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石泉县池河中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
治教案91生活需要法律
年级 七年级 科目 道德与法治 任课教师 刘远贵 授课时间 2022.05.15
课题 授课类型 新授 课标依据
“成长中的我”中“心中有法”部分“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
学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 能力
1、通过对生活与法律关系的学习,能够体会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对法治的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和归纳能力。
知识
知道生活需要法律保障,人的一生与法律相伴; 了解法律产生的过程;
体会法律对生活的作用,认识生活与法律的关系;
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懂得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 重点
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治的意义。 教学 难点 法律本质。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知识点 学习 目标 媒体类型 教学作用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时间
初步感知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感知 图片 文字 B B
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3分钟 自制
生活与法律的关系
感知 图片 文字 C C
生活需要法律来调整。
2.法律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3.法律相伴一生。 8分钟 自制 法律的起源 掌握 视频 E G
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才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
3分钟 法律的本质
掌握 图片 文字 G B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5分钟 自制 法治的作用 掌握 文字 J F
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法治助推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5分钟 自制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设疑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情境:5月2日16时许,陕西安康石泉县城人民大厦A座12楼一处私人住宅发生火灾,经县消防、、应急管理等部门的全力扑救,火情最终被扑灭。截至5月3日8时,2名警务辅助人员在救火过程中受重伤,其中一名抢救无效牺牲,住户及群众无伤亡报告。
在5月9日,西安网警在巡查中发现,网民叫“小小灵感3731”通过微博留言,发布辱骂石泉救火牺牲警务人员的言论,造成了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
经调查,该信息发布人为张某某,西安市灞桥区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6条规定,灞桥分局依法对张某某处以行政拘留五日。
生说,师引导、点拨,导入新课。 师生互动共同探讨
(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1、探究与分享:
人类在社群生活中,形成各种各样的关系。人类的社群生活,也不总是和谐的。想一想,这些矛盾的协调需要依靠什么?
生说,教师启发,引导,点拨。 2、我们的一天雨法律
师出示情境:《老年益保障法》第十: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七条: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给予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环境保》第五十九条: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拒不改正的,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
思考:如果没有这些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生说,教师启发,引导,点拨::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 3、探究与分享:
思考:小丹的一天与哪些法律有关?结合自己一天的生活,谈谈你感受到的法律。
生说,教师启发,引导,点拨: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4、探究与分享P86:
(2)说说上述左边内容中哪些是我们的权利,哪些是我们的义务。 生说,教师启发,引导,点拨: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二)法治的脚步: 1、探究与分享:
师播放视频,学生观看《法律的历史》,思考回答问
(1)原始社会人们是用什么来维护秩序的?法律是人类社会一产生就存在吗?
(2)法律什么时候产生的?奴隶社会的法律维护谁的利益?
生说,教师启发,引导,点拨。
2、探究与分享:思考:法律产生之后,人类就走上法治的道路了吗?法治的含义是什么?要求是什么?
生说,教师启发,引导,点拨: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3、《中国的法治历程》的标志性事件:
展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决定,并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思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师自由说,师点拨。
4、展示材料:法治中国在路上
修改食品安全法,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打虎拍蝇”力度不减,坚持反腐倡廉,做到干部清正、清廉、政治清明;
多起重大刑事冤假错案根据疑罪从无的原则得到纠正,并依法给予赔偿,切实维护了司法公正,保障了赔偿请求人的合法权益。
思考:近年来我国推进法治建设的举措还有哪些?你认为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什么意义?
师自由说,师启发学生举例:1、14年11月1号,第12届全国常委会决定将每年的12月4号定为国家日。2、《城市管理执法办法》5月1日起施行。《办法》规定,执法人员应当持证上岗,主管部门应当运用执法记录仪、视频监控等技术,实现执法活动全过程记录,做到依法行政。
3、“醉驾入刑”,让“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成为饭桌上的约定和人们推崇的美德。
点拨,总结:法治的意义: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法治助推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三、课堂小结生活需要法律的保障,生活离不开法律,从今以后,我们要做到认真学法、懂法、自觉守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小公民。生说,师启发,引导,点拨,总结:勇于担责体现在实际行动中,落实于具体的事情里。 四、课堂训练
《新学案》P“课堂达标训练”第1——3题。 五、作业 必做题:
《新学案》P“课堂达标训练”第4题。 “能力提升”第1——7题; 选做题:
《新学案》P65“能力提升”第8题。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对“小丹的一天”探究,,分享交流,懂得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从而突出重点。
通过观看视频《法律的历史》,了解法律的产生,探究汉谟拉比法典,分享交流,从而懂得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从而突破难点
通过对“法治中国在路上”活动的探究,分享交流,懂得法治在国家治理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从而突出重点。
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分层布置,分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