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章]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现状研究

[文章]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现状研究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单位代码 学分

10445 2009020712 J212 全日制硕士 号 类号 研究生类别

硕士学位论文

论 文 题 目 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现状研究

学科专业名称 美术学 申请人姓名 王丽丽王丽丽 导 师 姓 名 张 萍 教授 论文提交日期 2012年5月 30日

独 创 声 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如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学校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学校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签字日期:20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20 年 月 日

目 录

中文摘要„„„„„„„„„„„„„„„„„„„„„„„„„„„„„„„„„„„„Ⅰ Abstract …………………………………„…„„„………………………………………………Ⅱ 引言„„„„„„„„„„„„„„„„„„„„„„„„„„„„„„„„„„„„„„„1 第一章 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的现状与艺术风格的多元化„„„„„„„2

第一节 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题材的多元化„„„„„„„„„„„„„„„„„„2 (一) 题材„„„„„„„„„„„„„„„„„„„„„„„„„„„„3 (二) 农村题材„„„„„„„„„„„„„„„„„„„„„„„„„„„„4 (三) 都市题材„„„„„„„„„„„„„„„„„„„„„„„„„„„„5 (四) 少数民族题材„„„„„„„„„„„„„„„„„„„„„„„„„„6 第二节 传统的写实风格与写意性的现代风格的并存与发展„„„„„„„„„„7 (一) 古典写实风格„„„„„„„„„„„„„„„„„„„„„„„„„„7 (二) 重于写意的现代风格„„„„„„„„„„„„„„„„„„„„„„„9 第三节 注重画材和肌理变化的绘画语言与风格特点„„„„„„„„„„„„„10 (一) 绘画材料的拓展„„„„„„„„„„„„„„„„„„„„„„„„„10 (二) 肌理效果的运用„„„„„„„„„„„„„„„„„„„„„„„„„11

第二章 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艺术语言的多样性„„„„„„„„„„„12

第一节 当代工笔人物画构图的多样性发展„„„„„„„„„„„„„„„„„12 (一) 构图形式的拓展„„„„„„„„„„„„„„„„„„„„„„„„„13 (二) 空间关系的处理„„„„„„„„„„„„„„„„„„„„„„„„„14 第二节 当代工笔人物画造型的多样性转变„„„„„„„„„„„„„„„„„16 (二) 写实人物造型„„„„„„„„„„„„„„„„„„„„„„„„„„16 (二) 夸张变形造型„„„„„„„„„„„„„„„„„„„„„„„„„„17 第三节 当代工笔人物画线条的综合性运用„„„„„„„„„„„„„„„„„18 (一) 为造型服务的线„„„„„„„„„„„„„„„„„„„„„„„„„18 (二) 表现自身美感的线„„„„„„„„„„„„„„„„„„„„„„„„19 (三) 弱化甚至消失的线„„„„„„„„„„„„„„„„„„„„„„„„19 第四节 当代工笔人物画色彩的突破性发展„„„„„„„„„„„„„„„„„20

(一) 设色技法的创新„„„„„„„„„„„„„„„„„„„„„„„„„20 (二) 色调和画面氛围的营造„„„„„„„„„„„„„„„„„„„„„„21

第三章 影响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的因素„„„„„„„„„„„„„„22

第一节 中国传统绘画对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的影响„„„„„„„„„„„„22 (一) 传统艺术精神的影响„„„„„„„„„„„„„„„„„„„„„„„22 (二) 传统材料和技法的影响„„„„„„„„„„„„„„„„„„„„„„22 第二节 西方及日本绘画对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的影响„„„„„„„„„„„„23 (一) 受西方古典写实造型的影响和对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形式的借鉴„„„„„23 (二) 受现代日本画的影响„„„„„„„„„„„„„„„„„„„„„„„24 第三节 当代审美语境对工笔人物画创作的影响„„„„„„„„„„„„„„„25 (一) 创作主体审美理念的影响„„„„„„„„„„„„„„„„„„„„„25 (二) 主流文化和市场经济的影响„„„„„„„„„„„„„„„„„„„„„26

结语 „„„„„„„„„„„„„„„„„„„„„„„„„„„„„„„„„„„„„„„27 注释………………………„„…………„„„„………„„…………………………………………28 参考文献 „„„„„„„„„„„„„„„„„„„„„„„„„„„„„„„„„„„29 致谢…………………………………„„„„………„„…………………………………………30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3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部分美术作品………………………………………………………33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在当代多元文化语境的背景下,工笔人物画的创作已经呈现出新的态势,其表现形式也有了多样化的面貌。在新的创作理念和审美意识影响下,当代工笔人物画在题材内容和审美趣味以及造型技法在当下呈现出来自身的时代特点。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正以崭新的姿态走向世界。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创作现状,从绘画风格以及绘画形式语言等方面论述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体现的时代性,并对造成此现状的各种因素做了分析。希望通过此课题,能对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有更深入的了解。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章主要是从绘画题材的拓展以及几种主要的绘画风格特点,来看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的现状。第二章是从工笔人物画艺术语言的多样性来分析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的新面貌,具体是从构图、造型、线条和色彩四个方面来阐述的。第三章主要分析了影响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的因素,影响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的因素有很多,如传统精神的顺延,对西方及日本绘画的学习和借鉴,以及当代的审美语境对艺术家产生的影响等等。

关键词: 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 现状 风格 艺术语言 多样性 影响因素 分类号: J212

I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In contemporary multiple cultural backgrounds, the creation of the fine brush painting has presented a new situation, and the form also had the face of diversification. In the new concept of creation and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influence, the contemporary fine brush painting in subject matter and aesthetic interest and modelling techniques presented in the present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Contemporary Chinese painting is fine brush with a new attitude towards the world.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fine brush painting contemporary the creation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from painting style and art language, etc.,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temporary fine brush painting reflects the time creation, and the cause of this present situation of all kinds of factors are analyzed. Hope that the subject, to the contemporary fine brush painting can create more deep understanding. Concrete analysis are as follows:

The first chapter is mainly from painting subjects of the expansion and the several major painting style characteristics, to see fine brush painting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ntemporary creation. The second chapter fine brush painting art language from the diversity of contemporary fine brush paint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creation of the new look, from the composition, the modelling, specific line and color four aspects elaborated. The third chapter basically analysi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creation of contemporary fine brush painting, fine brush painting effect on contemporary creation on a number of factors, such as a product of the traditional spirit in the western and Japanese paintings of learning and using for reference, and contemporary aesthetic context on the impact of the artist, and so on.

Key words: Contemporary fine brush painting creation;;status;style;Art language;diversity;

Influence factors;

Category: J212

II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中国工笔人物画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了解这些历史演变以及各个重要历史阶段的代表性作品的绘画技法和特点,对于我们研究现代工笔人物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工笔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发展也是源远流长,给后人留下了众多优秀的艺术作品,造就了无数的艺术巨匠。早在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就有单纯古朴的人面衔鱼纹。从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帛画》(图1)到西汉时期的长沙《马王堆T形帛画》,都说明了早在两千多年前工笔画就已经开始走向成熟了。经过秦汉的发展,再到唐和五代的繁荣鼎盛,工笔人物画见证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每一步。至宋以后随着写意画的兴起,工笔人物画的发展进入了低迷期,但她也并没消亡。在元代,以永乐宫壁画为代表的壁画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到了明代善于画工笔

图1 《人物龙凤帛画》 战国

仕女的唐寅,长于变形工笔人物的陈洪绶都颇有建树。此外,明清的肖像画艺术也有很高的成就,对近现代工笔人物画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进入二十世纪初,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激烈的社会变革在中国社会愈演愈烈,文人画已经伴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而渐渐衰弱,康有为等有识之士觉察到了改良中国画的必要,在寻求中国画发展的新途径中,以跨出国门的徐悲鸿等青年一代为代表。他学成归来后对中国画的一系列改革,对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他提倡把素描写生融入中国人物画学习的教学体系,中国画学会了从传统中吸取营养,从现实生活中收集素材,终于从传统那些高山流水、梅兰竹菊等狭小的题材中摆脱出来,并借鉴国外绘画的造型和色彩,在封建社会后期长期停步不前的状况下,为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美术界的创作环境日益开放和宽松,中外美术交流的形式广泛多样,随着西方文化艺术的传入,各种文化和信息的碰撞,开阔了中国画家的眼界,艺术观念和艺术创作活跃丰富,工笔人物画的表现形式和方法开始有了创新,从此以后,工笔人物画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

