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学新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大学新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大学新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 要】大学新生处在高中生与大学生这两种角色的转变过程当中,因为生活环境、学习氛围等因素的变化,使他们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该文通过对这些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原因的具体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学新生 心理问题原因 对策

由于生活环境、学习氛围、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变化,许多刚刚迈入高校门槛的大学新生一时对新生活感到无法适应。当前的大学新生一般都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或90年代初,多数为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的宠爱,因此普遍存在着自理能力差、情绪不稳定、心理承受能力低等问题。因而许多大学新生在入学初期都容易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若得不到及时疏导和解决,将会影响到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进而严重地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

一、大学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理想、目标的缺失导致其茫然无措

目标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它能够给学生的行动提供正确的方向,是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动力。在中学阶段,每一位学生的目标都非常明确,即努力学习,争取考上理想的大学。正是由于有了这个明确的目标,他们的学习非常有规律。虽然每天大量的时间都是用在学习上,但是很少有人觉得累,觉得迷茫,反而每一天的学习都让他们感到进步和充实。相反,一旦学生没有了目标和理想,整天无所事事,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更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因而茫然无措。现在的大学生学习生活与中学阶段相比,有较多的空闲时间。大学新生在新的目标还没有确立的情况下,过多的自由和空闲时间使他们感觉百无聊赖,从而导致部分学生经常通过上网打游戏、看小说、睡觉、谈恋爱等来打发时间,久而久之最终荒废了学业。

2.学习、生活的不适应导致其焦虑、苦闷

中学阶段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都是在父母、老师的监督和指导之下完成的,而大学阶段的学习则更多的是靠学生的自觉性、在自我监督下进行的。其次,在教育方式上,中学阶段主要是以教师灌输方式为主,而大学阶段却更多的是以教师引导、学生自学的方式为主。再次,在学习内容上,高中偏向于理论的学习,而大学的学习却更多的是着重于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所有这些关于学习方面的变

化,让刚刚迈入高校的新生们无所适从,他们突然觉得自己没有人管了,而且对新的知识产生困惑和恐惧,感到焦虑。

另外,在进入大学以前,大部分新生都是同学中的“佼佼者”,成绩名列前茅,各方面都能够得到老师的关注和照顾。而进入大学以后,周围的人都和自己一样优秀,甚至在某些方面可能超过自己,自己不再鹤立鸡群,而在中学阶段时的优越感已不复存在。这些变化也使他们不能适应,感到苦闷。

还有在中学阶段,父母和老师认为学生的唯一任务就是搞好学习,所以学生除了学习以外的其它方面所有事情基本上都是由父母和老师一手操办的,因而导致一部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而进入大学后,学生离开父母生活,几乎所有事情都需要自己安排,问题都需要自己解决,这也使他们感都手足无措。

现在的大学新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所溺爱,为亲人所包围,因而自我意识较强,在与宿舍同学相处的过程中,很难做到理解和包容,更难做到从对方角度来思考问题。所以经常和宿舍同学之间产生矛盾、感到苦闷。很多大学新生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去外地求学,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人生地不熟,以前的同学和朋友又不在身边,新的同学和老师还没有熟悉,所以经常会有一种莫名的孤独,苦闷。

3.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导致其失望、悲观

中学生正处在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幻想的年龄段,他们把大学生活想象得无比浪漫、唯美。而进入大学以后,却发现学生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学习,老师的讲课还是那么枯燥,更多时候还是像中学阶段一样,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等等这些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让很多大学新生对大学生活感到很失望,产生消极情绪,甚至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学习热情。

有部分同学所在大学并非是其填报的第一志愿,而是被调剂过来。他们对自己所在学校不满意,对自己所在专业也不感兴趣,甚至产生排斥心理,认为自己前途无望,悲观叹气,进而影响了自己的学业。

4.错误的价值观导致其自卑、自闭

在中学阶段,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是学习成绩。而在大学阶段,除了学习成绩以外,个人的特长、兴趣、品格等方面也显得更为重要。但是部分学生总是缺少对自己正确的、全面的认识,他们不知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总是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进行比较,从而产生自卑的心理。特别是一些来自于农村的、性格内向的学生,由于环境的原因和学校教学条件的,相比于城市学生来说,他们在体育、文艺方面的特长相对较少,进入大学后,发现周围的同学不仅篮球打得棒,歌唱得也比较好,认为自己只会读书,进而全方面否定自己,认为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别人,不再愿意与周围同学相处,进而由自卑导致自闭。其实这些同学在评价自己时却忽略了自身所具有的朴实、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等优点。

近年来,由于高校学费的增加和生活费用的上涨,导致很多农村家庭和城市下岗家庭出身的学生在经济上有很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也容易使部分学生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产生自卑心理,不愿意与周围家庭条件好的同学交往,进而自闭。

二、解决大学新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对策

1.帮助新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特点和变化,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通过教育让新生认识到,在从高中生到大学生这个角色转变的过程当中,出现相应的心理问题是正常的,也是不可避免的。通过教育要让新生能够正确地、全面地、客观地认识自己、看待自己。

学校还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学之类的课程或者举办心理学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系统地掌握心理学有关方面的知识,了解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学会自我减压和自我调节,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2.帮助新生尽快地树立新的目标,规划好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

目标是个人奋斗的方向,是积极进取的动力。通过教育和指导,让大学新生认识到考上大学只是自己人生征途中的一次暂时的胜利,是人生目标中的一个阶段性任务的完成。因而考上大学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另一个新的阶段学习的起点,在这个新的起点上,只有树立新的目标,才会有方向和动力,学习才会有热情,生活才会充实。

3.积极开展多方面的新生入学教育

学校院系应积极组织开展多方面的针对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使新生尽快的全面了解大学的学习生活方式并尽早融入其中。从而使新生能够及时掌握大学的学习特点并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通过新生入学教育让新生们懂得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他们知道如何与周围的同学、老师愉快的相处等等。

4.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实践活动

开展一系列校园集体活动,给大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大学新生能够积极参与其中,从而发挥自己的特长,增强与外界的交往能力,提高自信心。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也让他们感到充实和愉悦,不再有孤独感,从而增加他们对大学生活的热爱。

5.学校、院系要重视对贫困新生的帮助

学校和院系要积极通过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学校助学金、特困生临时补助以及勤工助学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帮助贫困新生解决部分学费和生活费,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使他们无负担地、愉快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去。大学时期是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黄金时期,也是大学生们的心理、人格逐步完善的关键时期。从小的方面说,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关系到他们个学四年的学习生活状况和身心健康的发展;从大的方面说,它关系到将来整个民族的未来。因而对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即使解决、培育大学新生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他们的整体心理素质,是高校管理部门和思政人员的首要任务,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只有这样,高校才能培养出适应新时期国家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俞海侠.大学新生心理问题调查与探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7).

[2]雷银元.大学新生心理问题探析[J].心理健康教育,2006,(4).

[3]袁岗,袁伟.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与对策[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