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跨合拢专项施工方案
贵阳至广州线贵阳至贺州段贵阳枢纽 DK5+058 圣泉1号双线特大桥 边跨合拢专项施工方案 方案编号:GGS(2011) 桥施专03号 编 制: 复 核:审 核: 批 准: 中铁八局集团昆明铁路建设有限公司贵广项目经理部 二0一一年七月三十日 GGS(2011)桥施专03号方案 第1页共13页
边跨合拢专项施工方案
1、 编制依据及编制说明 1.1、 编制依据 1.1.1、贵阳至广州线贵阳至贺州段DK5+058圣泉1号双线特大桥(40+6×80+40)m刚构-连续组合梁梁部设计图; 1.1.2、国家及铁道部现行的《铁路桥涵设计规范》、《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3-2008)、《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J1155-2011)、《铁路建设项目资料管理规程》(TB10443-2010 J978-2010)等规范、技术标准及建指文件和有关规定等; 1.1.3、《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等相关技术规范。 1.1.4、《贵广铁路圣泉1#双线特大桥菱形挂篮设计图》(中铁重工有限公司) 1.1.5、《白水河大桥、颍河特大桥、泉河特大桥0#块施工技术总结》(中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1.1.6、贵阳至广州线贵阳至贺州段DK5+058圣泉1号双线特大桥(40+6×80+40)m刚构-连续组合梁梁部变更设计图。 1.2、编制原则 1.2.1、创优质工程,树百年品牌。按照工程的创优规划,严格施工质量和技术措施。 1.2.2、遵循设计文件的原则,根据与设计单位相关专业负责人咨询的意见,认真GGS(2011)桥施专03号方案 第2页共13页
边跨合拢专项施工方案
阅读领会设计文件资料,深刻了解设计意图,并在充分掌握现场情况的基础上,编制可直接实施的专项方案。 1.2.3、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按照铁路施工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安全相关规程,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1.2.4、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悬浇施工架子作业队现场作业人员的现有的技术水平及施工作业能力,稳妥地组织施工作业。坚持方案可行、科学合理、不留后患。 1.3、编制说明 本方案内容包含圣泉1号双线特大桥(40+6×80+40)m刚构—连续组合梁7#边墩托架施工和15#台落地支架施工边跨现浇段及其合拢的施工方案。 2、 工程概况及施工部署 2.1、 总体概况 圣泉1号特大桥所在里程范围为 DK4+545.555~DK5+343.9,全长798.345m,共计14个桥墩,2个空心桥台。其中,#0台~#7墩为简支梁,#7墩~#15台为刚构-连续组合梁。刚构-连续组合梁结构形式为40+6×80+40m,#7、#8、#9、#13、#14墩及#15台为铰接、#10、#11、#12墩为刚接。 2.2、梁部结构概况 圣泉1号双线特大桥(40+6×80+40)m刚构—连续组合梁位于最小半径R=600m的曲线上,线路纵坡24‰,线间距4.371~4.0m,设计时速100km/h,采用悬臂法浇筑施工。 2.3、梁体构造 梁体为单箱单室、变高度、变截面箱梁,梁体全长561.5m,跨径组合为40.75+6×80+40.75m。中跨中部10m梁段、边跨端部5.75m梁段为等高段,梁高为3.8m;GGS(2011)桥施专03号方案 第3页共13页