1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当代多元文的语境中,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价值取向不再是单一的标准,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创作突破了过去的审美模式,不同风格流派的工笔人物画作品大量涌现,以全新的姿态呈现在中国画坛上,工笔人物画出现了新的创作发展高潮。它已经同传统的工笔人物画有了很大的不同,以开放的姿态向水彩、油画、壁画、版画及工艺设计汲取营养,还向日本的浮世绘,西方印象派和现代派借鉴,同时也包容民间木板年画、少数民族风情服饰及装饰图案等来充实自身。在工具和材料上也不再仅限于传统用的熟宣和绢帛,渐渐开始使用皮纸,亚麻布等;在色彩运用上,也不仅局限于原有传统国画色,矿物质颜料的重新运用以及综合材料的运用给工笔人物画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在题材上,不再仅限于神话人物和历史故事,而是描绘现代人的生活和城市景观,创作灵感也来自于现实生活和内心世界的感悟。这种种迹象已经表明,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元并存的时代了。

第一章 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的现状与艺术风格的多元化

在当代多元文化语境的影响下,工笔人物画的表现形式体现出多样化的面貌,在题材内容、审美趣味以及造型技法方面呈现出丰富的时代特点。

在现当代的中国工笔人物画家们,不仅秉承了古代工笔人物画的传统,延续本民族的审美趣味,同时另一方面在题材表现上,在创作风格、创作意识和个性特点得到进一步的张扬,体现了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丰富的创造力。

第一节 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题材的的多元化

绘画题材是指绘画作品中的内

容构成的来源,以及作品所包含的韵味和意境,作品所展示的涵义。中国传统工笔绘画在“成教化,助人伦”的功能论指导之下,大多承载着“教化”的目的。如顾恺之的《列女仁智图》、《女史箴图》(图2)都属于教化类作品,是女性道德规则的范画。而现代生活的丰富性决定了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题材的广泛,风格上的多样化,因为以往的任何时代都没有当

2

图2 《女史箴图》 顾恺之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代现实生活这样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当代工笔人物画一方面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的精华,另一方面又体现了新的艺术个性和时代特色,使工笔人物画的创作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又保持工笔人物画独特的艺术魅力。

当代工笔人物画首先在作品的题材上体现时代性特点。艺术的来源是现实生活,每一个创作主体有着不一样的生活经历,不一样的感悟,从而有着不一样的审美视角。他们作品的主题,既有讴歌奉献精神的人们,也有真实反映下层人民生活的写照,既有展现都市青年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也有描绘不同少数民族的风情,他们的作品都是是贴近时代的,当代工笔人物绘画的内涵和外延在新的时期得到不断扩展。

(一)题材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有一批画家主要执着于关注社会发展建设的现实主义题材创作。这些作品从题材方面来看,比较注重对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纪实性描述,从表现上来看,在传统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基础上,更加入了一些象征和表现的因素,从而使作品具有了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军事题材是美术创作的天然资源,艺术家们根据自己独有的生活感受和艺术经历,从各种角度选择不同的题材来表现先进军事文化这一时代主题。同时,美术家在强力打造我国当代军人形象,追求艺术语言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创新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军旅画家通过绘画作品来表现军人刚强、坚韧、阳刚的精神气质,体现了军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画家王天胜的作品就体现了这种军人画家的精神风貌,充分体现了画家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他的作品大多运用写实的现实主义风格进行创作,对表现军人怀着满腔的热情,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激情。他笔下的军人都是源于的原型,是现实生

图3 《兵》 王天胜

活中“平凡的英雄”,经过了艺术的归纳

和整合,形成了他作品中独特的战士形象。王天胜的《兵》(图3)稳定坚实的构图、“品”字形的人物设置,没有繁缛的背景,没有多余的铺陈,三位全副装备、手持武器的当代战

3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士英姿勃勃地出现在我们面前。显然,画家着意于整体的单纯,力求以工写意,以意传神。画家熟悉的生活,追求在写实的风格中人物造型的深度和广度,不矫不浮,在统一的色彩基调和精妙的性格刻画过程中有效地把握了典型和象征的尺度,为军旅画家新的探索树立了一个重要的路标。其代表作品还有《待发》、《金芭蕉》等等。

黄援朝的《西沙女兵》画面表现的是三个女海军战士在海边欢快的场景,给人非常清新和舒爽的感觉。作者用比较传统的绘画语言展现了当代女兵的形象,画面体现了画家扎实的人物造型能力,画面清新、灵动,表现了新时期的女兵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

(二)农村题材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农村生活也是中国画家们一直喜欢表现的题材,农民与生活在都市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当代工笔人物画家敏锐地把注意力投到当

代的农民身上,中国农民精神产生于农耕劳作之中,朴实而且勤劳。如十一届全国美展上获奖的方正的作品《收获》(图4),在他的作品中以工笔画写实的手法表现一群农民正在田间收获劳作的场景,收割庄稼的农民,擦拭着汗水的农民,脸上透露着如土地一般醇厚的笑容,在庄稼的远处是他们生活的别墅,这是生活日渐富裕的当代中国农民形象的真实写照。

画家梁文博的作品《田野》也

图4 《收获》 方正

属于农村题材,画面中描绘一家三

口和狗躺在玉米庄稼地里休息的场景,背景是那些收获的玉米地,表现了秋收的主题,画面围绕一家三口的人物形象以及散放在四周的一些玉米,表达了农民收获庄稼的喜悦和生活的和谐安逸。

在表现农民的题材的时候,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农民形象的描绘,更重要的是透过形象来表达农民阶层的精神世界。许多农民在现代城市化发展的驱动下背井离乡来到城市打工,他们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当代女画家李传真以绘画的语言准确地把当代农民工卑微艰苦的生存状态表现了出来,这是画家对农民的人文关怀的真切表

4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达,也想唤起在现代商业文明中人们缺失当代质朴的内心品格。

青年画家李传真作为—位女画家,她没有沉醉于对清逸、唯美的风花雪月题材的描绘,而是以直面人生的态度描绘了城市里的特殊人群——民工,让人心生敬佩。画家以尊重之心,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农民工形象,体现了她对民生的关注和真挚的人文关怀。她的作品《工棚》(图5)描绘了民工的宿舍生活,农民工的生活条件极其简朴,所有的生活家当不过就是一张简易的上下床铺,一些简单生活必需品,作者在画面中安排了分列上下两铺的八位民工,他们有的坐着,有的躺着,还有的趴着,画家真实地描绘了处于城市底层的农

民工的生活场景,以此引起观者对众多的现实问题的思考。王海滨的《都市车站》《都市等待》,将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用朴素、平实的艺术语言表现出来,却有着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三)都市题材

现代都市题材和工业题材也是当代工笔人物画家们所乐于表现的。艺术是以反映人的社会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当代大部分的画家特别是年轻画家都生活在城市里,或者有着城市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城市生活已经是他们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农村题材、少数民族题材相比,年轻一代的画家更愿意表现都市题材,因为他们从小对农村生活以及少数民族风情的体验比较少,所以他们更多关注的是他们自己所在的生存空间和生活环境。最近几年的全国画展中,表现都市题材的工笔人物画作品越来越多,作品形式也愈加丰富,有着现代都市的浓郁气息,而且出现了很多以描绘都市生活为主题的优秀工笔人物画家和作品。如十一届全国美展获奖的陈治、武欣的作品《零点》(图6),作品描绘了一对年青夫妇的日常居家生活场景,画面上表现了现代年青人生活必备的笔记本电脑、手机,一切都很熟悉很生活。

再如年轻画家王冠军的《锦瑟华年》、《卡通时代》刻画了当代都市生活中苦闷和彷徨

5

图5 《工棚》 李传真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男青年,他把当代青年惊喜新奇而又茫然焦虑的心理刻画的相当到位,他以男性的角度表达了自己对当代社会的一种感受,他的作品扎根于传统而又寻到新的形式语言,表现了他独特的男性的幽静之美。

