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二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1. 广东茶文化历史悠久。下列有关“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种茶:施用的化肥NH 4 HCO 3 属于复合肥料 B.制茶:发酵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C.泡茶:茶香四溢说明分子不断运动
D.饮茶:茶水可为人体补充水、维生素等营养素
2. 随着我国“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垃圾综合化分类及资源再生利用进入
了新的阶段。下列对垃圾资源再利用的建议,正确的一项是
A.金属可直接利用 C.可燃物可焚烧发电
B.有机物可再上餐桌 D.惰性物可彻底抛弃
3.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基础。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测稀硫酸的pH
C.闻药品气味 D.过滤
4. 劳动教育贯穿义务教育阶段,以下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相符合的是
选项 A 劳动项目 使用煤炉时,用扇子往炉中扇风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涉及的化学知识 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 B 降低油的着火点
C D 将明矾撒入水中 洗碗时,用洗涤剂去除油污 明矶可以对水进行消毒 洗涤剂主要是与油脂发生化学反应 D.D A.A B.B C.C 5. 化学用语是独特的化学语言,关于下列符号或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H2;②Ca+2;③ ;④;⑤
A.①中的“2”表示两个氢原子 B.③、④都属于阳离子 C.②可以表示钙离子
D.由⑤可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2
6. 化学学习者常用化学学科观念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变化与守恒: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CO 2 和H 2 O,推知该物质中含有碳、氢、氧元素
B.模型与推理: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NaOH是碱,可知 NaOH 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C.宏观与微观: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构成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探究与创新:将燃着的镁条伸入充满CO 2 的集气瓶中,镁条继续燃烧,瓶壁出现黑色物质,可推知 CO 2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支持燃烧
7. 近年来,科学家在“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和Ni基催化剂”的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如图是甲
烷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地是
A.从价态变化看: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B.从守恒关系看: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C.从反应价值看: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助力“双碳”目标
D.从表示方法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 4 +CO 2
CO+H 2
8. 下列关于反应的描述,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完全正确的是
A.甲烷燃烧CH 4 +2O 4 B.检验食盐中存在氯离子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4Fe+3O 2 D.将铁片投入足量的稀盐酸中 9.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物质 蚕丝、羊毛线 目的 鉴别 主要实验操作 取样,灼烧,闻气味 溶解、过滤、洗涤、烘干,蒸发结晶 取样,滴加少量稀盐酸,观察有无气泡 加入适量的AgNO3溶液,过滤 D.D CO 2 +2H 2 O;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
2Fe 2 O 3 ;化合反应
;置换反应
B Fe粉和CuSO4粉末 分离 C 久置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检验 D Ca(NO3)2溶液中混有少量CaCl2 B.B C.C 除杂 A.A 10. 下列图示与相应的文字描述完全相符合的是
A.图①表示足量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图③ 表示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11. 了解下列化学史实,回答相关问题。
I、人工固氮
B.图②表示电解水
D.图④表示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充分反应
(1)1905年,将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以及催化条件下首次合成氨气。标出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
(2)科学家研制出“TM-LiH”催化剂体系,显著提高在温和条件下氮气和氢气合成氨的效率,原理示意如图:
①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________(用化学用语表达)。 ②除催化剂外,该反应中不变的微粒有________。 ③你对催化剂的新认识是________(写一点)。 Ⅱ、人工合成尿素
(3)1828年维勒通过蒸发氰酸铵(NH4CNO)溶液得到尿素【 CO(NH2)2】,该过程属于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4)将二氧化碳和氨气生成尿素和另一种物质(不含氮元素),反应中氨气和尿素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
12. 水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电解水可以得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________(填“分子”“原子”“元素”或“粒子”)组成的化合物。
②如图是“国家节水标志”,请你列举一种生活中具体的节水措施________。
(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交点P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
②t3℃时,将25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③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提纯甲的方法是________。
④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
13. 小明把初中化学常见六种化合物A~F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其中F的俗名是火碱、烧碱、
苛性钠。(“→”表示物 质之间存在转化关系,“一”表示能相互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化合物F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B→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D的一种用途________。 (4)“E”的物质所属类别是________。
14.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有助于更好地达到实验目
的。请据图完成有关问题:
(1)实验一中改进前该实验能证明二氧化碳的性质是的________,为了达到相同实验目的,现有图中两个改进实验方案,你不赞同的方案及理由是________。
(2)实验二是小组同学在探究铝、铜、铁三种金属的有关性质时进行的实验,在A实验中观察是________。A实验结束后将①②试管内的物质倒入到的实验现象是烧杯中,发现烧杯中的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一段时间后过滤,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Al2(SO4)3 B. FeSO4 C. CuSO4
15. 化学以实验为基础。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并收集CO2的装置,需选择的仪器有________(填字母序号)。如要除去CO2中的水蒸气,可将混合气通过________ (填序号)。 ①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②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 ③以上都可以
(2)用上述仪器和KC1O3、MnO2制取O2,还缺少一种仪器,其名称为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向装置G中通O2,微热燃烧管,根据现象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条件是________。 (4)用H装置实验,并测得三颈烧瓶内气压变化如图。首先注入瓶中的药品是________(填“水”或“氢氧化钠溶液”)。
16. 炎热的夏季,游泳池成了人们消暑健身的热门场所,水质的安全也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
小丽和同学们对某室内游泳池的水呈蓝色的原因及游泳池水质安全展开了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
游泳池的水质常规检验主要项目及限值如下表: 项目 浑浊度 pH值 尿素 总大肠菌群(36℃,24h) 游离性余氯 化合性余氯 水温 数值 ≤1 NTU 7.0~7.8 ≤3.5 mg/L 每(0.2~1.0)100mLmg/L 不得检出 ≤0.4mg/L 23~30℃ 【交流与讨论】小丽认为泳池水呈蓝色可能是因为加入了硫酸铜。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泳池水于试管中,加足量 ________ 溶液 (2)另取少量泳池水于试管中,加稀盐酸,再加足量 ________ 溶液 无明显现象 泳池水中无Cu 2+ 生白色沉淀 泳池水中含有 【实验结论】泳池水的蓝色是水对蓝光的反射和散射作用引起的。写出一个步骤(2)中产生白色沉淀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
【反思拓展】硫酸铜是一种普遍应用的杀菌剂,游泳池中不宜投放过量。 【实验调查】同学们就泳池水净化问题走访了游泳馆的管理人员,得知: a.泳池水通过循环净化的方式实现再利用,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b.泳池水常见的水质问题是尿素含量超标。 ①写出二氧化氯的化学式________。 ②加药装置中絮凝剂的作用是________。
③提出一条降低泳池水中尿素含量的建议:________。
17. 维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六大基本营养素主要有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
水。α—丙氨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基础物质之一,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注“—”表示原子之间相互连接)。试计算:
(1)α—丙氨酸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 (2)17.8gα—丙氨酸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18. 某实验小组同学从铁粉、碳酸钠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中提取氯化钠。实验操作的一部
分流程如图。请根据图中所提供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原固体混合物中铁粉质量是________;不饱和溶液①中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本实验最终所得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