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人教版历史2019年高考一轮训练学题【12】
李仕才
一、选择题
1、(2017·临沂月考)赵翼《廿二史札记》曾说,汉人“上书无忌讳”“多狂悖无忌讳之语”,而“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同时“汉诏多惧词”,诏书中经常有“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等语。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儒生群体进入政权 B.皇权接受儒家指导制约 C.士人官僚的“规谏” D.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没有提及儒生参政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体现董仲舒“天人合一”的思想,说明皇权受到儒家思想的指导,故B项正确;士人官僚的“规谏”不是材料中反映的主旨信息,故C项错误;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2、(2018·福建高三质检)战国时期,或由匹夫而为将相,或朝贫形而暮公侯,或起自刑余,或出于盗薮,不论新旧,不问亲疏。这种现象表明( ) A.士农工商结构趋于瓦解 B.礼崩乐坏加速王室衰微 C.世卿世禄制度遭受冲击 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知识可知,战国时期诸多的公卿将相已由匹夫之徒担任,“不论新旧,不问亲疏”,这就表明西周初年以来确定的世卿世禄制度开始走向瓦解,故C项正确。 3、(2017·衡水中学高三第二学期第二次摸底,27)融入西方器形和装饰图案的中国瓷器在18世纪变得特别流行,各种各样的欧式元素都被原样复制到瓷器上,大多数图案是由欧洲客户提供的版面和素描。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 A.中国瓷器成为中西贸易主体 B.外销成为中国制瓷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C.欧洲文化对中国瓷器的影响 D.中国瓷器注重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各种各样的欧式元素都被原样复制到瓷器上,大多数图案是由欧洲客户提供的版面和素描”可以看出中国瓷器注重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故D项正确。
4、(2018·长沙二模,29)1912年8月《民权画报》发表题为《改头换面》的一幅漫画,画中人面部主要器官由“共和”二字组成,四肢和躯干乃为“拿破仑”三字。作者旨在( )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A.肯定袁世凯维护共和之功 C.希望结束建立共和国 答案 B
解析 题目中人面部主要器官由“共和”二字组成,四肢和躯干乃为“拿破仑”三字,拿破仑在法国大中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自己成为帝国皇帝,联系此时是1912年8月,《改头换面》这幅漫画揭露袁世凯以民主共和为名行之实,肯定袁世凯维护共和之功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揭露袁世凯实行之实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此时已经结束了封建君主,建立了中华,故C项错误;批判法国人支持北洋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5、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处应填写( )
14~1912: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1921~1935: 1939~1956:民族,获得新生 1978~2001: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答案 B
解析 1921年,中国党成立,符合“开天辟地”,1927年国民大失败的惨痛教训使中国党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符合“渐趋成熟”,故B项正确。
6、(2017·茂名一模,33)1984年国庆,首都北京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深圳有两辆彩车参加了,蛇口工业区彩车上“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从天安门广场响遍大江南北。此口号( ) A.拉开了经济改革的序幕 B.体现了经济特区创新的实干精神 C.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
D.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已经开始
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B.揭露袁世凯实行之实 D.批判法国人支持北洋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答案 B
解析 经济改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就已经开始了,故A项错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是深圳特区发展的一个标志性口号,体现特区的实干精神,故B项正确;特区的做法是在社会主义前提下进行经济改革的典范,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在1992年才开始,故D项错误。
7、(2017·唐山二模,32)马丁·路德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并把《圣经》翻译成德文而广为流传。此后,各种民族语言版本的《圣经》大量刊行。这一现象( ) A.弱化了欧洲各国人民的宗教信仰 B.打破了神学对科学技术的束缚 C.直接推动了德意志地区的统一 D.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兴起与发展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并把《圣经》翻译成德文而广为流传。此后,各种民族语言版本的《圣经》大量刊行”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兴起与发展,故D项正确。
8、(2017·山西五校高三第三次联考,21)下面是苏俄(联)1920~1924年农村平均税率变化示意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苏俄(联)( )
A.农民耕作自主权的扩大 B.农业经济出现调整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恢复 D.农业生产迅速复苏发展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后,苏联由战时主义变为新经济,在农业上由余粮收集制变为固定粮食税,税收减少,故B项正确。 9、“GATT死了,GATT万岁!”这是WTO出版物对关贸总协定(GATT)在多边贸易发展史上的地位所作的定论。对这一定论理解正确的是( ) A.作为国际组织存在的GATT在1994年正式终止 B.GATT和WTO都有利于保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C.WTO所体现的精神和传统是GATT的力量来源 D.作为国际贸易协定的GATT融入了WTO的体系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这是WTO出版物对关贸总协定(GATT)在多边贸易发展史上的地位所作的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定论”得出作为国际贸易协定的GATT融入了WTO的体系,故D项正确。
10、(2017·乌鲁木齐三模,34)冷战后20多年间,美日同盟经历了三次调整,使同盟从最初的“专守防卫”扩大到“周边事态”,再进一步拓展到“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美日同盟关系的三次调整可以说明( ) A.美国已放弃了对日本的控制 B.美日关系的不平等性在进一步增强 C.美日同盟的适用范围在缩小 D.日本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得到提升 答案 D
解析 美国放弃对日本的控制表述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日本在美日同盟中作用不断增强,故B项错误;材料中美日同盟的适用范围在不断地扩大,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专守防卫”“周边事态”“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日本作为二战的战败国,在美日同盟的适用范围不断地扩大,地位不断提升,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2018·广州荔湾、海珠一模,41)历史表格包含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 1953 1954 1955 1956 粮食总产量 82.5 85.6 106.8 127.6 年份 1957 1958 1959 1960 粮食总产量 105.0 141.2 124.7 133.2
——樊亢、王金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七十年》
材料二 1953~19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粮食总产量 166.83 169.52 183.94 192.75 195.05 197.65 年份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 粮食总产量 169.68 143.85 136.50 154.41 170.00 187.50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1953~19)》编制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炼1953~1956年和1957~1960年两个阶段中国和苏联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主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原因。
答案 (1)1953年至1956年:苏联粮食产量增长迅速。中国粮食产量增长迅速。 说明:苏联是由于赫鲁晓夫改革,重点放在农业生产上,一定程度上改革了斯大林模式。中国是由于“一五”计划的实施,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的开始,计划经济的实行。
(2)1957年至1960年:苏联粮食产量时有起伏。中国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
说明:苏联是赫鲁晓夫改革没有摆脱斯大林和改革脱离实际等因素影响,导致垦荒地区上交的粮食减少。中国主要是由于决策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解析 由材料可知,1953年至1956年,中国和苏联的粮食产量都出现了快速增长,原因为苏联进行赫鲁晓夫改革,重点放在农业方面,一定程度上改革了斯大林模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中国是由于进行“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开始,计划经济的实行;1957年至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出现起伏,中国出现下降。原因为赫鲁晓夫改革不能完全摆脱斯大林的束缚和垦荒种植玉米脱离实际,导致粮食产量起伏。中国原因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路线及其导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