宋彦军的作品《都市丽影》描绘了都市女青年忙碌、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他以黑白灰的墨色来表现了九个现代都市丽人的形象。他把都市女青年的心态和生活方式,用

图6 《零点》 陈治、武欣

自己的社会观察和人生感悟来表现于画面

上,表达了其真实而充满青春气息的浪漫世界。

除了表现传统的都市生活以及俊男靓女的作品之外,也出现了对都市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的思考的表现内容。比如有的艺术家把目光朝向了生活在城市底层的一些小商贩和杂货店铺等人的不易生活,表达了画家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人文关怀。有些作品主题表达了现代社会中工业废品所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内容的表达已经走向了观念化的方向,这都体现出生活在都市中的年轻画家越来越多地关注对现实社会问题,并引起人们的思考。

(四)少数民族题材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很多少数民族的文化系统都比较和完善,艺术家的眼光越来越多地关注那些少数民族的古老而神秘的气息,他们不同于汉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民族服饰等新鲜元素吸引着艺术创作者。经过几代艺术家的积极探索与实践,以少数民族为题材的工笔人物画创作其艺术形式已经丰富多彩并日趋成熟,作品中洋溢出浓郁的民族精神气息,向世人展示了我国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及他们的生活激情,推动了中国工笔人物画的进步和发展。

在表现少数民族的时候,很容易把主题放在表现少数民族色彩斑斓的服饰以及风土人上,而对

6

图7 《黔岭朝雾》 刘泉义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少数民族精神表达才是本质,这就需要画家对民族文化特征和精神内涵的深刻理解。要把

工笔人物画创作的绘画形式语言和对少数民族精神内涵的理解相结合,深刻体现中国工笔人物画的民族性与艺术性,并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如以画苗女扬名的画家刘泉义依旧延续着苗女题材的创作,将苗女的内心和服饰刻画的都无比的生

动,他的《黔岭朝雾》(图7)画面以苗女群像为主, 比起以往的作品,为了表现出“雾”的感觉,弱化了色彩而色彩更加的统一柔和,进一步提升了画面的格调。潘缨的绘画多以侗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少女为题材,她把画面处理成符号化的平面空间,使画面富有装饰意味,其不论是人物造型还是构图、色彩、气

图8 《回信》 孙震生

氛都独树一帜,自成一家,形成自己的面貌。

再如第七届工笔画展上青年画家白桦令人耳目

一新的作品《吉祥草原》也是少数民族题材。还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上孙震生的《回信》(图8)也是一幅少数民族题材的作品,作者运用了现实主义的手法表现了一个藏族少年在新居门口写信的场景,所有人物的视线集中在写信少年身上,他旁边围绕有三个或立、或倚、或坐的伙伴,后面还有两位身着藏服的家长,在少年右下方一个写着“军用毛毯”的箱子让人忽然明白画面表达的主题。

第二节 传统的写实风格与写意性的现代风格的并存与发展

近二十多年来随着越来越开放和自由民主的创作环境,与写意画相比,构图、造型、色彩、线条等方面显示出更大的包容性和可塑性,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也更自由地融合现当代和东西方的绘画样式,当代工笔人物画大发展呈现出多元并存、异彩纷呈的趋势。具体表现主要有两种不同的创作风格: (一)古典写实风格

当代工笔人物画家借鉴了西方古典写实的表现风格,他们以传统技法为基本,保持东方绘画的独特情韵为前提,把中国传统与西方造型的透视、解剖、色彩等共通的要素相融合,自由地安排画面和空间层次,使内容、形式、色彩等方面充满了时代气息,透出现代人的审美特征。以何家英、李乃蔚等为代表的一部分工笔人物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

7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合了西方的写实观念和技法,走出了一条写实的传统路线。

其中,何家英就是一位以写实见长并受过严格素描造型训练的工笔人物画家。他长期深入研究和学习传统工笔人物画的基本技法,他以中国传统工笔画中线条的审美为基础,又融合了西方古典写实主义的造型观,创作出他典型的个性化风格。何家英以写实的形式和艺术语言在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探索,使他可以超越传统,进而推动中国的工笔人物画艺术走向历史的新高,成为传统工笔人物画向现代转型的典范。他的作品主要以都市女性为题材,其作品如《舞之憩》、《秋暝》等,人物形象都是以现实中的人物为原型的,把写实性婉转过度到个性化的表现,画面传

图9 《舞之憩》 何家英

达出一种自然舒适、平淡恬静的风格。《舞之憩》(图9)描绘了芭蕾舞蹈演员在排练间隙休息的状态,刻画了舞

蹈演员青春、美丽的形象,并透露出她们内心的纯净。何家英用现代的艺术语言表达了传统工笔艺术的魅力,他笔下的女子形象表达了生命的美好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工笔人物画家李乃蔚走的也是写实的传统风格之路,其创作也是以女性题材为主,但是他的艺术个性和审美趋向是与何家英完全不同的。他的绘画不仅展示出来自己的艺术特色,而且走向了艺术文化的深层。他选择了 “乡土情结”这个具有传统文化意味的主题,他笔下的女性形象更加细腻而真实,这要得益于他扎实的造型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在他的作品中,中国传统工笔画“渲染”的这一特点被发挥地淋漓尽致。李乃蔚的工笔画创作,既有传统工笔人物画的精微雅致,也有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人物平润沉着的意味。《山菊》(图10)是李乃蔚持之一贯的现实主义绘画风格的代表力作,画面的人物和背景构成了十字

8

图10 《山菊》 李乃蔚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交叉式的构图,人物形象处理的极为细腻,背景用没骨法渲染山的纹理虚而丰富,人物重染实画,处理的画面富有节奏感而协调统一。这种细腻的刻画手法成功的传达了一种亲切的乡土气息。

新锐画家王冠军也是以写实的绘画风格见长,他以扎实的写实造型能力将体、面、线有机结合。他用传统的绘画媒材,创造出一种如同油画般能表现出各种不同质感的绘画技巧,他对人物面部刻画既准确又精微,用线柔韧、劲利,把人物的青春之美同中国传统富于变化的线面体巧妙的融合起来。画面看起来单纯实则丰富而含蓄,虽表现细腻没有流于世俗的匠气。其作品《锦瑟华年系列之三·联通无限》是一幅典型的工细写实人物画,通过描写了当代男青年生活的不同瞬间,以此来表现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作品意味隽永、令人赞叹。

(二)重于写意的现代风格

中国传统绘画历来讲求“以意造型”,既包含了画家对客观事物的真实感受,又包含了画家的主观思想情感,是主客观的统一。“写意”并不是单指意笔水墨画,不能因为工笔画精细严谨的表现和层层渲染的技法,而无视它的写意性。现代的工笔人物画在抽象的写意理念指导下,对画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夸张变形法。这种绘画风格造型古朴夸张,注重神韵,不拘泥于对客观物象的直接摹写,着重刻画对象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以及画家主观感受的表达和内心情感的抒发,作品显示出独特的风貌。这不但丰富了工笔人物画的表现形式,也使传统绘画中一些一向相互对峙的体系与范畴都在当代实现了大融合。

图11 《临风》 马小娟

马小娟的作品以纯美、自然、清新的形

式表达出画家对生活的感悟。她所描绘的江南女子疏影横斜,一帘幽梦,形象温婉清雅、柔和而内敛,这些女子往往置身于弥漫着朦胧的水气的江南园林之中,并散发着沁人心脾的幽香。她的《临风》(图11)人物的造型灵动而充满童趣,没有收到“形”的束缚,体现了画家对生活生动传神的表达,色彩的渲染在恬淡中透露出丰富的蕴意,用写意传神的表现手法营造出画家回忆中的江南旧梦和水乡情思,传递了一种轻柔、幽深的纯真情怀。

9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韦红燕的作品也是别具一格的现代风格,她将中国画的传统元素解构,凭借其对色彩的理解领悟,不拘泥于对形的追求,不拘于细节的刻画,而是注重物象的整体轮廓,用混

