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越南电器规范第I.4+I.5章+I.7章

越南电器规范第I.4+I.5章+I.7章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第I.4章:在短路条件下选用设备及导线

应用范围

I.4.1本章应用于采用50Hz交流电在短路情况下选用设备及导线等事宜。

总要求

I.4.2.在短路工况下检查(除第I.4.4款中所列情况以外): 1.对于1kV以上电气设备:

a.电气设备、电缆、导线、支撑件及其耐力结构。

b.为避免短路时由电动势造成的短路、具有从50kA以上的冲击短路电流的架空线路。另外,对分相线路还要检查每相内各定斜板之间的距离。 对于带有快速自备投装置的架空线路还需要检查热稳定。

2.对1kV电气设备,只要检查配电板、输电线以及动力电柜。不需要对电流互感器进行短路检查。

3.对用来切断短路电流的电气设备,须检查短路时能够操作的能力。

能承受短路电流的电气设备是发生计算短路电流时不受损坏或变形、且能正常运行的设备。

I.4.3 1kV以上电气设备不需检查:

*在标称电流达到60kA的保险丝保护下的设备、导线的电力动态稳定。 在各种保险丝保护下的设备、导线的热稳定。

保险丝必须具有足够的灵敏度,以便能切断最小的短路电流。 I.4.4不需按短路工况进行检查:

1.为零星用户供电导线,包括向总功率达1MVA、一次电压达22kV的工厂用变压器,如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用户为停电时不影响工艺过程做出了预防措施; *短路时尽管导线损坏也不造成爆炸; *可简易地更换导线。

2.架空线路的导线,除第I.4.2款b项所列的之外。

3.装设在专用间隔里或辅助电阻后面的电压互感器电路的导电棒和设备。 I.4.5.选定短路电流计算图时,仅考虑电气设备的长久工况而不考虑短暂工况。

应在电网发展图在设备投入运行后至少10年计算短路电流(允许近似计算)。

I.4.6应考虑下列短路形式:

1.三相短路:以检查设备、导电棒、导线及附加的支撑结构的电动稳定。 2.三相短路:以检查设备、导电棒和导线的热稳定。在发电机电压下,应按哪种发热大而选用三相短路或双相短路。

3.三相短路与单相接地,取大值以便选定或检查设备的短路开关能力。如果断路器具有三相和单相这两种断路电流数值,应按上述两种短路形式选择。 I.4.7.电路的设备和导线应按最大短路电流而选。 不考虑不同电相同时在2个不同点接地的情况。

I.4.8.在室内站带有电抗、且铺设在电抗前面的导线通过天花板、隔板等与供电母线隔开(从主电路分岔段之上)的电路上按电抗后短路电流而选,如果电抗设在同一个房间内并采用导电棒连接。

从母线分岔到隔板的导电棒及穿通绝缘子应按电抗前短路电流选用。 I.4.9.检查热稳定时,计算时间取短路解除时间。

为选定设备和导线确定短路电流

I.4.10.确定短路电流,以便选定设备、导电棒及导线,同时检查各种压力容器,基于以下要求:

1.为短路点供电的所有电源均与标称负荷同时工作。 2.所有同步机均配有自动电压调整和强迫式励磁。 3.短路在系统结构造成最大短路电流时发生。 4.所有电源的电动势都是同相的。

5.每个电压等级下的计算电压按电网标称电压的105%计。

6.应考虑到同步补偿器、同步和不同步电机的影响。不考虑经变压器连接到短路点的100kW不同步电机以及通过两台变压器以上、阻抗较大的线路等连接到短路点的大于100kW不同步电机。

I.4.11.对1kV以上电网,仅考虑设备和线路的电抗。对截面小的线路和长电缆应计算总电阻。

I.4.12.对电压达到1kV的电网,要计算所有分子的电抗和电阻,包括各接触点的接触电阻。在偏差总电阻不大于10%时允许忽略不计算电阻或电抗。 I.4.13.对由减压变压器供电、电压达到1kV的电网:计算短路时应将接入变压器的电压视为恒定电压,并等于电网的标称电压。

I.4.14.对于由保险丝保护的、具有电流特性的分子,应按经过保险器最大瞬时短路电流检查动态稳定性。

按短路电流的电动力选定导线和绝缘子及检查耐力结构

I.4.15.作用于硬导电棒、输到绝缘子和硬质支撑结构的电动力应按三相最大瞬时短路电流计算,且还考虑到各电流之间的相差和忽略不考虑导电棒结构的机械振动。

作用于软导线、绝缘子、出口及电线支撑结构的冲力按两个邻近相之间短路电流的平方平均值计算。对分相线和导电软系统来说,同相导线内短路电流的互相力按三相短路电流的有效值确定。 应对导电软系统进行检查,使其不短路。

I.4.16.按第I.4.15项确定的由于短路电流造成的机械力当传输过硬质导电棒到支柱式绝缘子和穿过式绝缘子时如果是单绝缘子和双绝缘子分别不超过绝缘子最小破坏力的60%和100%。

若采用由许多扁棒组成或者呈“U”字形的造型导电棒,机械应力=由各相和每条导电棒各分子之间互相作用力造成的应力之和。

硬质导电棒内最大机械应力不超过瞬时破坏力的70%。

按短路时发热条件选择导线

I.4.17.短路时导线的发热温度不能超过下表的允许值: 导电形式与材料 允许最高温度(°C) 导电棒: 300 *铜质 200 *铝质 200 电压达10kV树脂浸渍纸绝缘电缆 125 如上,电压15kV~220kV 铜芯或铝绝缘电缆和导线: 150 *PVC和橡皮 120 *PE 250 *XLPE或EPR 250 耐受拉力达20N/mm2的裸铜线 200 耐受拉力20N/mm2以上的裸铜线 200 耐受拉力达10N/mm2的裸铝线 160 耐受拉力10N/mm2以上的裸铝线 200 钢芯铝线的铝制部分 I.4.18.如I.4.2项所列按短路时发热条件的电缆检查对下列项目进行: 1.电缆端短路时具有相同截面的单电缆线。