边跨合拢专项施工方案
8#~14#墩6.0m梁段为等高梁段,梁高为6.8m,其余梁段底下缘按二次抛物线y=3.8+3/32²×x²(0≤x≤32m)过渡,箱梁顶板宽10.98m,箱梁底7.0m.底板厚度从曲线原点截面0.42m以二次抛物线变化至终点截面的0.80m,此外在梁端及主墩墩顶局部加厚至1.0m;腹板厚度从曲线原点截面0.40m以直线变化至终点截面的0.8m,其中梁端局部加厚至1.0m;顶板厚度除在支座附近局部加厚至0.6m外,其他地方统一采用0.42m。全桥在10#、11#、12#墩墩顶处各设2道1.0m厚横隔板、在8#、9#、13#、14#墩处设1道2.2m厚横隔板、在7#、15#墩台处设置3.75m厚横隔板,共计12道,各横隔板中间设1.4m×2.0m(1.4m×1.4m)的人孔。 2.4、预应力及锚固体系设置 梁体按三向预应力设计,纵向、横向竖向均设预应力。纵向、横向预应力钢绞线采用抗拉强度标准值fpk=1860Mpa、弹性模量Ep=195Gpa公称直径为15.20mm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其技术条件符合GB5224标准。竖向预应力采用标准抗拉强度fpk=830Mpa、弹性模量为Ep=200Gpa预应力混凝土用螺纹钢(精轧螺纹钢),其技术条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螺纹钢筋》GB/T20065的规定。 管道形成:纵向和横向预应力钢束孔道采用塑料波纹管成孔,其技术条件符合《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JT/T529-2004)的要求。竖向预应力钢筋孔道采用铁皮管成孔。 张拉锚固体系: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经铁道部产品认证中心认可的锚具及其配套产品,并核对其尺寸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5、其他 设计梁体混凝土及与梁体一起浇筑的5cm高挡砟墙强度等级为C55,封锚采用强度等级为C55的收缩补偿混凝土,后浇部分挡砟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管道压GGS(2011)桥施专03号方案 第4页共13页
边跨合拢专项施工方案
浆水泥浆不低于M50的微膨胀水泥浆,并掺入JH-MCI-2005A阻锈剂。 2.6、边跨概况 边跨现浇段梁体长3.75m,梁底宽7m,梁顶宽10,98m,梁高3.8m,空腔截面1.4m×1.4m。支座采用测力支座,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55混凝土。 该特大桥7#墩及15#桥台处在钢构-连续梁的边跨位置,其中,7#墩墩身高为65m,15#桥台含道砟槽高6m。故7#墩边跨采用刚性矩形抗风托架施工。15#台边跨采用落地架施工直线段梁体。 3、 主要施工方法 3.1、边跨合拢 Span7和span14为边跨,根据设计图,8#“T”构和14# T”构施工到8#节段,挂篮向前移动至9#节段,施工9#节段,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张拉相应的预应力钢束,然后在7#墩墩顶(15#桥台上)浇筑10#节段,完成了边跨直线段即边跨合拢施工。 3.2、边跨现浇段施工工艺流程 由于边跨现浇段梁体长3.75m,7#墩墩顶宽度(纵桥向长度,从墩身纵向中心线到墩身边缘)为3m,15#桥台台顶宽度(从背墙到台帽边缘)为2m,均小于现浇段长度,边跨现浇段施工拟采用简易施工平台完成。 浇筑顺序为:在8#T构和在14#T构施工时,Span7(Span14)跨9#节段(2m长)与span8(Span13)跨9#节段(4m长)同步浇筑,待拆模后再在7#墩顶(15#台顶)立模浇筑剩余3.75m段。浇筑3.75m段时,Span8(Span13)跨中配重吨位按设计图给出具体参数实施。 GGS(2011)桥施专03号方案 第5页共13页
