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议公路工程质量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

浅议公路工程质量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浅议公路工程质量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

摘要:针对目前公路工程的建设,分析了当前工程质量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提高公路工程的质量,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公路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公路工程;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公路建设也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公路工程质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此同时,一些公路工程质量的常见问题所带来的危害性也越来越严重。因而加强对公路工程质量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常见的公路工程质量问题

我国常见的公路工程质量问题主要有:

1)高填土路基下沉;

2)沥青路面早期破坏;

3)水泥路面早期破坏;

4)软土地基超限沉陷;

5)桥梁伸缩缝和桥头跳车

2 常见质量问题出现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2.1高填土路基下沉

高填、半填半挖、桥头引道等地方在通车一段时间后容易发生下沉,主要原因有四个:一是路基的压实度不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个,①施工时没有严格按规范的要求进行碾压;②在路基施工过程中,由于含水量控制不当,造成路基的碾压达不到规定的压实度;③桥台和通道两侧,因为回填的部位狭窄而不能采用压路机进行碾压,从而使得压实度无法达到要求,除此之外,柔性填土和刚性构造物的衔接处的刚度和稳定性差异很大,从而使得桥台和通道两侧出现路基下沉。二是路基的自然沉降时间短;三是在施工过程中排水不当造成局部翻浆,从而导致路基下沉;四是选材不当。

防治措施

①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的填料选择不同的施工方法;

②选择合适的填料;

③按照路面的平行线分层控制填土标高;

④防止水的侵入,在施工过程中,做好防水及排水措施;

⑤做好路基的压实工作,严格按照施工规范的要求进行碾压;

⑥对于桥台和通道两侧等因为回填的部位狭窄不能采用压路机的地方,应采用适当的小型机具进行补充夯实;

2.2沥青路面早期破坏

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现象有:波浪、泛油、壅包、滑溜、裂缝、坑槽、车辙、局部沉陷及松散等。这些病害非常普遍且具有严重的危害性,是公路工程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之一。

沥青路面早期出现破坏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设计方面

①路面的结构设计不合理,比如说基层的厚度不足、面层分层及材料的配合比设计不当及面层的厚度不合要求等;

②路面设计与路段的实际应用情况相差过大,在设计时,没有考虑或未考虑周全公路的实际的应用情况,使得路面的设计参数不合实际;

③路基路面的排水设计考虑不周;

④地基处理的设计不合理,从而使得地基的沉降没有达到允许的工后沉降;

2)施工方面

①软土地基的沉降。一般来说,在软土地基上修筑公路,必须得对公路经过的地段的软土进行加固处理,促使软土排水固结,较少路基的沉降,而软土的排水固结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在国外,一般要沉降五年才可以铺筑路面,而我国目前的施工期普遍较短,故而在软土地基处理后,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沉降,从而造成路面出现坑洞、裂缝等破坏;

②施工质量差,或施工技术不合要求等;

③路基的压实度不足;

④施工过程中,防水及排水措施未达到要求;

3)养护管理方面

①在沥青路面出现小病害时,未及时进行养护;

②养护方法不当;

防治措施

1)提高设计的质量。公路工程质量的基础和前提是设计质量,在设计时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虑水文、地质、气候、交通量及交通荷载等的影响,通过试验研究出最适合的方案;

2)提高施工的质量。施工是决定沥青路面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施工时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的要求,对施工的各个阶段进行严格的检查、控制和评定,以保证沥青路面的质量达到要求;

3)创新、引进新技术;

4)引进开发新工艺及设备;

5)加强养护措施,建立建养并重的模式;

2.3 水泥路面早期破坏

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比较复杂,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路基的稳定强度未达到要求。因为水泥混凝土路面一般都是铺筑在新建路基上的,而新路基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容易产生不均匀压缩,使得水泥混凝土板的底面出现局部的空隙,从而使得混凝土板在荷载的作用下由于拉弯作用而发生断裂;

2)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不合要求。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影响水泥混凝土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若在施工中混凝土的配合比不合要求,则可能会引起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早期裂缝;

3)温差过大。由于水泥混凝土传热速度非常缓慢,若面板成型前后气温发生的变化比较明显,就很容易造成混凝土面板的板顶和底面温度不同,进而产生较大的翘曲应力。因而在施工过程中,若温度差异前后变化较大,则会对水泥混凝土板产生破坏;

4)养护的时间不足。我国的高等级水泥混凝土路面一般都采用初期养护条件较高的半刚性结构,但在实际施工中,由于施工期短,使得很多路面的基层养护龄期达不到要求,从而使得基层发生收缩,造成混凝土面层产生早期裂缝;

防治措施

1)提高路基质量。在施工中,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按要求选择合适的填料,保证压实度,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2)提高材料级配质量。施工单位应采用符合要求的厂家生产的材料,从而避免因厂家的不同造成的材料规格混乱,以提高材料的级配精确度;

3)采用质量高的设备。高质量的搅拌设备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搅拌质量及均匀性,避免发生离析和无搅拌的现象;

2.4软土地基超限沉陷

所谓软土,是指具有抗剪强度低、含水量大及承载能力低的特点的土,软土地基目前在我国公路行业规范中还没有定义,在日本的高等级公路设计规范中其定义是,主要由粘土和粉土等细微颗粒含量多的松软土、孔隙大的泥炭、有机质土及松散砂等土层构成的地基。因而在软土上修筑桥涵构造物或者路基等极易出现压缩沉降、坍塌及滑陷等。

防治措施

1)对于粉砂土质及含水量大的软土地基,可以采取设置白灰粗砂桩,即在软土地基成孔以后,筛选生石灰块加粗砂、水泥搅拌均匀后用木棍捣实并填充,而生石灰块遇到地下水消解后,填充的集料会发生体积膨胀,从而起到挤压土基的作用,进而提高了路基的承载能力;

2)对于苇塘、稻田及藕池及沼泽地区的路基,则可以采用石灰、水泥稳定碎石法,即将排水、清淤等措施实施到位以后,清除草根植被,再将水泥和石灰混合之后与碎石拌和均匀,再将混合料摊铺并压实养护;

3)对于基层,可以采取换填渗水性好的土并进行加固;

4)对于路基,可以采取使用土工织物或强夯、预压等方法;

2.5桥梁伸缩缝和桥头跳车

出现桥梁伸缩缝及桥头跳车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桥头填土的沉降和桥台的沉降有区别;二是伸缩缝和桥头搭板施工时没处理好,在桥台有台阶形成,从而影响到了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且对桥梁易形成有很大的冲击力;

防治措施

1)选择性能比较好的伸缩缝,提高施工质量,保证桥面有伸缩缝的地方平整度高;

2)采取有效的措施,尽量减少桥面铺装层的裂缝;

3)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桥梁结构物和填土的沉降差;

4)选择排水性能及压实性能好的材料来填筑桥台后背,从而提高压实度,以便减少路堤填土的沉降量;

5)在桥头处的过渡可采用搭板或土工格栅等技术;

3 结语

对于公路工程上常见的质量问题,我们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有在设计、施工及管理各个方面全力配合,并采用有效的技术设施,才能使公路工程的质量得到改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