2.每电缆段端头短路时包括许多不同截面段的单电缆线。

3.当整个电缆束端头短路时包括两条或多条平行电缆的电缆线。

I.4.19.当对具有快速自动投入装置的线路的设备和导线进行热稳定检查时,应考虑因增加短路电流时间导致的发热升温。按短路条件检查发热温度时,可将各条分相线视为一条截面=各条分相线截面之和的线路。

按开关能力选用电气设备

I.4.20.为选定1kV以上断路器应根据:

1.按切断能力:应按第I.4.5~I.4.9项所列条件确定计算断路电流。

计算的断路电流是按断路器接触点切断时间确定的全面有效短路电流(包括非周期部分),等于断路器专门切断总时间(从发出切断命令至开断灭弧接触点)加灭弧时间。

2.按接通能力:那时发电机断路器安装在发电机电压侧,所以只要在反相情况下不同步接通时进行检查。

I.4.21.按切断能力选择保险丝时,应以初期短路电流的有效值做为计算的断路电流(忽略不考虑熔断丝的电流特性)。

负荷断路器和短路发生开关应按接通时允许短路电流选定。

I.4.22.除了根据短路切断能力还要根据TRV切断能力选择断路器。断路器的TRV切断能力应大于系统中各断路器位置的具体TRV值。

若按TRV切断能力选用断路器:仅针对长线路端500kV和220kV断路器、发电机断头断路器和安装在抗流圈旁边的断路器。

第I.5章:电能计量-应用范围与定义

I.5.1.本章用于电力工程和电力用户等的电能计量。 用来计量电能的工具叫做“电表”。

由电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以及用来连接上述设备的连接线组成的系统叫做“电能计量系统”。

I.5.2.支付的电度表是计量电量的电度表,以便结算买电方和售电方之间的电费,包括发电量、电能用户的售电量或者在界线售购的电量。安装电力或电子式电度表的选定以及对电度表数据远方传输的要求按现行规定执行。 I.5.3.电度表应在售电方管理范围内安装,除非各方有其他协议。安装位置及安装工作应保证安全、美观,且利于售电方对电度表记录的检查及卖电方对电度表记录的记录。

在电量可在界线双向交流的情况下,应采用两块定向电度表或安装一块能计量双向的电度表。

I.5.4.检查电度表是用于跟踪检查的电度表。不采用检查电度表的数据进行结算。

总要求

I.5.5.有效电能的计量应保证能够确定出有效电量: 1.由每台发电机组发出的。

2.电厂、电站以及补偿站和柴油站内的厂用电量。 3.由电厂向输电电网和配电网供电的。

4.提供或接收其他电力系统的。 5.提供给各用户的。

除了用来支付电费以外,电度表还保证对各用户的用电情况进行检查,同时检查界线的交流电能,进行电量的平衡,建立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以及预测负荷需求。

I.5.6.反应电能的计量应保证能确定出反应电量: 1.由各台发电机发出的

2.由电厂输入输电网和配电网的

3.由各台转动式补偿器或静态补偿站发出的 4.接收或提供给其他电力系统

5.按现行规定的生产、服务用电用户的。

除了计量用于结算的反应电能,还要保证如第I.5.5项所述的检查功能。

电度表安装位置

I.5.7.作用电度表在电站内的安装位置为: 1.每台发电机

2.升压变压器:安装在二次侧,平衡圈不安装。如果二次侧不设电能计量专用电流互感器,电度表应安装在一次侧,并接入发电机电压。

变压器哪一侧具有功率交流功能,应安装两台定向电度表或者能双向计量的电度表。

3.发电机电压每条线路。具有功率交流功能的线路安装两台定向电度表或双向计量电度表。

4.每台厂用变压器:电度表安装在厂用变的高压侧,安装在高压侧时如果难度较大,可安装在低压侧。

5.每台厂用发电机:如果厂用发电机也专门有厂用电,那时该厂用电部分也要设电度表。

I.5.8.作用电度表在电网中的位置:

1.系统联络线路两端,每端设两台定向电度表或一台双向计量电度表。 2.双绕组变压器低压侧。

3.三绕组(除平衡绕组外)变压器低压和中压侧。

4.从站出来的每条线路端头,除生活用电低压供电线路及专用线路已经设线路端头的电度表。 5.每台厂用变。

I.5.9.为用电户计算作用电能的电度表位置: 1.按第三项第I.5.3或I.5.

2.在没有接入其他变压站或接入以提供给本用户的电压等级的其他用户的线路的情况下用户的进口。

3.用户内变压器高压侧,如果本站以供电电压等级供电或者接入其他用户的站。如果不按规定准确级、电压从35kV以上设电流互感器时,可允许在变压器低压侧安装电度表。

4.变压器低压侧,如果高压侧为负荷开关、自动隔离开关或保险丝开关。 I.5.10.反抗电度表的位置: 1.1000kW以上发电机。

2.变压器中低压线圈以及中间站设有作用电度表的位置。如果不设规定准确级的电流互感器,可不要在变压器中压侧设置反抗电度表。

3.35kV线路,如果用户电费的结算仅根据那条线路的作用电度表为准。 4.补偿器出口,或者1MVAr以上电容器的总间隔。 5.大动力用户作用电度表旁边。

6.电力系统的分子,要求结算或跟踪反抗电能的界线。 7.在发出反抗电能的用户处应设置两台定向反抗电度表。

8.在功率交流界线处应安装两台定向反抗电度表或一台双向计量电度表。

对电度表的要求

I.5.11.电度表盖、电度表连接线夹、柜盖或电度表盒均贴有国家职能鉴定机构或授权供电单位的封条。

I.5.12.采用3相电度表计量3相电路内的作用电能和反抗电能。

I.5.13.电度表以及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等有关计量装置应按现行规定进行鉴定。

发电机的作用电度表的公差应符合表I.5.1。

上述公差按发电量为标称功率的50%和100%、cosφ=1和0.5、在标称频率和电压下确定。

表I.5.1:发电机电度表的允许公差 电能计量对象 允许公差,% ±1 至12MW发电机 ±0.7 12MW以上~100MW发电机 ±0.5 100MW以上发电机 I.5.14.采用电流和电压互感器连接的结算电度表应符合各项现行标准,且准确级应为0.5;作用电度表的准确级应为1或2;反抗电度表的准确级为2或2.5.

