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索引创编 2021.02.02
中医基础理论
欧阳家百(2021.03.07)
1,属于“阴中之阳”的是
A上午 B中午 C下午 D前半夜 E下半夜 2,“阴中求阳”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
A阴阳交感 B阴阳对立 C阴阳互根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
3,“阴中求阳”的治疗方法适用于
A 阴虚 B 阳虚 C阴盛 D阳盛 E阴阳两虚 4,,五行中“金”的特点是
A 炎上 B 润下 C 稼樯 D曲直 E从革 5,木的特性是
A曲直 B 炎上 C稼樯 D 润下 E从革 6,属于“母病及子”的脏腑传变是
A 心病及脾 B 心病及肾 C 心病及肺 D 心病及肝 E 以上均不是
7,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法是
A 泻南补北 B 益火补土 C 抑木扶土 D 培土制水 E z佐金平木
8,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 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 B 四诊八钢和辨证施治
欧阳索引创编 2021.02.02
欧阳索引创编 2021.02.02
C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D 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 E 阴阳五行和五运六气
9,称“阳中之阳”的是 A 心 B 肺 C 脾 D 肝 E 肾 10,“五脏六腑之大主”是指” A 心 B 肺 C 肝 D 脾 E 胃 11,“先天之本”是指 A 心 B 肝 C 脾 D 肺 E肾 12,“生痰之源”是指 A 心 B 肝 C 脾 D 肾 13,主行血的是 A 心 B 肝 C 脾 D 肾 14,通调水道的是
A 心 B 肝 C 脾 D 肺 E肾 15,主疏泄是
A 心 B 肝 C 脾 D 肾 16,”水火既济”指的是
A 心肺关系 B 肺肝关系 C 肝脾关系17,与肾相和的是
A 脉 B 筋 C 骨 D 皮 E 肉 18,称为刚脏的是 A 心 B 肝 C 脾 D 肾
欧阳索引创编 2021.02.02
脾肾关系 E 心肾关系 D 欧阳索引创编 2021.02.02
19 , 水谷之海指的是
A 胆 B 胃 C 小肠 D 大肠 E 膀胱 20,“罢及之本”是指 A 心 B 肝 C 脾 D 肺 E肾
21,肾为气之根与肾的哪项功能有关
A 藏精 B 主水 C 主纳气 D 华生元气 E 以上均不是 22,秘别清浊是
A 胆的功能 B 胃的功能 C 小肠的功能 D 大肠的功能 E 膀胱的功能
23,能使血液不溢出于脉外气的
A 推动的作用 B温煦的作用 C 防御的作用 D 固摄的作用 E 气化的作用
24,治疗血虚时配伍补气药的理论基础是
A 气能生血 B 气能行血 C 气能摄血 D 血能载气 E 血能养气 25,足三阳经的走向是
A 从脏走手 B 从手走头 C 从头走足 D 从头走手 E 从头走腹 26,“阳脉之海”是指
A 冲脉 B 任脉 C 督脉 D 带脉 E 阴阳维脉 27,最易导致”行痹’的邪气是
A 风邪 B寒邪 C 湿邪 D燥邪 e火邪 28,致病后常先困脾的邪气是
A 风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湿邪 E 燥邪
欧阳索引创编 2021.02.02
欧阳索引创编 2021.02.02
29,其性收引得邪气是
A A 风邪 B 寒邪 C 湿邪 D 热邪 E 暑邪 30,阴盛格阳证属于
A 真寒假热证 B 真热假寒证 C 虚寒证 D 虚热证 E 阴阳两虚证
31,风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是
A 凝滞 B 开泄 C 耗气伤津 D 重浊粘滞 E 干涩 32,气升举无力的病变是
A 气逆 B 气滞 C 气陷 D 气虚 E 气脱 33,“至虚有盛候”的症候性质是
A 实证 B 虚症 C 虚实夹杂证 D 真虚假实证 C 真实假虚证 34,“阳盛则热”的症候性质是
A 虚热证 B 假热证 C 实热证 D 寒热错杂证 E 以上均不是 35,阴损及阳之的是
A 阴虚不能制约阳气 B 阴盛于内格阳于外 C 阴虚阳无以化生阳亦亏损
D 阴盛伤阳,阳气受损, E 以上均不是 36,属于正治的是
A 热因热用 B 以通治通 C 热者寒之 D 用热远热 E 以补开塞 37,寒因寒用使用
A 真寒假热证 B 表热里寒证 C 真热假寒症 D寒热错杂证 E 表寒里热证
欧阳索引创编 2021.02.02
欧阳索引创编 2021.02.02
38,脾虚运化无力引起的腹部胀满,治疗应选用下列哪项治法 A 同因通用 B 寒因寒用 C 热因热用 D 塞因塞用 E 以上均不是
39,与水湿痰饮形成关系密切的三脏是
A 心、肺、脾 B 肺、脾、肝 C 脾、肝、肾 D 肝、肾、心 E 肺、脾、肾
40,湿邪致病缠绵难愈的主要原因是 A 湿为阴邪,易阻竭气机,病难速愈 B 湿邪损伤阳气,阳气受损,病难速愈 C 湿性粘滞,不易祛除,病难速愈 D 湿性重浊,留滞于体内,病难速愈 E 湿性趋下,易伤阴位,病难速愈
序号 答案 序号 答案 1 E 21 C 2 C 22 C 3 B 23 D 4 E 24 A 5 A 25 C 6 A 26 C 7 B 27 A 8 D 28 D 9 A 29 B 10 A 30 A 11 E 31 B 12 C 32 C 13 A 33 D 14 D 34 C 15 B 35 C 16 E 36 C 17 C 37 C 18 B 38 D 19 B 39 E 20 B 40 C 欧阳索引创编 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