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2)
内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课标要求:1、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4、知道一氧化碳的主要性质
考点1: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考题1.(1)二氧化碳的下述用途没有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CO2用作气体肥料 B.CO2用于灭火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CO2用来制Na2CO3
(2)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组实验。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纸花,分别按图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观察到纸花的颜色变化是:
Ⅰ纸花变红;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Ⅲ纸花不变色;Ⅳ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同学进行的Ⅰ、Ⅱ两项实验,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同学进行四组对比实验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写出实验Ⅳ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下图所示有关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无明显现象的是( )
考点2: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考题2:(1)空气中二氧化碳对植物的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但是,如果二氧化碳排放量过多就会引起温室效应。
1、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__作用吸收CO2 ,通过_______释放到大气中。
2、科学家采用“组合转化”技术,在一定条件下使CO2和H2 发生一种化工原料乙烯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 =======乙烯 + 4H2O ,则乙烯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3、为了减缓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合理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开发新能源 b、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c、植树造林 (2)许多化学物质是一柄“双刃剑”。对CO2的利弊评价不妥的是( ) A、大气层中CO2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 B、“碳酸水”浇灌植物对植物光合作用、碱性土壤改良有利 C、利用干冰可进行人工降雨
D、大气中CO2越多抵御紫外线作用越强
考点3:一氧化碳的性质 考题3:(1)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右图实验设计意图的是( ) A、说明CO具有还原性 B、说明生成物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C、说明CO和CuO的反应需要加热
D、可以防止有毒的CO气体对空气的污染,同时又可以充分利用能源
1
(2)为及时发现煤气(主要成分是CO)泄漏,常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化学式
点燃为C2H5SH)。乙硫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4CO26H2O2X,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X的化学式为S
B. 可以在室内放一盆水防止煤气中毒 C. CO、CO2都是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 D. CO不仅能做燃料还可用于冶炼金属
考点4:CO与CO2 的性质比较 考题4:(1)区别CO与CO2的方法很多,下列方法不能用来区别CO与CO2 的是 A、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B、分别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D、用鼻子闻气体的气味
(2)氢气、氧气和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气体,但它们的性质有许多不同之处。例如,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其余不能。请你再从不同角度找出其中一种气体与另外两种气体性质不同之处,举出两例,分别填写在下列空格。
⑴ ⑵
考点5:气体混合物的分析实验 考题5:(1)重庆市珞璜电厂是一个大型的火力发电厂,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经过调查了解到厂里燃烧煤后的废气中含有SO2、CO2、O2、N2等。他们收集了一些经除尘后的废气样品,对其中的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进行检验。探究过程如下,请回答其中的相关问题:
【查阅资料】二氧化硫的部分性质: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的亚硫酸钙(CaSO3)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Ca(OH)2=CaSO3↓+H2O,能与紫色高锰酸甲溶液反应并使其褪色。
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相似的化学性质有
。
【实验】实验装置如下(高锰酸钾溶液中加有硫酸,有利于观察现象):
请帮他们完成下表: 操作步骤 ①将各装置按上图连接并装入化学试剂
简答 A装置的作用是 ; 。 B装置的作用是 。 ②往A的导管品缓缓连续鼓入经除尘A装置中的现象是 ; 后的废气样品 C装置中的现象是 。 【结论与讨论】通过上述探究实验,该小组获得了检验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的方法。该方法是:
【应用】已知2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是0.165g。火力发电厂欲除去废气中的二氧化硫,最佳试剂是 (选填:高锰酸钾溶液、澄清的石灰水、熟石灰
2
的悬浊液);理由是 。 (2)CO中混有少量的水蒸气和CO2要得到纯净的CO,可将气体依次通过( ) A、浓硫酸、灼热的氧化铜 B、灼热的Fe2O3 、浓H2SO4 C、NaOH溶液 、浓H2SO4 D、浓H2SO4 、NaOH溶液
(3)据报道:某农民为吃保鲜吃剩的半个西瓜,将其送入菜窖时因CO2含量过高而导致死亡。某同学看了报道后,决定对自家菜窖内CO2的含量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当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达到1%时,就会使人感到气闷、头昏;达到10%时,使人呼吸逐渐停止,以致死亡。
【设计方案】借鉴化学学习中测定_____________含量的实验探究,用碱溶液完全除去从菜窖内取出的气体样品中的CO2。设计实验如图。
【实验与事实】用注射器向集气瓶内注入适量NaOH溶液,振荡,充分反应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倒流,最后瓶内的液体体积大约占集气瓶体积的1/10。 【结论与解释】(1)菜窖内CO2含量约为10%,贸然进入容易发生危险;
(2)菜窖内CO2含量过高,原因之一是CO2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性质。