边跨合拢专项施工方案
7#墩边跨现浇段施工工艺流程框图 墩顶托架安装 托架预压 测量放样安装梁体底模 预应力钢筋制造底、腹板、中横梁钢筋绑扎及竖向预应力钢筋安装 侧、内模安装(含端模安装) 顶板钢筋绑扎(纵向预应力孔道安装)预应力孔道检查 监理验收 混凝土灌注 混凝土养护、孔道检查、模板拆除混凝土准备 15#台边跨现浇段施工工艺流程框图 硬化落地支架地坪 安装支架 支架预压测量放样 安装梁体底模 预应力钢筋制造 底、腹板、中横梁钢筋绑扎及竖向预应力钢筋安装 侧、内模安装(含端模安装) 顶板钢筋绑扎(纵向预应力孔道安装) 预应力孔道检查 监理验收 混凝土灌注混凝土准备 混凝土养护、孔道检查、模板拆除GGS(2011)桥施专03号方案 第6页共13页
边跨合拢专项施工方案
3.3、托架 3.3.1、托架的结构及安装 7#墩墩顶托架的结构(侧面三角托架和正面矩形托架)、预埋及安装为了施工方便,便于周转,采用和0#块托架相同的结构形式。只是矩形托架只安装在7#墩大里程侧,小里程侧不设承力托架。 详见(40+6×80+40)m刚构—连续组合梁0#节段托架施工专项方案:GGS(2011) 桥施专02号。 3.3.2、托架加载预压试验 为检测托架的安全性能和托架在边跨合拢段混凝土荷载下的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形数值,施工前,需对托架—底模系统进行加载预压试验。 边跨合拢节段纵桥方向长3.75m,横桥向10.98m,纵向在墩顶范围内为3.1m,纵桥向悬臂长度0.65m。经计算,每平方米最大混凝土重10吨,大里程0.65m,考虑施工荷载后共计55吨。仅对梁体混凝土结构范围部分托架进行预压加载,墩顶部分不进行预压。 托架预压试验目的: a、检查托架加工及安装质量,消除非弹性变形。 b、试验检测各节点结构强度和刚度,为施工安全提供可靠数据。 详见托架预压加载试验专项方案:GG(2011) 桥施专03号 3.4、落地支架 3.4.1、支架的搭设 对于15#桥台的边跨合拢段采用落地支架施工。支架搭设前,先对桥台胸墙前的地面做平整、压实,并采用C20混凝土做硬化处理,混凝土厚20cm。 GGS(2011)桥施专03号方案 第7页共13页
边跨合拢专项施工方案
支架立杆平面纵横间距为60cm×60cm,纵横向横杆步局为90cm。扫地杆安装在距离混凝土面25cm位置,下端安装底托,上端安装顶托。脚手钢管采用扣件紧固。 3.4.2、支架的预压 仅对梁体混凝土结构范围内部分进行预压加载,台顶部分无需预压。经计算,预压加载重量每平方米最大混凝土重10吨,台前面1.65m,考虑施工荷载后共计135吨。 3.5、模板安装及钢筋、预应力孔道安装 3.5.1、模板安装 边跨现浇段梁体直接采用其它梁体节段钢模板改装而成。 托架安装完毕即可进行模板安装,待外侧模全部安装完毕即可进行托架加载预压试验。也可在托架安装完毕,接着进行底模安装,待底模安装完毕即可先进行托架加载预压试验。待托架加载预压完毕即可进行模板体系安装。 底模下均采用10×10cm方木铺设,为了便于拆模,在方木和底模之间垫设木楔。 内、外模板拆除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后方可进行,拆模时防止损坏混凝土,如有缺陷,应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商讨妥善处理。 边跨现浇段施工完毕,将底模下抄垫楔块取出,底模则自动落下,底模可拆除倒用。 内模采用钢筋或型钢做成支架形成平台,进行模板的安装。 为了后期边跨合拢段在预应力施工时,不对墩台身产生影响,在底模下必须设置两层钢板作为滑板。 GGS(2011)桥施专03号方案 第8页共13页
边跨合拢专项施工方案
