mm碎石,含泥量不应超过3%; 4、 水:使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5、外加剂:选用速凝剂,速凝剂应含有碳酸钠、铝酸钠和氢氧化钙等可溶盐,呈粉末状初凝时间在3min以内,终凝时间在12min以内,8h后的强度不应小于0.3Mp,28d强度不应低于不加速凝剂的试件强度的70%; 6、钢筋: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产品合格证、出厂捡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三) 施工机具 气动潜孔垂、注浆泵、输料管、喷射机、空气压缩机、供水设施、铁锹、线绳等。 二、 施工流程 场地平整——修坡——钻孔——放置杆体——编织钢筋网、上加强筋——注浆、补浆——喷射砼----养护----开挖下一层工作面,重复以上工作直到完成 三、 操作工艺 (一)开挖工作面 按照施工方案确定的开挖顺序、分层开挖深度进行施工,在完成上层作业面的土钉支护之前不得进行下层深度开挖;开挖的深度及作业顺序应保证裸露表C1-3 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铂悦山C3地块工程 交底部位 土钉墙施工 工程编号 日 期 的边坡能在规定的时间内保持自立并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支护,即及时设置土钉喷射混凝土面层,在水平方向分段长度一般为10-20米,分层开挖深度为土钉竖向间距。 (二)修整边坡 采用小型机械辅以人工对边坡进行修整,按照设计放坡比例进行施工,坡面平整度偏差宜为20mm,严禁超挖或造成边坡土体松动,对于坡面松动土块及土渣及时进行清理。 (三)成孔及灌浆 a、采用人工成孔,孔径120mm,成孔后锚杆采用人工穿入,为保证锚杆在孔中的中心位置,每隔2米焊制一个定位架,b、灌浆用素水泥浆,水灰比不大于0.5,并在浆液中加入2%的早强剂,为防止水泥浆在硬化过程中产生的干缩裂缝,提高防腐功能,保证浆体与岩面紧密粘结掺入2%的膨胀剂,满足补偿收缩。c、土钉和面层横向间设Φ12加强筋,并与土钉钢筋焊牢,搭接不小于200mm,钢筋网片采用φ6.5双向@200满布,进行间隔绑扎,并垫好保护层块。 (四)喷射砼 a、砼配合比采用水泥:中砂:碎石1:2:2,采用机械拌料,搅拌次数不少于2次,并在喷射料中加入2%速凝剂,空压机分量不小于6立方,b、采用干喷工艺,喷射作业自下而上,以开挖底部向上施喷,喷头与受喷面间距控制在0.8—1.5米范围内,喷射方向应垂直于受喷面, c、在钢筋较密的位置,应先喷钢筋和锚钉后方,施工缝喷砼前应将结合部浮浆及松散碎屑清除和喷水湿润,d、喷射砼严格控制水灰比,保持砼表面平整,呈润光泽,无干斑或流淌现象。 四、技术要求 1、修坡应平整,在坡面喷射混凝土支护前,应清除坡面虚土。 2、土钉定位间距允许偏差控制在±100mm范围(土钉布置见详图)。 3、成孔深度偏差控制在 +200mm~-50mm,成孔直径偏差控制在+20mm~-5mm范围。成孔倾角坡顶处第一排为15 °,向下每排倾角递减,偏差一般情况不大于1º。 4、喷射细石混凝土时,喷头与受喷面距离宜为0.8~1.5m,自下而上垂直坡面喷射,一次喷射厚度不宜小于40mm;喷射混凝土终凝后,应采取连续喷水养护57天。 5、钢筋网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20mm。 表C1-3 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铂悦山C3地块工程 交底部位 土钉墙施工 工程编号 日 期 五、质量控制 1、土方开挖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的开挖顺序、开挖深度进行施工,严谨超挖;开挖应分段施工分段支护,尽量缩短边坡裸露的时间,待上一层作业面混凝土面层强度大于70%后方可开挖下一层作业面。 2、严格控制土钉的入土深度、外露长度、水平夹角及间距。 土钉墙支护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项 序 主控项目 一般项目 3、注射土钉用的水泥浆液水灰比应严格控制在0.5-0.6范围内,注浆压力不应小于0.6Mpa且应在注浆至管顶周围出现返浆后停止注浆。 4、修整边坡控制其表面平直度误差在20mm以内,铺设绑扎钢筋网片应注意上下层钢筋网片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5d且不小于300mm,搭接面积不应大于50%,钢筋网片应有可靠固定并保证其有效地保护层厚度。 5、加强筋应压紧钢筋网片,并与同一排钉头焊接牢靠,井字压筋应压筋加强筋与锚钉钉头焊接牢固; 6、喷射面层用混凝土强度等级C20,喷射厚度为100mm,混凝土用料应有严格控制其粒径、含水量及含泥量;石子选用碎石,粒径不大于15mm且分布均匀,砂子选用中粗砂,细度模数大于2.5mm,含泥量应小于3%,含水量宜为5%-7%,水泥选用早强型硅酸盐水泥,水泥与砂石的重量比宜为1:4-1:4.5,水灰比宜取0.4-0.45,施工时保证喷射机和风压机的压力适中,喷射头距坡面的垂直距,且要保证工作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六、质量检测与施工质量检查 检查项目 锚杆、土钉长度 1 1 2 3 4 5 6 锚杆或土钉位置 钻孔倾斜度 浆体强度 注浆量 土钉墙面厚度 墙体强度 mm ° ±100 ±1 设计要求 大于理论计算浆量 mm ±10 设计要求 钢尺量 测钻机倾角 试样送检 检查计量数据 钢尺量 试样送检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单位 数值 mm ±30 检查方法 钢尺量 表C1-3 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铂悦山C3地块工程 交底部位 土钉墙施工 工程编号 日 期 1、质量检查与检测 1)原材 土钉施工所用原材(钢筋、水泥、碎石、砂、速凝剂等)应有相应的出厂合格证及检测报告,其检测结果应符合有关规范标准和设计要求,进场材料按有关标准进行抽样复试全部合格。 