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1所示,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均匀磁场中,作一个半径为R的半圆球面S,S的边线所在平面的法线方向单位矢量en与B的夹角为θ,通过半球面S的磁通量为【 】 A.πR2B; B.2πR2B; C.πR2Bsinθ; D.πR2Bcosθ. 2.如图2所示,真空中四条通以相同的电流I的无限长直导线,相互平行地分别放置在边长为的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则正方形中心O点的磁感应强度为【 】
2μIμI2μ0IA.0; B.; C.0; D.0.
πaπaπaO I 2a 图2
I 2a I
θ en 图1
B S I
3.真空中有一个半径为R的无限长圆柱形导体,通有均匀分布的电流I . P点到圆柱体轴线的距离为r,如果r < R时,P点的磁感应强度为Bi,r > R时,P点的磁感应强度为Be,那么【 】 A. Bi、Be的大小都与r成正比; B. Bi、Be的大小都与r成反比;
C. Bi的大小都与r成反比,Be的大小都与r成正比; D. Bi的大小都与r成正比,Be的大小都与r成反比.
R2 O R1 图3 I 4.如图3所示,栽流导线在圆心处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 】
μIμIμI11μ0I11A.0; B.0; C.0; D.. 4R14R24R1R24R1R25.图4所示的四个图中,哪个图正确地描述了半径为R的无限长圆柱形导体内外沿半径方向的磁场分布?【 】
B B B B O R A
r O R B
r 图4
O R C
r O R D
r 6.如果要使半径为4 ×103 m的裸铜导线表面的磁感应强度为7.0 ×105 T,那么铜导线中需要通过的电流为【 】
A. 0.14A; B. 1.4A; C. 2.8A; D. 2.4A. 7.通有电流I的无限长直导线弯折成如图5所示的形状,其
C I A 图5
R O I B D 中,半圆段的半径为R,直线AC和DB平行地延伸到无限远处,则圆心O点处的磁感应强度为【 】
μI3μIμIμIA.00; B.00; 4πR8R4R2πRμIμIμIC.0; D.00.
2RπRπa8.如图6所示,如果在一个圆形电流所在的平面内选取一个同心圆形积分环路,那么由安培环路定理可知【 】
A.Bdl0,并且环路上任意一点B = 0;
LB.Bdl0,并且环路上任意一点B 0;
LI L O C.Bdl0,并且环路上任意一点B 0;
LD.Bdl0,并且环路上任意一点B 0.
L图6
9.三个电流强度不同的电流I1、I2和I3都穿过闭合积分环路L所包围的面积.当三个电流中的任意两个在回路内互换位置时,如果环路L的绕行方向(积分方向)不变,那么真空中恒定磁场的安培环路的表达式中【 】 A. B变化,Ii不变; B. B变化,Ii变化; C. B不变,Ii变化; D. B不变,Ii不变. 10.如图7所示,有两个完全相同得积分回路L1和L2,回路内无限长直电流I1和I1,但在图中L2右侧又有一无限长直电流I3,P1和P2是两回路上位置相同的两个点,则有【 】
L1L2L1L2P1 I1 I2 I1 图7
I2 P2
I3
L1 L2 A.BdlBdl,并且BP1BP2; B.BdlBdl,并且BP1BP2; C.BdlBdl,并且BP1BP2; D.BdlBdl,并且BP1BP2.
L1L2L1L211.由真空中恒定磁场的安培环路定律Bdlμ0Ii可知【 】
LA.安培环路定律中的B一定是由回路L内的电流产生的;
B.安培环路定律中的B是由回路L内外的所有电流产生的; C.当Bdl0时,在回路L上的各点,一定有B = 0;
LD.当Bdl0时,在回路L上的各点,一定有B 0.
L12.一个均匀磁场B垂直于纸面向里,在纸面内有一条如图8所示的载流导线,设每段导线的长度为l,导线中通过的电流为I,则该载流导线的整体所受到的力为【 】 A.3BIl; B.4BIl; C.5BIl; D.BIl. 13.如图9所示,在无限长载流直导线近旁有一个载流矩形线圈,直导线与线圈在一个平面上,通过它们的电流分别为I1和I2,则线圈在安培力作用下的运动方向为【 】 A.向上; B.向下; C.向左; D.向右. 14.如图10所示,一个半径为R的圆线圈通有电流I,放在匀强磁场B中,它可以绕与直径重合并且与B垂直的ab轴转动.如果磁场方向与线圈平面平行,那么线圈所受的对ab轴的力矩为【 】
A.0; B.πR2BI; C.2πRBI D.2πR2BI.
