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反思

《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反思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反思

《我的家乡在哪里》是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二单的第一课,由“寻找家乡”、“贴近家乡”和“热爱家乡”三部分构成,本课分2课时,本节课为第一教时,这节课要求孩子们以地图为工具,认识家乡的空间位置,了解家乡所属的行政区属,并能准确地向他人介绍,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从而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

对于家乡在天台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我的家乡在哪里”这一话题并不是很难,课前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都会说,然而,要他们在地图上找到家乡的准确的地理位置,准确地向他人介绍,这对他们的确有点难度,根据三年级孩子的认识特点,我在备课时,试图寻找最佳的教学切入点,选择合适的话题和学习方法,从学生熟知的家乡入手,让他们乐于参与,乐于表现,想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是本堂课的设计预想。

本节课教学过程预设以三层教学目标的落实为出发点,共安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为实现第一层目标: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为此安排了情境预设、谈话揭题和认识方位,走进地图两个环节,第一环节预想是以歌生情、以情促思、引出家乡的话题;第二环节认识方位、走进地图,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圈一圈、剪一剪、贴一贴等学习方式寻找家乡,让学生接触地图,初步掌握在地图上辨认方面的技能,知道家乡方位,准确地向他人介绍方位。本课目标第二层面在地图上查找本县、本省的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为达到目标落成,安排了依靠地图,寻找邻居和拼图游戏两个环节,主要是在地图上找一找、填一填、拼一拼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地图的一些简单用途,知道家乡的空间方位;第三层目的:了解家乡的意义,激发爱乡之情,从这一目标出发安排了信鸽传情和总结提升两个环

1

节,主要是创设情境让学生猜一猜,结合实际问题应变处理能力等方法,提升学生对家有概念的认识,与不同地域的人交流,家乡的空间在变化。同时用游子在外的思念之苦表达了爱乡之情,也为下一堂课打下了辅垫。

反思这次教学,我感受很深,从第一次试教到今天上的课,我试教了三次,我改了三次教案,改了四次课件,特别是最后一次,我改掉了课件中最华丽的部分,删掉了我准备了一个多星期的一个学习材料的环节,我当时非堂心痛,但现在想来,觉得该改,因为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任何偏离目标的教学活动,都将无益于目标的达成。第二,如何选择适合学生实际的内容,寻找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的链接点尤为重要。做的尊重教材、挖掘教材、改造教材、补充教材,让它们以鲜活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是静的,可以是动的,可以是声情并茂的歌曲、录像,也可以是因地制宜的情境应用问题等。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喜欢看、喜欢听、乐于参与、乐于展示。第三是如何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思想教育尤其是以地理知识为题材的教与学,学生陌生,教师困惑,教与学双方都存在一定的心理和知识障碍,同时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使品德与社会课始终以思想教育为主,使品德课原汁原味、不变味,这也是我一直困惑的问题。如何突破,有待于我们共同探索,但对学生来说,思想教育有一点肯定是有效的,亲身体验才会刻骨铭心。记得曾经有人说过:思想道德教育就象生活中吃盐一般,如果一勺勺地吃,那一定苦不堪言,谁也受不了,一点点地加入菜中,加入汤中,加入可口的点心中,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品尝,这样学生才能享受到“盐”的美味,我们教师在润扬无声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老师们,反思这节课仅仅是一个点,而存在的问题许多是共同性的面上的问题,请大家坦诚指导批评,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完善,让我们共同品尝品德课的教学快乐。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