3.5.2、普通钢筋安装 钢筋在加工成型前,应将表面油渍、漆皮、鳞锈、泥土等清除干净,并且应平直、无局部弯折,成盘的钢筋和弯曲的钢筋均应作调直处理,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Ⅰ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2%,Ⅱ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 钢筋的弯制和未端的弯钩应符合设计要求,加工成型后,应分类挂牌存放,且应隔离地面,以防锈蚀。 1)、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加工后的全长 ±10mm 弯起钢筋各部分尺寸 ±20mm 箍筋各部分尺寸 ±10mm 2)、钢筋安装要求: a、腹板内竖向“U”形筋成型高度宁低勿高,可取其允许误差的下限。现场绑扎时更应加如此,以免桥面建筑高度超限。 b、普通钢筋与预留孔道波纹管相碰时,可将钢筋的位置适当挪动。 c、钢筋的交叉点应用铁丝绑扎结实,必要时也可用点焊焊牢。 d、为保证保护层厚度,应在钢筋与模板间设置塑料垫块,垫块应与钢筋扎紧,并相互错开。 e、钢筋安装位置允许偏差:(mm) 两排以上受力钢筋的钢筋排距 ±5 同一排受力钢筋的钢筋间距 ±10 钢筋弯起点位置 ±20 箍筋、横向水平筋、拉筋间距 0,-20 GGS(2011)桥施专03号方案 第9页共13页
边跨合拢专项施工方案
保护层厚度 ±5 3.5.3、预应力波纹管孔道安装 1)、纵向制孔:0#节段段纵向布置预应力束均采用波纹管制孔,波纹管φ内=90mm、100 mm、120 mm。波纹管使用前,应按规定进行抽样检验,其各项技术性能满足相应技术标准后,方可投入使用。波纹管沿长度方向通过定位钢筋网控制横向位置尺寸。波纹管接头采用套接方法,套接波纹管长度300mm,每侧套入长度150mm,套接管规格应比制孔规格大一号,套接两端均用胶布密封,波纹管套入喇叭管内长度≮50mm,为防止渗浆,应在喇叭管内波纹管口上用棉花和棉纱塞实,并用胶布封裹。 2)、横向及竖向预应力筋安装:横向预应力筋,采用BM15-4锚具,D内=25×70mm波纹管成孔;竖向采用1000Mpa的国标75/100级φ32精轧螺纹钢,布置于梁体两侧腹板,采用YGM-32锚具,φ50mm波纹管成孔。 3)、定位:预应力筋沿高度方向设置平面位置定位网。预应力孔道定位网应在胎模上点焊成片,网格要准确。定位网安装位置要准确,其上下左右安装偏差不大于6mm,顺管道方向偏差不大于10mm,定位网应与四周钢筋绑扎或点焊固定,以加强定位准确性。 3.6、混凝土施工 边跨现浇段混凝土一次浇注完成,先浇底板,再浇腹板、顶板。 混凝土采用泵送方式运送至作业面。混凝土泵管沿着相应T构的墩身墩内布置,垂直穿过墩顶实体段和0#节段底板及顶板直至0#节段顶部以上,然后沿梁顶面到达作业面。预留孔采用钢筋进行加固。工程完工后,将混凝土泵管拆除后,在预留孔内设置钢筋,采用微膨胀C55细石混凝土浇筑填实。 GGS(2011)桥施专03号方案 第10页共13页
边跨合拢专项施工方案
混凝土浇筑采用B-50型插入式振捣器捣固。混凝土灌注采用斜向分段、水平分层。底、腹板分层厚度30cm,顶板结构厚度为15cm-50cm,由于管道密集,纵横交错,宜分两层灌注,以避免管道底部漏振。灌注速度要求达到15-20m/h。混凝土灌注作业,必须保证不间断进行,其上下层混凝土灌注的间隔时间不超过2h-3h。 混凝土灌注前,须对模板、钢筋、预应力管道预埋件及钢筋位置进行详细检查,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并应办理签证手续。 浇筑时腹板、底板采用设置串筒的办法,防止混凝土自由下落和与钢筋、管道碰撞发生离析,底板串筒穿过顶板“天窗”,顶板则直接入模。灌注腹板混凝土时,混凝土容许在内模的水平压板下冒出,其冒出的混凝土不要过早铲除,需待混凝土稳定后再作处理。 