I1 I l
I l I l l I B I l 图8
I2
图9 a I O B b 图10
15.如图11所示,如果均匀磁场中两个质量、电荷量都相同的带电粒子分别以初速度υ和2υ沿垂直于磁场方向同时射出,那么【 】 A.初速度为υ的粒子先回到出发点; B.两个粒子同时回到出发点; C.初速度为2υ的粒子先回到出发点; D.无法确定哪个粒子先回到出发点.
图11 2υ υ
16.一个带电粒子q以速度υ垂直进入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这个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圆形轨道所包围的面积内的磁通量将【 】 A.正比于B,反比于υ2; B.反比于B,正比于υ2; C.正比于B,反比于υ; D.反比于B,反比于υ.
二、磁介质
1.设抗磁质的磁导率为μ,真空的磁导率为μ0,则【 】 A. μ比μ0略小; B. μ比μ0略大; C. μ远小于μ0; D. μ远大于μ0. 2.设磁介质的相对磁导率为μr,则【 】
A.顺磁质的μr>0,抗磁质的μr<0,铁磁质的μr>>1; B.顺磁质的μr>1,抗磁质的μr=1,铁磁质的μr>>1; C.顺磁质的μr>1,抗磁质的μr<1,铁磁质的μr>>1;
D.顺磁质的μr>0,抗磁质的μr<0,铁磁质的μr>1.
3.长直螺线管由表面绝缘的细导线密绕而成,单位长度上的匝数为n,内部充满相对磁导率为μr的均匀磁介质(顺磁质).当导线中通有恒定电流I时,螺线管中任意一点的【 】
A.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 = μrnI; B.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 = μ0nI; C.磁场强度的大小为H = μ0nI; D.磁场强度的大小为H = nI. 4.一个横截面积很小的螺绕环,它由表面绝缘的导线绕铁环而成,每厘米绕10匝,当导线中的电流为2.0 A时,如果测得铁环内的磁感应强度为B = 1.0 T,那么铁环的相对磁导率为【 】
A. 7.96×102; B. 3.98×102; C. 1.99×102; D. 0.63×102.
三、电磁感应
1.在关于感应电动势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通过线圈的磁通量越大时,感应电动势也越大; B.通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越大时,感应电动势也越大; C.通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越快时,感应电动势也越大; D.通过线圈的磁通量在某一瞬时为零时,感应电动势也为零. 2.如图1所示,在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均匀磁场B中,一个半径为R的3/4圆周的弧形导线abc,沿的角平分线方向向上以速度υ平动,则导线上的动生电动势ε的大小和电势较高的一端为【 】
A.ε2BRυ,a端; B.ε2BRυ,a端; C.ε2BRυ,c端; D.ε2BRυ,c端. 3.在关于感应电流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导体中一定有感应电流产生;
B.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力线运动时,导体中一定有感应电流产生; C.穿过电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电路中一定有感应电流产生; D.穿过闭合电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电路中一定有感应电流产生. 4.如图2所示,一个金属闭合线圈C与长直电流I在同一个平面上,在这个线圈下落的过程当中,它的加速度a为【 】
a 图2 I C
b 图1 a R υ 90° O B c A.a = g; B.a < g; C.a > g; D.a = 0.
5.如果用条形磁铁插入干燥木质的圆环中,那么环中【 】 A.产生感应电动势,也产生感应电流; B.产生感应电动势,不产生感应电流; C.不产生感应电动势,也不产生感应电流; D.不产生感应电动势,产生感应电流.
6.用线圈的自感系数L来表示载流线圈的磁场能量的公式WmA.只适用于无限长密绕螺线管; B.只适用于单匝圆线圈;
C.只适用于一个匝数多,并且密绕的螺绕环; D.适用于自感系数L一定的任意线圈.
