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第16卷第73期
263浅谈离休干部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措施
邢晓丹,岳红梅,包茜茹
(黑龙江总队医院内三科,黑龙江 哈尔滨)
·临床监护·
关键词:离休干部;心理分析;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73.205
0 引言
伴随改革的进行,社会老龄化等现象,离休干部已成为日益减少的一个群体,他们大多患有老年慢性疾病,常反复发作。作为老年人中特殊的一部分,他们的健康也倍受关注。
1 临床资料
2012年8月至2016年8月,我病区共收治病人167例,离休干部108例,其中60-69岁5例,80岁以上的103例。
22.1 离休干部患者的主要心理反应与分析
自尊心强,失落感重
离休干部大多数为建国前参加工作或参加过战争的,昔日为党和人民作出过突出贡献,是国家的有功之臣,并且在青壮年时均担当一定的职务,在职时一般均能得到周到的医疗护理,认为理当受到人们的尊重,患病后这种自尊心大为增强,认为应受到特别的关怀和照顾,然而现实并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要求,而在心理上程度不同地存在失落感,由此引发悲痛、忧愁等消极情绪。
2.2 孤独心理,恐惧害怕
离休干部在离退休后,脱离了战友、领导,在家庭中可能与子女分居,因而易产生孤独感。来医院与家属接触暂时中断,寂寞感增强。若此时住在医院里,会因为害怕环境陌生,过分担心自己病情,又怕连累家庭,怕别人厌烦,怕发生意外等而产生恐惧心理,特别是看到或知晓其他同辈死亡时,更感到生命的宝贵,产生对生的依念,对死的恐惧。
2.3 猜疑心重,易造成误解
由于患者年龄较大,老年人视听不灵,本身对别人的谈话就易引起猜疑和误解;一旦生病,猜疑感更加重。对他人的好言劝慰也将信将疑,当听到别人说话时,总认为在谈论与自己疾病有关的问题。并且老年人的大脑机能退化,其判断、理解力随之下降,也容易造成对事实的误解。
2.4 焦虑和抑郁心理
老干部因机体老化,各种疾病明显增多,且治疗周期长、疗效慢,加之疾病的痛苦及活动能力的受限,易引起焦虑烦
躁、情绪抑郁[1]
。
33.1 离休干部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
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
病房的环境直接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和疾病的治疗。噪音可使病人烦恼,应保持病房安静。脏乱的病房也会使人心情不佳,因此还要保持病房干净、整洁,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整洁、温馨的住院环境。给患者带来宾至如归的感觉。安排病房时若夫妻同时住院,尽量安排同住一室,打破男女不同住的规定,满足病人身心需求;在安排病房时还应考虑到老干部的感受,尽量避免在职干部和离休干部同处一室,以免在职干部探视人员过多刺激离休干部,引起情绪波动。避免造成他们的心理落差,使他们在生活上和心理上出现困扰。
3.2 加深理解,给予尊重和照顾
离休老干部用生命和鲜血打下了江山,要关心和理解
老干部的疾苦,对非原则问题,应尊重他们的意见,不要与
之争执。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为离休老干部提供一切方便。离休干部入院时,以热情的态度和亲切的言语耐心地给他们介绍医院情况及规章制度,加速对医院环境的适应,在护理过程中,不直呼病人床号,有职务的病人,应以职务相称,其他则以“XX老,XX阿姨”相称,把他们当长辈看待,让其感到受尊敬与重视,减轻焦虑心理。在住院期间,由于患者年龄较大,身体不适,护士应加强基础护理,帮助老干部洗脸,洗头,擦洗身体等;对于活动不便的老人,护士应照顾好患者的生活方面,主动帮助患者打饭,打水。
3.3 增加交往,礼貌待人
缓解患者不良情绪老年人有时可能由于情绪不稳定而
和医护人员发生争吵,护理人员要增加接触和交谈的机会,如对他们冷淡,不理睬或故意疏远,只能增加他们的孤独感、自卑感和易怒情绪。工作热心和耐心离退休老干部特别需要护理人员的热心照顾,护理人员要礼貌待人,有耐心,做到眼勤、手勤、口勤、腿勤,体谅老年病人的心情,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他们心理上的失落感。
3.4 提高自身素质,增加心理学知识学习
护理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工作人员在老干部心目
中的地位,影响到对工作人员的信任,以至于影响到护理质量和效果。护理人员要注重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平时应加强学习,注重技术水平的提高,各项护理操作力求轻、稳、准。采用无痛注射,一针见血,提高老干部对护士的信任感。输液时,护士可以先握一握病人被穿刺的手,然后再一手握住病人的手,另一手用无痛法穿刺。这一简单的动作,无声的体态语言,让病人体会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和体贴,使他们有温暖、亲切的感觉产生安全感,从而缓解了紧张情绪[2]。由于老年人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往往表述不清,严格执行“三查十对”制度,杜绝各种差错事故的发生。在工作中注意不要高声谈论或议论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以免引起患者的误解和不满,平时多学习业务和心理学知识。
3.5 做好与家属沟通工作
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工作,形成医护与家属的思想默契配合。家属是和患者接触最多,交往最密切,最受患者信赖的人[3]。家属的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每一个情绪的变化,都直接影响着患者。因此,我们在对不同的老干部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的同时,也要考虑患者家属,要经常与其家属进行沟通,使他们能较好地理解老干部的心情及健康状况,更好地支持我们的工作,对患者的疾病和我们保持一种口径,使离休老干部的治疗处于一种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1] 肖文全, 计建敏. 浅谈离休干部患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J]. 中国老
年保健医学杂志, 2008, 6(5): 62.
[2] 王丽霞,郑现召, 龚翔. 软性环境对住院离休干部的护理实践[J].
医药产业资讯, 2006, 3(2): 26. [3] 訾颖. 浅谈离休干部病员的心理护理[J]. 西南军医, 2005, 7(6):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