各台电流和电压互感器也有适合的公差。

计量变电器计量电能

I.5.15与电能结算电度表连接的电流和电压互感器的准确级应不大于0.5。允许将准确级不大于1.0的电压互感器接入准确级为2.0的电能结算电度表。 对技术计量电度表,可允许采用准确级为1.0的电流互感器,或接入预设在准确级低于1.0设备的电流互感器;要达到1.0的准确级应设有辅助电流互感器。

采用技术计量电度表时,可允许采用准确级为1.0和低于1.0的电压互感器。

I.5.16.应将电度表接入电流互感器二次侧的专用计量线圈,在特殊情况下如果还有公差的保证、且不改变继电器的特性...时可结合在同一个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线圈进行电能计量、电测量和继电器使用的。

如结算电度表与电流和电压互感器后面的其他设备共同接线时,应对计量电路进行铅封。

I.5.17.计量变电器的二次电路负荷,包括电度表在内,不能超过计量变电器牌上所列的标称负荷。

I.5.18.连接电度表和电流或电压互感器的导线的截面和长度应保证计量变电器准确地运行,且至电度表的电压电路中电压损失不超过标称电压的0.5%。

I.5.19.不采用结算电度表连接电路中接线夹或夹排放置于用电户。如一定要采用时,应对接线夹或接线夹排进行铅封。

I.5.20.为了计量发电机的电能,应采用准确级为0.5、公差为发电机标称电流的50%~100%的电流互感器,且上述数值不能超过表I.5.2所列的数据。

表I.5.2:电流=发电机标称值50%~100%时的允许电流差值 电流互感器 电流差值,% 角、分误差 ±0.20 ±20 用于达12MW发电机 0.15 ±10 用于12MW以上发电机 ± I.5.21.为了供电给电度表,可采用二次标称电压和公差符合电度表要求的各种电压互感器。

I.5.22.500V以上电路中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线圈应在接线夹排单极接地。 电压互感器二次侧中性点应该和只能在一点接地;当其线圈按三角形接线时,应在各二次线圈的一个共同点接地。

用于电压达到1kV、且一次线圈不进行绝缘(母线和钢芯带电)的电流互感器二次线圈不得接地。在这种情况下应在二次线圈外各接线电路进行接地。 除了电度表以外,如果操作电路或同期电路也接入电压互感器的二次侧,那时二次线圈可采用breakdown保险丝来接地,而不要直接接地。

I.5.23.功率达35kV的电压互感器应配置保险丝来保护一次侧。

在结算电度表前应设置专用接线夹盒,以便在将电流电路脱离电度表之前可对电流互感器二次线圈进行短路接线。

I.5.25.电厂和中间站的电度表电路应设有专用接线夹排或共同接线夹排的一个专用段。

I.5.26.供电给电度表的电压互感器间隔如设有保险丝时,应铺设钢网或门口以便进行密封。

一次侧隔离开关的传动杆也要留有铅封处。

铺设及连接接入电度表的电线

I.5.27.电度表应在干爽处、周围温度经常不超过45°C之处垂直安装,便于读数、检查和挂拆等操作。

电度表安装在户外时应放在铁质或composit等材质的柜子或盒子里面。放在铁盒时应对柜壳或盒壳进行接地,除非柜子或盒子里面的电路已设有双绝缘子。电表盒的保护级别为IP43。

结算电度表安装在用户地界时,不管安装在室外或室内都要放在保护盒里面。

允许将电度表安装在电站和配电站的配电室走廊。

对生活用电结算电度表来说,可挂放于电杆上、室外或室内,但要放置在带有铅封的盒子里,且要保证买卖双方的客观性。

设在大用户的电度表应放在带锁的专用盒子或柜子里面,密封,铅封seal。供电给电度表的计量二次线圈应为分开线圈。从计量装置至电度表的连接电缆应为专用电缆,并是铠装电缆,各接线位置应密封和铅封seal。

I.5.28.电度表应放置于电板、电柜或牢固的盒子里面。允许安装在金属板、石板或塑料板上。不在木板上安装电度表。 电度表接线盒应距板面1.4~1.7m。

I.5.29.在易于碰破、灰尘大、人来往较多或易于受外面的影响等位置,电度表应放在带锁、密封的柜子或盒子里面,并设有玻璃窗口,以便能看清楚电度表的meter dial。

可将多台电度表共同放置在一面柜子或盒子里面,或与低压电流互感器一起放置。

I.5.30.电度表的接线应满足第II.1章第II部分或第IV.4章第IV部分所列的各项要求。

I.5.31.电度表电路的接线也要进行连接,包括焊接。

I.5.32.最接近电度表的接线段应预留一个备用长度,最少要留120mm。电度表前中性线壳应配颜色,易于在100mm上的分别。

I.5.33.设有电度表的电板上导电部分和电流互感器之间的距离应满足第III部分第III.1.14款所列的要求。

I.5.34.在低压电网中,在危险或非常危险间隔内安装电度表和电流互感器时,应采用专用铜质导线将电度表壳和互感器壳与接地线(中性线)连接起来。

I.5.35.两台电度表以上临近安装时,应贴有每台电度表的位置。装有两台电度表以上的电厂或电站内应贴有每台电度表的位置。

检查(技术)电度表

I.5.36.工业工厂、机关、电厂和电站内应实现检查电能的计量工作。 安装检查电度表时不必与供电机构进行任何协商。

I.5.37.电厂内应为每回发电电路和厂用电路安装检查电度表。

I.5.38.电站内应以各种电压等级为总电路以及不设结算电度表但要检查的各电路等安装检查电度表。

I.5.39.工厂中应在各车间和生产线设置检查电度表,以便进行内部核算和确定单位产品的电能定额。

结算电度表安装在供电给工厂的电站或电厂的线路端时,可允许在工厂进口安装检查电度表。

I.5.40.用户内检查电度表、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等是购电方的财产,由购电方管理的。检查电度表应满足第I.5.13和I.5.16款所列的要求。

