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概论--药理学部分
实验一 录像:实验动物捉拿与给药方法;
操作:实验动物捉拿与给药方法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录像和观摩了解实验动物的捉拿和给药方法。 2.掌握注射器的使用。
3.掌握实验动物的捉拿与给药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常用实验动物(小白鼠)的捉拿和给药方法(灌胃、腹腔注射、皮下注射)。
2.注射器的使用方法(安装针头、吸取药液、持针手法)。 三、实验要求:
1.抓持小白鼠手法正确,给药准确; 2.注射器使用方法正确。 四、思考题:
为什么给药方法有很多种?
实验二 溶血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认识溶血现象,并掌握溶血性实验常规的体外试管法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溶血是指红细胞破裂、溶解的一种现象。药物制剂引起的溶血反
1
应包括免疫性溶血与非免疫性溶血。免疫性溶血是药物通过免疫反应产生抗体而引起的溶血,为II型和III型变态反应;非免疫性溶血包括药物为诱发因素导致的氧化性溶血和药物制剂引起的血液稳定性改变而出现的溶血和红细胞凝聚等。溶血实验室观察受试物是否会引起溶血和红细胞聚集等反应。
有些药物由于含有溶血性成分或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原因,在直接注射入血管后可产生溶血现象;有些药物注入血管后可产生血细胞凝聚,引起血液循环功能的障碍等。有些中草药含有皂苷等成分,具有溶血作用。凡是注射剂和可能引起免疫性溶血或非免疫性溶血的药物制剂,均应进行溶血性实验。
三、实验内容:
1、2%红细胞悬液的制备 取新鲜兔血10 ~ 20ml,放入盛有玻璃珠的三角烧瓶中振摇10分钟,或用玻璃棒搅动血液,除去纤维蛋白质,使成脱纤血液。加入生理盐水100ml,摇匀,1000~1500r/min离心15分钟,除去上清液,沉淀的红细胞再用生理盐水按上述方法洗涤2~3次,至上清液不显红色为止。将所得红细胞用生理盐水配成2%的混悬液(红细胞2ml,加生理盐水至100ml),供试验用。
2、取10ml干净玻璃试管7支,编号,1至5号管为供试品,6号管为阴性对照管,7号管为阳性对照管(完全溶血对照)。按表1所示,依次加入2%红细胞悬液、0.9%氯化钠溶液或蒸馏水,混匀后,立即置(37±0。5)℃的恒温水浴中进行温育,观察并记录各管的溶血情况。开始每隔15分钟观察1次,一般观察1小时。
2
表1 溶血实验设计表
试管编号 2%红细胞悬液(ml) 生理盐水(ml) 蒸馏水(ml) 受试药液(ml) 结果 1 2.5 2.4 0.1 2 2.5 2.3 0.2 3 2.5 2.2 0.3 4 2.5 2.1 0.4 5 2.5 2.0 0.5 6 2.5 2.5 7 2.5 2.5 注:—表示无溶血,+表示部分溶血,++表示全溶血
表2 溶血试验结果判断标准
全溶血 溶液澄明,红色,管底无红细胞残留
部分溶血 溶液澄明,红色或棕色,底部有少量红细胞残留 不溶血 红细胞全部下沉,上清液体无色澄明
红细胞凝聚 溶液中有棕红色或红棕色絮状沉淀,振摇后不分散
当阴性对照管无溶血和凝聚发生,阳性对照管有溶血发生时,若受试物管中的溶液在1小时内不发生溶血和凝聚,则受试物可以注射使用,若受试物中的溶液在1小时内发生溶血或聚集,则受试物不能注射使用。
四、实验要求:
准确判断全溶血、部分溶血、无溶血现象。 五、思考题:
什么叫溶血现象?与药物有关的哪些因素可以引起溶血现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