合色彩冲撞、叠合和渗化,再对局部进行精染,营造的画面充满朦胧而有诗意。她的作品融合了中西方的绘画元素,形成了一种具有抽象意味的现代绘画风格。其作品《柳•人•玫瑰》、《诱惑》、《风景中的人》等,不但在结构和形式语言的美感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还展示了理想与憧憬的魅力,作品与人的心灵产生共鸣,让人感触不已。

在孙玉敏的《清茶》(图12)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画家注重神韵,着重刻画人物

图12 《清茶》 孙玉敏

的内心世界,不对物象进行简单的模仿。画

面中人物造型不求形似,三位女性人物形象都很纤瘦,表情生动自然,以古雅的风韵展示了画中人物飘逸的内心世界。作者以高度提炼、概括的绘画语言,反映了知识女性所追求的那种清新、恬淡的气氛。

第三节 注重画材和肌理研究的绘画语言与风格特点

(一) 绘画材料的拓展

绘画材料是绘画内容和精神的载体,而绘画观念的改变,也会促进绘画材料和技法的演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精湛的绘画技法往往伴随着精良的绘画材质与媒介。近些年来,随着世界现代绘画颜料的引进和日本现代绘画技法的传入,加上当代中国画家对中国绘画传统的再认识,越来越多的画家逐渐关注和学习有关材料的知识和技法,开始画材的研究与开发。蒋采萍认为:“任何画种都以它所使用的材料为其特征的”,当代中国工笔重彩人物绘画的主要特征是矿物质颜料的使用,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当代天然矿物色的品种大大增加,色相种类也已发展到六十余种,除传统的红、绿、黄和蓝等基本颜色以外,又开发出许多种中间色相,丰富了传统石色的范围,为画家作画提供了很大的选择空间。蒋采萍先生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探索,研制出了高温结晶色,大大弥补了天然颜料的不足。在当代许多优秀的工笔重彩作品中由于使用了种类丰富的天然矿物质颜料以及新

10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型的高温结晶颜料,使画面从绘画形式语言到造型观念上都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突破了传统工笔画程式的禁锢,走向更加自由和个性之路,作品给观者以全新的视觉感受,这是传统工笔重彩画所达不到的。

当代工笔重彩人物画不计载体,除熟宣、绢等常用的材料外,也运用了非常丰富的其他依托物。如使用较多的皮纸类,如云肌麻纸的纸质较厚,承载力很强,云龙皮纸、温州皮纸等绘画效果也很好。绘画工具除了常用的毛笔等传统工具以外,也常常使用油画笔、水粉笔、水彩笔等,做底或是大面积涂色的板刷、排刷、滚筒及连笔也常用到,在工笔重彩人物画中也经常使用到喷壶、喷嘴,各类工具在人物的刻画与表现上绘画效果也因创作者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二)肌理效果的运用

肌理,即组织肌理,指由美术作品制作时所使用的特定的物质材料与相应的处理手法而造成的画面细部组织纹理。它并不是单一的工艺制作,并且与笔墨的运用是不冲突的,肌理的运用不仅可以弥补笔墨表现的呆板,而且运用恰当还会增加画面的视觉美与触觉美。当代许多工笔重彩人物画家开始放弃传统的勾勒渲染法,有意追求画面肌理效果和色彩的表现力,绘画作品不再只是以线为主导,淡淡的附上颜色,而是丰富的肌理和色彩在画面中有了更多的话语权。绘画的肌理通过运用材料来表现,如各种有肌理的皮纸宣纸以及高温结晶颜料、蛤粉及金属颜料等的使用,能表现出过去在绢和熟宣上所达不到的丰富的肌理效果,还可以弥补笔墨无法表现出的视觉效果,只要运用得当,可以使画家在创作观念和技法上有所突破,创作出具有时代感和个人风格的作品。

画家胡明哲是探索和实践中国画材料和肌理运用的先驱之一。她多次赴日本学习岩彩画,并作了长时间大量的研究,使中国重彩画不断壮大发展。她结合了传统矿物质颜料的单纯浓烈和西方绘画光影、明暗、色调等色彩表现特征,使色彩的运用既达到了烘托主题的目的,又契合自然的客观环境,在把握整体色调

图13 《蓝色空间》 胡明哲

的基础上,运用丰富的色彩语言,使画面色彩相映生辉,呈现出崭新的艺术效果。她的作品《蓝色空间》(图13)就是采用了各种新材料产生的肌理和色彩的视觉冲击效果。如使

11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用了云母、蛤粉和金属颜料等渲染画面,运用岩彩的粗颗粒与色彩的融合体现出的肌理效果,使作品现代感十足,而传统工笔画线的主导性在画面中被淡化了,画家的构图方式又很有装饰性趣味,使整幅作品展现出与以往作品不同的新面貌。

唐勇力先生在继承传统工笔画和壁画技法的基础上独创了“剥落法”,画面呈现出一种具有历史性的斑驳古朴之美。这种肌理效果就是先在赭红等底色上堆积上一层厚厚地脱胶白粉,运用皴擦把某些部分剥落,而有些部分融和于底色之中,“剥落法”的肌理效果与画面的内容交相辉映。在唐勇力的画中,肌理不只是为了塑造和表现对象,也不是仅为表现水墨或色彩的技法本身,它是画面一种视觉意趣的刻意营造。如唐勇力的《敦煌——老者》(图

图14 《敦煌——老者》 唐勇力

14),也是运用了“剥落法”,他对老人面部的刻画略有夸张,但是他将高原老者的沧桑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唐秀玲的《金沙滩》是在第四届工笔画展上的作品,是作者首次使用天然矿物色、高温仿石色、金箔银箔及各种辅助工具,这是一次探索和使用各种新材料的有益实验,画家结合传统工笔画技法制作完成,她的作品由材料带来的画面肌理的变化,使画面产生了新的审美样式,迎合了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当代新材料和技法的大量运用,给画面带来良好的审美视觉效果,表现出画家对现代化的审美观念的不懈追求,为工笔人物画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第二章 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的艺术语言的多样性

第一节 当代工笔人物画构图的多样性演变

中国画的构图在传统画论中称之为“章法”、“布局”,也就是顾恺之所说的“置陈布势”,谢赫“六法”中的“经营位置”。传统绘画构图主要是处理画面中各物象的前后、主次、黑白、虚实、疏密、聚散的关系,还有边角、题款和印章的处理。中国传统绘画的构图从根本来讲是一个如何运用留白来营造空间的问题。

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创作随着中西方文化艺术的交流借鉴而拓宽了自身的绘画语言和表现空间。当代画家们对传统绘画构图上的改造,打破了传统这种用空白营造空间的程式,

1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融合了中西方艺术,画面不再“留白”,取而代之的是画面情境,强调画面的视觉冲击效果,营造一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理念的全新的艺术形式,为中国传统绘画在新的历史环境中注入活力和风采。

(一)构图形式的拓展

当代工笔人物画在构图上的拓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类是方形格式构图。传统的工笔人物画大多以条幅或者长卷的形式出现,且古人对于精致静逸的追求表现在画幅上就是小幅构图。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环境也已发生巨大的变化,当代工笔人物画开始采用方形构图、大幅面来满足对现代人追求视觉冲击力的审美的需要。如王小晖的《远海》(图15)就是采用

图15 《远海》 王小晖

的方形构图,描绘了六个美丽勤劳的惠安女

的形象。作品以田间劳作的姑娘们和花海充满了整个画幅,构图充实饱满,展现了一种欢乐轻松而又雄浑厚重的气氛,具有现代感。

第二类是拱形格式构图,这是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吸收西方古典的拱形画幅形式,这种画幅格式往往能产生自然、和谐、的感觉,而且具有结构简洁明晰的特点,大大加强了作品构图的形式感。如何家英的《秋冥》就是用拱形的画幅格式描画了一位青春少女在草地上冥思的情景。作品的构图具有新意而完整,拱形的边缘是湛蓝的天空,映衬了地面上坐着的少女,整幅作品融会在粲然的秋光之中。再如桑建国的《驰骋的心》也是采用的拱形格式构图,一群等待“和谐号”动车的年轻人被笼括在弧形的天空中,使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既彰显了作品“和谐”的主题,又加强了整体感.