第I.7章:接地部分

使用范围及定义

I.7.1 本章适用于电气设备采用交流或支流电流及各级电压的接地装置的设计、安装工作。

I.7.2接地为电气设备的带电部分与不绝缘的结构或直接接触土壤之间的接触现象。

外壳接地为在机械设备带电部分与已接地的设备外壳接触时所发生的

触电现象。

I.7.3 接地装置由接地电极和接地线组成。

I.7.4 接地体是相接并埋入地下以及直接接地的导电电极或导电体组。 I.7.5 接地线是连接电气设备与接地电极之间的金属导线或导体。 I.7.6 电气设备的任何部分接地为把该部分连接地。 I.7.7 外壳对地电压为外壳与电位于零的土壤之间的电压。

I.7.8 接地装置电压为接地电极电流分散入地时接地极电流点与“零”电位区之间的电压。

I.7.9 “零”电位区为不属于接地电流分散之处的地区。

I.7.10 接地装置的电阻(接地电阻)为接地电极、接地线及相接触电阻的总电阻。

I.7.11 接地电流为通过接地点流入大地的电流。

I.7.12 接地电流大的电气设备为在1kV以上电压及单相接地电流大于500A的设备。

I.7.13 接地电流大的电气设备为在1kV以上电压及单相接地电流小等于500A的设备。

I.7.14 中性点直接接地为变压器或发电机直接接入接地装置或经小电阻接地(比如电流互感器等)的中性点。

I.7.15 隔离中性点为变压器或发电机不直接接入接地装置或经信号装置、测量仪、保护器、消弧线圈或电阻大的其它类似装置接地的中性点。 I.7.16 中性点安全接地为三相线路在1kV以上电压及接地短路过电压系数小于1.4的中性。

三相线路接地短路时的过电压系数为在接地短路时没有事故相的电压与接地短路前的此相电压的比例。

I.7.17 中性线为直接接入变压器或发电机的中性点的电缆导线。

a.工作中性线(还称为“不”工作线为供电给电气设备的导线。

关于四线三相电网,本线对变压器或发电机直接接地的中性点连接。 关于单相电源,工作中性线对直接接地端连接。

关于直流电源,工作中性线对电源的直接接地中心点连接。

这也是接地平衡线,其任务为在各相负载不平衡时就引导电流返回。 b.电气设备电压达1kV的保护中性线(还成为“无”保护线)为必

要接入的部分与三相电网变压器或发电机的直接接地中性点连接的导线。

对于单相电源,本条线与直接接地的出头接入。 对于直流电源,本条线与电源的直接接地中点接入。 (见附录1.7.1)

I.7.18 保护断开为在电网任何部分发生事故时通过各相或各级保护保护系统进行的自动断开,气断开时间不超过0.2秒(从单相接地电流发生时间算起)。

I.7.19 双绝缘体为工作绝缘(为主)及保护绝缘(辅助)之间的配合(见条I.1.46-48)。这要保证在绝缘两层之一破坏情况下就对接触过程没有任何危险。

综合要求

I.7.20 电压1kV及高于1kV的电气设备必有如下的保护措施之一:接地、中性接地、保护断开、隔离变压器、使用低电压的、双绝缘体与等压等,其目的是确保电网工作制度的人身、电气设备安全以及内部过压保护。

为电气设备接地,优先使用天然接地,比如规范允许的金属结构、混

凝土结构的钢筋、地下的金属管道,除非易燃易爆液、汽和混合体管道。

要是采用接地电阻满足接地规定的这些金属结构就不需要安装独特的

接地装置。

I.7.21 除了少量情况满足本规范所规定的独特要求以外,大部分不同作用及电压的电气设备要使用一个接地装置。

公用接地装置的电阻要满足设备的要求,必须小于或等于本设备其中

之一的最小电阻。

I.7.22 根据本规范的要求,在接地或保护断开工作进行过程中遇到技术的困难或难以实施就允许采用绝缘平台的电气设备。

绝缘平台的构造要保证只站在绝缘平台上面才能接触不接地的部分。

另外还要排除本设备不接地的 部分与其它设备接地部分或楼房结构部分之间的同时接触可能。

I.7.23对于具有直接接地中性点的1kV电网要保证可靠的断电自动能力,其断电时间最短以便在接地部分上发生漏电现象下就把损坏的部分离开电网。为确保上述的要求,变压器低压侧1kV的中性点要通过接地线接入接地极;对于三路线支流电网,中线必要进行直接接地。本设备的外壳要与接地中性线连接。在设备的外壳不连接接地中性线的情况下,本设备外壳就不能进行接地工作。

I.7.4.24 关于中性隔离的变压器及灭弧圈电压超过1kV的变压器就要通过各相电压检测器的安装及分段电网等方法保证快速发现及确定破坏部位,需要时必有选择或保护信号已发信号或自动断开破坏的部分。

I.7.25 关于电压1kV的电气设备,允许采用隔离或直接接地中性点。

电气设备在安全要求高的情况下该采用隔离中性点,其条件如下:

本设备必须安装保护设备结合电网绝缘检查工作,可以采用断路开关或保险丝。

在发生接地或自动断开接地部分的装置等情况下,可以快速发现并及时修理。

四路三相交流电网或三路直流电网必要直接接地中性点。

标称电压500V或660V的三相电气设备必要隔离中性点。

I.7.26 电压达1KV隔离中性的三相或一相电网通过变压器与电压超过1kV的电网连接就要装置保护设备绝缘破坏在变压器的中性点或低压相线路以防止在高压和低压线圈破坏时的危险。

I.7.27 下面情况下要有特殊保护措施以在发生外壳接触现象就自动断开设备。

a.电网有隔离中性点并具有电气安全较高的要求(矿场开采等)。 b.具有中性点直接接地及电压1kV的电网。

以替换设备外壳与接地中性的连接工作,必须装置满足要求的接地装

置(就像隔离中性的网似的)。

c. 关于移动设备,要是接地工作没有满足本规范要求的能力。

I.7.28 人工接地装置的电极尺寸(管、根等)要保证对安装设备地面面积上均分布电压的能力。对于接地电流过大的电气设备,在设备周围必要设置接地回路(除了35kV以下的站的电气设备)。