【反思与评价】实验中用氢氧化钠溶液比用石灰水更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与迁移】室内CO2含量过高,会使人感到气闷,此时解决CO2含量过高的简单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6:自然界中碳循环
考题6:下面是自然界循环示意图
(1)请在图中① ~ ④线上补加“箭头”(其他箭头已画出),以正确表示碳循环各种变化关系。
(2)上图显示:大气中CO2产生途径有多种,其中化石燃料产生大量CO2,化石燃料主要包括天然气、______________。
(3)上图显示:大气中CO2 消耗途径有_______和被海洋吸收。
(4)下面是大气中CO2含量按目前速度上升的直线图。请根据该图估计:到2050年时,大气中CO2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这比2000年CO2体积分数0.035%增加了_______%。
(5)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的一个重要后果是_______。根据上图CO2产生和消耗途径,对此,请您提出2条建议: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2)
随堂检测: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前的括号内) ( )1.有一首赞美某种气体的诗,其中的几句是:“她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仙景;她驱散了
炎炎夏日的暑气;她奋不顾生扑向烈火;她带给大地勃勃生机„„。”这首诗所赞美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甲烷
( )2.下图中的做法,既与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关,又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3. 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有着重要影响。下列对二氧化碳利弊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可以用来做灭火剂、致冷剂 B.利用固态二氧化碳可以进行人工降雨 C.温室里施用二氧化碳对植物生长不利 D.大气中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 ( )4. 通过下列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
A.甲实验中黄铜片能在铜片上刻画出痕迹可以说明黄铜的硬度比铜片大 B.乙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氨水显碱性 C.丙实验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丁实验既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又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 )5.过氧化钠(Na2O2 )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故可作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
源。潜水艇紧急情况时,也使用过氧化钠来供氧,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2CO2====2Na2CO3+O2 从该反应中获取的以下信息中,正确的是
①过氧化钠属于氧化物;②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③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
生变化;④实验室可利用这一反应原理制取纯净的氧气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6.下列有关生活常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炉子上只要放一壶水,就可防止煤气中毒 B、长久保存的文字、资料,应用碳素墨水来写
C、软质铅笔芯的粉末灌入生锈的锁孔里,锁就容易打开,这是利用了石墨的润滑
性
D、用完后的废旧电池应回收集中处理
( )7. 只用一种试剂或一种方法,就可将O2、CO、C02和空气四种气体加以区分的是 A.澄清石灰水 B.石蕊试剂 C.灼热的氧化铜 D.燃着的木条 二、填空题
8. 右图是一瓶开启后的“XX牌”碳酸饮料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饮料成分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选填一种物质编号)
4
(2)开启时,大量的气泡从罐内冒出,该现象说明 的减小使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3)开启后可以闻到香味,请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该现象:
。 9.如图,水槽内盛有少量新制的澄清石灰水,点燃阶梯上的蜡烛,用玻璃钟罩将其扣在水槽内,观察到蜡烛_______________熄灭,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个实验中还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A、B、C、D、E是常见的五种无色气体,它们之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已略去,X在常温下为液体),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D是H2 B、A是O2 C、C是CO2 D、B是CO 11.仿照图中C→CO转化的表示方法,将图中
C C、CO、CO2、H2CO3、CaCO3等五种物质之
间的转化关系用“→”连接起来,并在箭头旁
点燃 O2 CO2
标明必需的其他反应物及其条件。
CO 12.“绿色化学”强调实验设计应采取有效措施,节约能源,防止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H2CO3 CaCO3
(1)图A是小欣同学设计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该实验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体现在:为了防止污染,通过燃烧除去未反应的__________,并充分利用其燃烧产生的热量,节约能源。
(2)写出如图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不符合“绿色化学”要求,这是因为反应产物会逸散而污染空气,请你就此实验设计一个消除或减少污染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部分性质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关闭E打开C,从长颈漏斗A中加入液体与锥形瓶B中固体接触,即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观察
到D中的蜡烛慢慢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的性质。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2)关闭C打开E,则观察到G中的蜡烛燃烧得更旺,说明有氧气生成。
[查阅资料]二氧化碳能与过氧化钠(Na2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实验探究]要检验反应后F中的固体物质含有碳酸钠,可取少量反应后F中固体物质于试管中,滴入 ,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放在试管口,观察到,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论]反应后F中的固体物质含有碳酸根离子。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拓展联系]利用虚线框内装置还可用于实验室制备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