7.如果真空中一根无限长直细导线上通用电流I,那么到导线的垂直距离为r的空间某一点处的磁能密度为【 】
1μ0I1μ0I12πrμμIA.00; B.; D.; C.. 2μ02πr2μ2r2μI22πr002212LI【 】 2228.如图3所示,平板电容器(忽略边缘效应)充电时,沿积分环路和磁场强度的环流中,必定有【 】 A.Hdl>Hdl; B.Hdl=Hdl;
L1L2L1L2L2 图3
L1 C.Hdl<Hdl; D.Hdl= 0.
L1L2L2四、振动学
1.两个单摆的摆长之比为1 ׃ 4,它们摆动的频率之比为【 】 A.1 ׃ 4. B.1 ׃ 2. C.4 ׃ 1. D.2 ׃ 1. 2.如图1所示,两个同频率、同振幅的简谐振动曲线a和b,它们的相位关系是【 】
A. a比b落后π/2; B. a比b超前π/2; C. b比a超前π/4; D. b比a落后π/4.
图1
O b Y a t 3.以频率ν作简谐振动的物体,其动能(或势能)随时间变化的频率是【 】 A. ν/6; B. ν; C. 2ν; D. 4ν.
4.一个弹簧振子作简谐振动,当位移为振幅的一半时,其动能占总能量的【 】 A.12; B.12; C.32; D.34.
5.简谐振动的曲线如图2所示,在t = 2 s时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此时速度最小; B.此时加速度最大; C.此时动能最小; D.此时势能最小.
8 X (cm) t (s) 4 8 -8 图10-9
6.如图3所示,当简谐振子到达正的最大位移处时,恰好有一个质量为m0的泥块从正上方落到振子上,并与振子粘在一起,仍作简谐振动,那么下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
A.振动系统的能量变大,周期变大; B.振动系统的能量不变,周期变大; C.振动系统的能量变小,周期变小; D.振动系统的能量不变,周期变小.
7.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的简谐振动,振幅都为A,如
果合成振动的振幅也为A,那么这两个振动初相位的差为【 】 A. π/6; B. π/3; C. 2π/3; D. π/2.
图3 k m0 υ m 五、波动学
ωtωx/u)中,1.某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yAcos(“ωx/u”表示【 】
A.波源的振动相位; B.波源的振动初相位; C. x处质元的振动相位; D. x处质元的振动相位.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机械振动一定能产生机械波;
B.波动方程中的坐标原点一定要设在波源上; C.波动传播的是运动状态和能量;
D.质元振动的速度与波的传播速度大小相等.
3.如果波的传播方向上的A、B两点的距离为1.0 m,它们振动的相位差为0.5π,波的频率为2 Hz,那么波速为【 】
A. 6 m/s; B. 8 m/s; C. 10 m/s; D. 9 m/s. 4.如果波的传播方向上的A、B两点的距离为0.1 m,波的波长为0.6 m,这两点振动的相位差为【 】
A. π/6; B. π/3; C. 2π/3; D. π/2.
5.有两个频率不同的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已知频率ν = 500 Hz的声波在其传播方
向上相距为l的两点的振动相位差为π,那么频率为ν = 1000 Hz的声波在其传播方向上相距为l/2的两点的振动相位差为【 】
A. π/2; B. 3π/4; C. π; D. 3π/2.
6.一列平面简谐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υ = 4 m/s,坐标原点O处质元的振动表达式为y6cosπt (cm),在t = 5 s时刻,这个波的波形方程为【 】
π1A.y6cosxπ (cm); B.y6cosxπ (cm);
44π1C.y6cosxπ (cm); D.y6cosπx (m).
447.一列平面简谐波的同一波线上两个质元先后振动的时间差为0.125 s,如果波的频率为ν = 4 Hz,那么它们振动的相位差为【 】
A. π/2; B. π; C. 3π/2; D. 2π. 8.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频率不变,波长不变,波速不变; B.频率不变,波长变化,波速变化; C.频率变化,波长不变,波速不变; D.频率变化,波长不变,波速变化.
9.两个相干波源之间的距离为x,它们振动的振幅都等于2 cm,波源振动的相位差为π,则在它们连线的中点上,两列波迭加后振幅为【 】
A. 0; B. 2cm; C. 4cm; D. 2.82cm.
六、波动光学
1.当两只手电筒射出的光照到墙上的同一点时,看不到干涉条纹,这是因为【 】
A.手电筒射出的光不是单色光; B.干涉条纹太细看不清楚; C.周围环境对光的反射或散射太强; D.两个光源不是相干光源. 2.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如果把其中的一个狭缝用挡光板挡住,则【 】 A.屏上条纹将消失; B.屏上条纹只是变暗一些,其它方面不受影响; C.屏上只有一道亮纹; D.屏上条纹将变成单缝衍射条纹.