I.7.29 为保证安全,接地电流大的所有电气设备要进行电压均分网(除了35kV以下的站的电气设备)。

I.7.30 为保证整年所规定的接地电阻指数,接地设计过程中要预料土地电阻率的变化(按天气变化)。

为保证上述要求,在计算过程中要根据测量时间的土地电阻率状态设

置校政系数。

接地的部分

I.7.31 生产室内及室外电气设备、机械的金属部分都要接地。必要接地的部分包括:

a.电机外壳、变压器外壳、电具、DDK柱及照明设备等。

b.电气设备的传动器。

c.测量变压器(电压、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线圈。

d.在配电柜、控制板、电板及电柜的的金属框以及所有部分上要是

设置超过42V交流或110V支流的电压就会能打开或拆卸。

e.电气设备的金属结果、金属壳、电缆外壳、二次电缆、电缆端头

箱以及电气设备的外壳和支架。

不接地的部分

I.7.32 不接地部分

a.带有交流电压380V或直流电压440V的电气设备放在风险较少的f.电气设备设于机器的移动部分及机构。 g.移动或手动电机的金属壳。

空间(见第I.1.12条),即干燥并有导电差(木料、沥青)等地板的或干净干燥的房间(实验室、办公室等)。

备注:上述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必要接地,人可以接触电气设备同

时也可以接触接地的其它部分。

b.要是担保在金属结构的接触面接电良好,设备就放在金属结构上

面(本接触面必要擦净、磨平并不得刷漆)。

c.设置电缆有任何电压以及金属外壳的结构两端已被接地。 V BỤ9OIE4W7676YYTGHCX

d.走出工业企业的发电站、变压站、

开关站及电站的地区外面的铁+96 3

e.双绝缘体+¿¿- 74的工具外壳。

f.配电室、柜、电柜栅栏及进出门等金属框能打开或拆开的部分要

是上面没有设置电气设备或交流电压42V、直流电压110V的电气设备。

g.蓄电池室的金属结构为220V电压。

在工作机或其它设备上的电动机或零散机器要是保证好电动机或零散

机器对工作机或其它设备之间的接触,就允许进行接地工作,其方法为对工作机或其它设备进行直接接地。

有效接地中性线、电压超过1kV的电气设备接地

I.7.33 对于有效接地中性线、电压超过1KV的电气设备,(见第I.7.16条),要保证接地电阻值或接触电压,并且要保证接地装置上的电压(根据第I.7.35条)及所有结构措施(根据I.7.36条)。

I.7.34 接地装置的电阻在土地电阻率小于500Ωm的地区不许大于0.5Ω(在年中的任何时间,考虑到天然接地电阻(在土地电阻率大于500Ωm的地区,见第I.7.41条)。本要求不用于DDK柱及小于35KV站的接地装置)。

对于35kV以下之站,采用第I.7.46条(包括有效接地)。

I.7.35 接地装置的电压在接地短路电流经过下不能大于10kV。在能排除从接地装置往电气设备外面的房屋及栅栏输电的能力情况下,就允许接地装置上的电压超过10KV。当接地装置的电压超过5kV时,对通信电缆、电气设备输出的远程控制系统等要有绝缘保护措施,并且还要有防止危险电位传到电气设备外面的措施。

I.7.36 为平衡电位以及保证电气设备和接地电极系统的连接工作,在放电气设备的面积上根据该面积的长度和宽度要设置横向接地电极并连接起来成接地网。

按长度设置的接地极要放在往运行廊道方向的电气设备排列中间,深

度从0.5到0.7m并离基脚或设备平台为0.8m到1.0m。要是电气设备按排

列设置,中间有廊道,要是两排之间距离小于3m就在装置两排之间允许设置同一个电位平衡电极。

按宽度设置的接地电极必要放在电气设备之间方便的地方,其深度为

0.5到0.7m。其距离该自接地网的周围到中心增取。此时,从周围算起的起初及接下来的距离不得高于4.0;5.0;6.0;7.5;9.0;11.0;13.5;16.0和20.0。接地网格靠近变压器中性点接处、短路开关及接地装置的尺寸不得超过6x6m2。

在任何情况下,横向电极之间距离要小于30m。

横向电极要沿着设置接地装置的面积边线存放以造成闭合回路。 要是接地回路设置在电气设备外面的栅栏范围内,进出口门下面(靠

近回路最外边的横向电极)就要多设置两根平衡电位的接地柱。本两根接地柱长度为3-5m,两根之间的距离正好进出口的宽度。 I.7.37 接地装置的安装工作要满足如下要求:

- 设备接地线或接地电极结构要放在大于0.3m深度。

- 要设置一回横向接地回路包围变压器的中性接地之处和短路开关。 - 在接地装置超过电气设备栅栏外面的时候,放电气设备的面积外的

横向接地电极就要放在大于1m深度。在这情况下,最外边的接地回路模型为钝角或大角的多边形。

I.7.38 电气设备外边的栅栏不要与接地装置接地。要有电压超过110kV的DDK线路从设备走出本栅栏就得采用长度2-3m的接地柱进行接地并把栅栏各边按照全部周围埋深,各柱距离为20-50m。要是采用金属柱或钢筋混凝土柱的栅栏并其柱的钢筋已与栅栏的金属部件连接,就不需要埋这个接地柱。

为了排除外边栅栏与接地装置之间的电气连接,栅栏到栅栏内外或两

边布置的接地装置部件的距离不得小于2m。超过栅栏范围外的接地电极、

金属外壳的电缆、金属管道等就要设置于栅栏各柱中间,其深度大于0.5m。栅栏外面靠近房屋或建设工程之处以及栅栏外面接触里面金属栅栏之处必要砖砌或用木料安装,其长度不小于1m。

I.7.39 要是工业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采用金属外壳的电缆或金属线进行电压大于1kV、接地中性有效的电气设备接地网接入,房屋或电气设备面积周围电位的平衡工作就必要满足下面的条件:

a.接地回路放在房屋或设备面积周围,并把本回路接入建设工程的

金属结构、生产设备及接地网(中性接地)。回路要埋入1m深度,距房基或设置设备的周围1m。进房的出门设置两条接地线,距接地回路1m及2m,相应深度为1m及1.5m并把这些接地线接入回路。 的。

要是房屋及进屋的进出门周围已铺上沥青就不要执行a和b提所列出b.要是能保证电位平衡的要求就允许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作为接地

