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竹山县秦古卫生院院长,一位睿智、诚实、儒雅的年轻人。正是他带领竹山县秦古卫生院这艘航船,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东风,大胆创新,把全院职工的心凝聚在一起,在短短3年的时间里,使医院旧貌换新颜,始终排在全县乡镇卫生院的前列。2005年4月,张华赴任秦古镇卫生院院长伊始,他就意识到一家医院的实力在保障人民健康方面的重要性。而医院的实力就是要在市场的竞争中壮大,利润的追求不是目的,而是最大限度的让利于病人,造福于社会。
他组织领导班子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医疗市场进行理性分析,形成了医院发展的共识:医院在市场中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以特色取胜,有特色才有竞争力,才能持续发展。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人精我特”。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他首先着手调整医院收入结构,提高医疗性收入所占比例,降低药品费用。从2005年7月开始,医院果断将常用药实行降价,这样医院的医疗性收入比例由2006年的40%上升到2008年的60%,增加了医疗设备的使用率,极大的增强了医院发展的活力。
其次是着力抓好人才梯队建设,做好科技兴院文章。一所好的医院首先要有一批技术过硬和医德高尚的医生,张院长深谙此理,所以他十分重视全院干部职工业务素质的提高,重点培养专科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医院先后选送了20位青年医生到上级医院进修,选派了十余位医务人员到外地参加短期学习,为医院人才结构的完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要驾驭风云变幻的市场,决策者不仅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也要有战略的眼光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张院长就是一个不墨守成规,敢于改革,善于创新的人。他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创新思路, 张院长常说“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的道理。他总是说:“一把手是单位最大的软环境,自身不洁,说话就不硬气,你要拿单位一根针,职工就敢搬回一块砖”。由于他清廉为公,说话办事就有了号召力,职工在他的这种无私奉献精神的感染下,
1
才能走出小我,一心工作为医院谋发展。一个带头人的高尚品德所折射的人格魅力是无穷的,没有高尚的品格便不会有高尚的事业。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积极性的调动才是医院发展的基础”。虽然张院长“当家”很重要的一招就是“从严治院”,不过与众不同的是他一再强调:严管不是目的,管理的过程应该是育人的过程。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张院长也是一个人情味很浓的男人,上任后,他改造装修了病房,绿化了庭院,改善了职工的工作生活环境 。逢年过节,他给职工置办各种福利。职工生病住院,他都要亲自探望。职工结婚,他也要登门祝贺。张院长也当过普通职工,对职工的难处深有体会。因此事事想在职工前面,职工的就餐问题,职工孩子的升学就业问题,卫生健康问题,文化生活问题……,他都要一一过问,对职工的各种问题他总是善于做换位思考,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张院长对职工的关怀备至换来了全院干部职工对他的支持与信任,换来了医院强大的凝聚力与战斗力,换来了医院的空前繁荣与发展。
一座不垮的大厦,必定有挺拔的栋梁;一个不倒的巨人必定有刚直的脊梁。压力与磨难催生伟大的精神,考验与挑战锤炼坚强的品格。张院长用自己的行动、智慧、意志实践着党旗下的誓言,坚守着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崇高信念。在他的领导下,秦古卫生院效益连年增加,医疗服务水平不断完善提高,医院的各项工作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该院的发展达到有史以来的最快的发展时期,业务收入以年20%以上的速度递增,由2005年接任时的130万元增长到2008年的350万元,特别是上任的第一年,业务收入上涨50%。固定资产由原300多万元增长到800多万元。医院多次被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评为全县卫生系统“红旗单位”,县市文明委授予“文明单位”称号,2007年在医院管理评审中被评为“一级优秀医院”。个人曾被竹山县委授予“优秀党员”称号、并被县委、县评为2006年度“先进个人”。
面对医院取得的成绩,张院长却平静地说:“成绩都是全院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自己只不过在自己的岗位上尽了自己应尽的职责,比我做得好的人还大有人在……”。没有豪言壮
2
语,没有官话套话,听来却似潺潺流水,润人心田。一番如沐春风的朴实话语让人读出了他的宽大无私、虚怀若谷、一心为公,读出了他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深挚的爱。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张院长没有沉醉在耀眼的光环之下,他依然在漫漫征途中跋涉,向着那片更加宽广的天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