第三类是条屏格式构图,这是中国画常

图16 《夏至》 刘金贵

13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见的画幅格式,用于花鸟和山水内容的较多,当代工笔人物画家在继承传统条屏格式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如陈子的《花语·三联屏》就是采用了传统的多条屏的构图格式,但作品很具现代感,人物、花和背景相互渗透融合,体现了画家在材料与图式上积极的探索。刘金贵的作品《夏至》(图16)也是以同一环境中时空错位的条屏形式表现了城市生活中

家长接小孩的场面。他的多条屏以构成的观念打破了时空的,与他装饰性画风相结合,大大增强了画面的形式感。

第四类是借鉴现代构成因素的构图。对这种追求理性秩序等新艺术理念的借鉴,使中国画家走进更广阔的创造空间。这种构图样式主张通过分割、比例、拼凑等手法对画面做综合抽象的处理,营造画面的韵律感和秩序感。如金瑞的作品《畅游·狩猎》(图17)一画中就运用了拼贴的构图方式,他将各种在现实生活中完全不相干的古埃及图像元素,如人物、花鸟、装饰图案经过作者的变形概括加工,拼凑整合构成了一幅画,画面整体具有平面化的现代感。

(二) 空间关系的处理

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在空间意识和处理方法上主要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以传统绘画的空间观为主的工笔人物画创作。自明清以后受文人画的影响,传统工笔人物画强调“以虚写实”,多追求清疏空灵的情调,在表现人物时间和空间的关系上主要靠观赏者的想象力,以人物的大小来布置人物的主次关系,描绘连续活动的人物场景时往往省略环境的真实,而是通过一扇屏风、一棵树进行分割。如《韩熙载夜宴图》中的一扇屏风、一张床就表示是卧房,这种以少胜多的艺术表现手法是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可贵传统。

在当代中西文化的交融下,以传统绘画空间观为主的工笔人物画家虽然也收到西方绘画的熏陶,但是他们依然尊

图18 《清明》 何家英

14

图17 《畅游·狩猎》 金瑞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重于传统,在绘画表现上就是喜欢留白,讲究虚实相生,采用传统的散点透视的方法,不注重画面的纵深感。在人物刻画上继承了传统工笔人物画的以线造型的手法,又结合西方的素描造型因素,加强了空间体积感,从而摆脱传统工笔人物程式化的造型,在人物重要结构点稍加分染,空灵而有厚度,既没有西化又超越了传统的平面单一化,是传统和当代的完美结合。其中以何家英为代表的一派工笔人物画家就是传统绘画空间观为主创作的代表。如何家英的《清明》(图18)。

图19 《银锁》 李乃蔚

第二类是以西方古典主义空间观为主的工笔人物画创作。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当代工笔人物画家学习了西方的中心透视的方

法,在画面表现上就是利用丰富的明暗层次、虚实变化和光感来拉开物象之间的远近关系,追求画面空间的纵深感,构图安排充实饱满,处处是实在的物形,满幅渲染而不留空白。以形体的塑造来表现画面的体量感,弱化了传统工笔人物画线条的支撑感。这些推进了工笔画的写实表现,超越了传统工笔人物既有的审美范式。

李乃蔚的作品《银锁》(图19),他在画面上融合了西方古典主义透视法来拉开物象之间的远近关系,有明显的空间距离感和纵深感,把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线条的支撑作用减弱,通过塑造形体来体现画面的体量感。

第三类是以现代主义中构成主义空间观为主的工笔人物画创作。此种空间观不再依据古典主义的透视线和明暗来塑造画面空间,而是打破原有的在场时空感,通过提炼、解构、重新组织画面,多以二维的空间形式存在。而和中国传统的工笔人物画空间平面相比,构成主义的空间观更自由,完全可以违背生活秩序,一切为画面需要。在绘画创作中,物象之间的空间组合,并不是物体之间简单的相加,是利用物象之间的关系营造一种更具想象意义的空间组合,充分发挥不同绘画语言的表现,让绘画的风格和形式呈多样化,从而在更高的层次上为观者提供更为强烈的视

图20 《踱步》 王颖生

15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觉冲击力和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中也多采用拼凑的方式,将不同来源的图像拼凑到一张画中使画面显得饱满,作者会打乱空间的顺序,不按理出牌。

如王颖生的《踱步》(图20),画面的空间不再是完全合理的存在,前景的人物与背景的画面既融合又相互,空间既是假设的又是看似合理的。画面上丰富的内容围绕着主体人物自然地展开,作品有着起伏的节奏,沉稳的色调像古典油画一样色泽浓郁,铺染了画面空间。

第二节 当代工笔人物画造型的多样性转变

(一)写实人物造型

当代工笔人物画写实造型的特点是,人物造型的外在形态比较接近客观对象,在相对写实的基础上表达情感,使人物造型与客观对象同画家的心境达到统一的状态。通过造型的严谨工整较为客观地表现人物形貌,自然地表达出一种平和典雅的精神意蕴,使主客观、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成为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

当代工笔人物画家不仅继承传了统绘画语言精髓“传神”、“写意”,还有对传统“六法”的再吸收运用,同时结合了西方古典主义绘画造型的严谨性,对所描绘的客观物象进行更真实细致的描绘,以全新的审美意识,形成了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的新理念。例如,何家英的作品就以扎实的人物素描为基础,他巧妙地结合了中国造型观念和西方的造型手法,继承传统的同时又发展了传统,在人物造型方面严谨、准确,对细节的刻画如面部、头发、衣服等更是精细入微。在中国工笔画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过程中,何家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写实的造型艺术语言也深深的启发和影响了当代的一大批中青年工笔人物画家。

罗寒蕾的作品以超写实的委婉幽深的笔调、典雅素洁的笔触著称,在表现手法上有新的尝试,又不失中国工笔画的传统。她画的就是她身边熟悉的人和事,通过具体生活瞬间表现了当今年轻人的生

图21 《旅途》 罗寒蕾

活节奏和审美时尚。其在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中获

16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奖的作品《旅途》(图21)是一幅中西艺术语言方式兼容并蓄,探索求新代表作品。画家用工笔画的形式表现了一手持机票在旅途中思索的女青年。人物刻画细而不腻,人物造型准确生动,刻画深入到位,人物着装用了不同肌理来塑造的逼真质感。作品很平实,不张扬,感觉女青年生活在自己的精神家园中,并体验享受着自己充实的旅行生活。 (二)夸张变形人物造型

这种造型强调主观感悟,以独抒灵性为主旨,对人物造型进行大胆地夸张、概括和提炼,形随意至,以神写形。形的外在表象虽然与客观对象的外型相去较远,但却在稚拙、天真中表达出一种造型的特有韵致。工笔人物画家们从点、线、面的现代构成关系,变形,夸张等风格中汲取有效因素,突出个性,强调主观感受,画面造型更加主观和装饰化,形成了造型构成感很强的艺术作品,丰富了工笔人物画造型的艺术语言。

孙玉敏的工笔人物画作品表现了人物的深层精神意蕴,作品赋色淡雅,笔简意深,画家曾经说过:“最简洁的最具冲击力。”她的线条遒劲,作品造型夸张但生动而深刻的揭示了对象的精神意蕴,体现了中国画重意趣求简约的审美取向。其作品《卓如》(图22),就是画家通过从传统古典造型中学习,还从塞尚、莫迪里阿尼等西方绘画大师那里得到启发,也从民间艺术中吸取营养,对人物的刻画笔法简化、造型夸张变形,生动的揭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

蒋世国也是在画面的形式美感表现上较为成功

图22 《卓如》 孙玉敏

的画家之一。他在第三届全国工笔大展上的得奖作

品《多彩的飘幻》是以超常的、非逻辑性的手法组织画面的整体结构,摆脱了传统工笔造型的一些程式。画面上—片朦胧,像清晨的湖面上漂起的障眼的水雾,人物与背景都以平面化的形式展现出来,只是用淡淡的墨线勾出,造型很随意,墨以淡染为主,大多是一遍完成,偶尔的重墨也只是用枯笔在粗糙的棉布底子上擦出,仍是一片灰色。画家有意识地把画面中的女性形象加工变形,反映一种返朴归真、充满童贞的形象,体现了画家对人物纯洁内心的渴望和追求。