的条件。

I.7.40 用来计接地线的电流指数取为电系单相接地电流内的最大指数(稳定价值)并已考虑到系统接地中性点之间的接地电流分布。

电阻率大之处的电气设备接地工作

I.7.41在有效接地中性电网、电压超过1kV的电气设备设置在电阻率大于(ρ)大于500Ωm的地区被确定于年内最不利的时间(旱季测量),必要根据下面措施进行:

要是土地电阻率按深度降低就要加长接地柱长度。

要是附近有土地电阻率更小之处就设置延长接地电极(可以从1到2km)。

改造土地以减少土地电阻率(采用黏粉、班脱土(Bentonite)粉或石墨等与其它添加剂拌合)。

在含有岩石的地区内允许设置比要求深度更低的接地电极但不能小于0.15m。另外在进入门不要设置接地柱。

I.7.42 电压超过1kV的电气设备设置在电阻率大于500Ωm的地区就允许提高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达0.001ρ[Ω],但是不能超过5Ω,要是根据第I.7.41条所说的进行费用就会很高的。

I.7.43 接地装置根据第I.7.42条进行还不满足要求就可能根据接触电压及跨步电压允许的标准进行。接触电压就跨步电压的确定方法可以采用第I.7.2条所提出的。

I.7.44 接地装置要保证接触电压指数及跨步电压不能大于年内任何时间在短路电流经过情况下所规定的指数。

I.7.45 在确定允许的接触电压及跨步电压过程中,对计算影响的时间取为保护的影响时间和断路器全断时间的合计。工人的工作地方在进行关闭动作时在结构上可能出现工人能接触的短路,保护设备的影响时间要取为备用保护的影响时间。

隔离中性电压超过1kV的电气设备接地工作

I.7.46 对于隔离中性电压超过1kV的电气设备,年内接地电阻指数按下面公式确定但不能超过10Ω:

a.要是接地装置同时用于电压超过1kV及小于1kV的电气设备。

125Rnd≤Icd[Ω]

在这个情况还需要进行给电压1kV的电气设备接地的要求。 b.要是接地装置只特用于电压超过1kV的电气设备。

250 c≤Icd[Ω]

其中:

Rnd:最大接地电阻指数(在考虑到接地电阻率按年内天气的变化)。

Icd:计算接地电流,[A]. I.7.47 计算接地电流

1. 关于没有电容电流补偿器的电网:为接地总电流。 2.具有电容电流补偿器的电网:

- 与补偿器连接的接地装置为补偿器标称电流的125%。

- 在没有连接补偿器的接地装置情况下,计算电流为在关闭补偿器时

功率最大的剩余接地电流,或断开最大网分支。

I.7.48 计算接地电流指数要根据电网在短路电流指数最大的运行图确定。 I.7.49 带隔离中性的电气设备,接地电阻根据第I.7.46条计算。计算接地电流可以按单相接地保护继电器的始动电流确定或相间的短路(要是各相之间的短路保证接地断开)。

计算接地电流不得小于保保护继电器的始动电流的1.5或熔线标称电流的3倍。

电压为1kV的电气设备接地

直接接地中性线

I.7.50.采用接地线连接共电源(发电机、变压器)的中性线及接地装置,这些接地装置要布置接近上述设备。接地线截面不应小于I.7.72条I.7.1表规定的尺寸。

在其他情况下,比如变压站在厂内,可以将直接接地装置布置于厂墙旁边(外面)。

I.7.51. 变压器、发电机至控制配电板的相线及中性线一般通过导电棒进行。

中性导杆的不得小于相导电棒的50%。要是采用电缆代替导杆就要采

用四芯电缆。

I.7.52.发电机、变压器或单相电源出口的中性线接地电阻数值在一年内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大于2Ω、4Ω,相当于三相电源的660V、380V线电压或单相电源的380V、220V相电压。此数值运用于架空线路中性线的自然接地及重复接地。相当于上述电压数值的接近发电机、变压器或单相电源出口中性线的接地夹接地电阻不能大于15、30 Ω。

地面电阻率大于100 Ωm时,可以将接地电阻增加0,01p倍,但不能超过10倍。

I.7.53.在架空电路的终端电杆与分电杆,中性线要重复接地。沿着中性线,重复接地的距离一般为200~250m。

对于交流电网的重复接地应采用自然接地体,对于一流电网的重复接地应采用人工接地体。

I.7.54. 架空线路中性线所有重复接地(包括自然接地)的电阻数值在一年内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大于2Ω、4Ω,相当于三相电源的660V、380V线电压或单相电源的380V、220V相电压。其中相当于上述电压数值的重复接地电阻不能大于15、30 Ω。

电压达1kV的电气设备接地

隔离中性线

I.7.55.对于装设隔离中性线的电气设备,设备的接地电阻数值不能大于4 Ω。

如果发电机或变压器容量从100kVA一下,接地电阻不能大于10 Ω。

如果发电机与变压器一起工作,其总容量不大于100kVA,那接地电阻数值不能大于10Ω。

I.7.56.对电压达1kV的电气设备,禁止使用地面作为中性线或相导线。

手提电气设备接地

I.7.57.手提电气设备只能从电网直接收电如果电网电压不超过380/220V。 I.7.58.布置于危险或非常危险地方的电压为36V(交流)或110V(一流)的手提电气设备金属外壳都要接地,除非此设备有两层绝缘或从隔离变压器收电。

I.7.59.需要使用专用线路来给手提电气设备接地或接到中性线(一流及交流单相电气设备采用第3线,三相电气设备采用第4线)。应把此条线与相导线放在同一个外壳并连接到电气设备外壳。禁止使用工作中性线作为接地线。

I.7.60.为了给手提电气设备共电需要使用专用插座与插头。这种插座与插头保证不会插错接地极与电流极,启动时接地极比电流极先接触,停电时接地极是最后停止。如果插座外壳是金属,要把金属外壳接到接地极。共电源侧的导线要接到插座,电气设备侧的导线要接到插头。