3.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如果两条狭缝之间的距离为d,双狭缝到屏幕的距离为D(D >> d),入射光的波长为,那么屏幕上相邻的两个明条纹之间的距离为【 】
A.
DλdλDλdλ; B.; C.; D.. d2dD2D4.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如果屏幕上的P点是第一级暗纹的所在位置,那么来自双狭缝的两束光的波程差为【 】
31A.2λ; B.λ; C.λ; D.λ.
225.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如果缩短双缝之间的距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邻的明(暗)条纹之间的距离减小; B.相邻的明(暗)条纹之间的距离增大; C.相邻的明(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不变;
D.不能确定相邻的明(暗)条纹之间距离的变化情况.
6.为了增强某一波长的透射光的能量,在照相机镜头的玻璃表面上镀有厚度均匀、折射率为n(小于玻璃的折射率)的介质薄膜,假定光线从空气垂直入射,那么介质薄膜的最小厚度应为【 】
A. /n; B. /(2n); C. /(3n); D. /(4n). 7.在劈尖干涉中,如果劈尖的夹角θ变大,干涉条纹将【 】 A.向棱边方向移动,条纹之间的距离变小; B.向棱边方向移动,条纹之间的距离变大; C.向远离棱边的方向移动,条纹之间的距离变小; D.向远离棱边的方向移动,条纹之间的距离变大.
8.在劈尖干涉中,如果劈尖的上表面向上平移,干涉条纹将【 】 A.向棱边方向移动,条纹之间的距离变小; B.向棱边方向移动,条纹之间的距离不变; C.向远离棱边的方向移动,条纹之间的距离变小; D.向远离棱边的方向移动,条纹之间的距离变大.
9.牛顿环实验装置是用一片平凸透镜放在一块平板玻璃上,以平行单色光从上向下垂直入射,并从上向下观察,可以看到许多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这些圆环的特点是【 】
A.接触点是明的,条纹之间的距离相等; B.接触点是明的,条纹之间的距离不相等; C.接触点是暗的,条纹之间的距离相等; D.接触点是暗的,条纹之间的距离不相等.
10.光波的衍射没有声波明显,是因为【 】
A.光是电磁波; B.光速比声速大; C.光有颜色; D.光的波长比声波小得多.
11.在单缝夫琅和费衍射实验中,如果入射光波的波长变小,而其它条件不变,那么明条纹的宽度【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由具体情况而定.
12.在单缝夫琅和费衍射实验中,如果减小单缝的宽度,而其它条件不变,那么明条纹的宽度【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并且中心强度也不变; D.不变,但中心强度变小. 13.在单缝夫琅和费衍射实验中,波长为 的单色光入射到宽度为a = 4 的单缝上,对应于衍射角为30°的方向,单缝处波阵面可分成的半波带的数目为【 】 A. 2个; B. 4个; C. 6个; D. 8个. 14.一束白光垂直照射到一个光栅上,在形成的同一级衍射光谱中,偏离明纹最远的是【 】
A.紫光; B.绿光; C.黄光; D.红光. 15.对于衍射光栅来讲,光栅常数(a + b)变小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衍射条纹间距变大,条纹宽度变大; B.衍射条纹间距变大,条纹宽度变小; C.衍射条纹间距变小,条纹宽度变小; D.衍射条纹间距变小,条纹宽度变大.
16.自然光以布儒斯特角入射到透明介质的表面时,下面正确的叙述是【 】 A.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是平行的; B.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垂直的; C.折射光线是偏振光;
D.反射光的光振动方向垂直于入射面.