混凝土振捣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关键工序。操作时要遵守规定的灌注顺序及振捣距离,实行分区定人负责和检查,确保混凝土灌注质量。 夏季施工时,应尽量安排一天中较低温度下灌注混凝土。 冬季施工时,在连续±5 º时砼施工,掺入防冻剂,并对混凝土面进行覆盖养护,超过-5 º时,须包护取暖养生。 混凝土灌注完毕后应注意: a、清除轧丝锚板支承板上的混凝土及横向筋张拉槽内混凝土,以利张拉施工。 b、找平底板面的混凝土,让内侧模板的水平模板侧面暴露出来,并用铁皮抹子,在水平模板侧下,刮出一条缝隙,以利脱模。 c、纵向波纹管均需进行清孔和通孔检查。 d、待底板、顶板混凝土收浆后2小时左右,即覆盖保湿养护,养护的时间不得少于7天,在有风天气,覆盖物要设防风措施。 GGS(2011)桥施专03号方案 第11页共13页
3边跨合拢专项施工方案
3.7、预应力施工工艺 边跨现浇段预应力施工工艺与其它节段的预应力施工工艺相同。详见《(40+6×80+40)m刚构—连续组合梁悬浇施工方案》中“施工工艺流程及主要施工方法”章节,方案编号:GGS(2011) 桥施总01号。 3.7、模板及支架(托架)的拆除 当边跨直线段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时即可进行模板的拆除。拆模时先拆外模、后拆内模,先拆侧模,后拆顶模。 当预应力筋张拉完成后,进行支架的拆除。按照后安装的先拆,先安装的后拆。#15台直接人工拆除,#7墩采用塔吊配合拆除,其中,#7墩的矩形托架需借助手拉葫芦配合人工及塔式起重机拆除。 4、安全注意事项 1)、施工现场应与外界隔离,非施工人员未经同意,不得进入施工现场。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帽。
2)、高空作业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体检和培训考核,合格持证后方可上岗作业。 3)、塔式起重机司机、模板安装拆卸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业培训和考试合格取得特种作业证后,方准上岗。 4)、高空作业处应有牢靠的立足处,必须视具体情况配置安全网、栏杆等安全设施;高空作业时,应采取措施防止人、工具或物体、材料坠落。 安全带必须挂在牢固5)、高空作业面上的施工作业人员必须系安全带。
的物件上,严禁在一个物件挂几根安全带或几个人系在一根安全带上。 6)、作业中必须配带安全用具,并且连接牢靠稳固;高空作业人员的衣着要灵便精干,腰间系安全带,脚下要穿软底防滑鞋,严禁穿拖鞋、硬底鞋和带钉易滑的GGS(2011)桥施专03号方案 第12页共13页
边跨合拢专项施工方案
鞋。 7)、高空作业的物料应堆放平稳,不可堆放在临边附近,也不可妨碍通行,传递物料时不能抛掷。 8)、高空作业同其他作业交叉施工时,应派专人负责协调作业顺序,以防发生意外。 9)、支撑和脚手架中所用的杆件、扣件等,必须有材质和性能鉴定合格证件;拼装方案必须进行安全性能检算,检验安全可靠后方可使用;螺栓旋拧必须采用专用力矩扳手进行且达到规定力矩值,严禁采用普通扳手进行旋拧。 10)、加载预压试验时,在塔式起重机覆盖范围内采用彩条旗围护,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11)、所有机具设备必须由设备管理人员定期检查,不合格者严禁使用。5、应急救援预案 执行主方案《(40+6×80+40)m刚构-连续组合梁悬浇施工方案》[方案编号:GGS(2011) 桥施总01号]中的应急救援预案。
中铁八局集团贵广引入贵阳枢纽工程指挥部昆建项目经理部 2011年7月30日
GGS(2011)桥施专03号方案 第13页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