I.7.61.对于工业使用的手提电气设备,接地线要用截面大于1,5mm2的软铜线,对于生活使用的手提电气设备,接地线截面要大于0,75mm2。

移动设备接地

I.7.62.移动发电站需要装设第I.7.59条规定的接地装置。

I.7.63.对于从固定电源或移动发电站收电的移动设备,要把设备外壳接到共电源的接地装置。

在有隔离中性线的电网内应将接地装置布置在移动设备旁边。接地电阻数值要满足第I.7.55条的要求。该优先使用周围的自燃接地体。

I.7..如果移动设备接地工作不可行或没有满足本规范要求,接地工作要代替保护断开以在接地过程中停电接入设备。

I.7.65.移动电气设备在下面情况下不要进行接地工作:

a.要是移动电气设备特具有一立的发电机(不供电给其它设

备)直接设在本设备与一个共用金属台。

b.要是移动电气设备(其数量不大于2)受电自移动发电站

((不给其它设备供电),移动设备距发电站不超过50m,移动设备外壳通过导线接入发电源外壳。

I.7.66 为移动设备选择接地线及外壳接线要满足本规范的要求。

设备的接地线、保护中性线及外壳接线必要采用软铜线,其截面与相

线截面相同并放在相线外壳内。

具有隔离中性线的电网允许接地线、外壳接线设置在与相线的不同地

方。其截面在这情况下不得小于2.5mm2。

为供电源外壳接线接入移动设备外壳可以采用: a. b. c.

接地装置

具有中性线工作的三相电网电缆第五芯。 没有中性线工作的三相电网电缆第四芯。 单相电网电缆的第三芯。

I.7.67.设计电气设备接地时要通过现场测量确定地面的电阻率。用测量到的数值乘于季节系数,从二确定设计计算使用的电阻率。

备注:季节系数是靠一年内的气候变化(雨季和旱季)以达年内最不利的电阻率的系数。

I.7.68.设计接地时应该采用自然接地体。 下面部位可以用作自燃接地体:

a. 地下水管与金属导管,不包括易燃液体、煤气导管等。 b. 钻井地下管路。

c. 楼房与建筑物地下金属结构与钢筋混凝土。 d. 水利工程的金属管路。

e. 地下电缆的铅外壳,禁止使用电览的铝壳作为自然接地极。 f. 起重机的轨道,厂房内部轨道如果使用连接板来连接铁轨。 自然接地部分要连接到人工接地装置(主要接地)在至少两点。

I.7.69. 人工接地电极可以采用纵向的管钢、圆钢、扁钢、角钢等或横向的圆钢、扁钢等。

接地装置电极的最小尺寸看第I.7.1表里的规定。在容易被腐蚀的地方需要进行镀锌或镀铝接地装置电极。在特殊情况下,在有大量腐蚀金属物质的地方,除了镀锌或镀铝以外,还要增加接地装置电极的截面,同时要经常进行检查。

禁止在接地装置埋在地下的电极涂上沥青或其他绝缘涂料。

接地线与保护中性线

I.7.70.要优先使用工作中性线作为保护中性线。 可以使用下面自然导体以作次要接地线与保护中性线:

a. 楼房的金属结构(排架、设备支架、钢筋混凝土柱的钢筋等)。 b. 生产内的金属结构(轨道、桥机、交通部分(电梯等)使用的金属框架)。

c. 电气设备的钢管。

d. 电压为1kV以下的电气设备的引水管、排水管、热汽管(不包括燃料管)。 e. 电览铝壳。

f. 浇铸混凝土或离心混凝土的金属结构。

使用上述导体作为主要接地线时要保证满足本规范的接地线要求。 自然导体要稳固、连续地连接到接地装置。

I.7.71.禁止使用管式导线的金属外壳、导电线路的架空电览、绝缘管的金属外壳、金属把手、电览及导线的铅壳作为接地线或保护中性线。只能在电压为380/220V的城市电网改造中才可以使用电览铅壳作为接地线或保护中性线。

在要求接地、中性线接入等工作的露天设备及房间内,上述金属外壳

在总长度必要确保接地工作。电缆盒经济接线盒通过焊接或螺栓接入金属外壳。采用螺栓的接头要有防锈或防松等措施。

室内外的接地线和保护中性线要设置在便于检查的地方。对屏蔽电缆

的中性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钢筋以及盒、管或建设结构内的接地线等就不要进行检查工作。

露天钢铁接地线必要进行镀锌。

I.7.72铜或铝或铁接电线尺寸不能小于I.7.1表所规定的指数。

禁止采用埋在地下的裸露铝线作为接地线。

I.7.73.对于电压高于1kV,同时接地故章电流大的电气设备,接地线的截面要保证单相计算接地故章电流流过时导线温度不超过400°C(短期发热条件符合于主要保护设备切断时间)。

第I.7.1.接地线与保护中性线的最小尺寸

名称 裸露导线: - 截面,mm2 - 直径,mm 绝缘线截面,mm2 铜 4 - 1,5(*) 铝 6 - 2,5 2.5 钢 室内 - 5 - - 室外 - 6 - - 地下 - 10 - - 接地线芯及电缆中性1 线芯或对相芯的共用保护外壳的多芯线的截面,mm2 角钢翼厚度,mm 铁根截面,mm2 厚度,mm 管道:管壁长度,mm 薄钢管: 管壁厚度,mm - - - - - - - - 2.5 - 2 24 3 2.5 1,5 2.5 48 4 2.5 2,5 4 48 4 3.5 不许 备注:将导线放在管里面时,保护中性线截面可以是1mm2 如果相导线有一样截面。

I.7.74.对于电压高于1kV,接地故章电流小,接地线的截面要保证在有单相计算接地故章电流时,地下接地线的长期发热温度不超过150°C。

I.7.75.对于用隔离中性线并电压达1kV以上的电气设备,接地线的电导不得小于相导线电导的1/3,而截面不得小于I.7.1表内的数值,同时不需要大于120mm2如果是钢线,不大于35mm2如果是铝线,不大于25mm2如果是铜线。