王小晖的作品《霜晨》是以变形的手法刻画了三个女红军的形象,画家用夸张的手法刻画了人物的面部和身体,特别是在人物面部的刻画上,改变了五官的正常比例,定格了

17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特定时代的人物形象特征,红军的描写与史实的艰苦沉重完全不同,她的创作没有太多人为的枷锁,夸张了想象,虽有别于现代,但又成功地塑造出了别有情趣的艺术形象。

第三节 当代工笔人物画线条的综合性运用

西方绘画中,线的功能主要是界形,就是界定物象的轮廓。表现物象的结构形态主要是通过明暗、色彩的绘画语言实现的,线处于表现语言的从属地位。在中国画绘画中,线是最基本的表现语言,是落实意象的唯一造型手段。中国画家直接用线找出在客观物象结构中的原型,来表达出物象最本质的东西,而由于线的不同线型在人们的视觉上的差异,表现物象的质感也有所不同。物象量感的表现,则是通过线的不同结构方式产生的不同张力实现的。而线的穿插、重叠、疏密、虚实等节奏韵律感以及浓淡干湿变化等表现了物象丰富的层次与深度,体现了中国画用线的表现性和切意性。工笔画中,线更是尤为重要的表现语言。

当代工笔人物画在线条上的表现为三类: (一) 为造型服务的线

第一类是偏重于为造型服务主要表现物象的质感。在西方绘画造型特点的影响下,中国工笔画把线的界形功能进一步拓展了。用线要充分的表达内容,鲜明的突出主体,合理

安排形象,物象的质感、量感、立体感等都要从物象的结构出发。不同的物象,线条的笔触也随之变化。中国工笔人物画家巧妙的运用线条笔触的粗细、长短、浓淡、干湿、疾徐、刚柔、虚实等不同的笔法,应对不同物象特征的要求,不同的线描就因不同的物象而产生了。

何家英的工笔人物画就是比较注意对传统线条的继承,他从东西方两种传统绘画中吸收线造型的优点,把传统线描与西方写实造型相结合,他的线条较为简洁结实,粗细变化紧随结构,有着西方绘画中线条的理性,用笔却保留传统的方法,笔迹沉着、不抛不露,将中国传统线条形式美感保留了下来。作品中许多微小的转折以及凹凸间的差异都可以看出画家

图23 《民工系列之二》 李传真

是精心推敲和锤炼过的。

18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李传真的作品是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与西方写实主义画风的融合,既是立体的又是平面的,也是线性的,既保持了传统绘画的精髓,又形成了新的视觉经验。她在用线上别有创造,作品中“线”与面相融,保留了传统用笔用线的意味和精神,她所摸索出来的这些艺术语言增强了工笔画在写实绘画领域中的艺术表现力。其作品《民工系列之二》(图23),运用了不同笔触的线条,表达出了人物面部皮肤的粗糙感,草帽的编织感,还有衣服的质地感,充分体现不同物体的质感。

(二) 表现自身美感的线

第二种是偏重于线条的美感,偏重线条的外观表现形式,通过线条的方圆粗细,曲直动静,浓淡干湿,穿插叠压,疏密组合以及转折顿挫等种种表现语言,体现线条的节奏与韵律之美,追求线条自身表现的美感和品位。线条是具有形式美感的艺术语言,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多变的生动性。

庄道静的《百合花》(图24),作者注意了左边人物轮廓的整体性和右边花卉错落有致的对比关系,通过运用线条的疏密对比及平面造型的方法,表现出了线条的形式美感。

刘永杰的工笔人物画《火热的土地》,

就是主要运用线条形式的构成因素来塑造人物形象体现线条的美感,从处理线条的运用方面,我们可以窥见画家在造型理念与线条组织方面的匠心。

(三) 弱化甚至消失的线

中国传统绘画讲求以线去表现大千世界,不拘泥于物象的表征,而是强调主观意识的表达,所以中国工笔画的用线具有抽象、概括的特点。在传统中国画中,线条不仅是造型的基本手段,其自身也有一套系统的审美标准。随着当下社会快节奏的发展,当代工笔人物画中传统的单线平涂已经不能满足对现代都市丰富多彩的生活的表现。不少当代画家在工笔画创作中对线进行了淡化处理,试图将线的表现减弱,反映了画家对探索艺术语言的思考和审美趣味的变化。再加上对西方构成与色彩以及日本画绘画语言的借鉴,线条在画面中已被弱化。在这种审美的追求中,由于主题表现的需要弱化了线的作用和审美性,有

19

图24 《百合花》 庄道静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时甚至仅勾铅笔线而已。

张见《Medusa的预言》一画中,可以发现作者画的棕榈树和人物头发用线条的极为细

致,细密的线条在画面中远看起来更像是完整的平面。而用于勾勒人物外形的轮廓线,又显得若有若无,几乎可以省略不计。张见工笔人物画作品中的线条都保持着整体的“平面感”,作品中的线条都具有辅助于面的特征。

韦红燕的绘画作品一改传统工笔画以线造型的模式,摒弃了传统工笔画的表面效果,吸收中国画的没骨、写意的方法,探索了独特的新的绘画形式语言。她把传统工笔画惯用的线条弱化了,不注重物象的细节而强调物象的整体轮廓,用其独特的绘画形式语言营造出梦幻诗意的画面,如《柳•人•

图25 《柳•人•玫瑰》 韦红燕

玫瑰》(图25)。

第四节 当代工笔人物画色彩的突破性发展

中国画在古代被称为“丹青”,在历史上虽曾有过工笔重彩的辉煌,但最终随着水墨的兴起而忽视色彩的发展,是中国画发展中相对薄弱的环节。越来越多的画家们意识到,研究和开发色彩的表现,是工笔画变革的一个重要环节。

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家把中西绘画色彩表现的优势互补作为探索色彩变革的一个重要内容。西方绘画是用色彩的语言来表现世界,把握直观感受的。色彩的运用上讲究明暗对比,以黑、白、灰的关系去处理造型,重视色彩的调子感、冷暖对比以及光源色、环境色的丰富变化。当代的众多中国画家在工笔人物画创作中借鉴西方绘画的色彩观念和一些技法,重视色彩的运用和表现,促使了中国工笔人物画由古典形态转向现代形态,以适应当代人的视觉审美感受。

(一) 设色技法的创新

随着中外交流的深入,中国工笔画家开始越来越多的使用西画颜料和日本画颜料。丰富的颜料使得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的空间更加的广阔,画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以及画面表现的需要,去自由地择取,使画家创作的用色变的得心应手。于是,便发展了以彩色为重要表现手段的工笔重彩画的新样式,并发展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材料新技法如:矿物颜

20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料和新岩的厚涂、积色、喷洒、干擦等手法的兼施并用,大大增强了画面的色彩效果,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郭继英的《存在—5号》(图26)是用天然矿物颜料、新岩、金箔银箔绘制而成。作者把金银箔贴在画好的底色上,利用金属箔的绚丽多彩装饰画面。新岩的粗细颗粒形成的斑驳肌理与饱和鲜明的色彩形成对比,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强化了作品的现代气息。

(二) 色调和画面氛围的营造。 讲究色调,注重感知,营造出各种画面效果的不同氛围,这与传统主观性用色的观

图26 《存在—5号》 郭继英

念不同,在用表现客观物象的色彩时,当代工笔画家具体深入地描绘客观对象,强调自身真切的感受。色调是一幅作品的整体色彩效果,是对画面色彩整体倾向性的把握。当代画家通过对色彩的统一设计,不是只停留在描绘色彩本身上,而是表达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和更为深远的意蕴。把当代色彩的体现结合传统的色彩观念,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突破了旧的框架,运用新的设色技法,采用了更为大胆的尝试与创新来表现色彩色调,为工笔人物画创作增添了新的艺术语言。

色彩既是表现客观物象的一种物质手段,又是体现情感的媒介,画面也会因色调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以某种主调统一画面,灵活地运用其它色彩,营造出画面统一和谐的氛围。当代女画家陈子的《花语》系列就是利用色彩的微妙变化,通过紫色调统一画面,其绘画语言表现出诗意的内涵和幽雅的抒情特质,洋溢着作者对于自然生命的热爱和生活的那份真情。