3)喷射混凝土的厚度及强度 喷射混凝土的厚度可采用凿孔法检验,平均值不应小于设计值,最小厚度不应小于设计厚度的80%。 4)土钉抗拔试验方法 土钉抗拔试验方法要定如下: 土钉注浆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或达到10Mpa时方可进行土钉的抗拔试验;架在装置(千斤顶、压力表)试验前应进行检查,应在有效的标定期内,计量仪表(测力计、位移计)应满足测试要求的精度;试验土钉应与面层混凝土完全脱开,基本试验的土钉应设大于1m的自由段,试验装置应保证土钉与千斤顶同轴;基本试验最大荷载宜取土钉杆体抗拉承载力标准值,验收试验最大荷载宜取土钉设计抗拔承载力标准值的1.1倍; 土钉抗拔力试验采用逐级加荷的方法,加荷等级,测读位移和观测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a、初始荷载宜取土钉抗拔力标准值得0.1倍; b、加荷等级与观测时间宜按下表规定进行; c、在每级加荷等级观测时间内,测读土钉头位移不应少于3次; d、达到要求试验荷载后,观测10min,卸载到0.1Tmax并测读土钉头位移; 表C1-3 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铂悦山C3地块工程 交底部位 土钉墙施工 工程编号 日 期 土钉基本试验加荷等级及观测时间 加荷等级 观测时间 试验结果应按每级荷载对应的土钉头位移制表整理,并绘制土钉荷载—位移(Q-S)曲线,达到下述条件之一时终止试验: a、后一节荷载产生的位移量达到或超过前一级产生位移的3倍时; b、土钉头位移不稳定(在观测时间内位移增幅大于1mm,延长观测时间一小时内位移速率大于0.1mm/min); c、土钉杆体断裂; d、加载至最大试验荷载且位移稳定; 土钉验收试验数量为土钉总数的1%,且不少于3根,验收试验合格标准为:土钉极限抗拔力取终止试验时的前一级荷载;土钉抗拔力平均值应不小于土钉设计抗拔承载力标准值,土钉抗拔力最小值不小于土钉抗拔承载力标准值的0.9倍。 七、喷锚支护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1、由于地质条件、施工的复杂性,基坑各边坡地坪标高不一致,基坑深度也不同,边坡土钉的排数可能发生变化,土钉长度和间距应根据实际情况由技术人员做相应调整。 2、因地下障碍物而无法按设计孔位或设计长度进行成孔施工,可适当调整土钉入射角度、间距和位置,以避开地下障碍物。当土钉间距调整幅度超过500mm3 3 5 5 5 10 10 3 0.1Tmax 0.3Tmax 0.5Tmax 0.7Tmax 0.8Tmax 0.9Tmax 1.0Tmax 0.1Tmax 表C1-3 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铂悦山C3地块工程 交底部位 土钉墙施工 工程编号 日 期 或成孔深度比原设计孔深少1000mm以上时,施工现场技术人员应与设计人员协商解决。 3、成孔过程中因遇地下水而缩颈、塌孔现象,可采用如下方法之一解决。 1)、成孔后立即下土钉并随即注浆。 2)、已缩颈的土钉孔应二次成孔以保证孔径;若二次成孔无法保证孔径,应在相邻处补孔; 3)、若现场地层情况与原勘察报告有较大出入,缩径、塌孔严重而无法用钻孔机成孔,应及时与设计人员协商。可采用钢管花管作土钉打入土体并灌注水泥浆。 4)、当周边地下管线距基坑较近(小于2m),管线埋置范围较大时,可采用加长、加密土钉支护措施。当管线自身高度小于1.4m,采用喷锚支护时上下土钉应错开管沟位置。 4、基坑开挖过程中因土质较松散而发生局部土体不稳定时,可采用的方法有: 1)、视土质情况减小土方开挖深度。 2)、可在土方开挖后立即喷射一层40mm厚的砂浆或混凝土,再进行土钉施工。 3)、若不稳定土体已塌落,视塌落土体大小用编织袋或草袋等物体装土填充密实后,挂钢筋网或进行压力注浆,再进行下一步工序施工。 5、施工过程中边坡出水而影响坡体稳定时 1)、可采取在边坡设置导流花管的方法将土体中水导出,基槽内设置盲沟和集水井,用水泵将水尽快排出基槽。 2)、增加边坡监测次数,做好记录并及时上报。 6、边坡位移发生突变,地面产生较大裂缝,位移未有收敛迹象时 1)、立即封锁该区路面,禁止各种车辆及无关人员通行;及时通知设计人员到场。 2)、尽快采取坡后卸荷,坡脚堆土压重或内支撑等方法减缓边坡位移。 3)、缩短边坡监测周期,同时尽快分析事故原因,找出最有效的解决方案避免事故继续恶化,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 接交人: 表C1-3 技术交底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