在生产厂内,主接地网使用的钢条截面不小于100mm2.可以用同截面的圆钢。

I.7.76.对于用直接接地中性线并电压达1kV的电气设备,为了保证在发生事故时的自动切断能力,保护中性线与相导线截面选择要保证在接触外壳或保护中性线,断路电流不小于:

a.最近熔断器的熔断线额定电流的3倍。

b.切断分子不能调整的标称电流的3倍或总开关能调整的切断分子的整定电流具有返回关系。

为通过只有电磁切断部分(速断)的总开关进行电流保护,电路的截面必要确保经过的电流不小于瞬时启动电流整定值乘分散系数(按照制造厂的数据)和储备系数1.1。在没有制造厂的数据情况下,对于标称电流达100A的总开关,短路电流倍数对标称电流不得小于1.4;对于标称电流超过100A的总开关要大于1.25。

保护中性线的截面在任何情况下必要大于相线截面的50%。

要是上述要求不能满足外壳或保护中性线接入的电流,本短路电流必要采用特殊保护设备切断。

I.7.77.对用直接接地中性线并电压达1kV的电气设备,保护中性线应与相导线放在一起。

要计算工作中性线以保证维持长期工作电流。工作中性线可以是带有象导相线绝缘体的绝缘线。工作中性线及保护中性线绝缘工作必要在要是采用裸露线路能造成对偶电流的地方进行或由楼顶中性线及外壳或结构之间的火

花破坏相线的绝缘(就像电线放在管、和、槽等地方里面)。要是采用外壳或母线的支撑结构(支架上面或成套设备里面)作为工作和保护中性线,就像电缆的铝壳或铅壳(详见第I.7.71条)。

在生产及正常环境下允许采用金属结构、管、外壳及母线支撑结构为

工作哦中性线(详见第I.7.70条):

- 供电给功功率小的单相负荷,电压达42V。 - 为电磁启动的开关线圈或电流接触器供单相电流。 - 为照明设备及门机信号控制路提供单相电流。

I.7.78.不许使用工作中性线作为一相或直流手提电气设备的保护中性线。保护中性线要是接到三极插座的第三条专用线。

I.7.79.不许将熔断器或切断设备放在接地线与保护中性线电路。 工作中性线,也是保护中性线电路可以与相导线同时进行切断。 如果用一极切断设备,需要放在相导线,不能放在中性线。

I.7.80.不许用一条线路的工作中性线作为其他线路电气设备备的中性线。

允许采用照明线路的工作中性线作为其他线路电气设备备的中性线(如果上述线路是从同一个变压器供应的),工作中性线截面要大才能满足任何要求并排除正在运行的上述其它线路的切断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不能采用断开设备进行切断工作中性线及相线。

I.7.81.电压1kV、中性线直接接地的架空电网,短路电流指数用来检查各相及中性线之间出现短路时的切断能力,本电流按下面公式确定: Ik=

UpZbtZtp3

其中:

Up:电网相电压

22xtpZtp=rtp:相线及中性线之间回路的接点的全部电阻,取为0.6

Ω/km

Zbt:变压器的总电阻

只计上述公式的Zbt,如果接入三相变压器Y/y-12并此时Zbt取为制

造厂的数据。其它情况不把Zbt加入计算公式内。

I.7.82. 在潮湿或有腐蚀汽的地方,接地线要离墙体最少10mm。

I.7.83. 接地线要有力学与化学防坏,要特别注意接地线与电览、管路、铁路等交叉的地方在容易被腐蚀的环境要注重化学的防坏工作。 I.7.84. 穿过墙的接地线必要放在间隙,插过管道或应外壳。

I.7.85. 不许用接地线到其他工作。只能将接地线临时连接到焊接机如果接地线截面保证经过的焊接电流。只能采用中性线在特别情况下接入工具器的控制电路。

I.7.86 工地的接地线之处必有便于观察的特殊编号。

裸露安装的接地线、地面上的接地装置的结构要刷紫色或黑色漆。 在要求装置较高的空间,接地线允许刷适合房间颜色的漆,但是接处

或接地线的分支要刷两道紫色或黑色漆,其距离150mm。双条电线其中中性线用来做接地线,中性线的焊处或接处也要刷紫色漆。

I.7.87 接地线及保护中性线的焊缝要保证接触好。大接长度为连接杆宽度的两倍(要是是长方形的截面),或连接杆直径的6倍(要是圆形的截面)。

双回路允许中性线的连接,与相线的连接相同。

湿润、有气或金属腐蚀气等房间的焊缝必要进行焊接工作。在没有焊

接条件的情况下就允许进行螺栓连接,但是其地方必要刷漆又能接触检查。 I.7.88 在使用第I.7.70条所提出的导体作为接地线时必要满足下面要求:

a.焊缝要牢固并必要确保导体总长能不断导电的要求。

b.在将接连金属结构作为接地线过程中必须通过截面小于100mm的

2

导电棒连接起来并进行焊接。当这些结构用于电压达1kV、直接接地中性线的电气设备,必要采用截面与接地线相同的导桥进行连接。

I.7. 作为接地线或保护中性线的导电线插过的钢管、槽盒及其它结构必要结实连接。

- 明式设置的管道,在minium漆层可以采用套管接头夹紧或连接牢

固的其它连接结构。

- 封闭设置的管道在minium漆层上只能采用套管连接。 - 具有螺纹延长的焊缝,在各方要有制动螺帽。

在接地中性线的电网的封闭及明式设置情况下,管道接头的所有方向

要有连个焊缝(如果明式设置就不要设放制动螺帽)。

当插过管道的导电线并将本管道作为接地线时,接入头要采用金属在

钢管或电气设备外壳之间连接。

I.7.90 接地线与延长接地电极的连接工作(比如导管)必要在工程接头进行点焊连接。如果没有焊接条件就允许采用皮带,在连接过程中管道要擦干净并用皮带捆扎之前要进行接触面镀锌。

I.7.91 接地线与接地结构的连接方式为点焊,接地线与机械设备的连接方式可能是点焊或结实连接的螺栓。在移动部位或振动部位上的焊缝必有保证好接触的措施(制动螺帽、制动垫圈)。

设备经常被拆卸或设在移动部位上的接地线或保护中性线必要采用软

导线。

I.7.92. 直接接地或通过电容电流补偿器的变压器或发电机中性点要通过专用接地线接到接地网或主要接地棒。

I.7.93.要采用专用支线将安全接地线、工作接地线、避雷接地线连接到接地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