韦红燕的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现当代的元素,孜孜不倦地探索着意象色彩表现形式。她注重色彩的内在属性,注重色彩和心灵的关系,把传统工笔人物画中注重的线条弱化了,以色彩来表达主体的内心情感。她往往采用单纯的颜色作为作品色彩的基调,以大面积的颜色为背景,以小面积的色块形成色调的对比,也就是一种呼应的色彩关系感,使观者随着一种优雅、舒缓的节奏感进入如诗的审美境界,表达了画家内心对于现实和人性的独特感受。

新生代画家赵雨灏的作品个性十足,大胆打破传统的用色规则,其作品《山之人兮芳

21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杜若》(图27)体现了作为一个年轻知识女性的青春活力:画面中保持着中国画的基本阴阳平衡,两位青春女子一竖一横卧在杜若丛中。女子身体是暗色的,而头发为白色,这是对传统黑白两色的大胆使用,也是对计白当黑的巧妙运用。背景的杜若花枝又用了白色,绿色的花散点在两位女子周围,使得画面实中有虚,互为照应。她的作品很具有现代感,做到了继承与创新的美的结合。

图27 《山之人兮芳杜若》 赵雨灏

第三章 影响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的因素

当代工笔人物画在题材内容、创作观念、形式语言、精神情感、审美趣味等诸方面都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当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是这众多的变化的根源,工笔人物画种自身内部的发展规律是变化的重要因素,当下公众审美趣味的改变是不可或缺的因子,而对西方文化艺术观念、技法材料的吸收和借鉴也是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变化的外部因素。

第一节 中国传统绘画对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的影响

(一)传统艺术精神的影响

传统艺术精神对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传统是一种精神的底蕴,有着强烈的生命意识。无论时代怎样变化,艺术家们追求“天人合一”的美学最高境界从来没有变过。中国古代先人留给我们大量得天独厚的文化艺术遗产。如大量优秀的工笔人物绘画,史前彩陶、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等,简朴而雄厚,彰显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传统工笔人物画在艺术表现上主张意象造型,强调神韵和意境,注重主观精神的表达。古人的“以形写神”、“气韵生动”等优秀的绘画理论精华也一直对当代的工笔人物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传统材料和技法的影响

传统材料和技法也对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工笔人物画是二维空间的线性造型艺术,以线为基本的造型手段,线是工笔人物画的传统框架和灵魂,运用线条的丰富变化如曲直、刚柔、顿挫等来塑造人物的形与神,因此工笔人物画线条的运用是

2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幅作品成功的关键因素,同时色彩是绘画的重要造型因素。传统工笔人物画很讲究用色,古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如渲染、积水、撞色等无限变化的绘画技法程式。同时传统的绘画颜料也一直伴随着工笔人物画的发展而长存,从半坡彩陶运用的天然颜料,到战国时期的帛画绘画作品,再到元永乐宫壁画等经历了千百年的沧桑而画面色彩依然保持地艳丽如初,这是因为经历而日久天长形成的矿石拥有非常稳定的色相,尤其是朱砂、石青(蓝铜矿)等天然矿石颜料的稳定性很好,色彩饱和度高。这样我国珍贵的传统文化得以保存。传统工笔人物画以勾线涂染为主要绘画表现形式,它独特的材料和技法都有着丰富的表现力,这也是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理应继承和发展的艺术资源。

在与时俱进的社会发展中,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创作在与世界交流和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自身独特的东方韵味,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面临着“韵味衰竭论”的挑战,在发展中保持自身的精神意蕴和材料技法,当代工笔人物画家任重而道远。

第二节 西方及日本绘画对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的影响

创新是艺术发展的根本,也是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的追求和目标。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受文化艺术界思想运动的推动,画家们在创作观念、题材选择、艺术表现语言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对西方的文化艺术思潮和艺术形式的借鉴大大丰富了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的语言,同时,在研究西方绘画的同时,对明治维新以后发展起来的现代日本画也投入了很多关注。

(一) 受西方古典写实造型的影响和对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形式的借鉴

二十世纪中期以后,西方的古典写实造型对中国的造型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与西方油画写实艺术相比,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写实性确实不发达,发展一直比较缓慢,传统中国画重神而轻形,形被神所困。由于西方写实主义的绘画风格的造型和中国画“以形写神”的造型特点是相通的,这弥补了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平面单一的不足,因此,当代工笔人物画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包容西方写实主义精神的。随着中国美术院校的普及和推广,写实造型能力成为学习造型艺术的重要基础,西方写实主义的造型观、色彩观对中国艺术家都形成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写实造型的工笔人物画在保持东方审美趣味含蓄的特色的前提下,吸收了西方素描丰富准确的优点,使工笔人物画的传统审美与现代创作理念相融和。因此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潮涌而出,无论是何家英的唯美的理想主义作品还是李乃蔚的乡土情结,他们都开创了自己的绘画境界。

23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如今中国画坛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被西方艺术所影响的印记,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已然发展为现实。在中西文化不断冲突交融的背景下,工笔人物画除了向写实发展,许多画家还突破原有的旧模式,开始探索新的绘画语言,转向研究诸如印象派、抽象派、表

现主义、解构主义等西方现代主义画派,从中找到与自己的审美意向契合的地方,并在创作中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和生活体验。工笔人物画画家唐勇力的绘画语言形式,是以营造古壁画的斑驳感为旨趣,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方的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因素,再加入他的人文关怀,人物形象和画面氛围亦真亦幻,作品古拙高雅而又

图28 《孟菲斯之约》 郑庆余

令人耳目一新,体现了画家独特的个人风格。

新生代画家郑庆余无论是在绘画的观念,还是题材、造型、技法等方面都别具一格。从他的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受到了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绘画中的象征、运动、超现实等观念的影响。他的构图方式非常巧妙,往往选取人物的局部来构图,吸引观者以全新的视角去观看,画面巧妙地运用了透视和光影效果,把“时间”的概念融入新工笔人物画的创作,运用透明感来表达一个短暂的瞬间。他打破了中国传统绘画二维空间的,把时间与空间两个元素在他的创作中完美地结合。但是在技法上他依然保持中国绘画的传统方式,比如重视线条、渲染等,如其作品《孟菲斯之约》(图28)。

(二) 受现代日本画的影响

日本明治时代著名美术史论家大村西涯在他的著作《中国美术史》中写到:“日本文化,在中古时代以前,由中国所输入,即美术史之年历,亦仅中国1/3,故其作品,渲染中国之色彩最浓”,从历史上看,日本文化是从中国输入的,重彩画从中国传入日本以后,先是与日本的大和绘相结合,继而又与西方艺术相融合,逐步形成了现代所谓的日本画。

日本画在学习了隋唐工笔重彩的绘画技法以后,一直保持着注重色彩的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对色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开发出了新颜料,其中被称为“日本画绘具”的“岩绘具”,这种矿物质颜料的发展最为丰富,包括人造新岩、天然矿物、颜料、泥绘具等多

24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种类型。其中就只人造新岩和天然矿物颜料这两类的品种就多达几百种,且每一种颜色按粗细的不同又可分为十多个色阶。由此看来,日本画在材料的发展上的确值得我们借鉴。

近现代日本人物画已经形成自己的民族独特性,不只在绘画材料和制作技法的探索上已经有所创新,在画面意境的营造、画面色彩以及平面性效果等方面都形成日本的民族特色。再加上有加山又造、平山郁夫、东山魁夷等著名艺术家的发扬光大,日本岩彩画在时间范围内已被公认。日本人物画的画面抒情,具有平面的装饰性而又富有写实的魅力,细画面腻、雅致、朦胧、淡淡的脂粉气,给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坛带来了一股清新之气。如加山又造的作品《裸女》(图29),其造型夸张而有力度,大胆直率地表现了现代女性的性格和气质特征。

秋野不矩的《红裳》表现的是以桌子为中心展开的五个穿着和服的女性,各不相同的服饰统一在红色的调子之中,体现了一种慵散而温馨的场面。人物动态也别有情趣,动态变化微妙而统一,显示了画家细腻的情感和表现技巧。