17.当光线由折射率为n1的介质入射到折射率为n2的介质时,布儒斯特角iB应满足【 】 A.siniBnnn1n; B.siniB2; C.taniB2; D.taniB1.
n1n2n2n118.如果自然光以60°的入射角照射到某两个介质的交界面上时,反射光为完全偏振光,那么折射光为【 】
A.完全偏振光,折射角为30°; B.完全偏振光,但折射角无法确定; C.部分偏振光,折射角为30°; D.部分偏振光,但折射角无法确定. 19.如图1所示,一束自然光从空气照射到一块平板玻璃上,如果入射角为布儒斯特i0,那么在界面2的反射光是【 】 A.完全偏振光,并且其偏振方向平行于如射面; B.完全偏振光,并且其偏振方向垂直于如射面; C.部分偏振光; D.自然光.
20.自然光从第一种介质(n1 = 1.0)入射到与第二种介质(n2 =3)的交界面上时,如果要使反射光是完全偏振光,那么自然光的入射角应为【 】 A. 45°; B. 30°; C. 60°; D. 75°. 21.自然光以布儒斯特角从空气入射到玻璃表面上,反射光是【 】 A.在入射面内振动的偏振光;
B.平行于入射面的振动占优势的部分偏振光; C.垂直于入射面振动的偏振光;
D.垂直于入射面的振动占优势的部分偏振光.
22.一束光强为I0的自然光垂直穿过两个偏振片,如果这两个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成45°角,并且不考虑偏振偏的反射和吸收,那么穿过这两个偏振偏后的光强为【 】 A.
II2I02I0; B.0; C.0; D..
42422
图1
1
七、量子力学初步
1.下列各物体中,绝对黑体是【 】
A.不辐射可见光的物体; B.不辐射任何光线的物体; C.不能反射可见光的物体; D.不能反射任何光线的物体. 2.随着黑体温度的升高,对应于最大单色辐出度的波长m将会【 】 A.向长波方向移动; B.向短波方向移动; C.先向短波方向移动,后向长波方向移动; D.不受影响. 3.在光电效应实验中,金属表面逸出的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
A.与入射光的强度和红限有关; B.与入射光的强度和金属的逸出功有关; C.与入射光的频率和光照时间有关; D.与入射光的频率和金属的逸出功有关.
4.按照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的强度越大,光电子的能量就越大; B.光的波长越大,光电子的能量就越大; C.光的频率越大,光电子的能量就越大; D.光波的振幅越大,光电子的能量就越大.
5.当单色光照射到金属表面而产生光电效应时,如果金属的逸出功为A,那么这个单色光的波长 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hchcAAA. ≤; B. ≥; C. ≤; D. ≥.
AAhchc6.如果强度和频率相同的两束紫外线分别照射到表面积相同的两种不同的金属的表面上,并且都产生光电效应,那么它们在单位时间内【 】 A.逸出的光电子数不同,光电子初动能相同; B.逸出的光电子数不同,光电子初动能不同; C.逸出的光电子数相同,光电子初动能相同; D.逸出的光电子数相同,光电子初动能不同.
7.一个光子的能量为E,动量为p,则该光子的速度等于【 】
A.pE; B.Ep; C.Ep; D.E2p2. 8.光可以被看成光量子的有力证据之一是【 】
A.光的波粒二象性; B.康普顿效应; C.粒子的散射; D.光的偏振.
9.根据玻尔氢原子理论,当氢原子从n = 3处于的状态激发跃迁时,它能发出【 】
A.一种波长的光; B.两种波长的光; C.三种波长的光; D.各种波长的光.
10.原子从能量为Em的状态跃迁到能量为En的状态时,发出的光子的能量为【 】 EEEnEm2; C.EmEn; D.EmEn. A.nm; B.2nmnm11.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都包含有电子和光子的相互作用过程,对此,有以下几种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两种效应中电子-光子系统都服从动量受恒定律和能量受恒定律; B.两种效应都相当于电子和光子弹性碰撞过程; C.两种效应都属于电子吸收光子的过程;
D.光电效应中电子吸收光子,康普顿效应中光子与电子发生弹性碰撞. 12.关于不确定度关系ΔxΔpx≥h,有以下几种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粒子的动量不能准确确定; B.粒子的坐标不能准确确定;
C.粒子的动量和坐标不能同时准确确定;
D.不确定度关系仅适用于电子和光子等微观粒子,不适用于宏观粒子. 13.不确定度关系式告诉我们,微观粒子的坐标和对应动量不能同时确定,它们的正确关系式是【 】
hA.ΔxΔpy≥; B.ΔxΔpx≥;
22C.ΔxΔpz≥; D.ΔxΔpx≥h.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