日本画或多或少地被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吸收和借鉴,是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的重要参照物。这些技术和观念因素的借鉴和发展也大大丰富和推进了中国当代工笔人物画的艺术表现,留日归来的艺术家吸收了新岩的材料和技法,给中国工笔人物画特别是工笔重彩带来了新的创作思路和技法,一大批优秀的工笔人物画家脱颖而出,丰富了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的艺术语言,拓宽了艺术的发展空间。

第三节 当代审美语境对工笔人物画创作的影响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开放的多元的商品经济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也随着全球化的经济文化而改变。不同的作品也受到当代各种审美文化和各种风格流派的影响。当代审美的倾向影响着艺术家的创造风格和技巧,同时艺术家审美理念的转变也对创作产生了影响。

(一) 创作主体审美理念的影响

25

图29 《裸女》 加山又造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罗丹曾说:“美术就是情感。”情感是画家创作成功的内因,反映了当代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态度,这种情感和态度贯穿了艺术创作的全过程。面对现实世界,不同艺术家有着不一样的内心感受和审美情结,所以创作出的作品也大相庭径,但最终追求的都是物我同一的升华。同时,当代工笔人物画家的创作深受中国哲学、文化的影响,其审美的角度和理解力也不尽相同,加之主体的文化修养积累程度的不同,艺术家创作的作品也是风格迥异,体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

工笔人物画创作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艺术形式,艺术家寻找创新的视角往往是通过自己独特的审美方式实现的。这种带有感情色彩的独特感受方式,使艺术家能够感受到普通人难以体会的情感和神韵。同时,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还要求艺术家有比较深刻的思想。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记忆是选择绘画创作主题的重要影响因素,但是主体的思想观念以及对当代人文关怀的的提升更是必不可少的。多年来的创作实践证明,只有站在时代的高度来审视历史和现实,才能创作出进步而深刻的艺术作品。 (二) 主流文化和市场经济的影响

当代中国多元文化的格局给民族和大众服务的审美文化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广阔的空间,艺术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势态。大众已经比较容易的接触到各种丰富的艺术资源,如画展、拍卖会、沙龙等宣传媒介,各种艺术样式如古典的、现代的、观念的、架上的等纷纷登上艺术舞台,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将绘画艺术展示给世人,给不同层次的人们提供了不同的审美需求。艺术美的熏陶提高了大众的美术修养水平。

在当代审美语境中,工笔人物画的审美发展受主流文化的影响。主流意识形态是在文化竞争中形成的,具有高度的融合力、较强大传播力和广泛的认同的文化形式。当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流文化影响着工笔人物画家的创作理念和审美要求,因而时代的变迁必然带来审美的变化。在当代艺术审美意识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直接的视觉观感,由于一般大众对艺术感知能力的局限,对于艺术的审美大多停留在直观和浅显的表层,如对强烈视觉效果的吸引,这种审美意识必然影响到工笔人物画家的创作。在社会大众化趋势的背景下,大多数画家会为了吸引大众而突出视觉效果的作用,诸如造型、构图的新奇、色彩的丰富变化、肌理的变幻多端、各种新媒材的使用等,这就需要艺术家处理好绘画性和制作性的关系,要将当代视觉化的审美意识和工笔人物画的艺术美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正如上野太郎所说:“技法只是手段,不是表现。怎么才能做到不制作,而是在表现,这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市场经济是艺术市场的主导,它是一只“无形的手”,通过利益的手段作用于画家的

26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价值取向,使有些艺术家们不得不调整自己的绘画风格以迎合艺术市场的需求,以得到大众的认可,争取到生存发展的空间。但是艺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除了具有流通性的商品特色以外,更具有深层的文化意义。艺术家的创作要顾及大众审美的感受,但也并不是盲目迁就被动,要将自己的作品和欣赏者审美期待结合起来,与观者产生共鸣。艺术家虽然离不开市场,但也不能做市场的奴隶,不能放弃自己的追求,要在原有的水平上追求更高水准的艺术定位。因此,当下的工笔人物画家们应在提高绘画作品格调趣味的同时,使观赏者提高艺术鉴赏力和艺术修养是根本出路。

结语

概括来讲,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创作从题材的拓展、不同风格的并存与发展以及新材料的运用体现了时代性的发展,同时,在当代语境下,工笔人物画创作从构图、造型、线条和色彩方面表现了其艺术语言的多样性,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得到了中国画坛的瞩目地位,完美的实现了传统到现代的过渡。

在工笔人物画发展之路上,我们要尊重工笔人物画艺术自身发展的规律,注重中国绘画发展的经验总结,在时代的潮流中,坚持发扬中国工笔人物画的优良传统,面对当代现实生活,从世界各民族的艺术经验中广纳博采,开拓视野,并不断增强自身的学识,注重艺术修养的提高,使中国工笔人物画在历史的潮流中走向新的辉煌!

27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注 释

[1] 蒋采萍.蒋采萍文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97 [2] 赵勤国.绘画形式语言[M].济南:黄河出版社,2003:

[3] 周宪.二十世纪西方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185 [4] 大村西涯.中国美术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28:3 [5] 罗丹.罗丹艺术论[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

[6] 丁言. 主流意识形态的“守土”责任[H].:中国学术论坛,2006-2-28 [7] 蒋采萍.蒋采萍文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65

28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 唐勇力.中国人物画创作之思考[J].新美术,1994,(01). [2] 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3] 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

[4] 孔新苗.二十世纪中国绘画美学[M] .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0. [5] 洪丕谟.点击中国绘画[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6 ]薛永年.中国绘画的历史与审美鉴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7] 张萍.工笔重彩画[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2.

[8] 林宜耕.工笔人物画技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9] 薛永年.中国美术简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10] 王定理,王书杰.美院中国画传统色彩教学[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5. [11] 邹正洪.绘画构图学[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12] 卢辅圣.中国画研究方[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 [13] 张强.中国人物画学[M].河南:河南美术出版社,2005. [14] 沈西峰.中国岩彩画[M].黑龙江: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3.

[15] 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中国美术简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9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致 谢

本论文从初步选题、收集资料、写成初稿到最后完成,历时一年有余,现在这篇论文最终得以完成,倍感欣慰。在此,我特别要感谢我的导师——张萍教授,我的论文得到了张萍老师的悉心教诲和指导。在研究生的三年学习生涯中,无论是论文写作还是绘画创作,导师都给予我很大的支持与鼓励,我的一点一滴的进步都凝聚了导师的心血与汗水。导师严谨的治学精神、渊博的学识理论,让我受益无穷,永久感念。

同时,也特别感谢孔新苗老师、宋丰光老师、韩玮老师、朱刚老师、砚老师、张望老师、刘宏老师、孙营老师、岳海涛老师、赵勤国老师等导师组的老师们在绘画创作和论文撰写上给予我的指导与建议,谨此一并致谢。

由于学识的有限和时间的仓促,本论文必然在许多方面不够完善和成熟,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30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1.2010年5月,国画作品《山水》入选第一届中韩作品交流展,由韩国又石大学孔子学院

主办。

2.2011年3月,国画合作作品《山东新农村建设》入选山东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

由山东省、山东省文化厅主办。同时该创作列入山东省艺术科学专项重点课题。

3.2011年6 月,国画作品《幽居图》入选“向太阳——山东省书画特展”,山东省女书画

家协会主办。

4.2011年8月,国画作品《午后》入选“颂歌·纪念建党九十周年山东美术书法摄影大展”,

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办。

5.2011年8月,国画作品《幽居图》入选庆祝建党90周年暨长清撤县设区10周年书画摄

影展,济南清区委宣传部、济南长清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

6.2011年11月,国画作品《夏日清茶》获“泰山·第二届中国女书画家作品展”一等奖,

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山东省女书画家协会主办。

31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部分美术作品

作品名称《夏日清茶》 尺寸:185cm×125cm

2011年8月 入选“颂歌·纪念建党九十周年山东美术书法摄影大展”

2011年11月,荣获“泰山·第二届中国女书画家作品展”一等奖

33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