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8年第3期 科技管理研究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2008 No.3 文章编号:1000—7695(2008)03—0096—03 信息系统评价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 刘先红 (河南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洛阳471003) 摘要: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对1997--2006年间发表的信息系统评价方面的学术论文从资助基 金分布、年代分布、来源期刊分布、作者分布、作者单位分布、论文影响力分析、主题分析等角度进行统计: 通过对统计结果的分析,阐述了我国信息系统评价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为该领域进一步研究提供 借鉴。 关键词:信息系统;评价;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G82 文献标识码:A 系统评价是信息系统(Is)领域研究的难题之一。在信 息系统开发完成以后,要分析信息系统的功能、性能和效益 等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就必须对其进行评价。本文将依据国 内信息系统评价领域已发表的学术论文的统计数据与分析结 果,对国内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做出定量分析。在阐述基本观 点以前,有两点需要说明:第一、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电 子数据处理系统(EDPS)、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 系统(DSS)三个阶段,在现阶段管理信息系统是信息系统 最主要的形式,本文将对二者不进行区分;第二、本文所论 的评价是指综合评价,不包括单项评价,如对信息系统的经 济效益评价、安全性评价、可靠性评价等。 2统计结果与分析 为全面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了 统计分析。 2.1资助基金分布 某研究领域论文的资助基金的数量和级别,可以在一定 程度上反映该领域的前沿性和关注程度。我们对收集到的 1997--2006年有关信息系统评价研究方面的63篇论文的资 助基金进行了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资助基金分布 基金名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国家863计划 论文数量(篇) 1 数据来源与统计方法 本文的基本数据来源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保证数 据的全面性和可信度,检索范围选择了该数据库的九大专辑: 理工A、理工B、理工C、农业、医药卫生、文史哲、经济政 治与法律、教育与社会科学、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检索过 程是:第一步根据“篇名”进行一次检索(“初级检索”), 检索词为“信息系统”,时问为1997--2006年,其他选项为 默认设置;第二步根据“主题”进行二次检索(“在结果中 检索”),检索词为“评价”,其他选项为默认设置。依据中 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解释,检索项“主题”包括“篇名、关 键词、中文摘要,可检索出这三项中任一项或多项满足指定 检索条件的文献”,因此二次检索时选择“主题”检索项可 以最大程度地保证检索结果的全面性。经过这两步,检索出 论文共1 108篇。需注意的是,该数据库是动态更新的,本 次检索是在2006年12月20日进行的,在此之后进行同样的 教育部高校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3 2 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 2 1 1 1 1 1 1 1 2 信息产业部软科学项目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 吉林省科技发展基金 其他 可以看出,尽管该领域研究论文的数量不多,却有5篇论 文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资助。获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3篇论文为:张新红的《基于小波网 络的管理信息系统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贾正源、王晶的 《考虑区问数概率分布的信息管理系统综合评价》;王兴元、 程涛的《名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现状与评价指标体系》。 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2篇论文为:郭东强、王志江的 论文《管理信息系统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郭东强的《信 息系统评价的定量化模型》。 2.2年代分布 检索结果可能会有区别。 经过全文查阅,最终得到10年间国内该领域的研究论文 63篇。为便于统计,在Visual FoxPro 6.0中建立一张名为 mis.dbf的自由表,该表的字段有:论文标题、作者姓名、作 者地域、作者单位、作者方向、来源期刊、论文主题、资助 基金、发表时间。其中,“作者地域”为作者单位所在的地 点,“作者方向”为作者简介中所标注的研究方向,“发表时 间”为正文的页眉或页脚处所注明的时间。Visual FoxPro 6.0 支持SQL,利用SQL查询功能就可以对这些论文进行统计。 研究论文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领域的研究水平 和发展速度。通过对这63篇论文在学术期刊上的发表时间进 行统计,得到的结果是:1998年3篇,2000年9篇,2001年 7篇,2002年6篇,2003年3篇,2004年12篇,2005年10 篇,2006年13篇。可以看出,近10年来我国研究信息系统 收稿日期:2007一O5—3O.修回日期:2007—10—08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刘先红:信息系统评价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 评价的论文在总体上呈上升趋势。2004--2006年,该领域的 研究论文明显增多,反映信息系统评价问题日益受到广大专 家和学者的关注。 2.3来源期刊分布 以看出,邵培基的(AHP方法综合评价管理信息系统》是该 领域最具有影响力的论文。需要说明的是,中国期刊全文数 据库是连续动态更新的,表6所示的数据是在2007年1月20 检索的结果,在此之后进行同样的检索,结果可能会有区别。 表4论文影响力分布 在对信息系统评价论文的来源期刊进行统计时,我们发 现刊载该领域论文的期刊非常分散,共有43种。其中,刊载 3篇以上该领域论文的期刊如表2所示。在统计时,我们还 发现另外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共有17篇相关论文发表在 “图书馆学,情报学类”期刊上,占总数的27%。按刊载该 领域论文的数量由多到少排列,这些期刊为:《情报杂志》、 《情报科学》、《情报学报》、《现代情报》、《情报理论与实 践》、《情报探索》和《现代图书情报技术》。从学科分类的 角度看,信息系统评价无论如何都不能算作图书馆学、情报 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这种情况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 20世纪90年代,由于图书情报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和变革, 北美及欧洲许多著名大学的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开始调整 专业方向和课程结构,为适应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 的需要,从1992年起,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中 山大学等高校的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相继经过更名、调整 或合并,形成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正是由于这种情 况,目前一部分从事信息系统研究的学者直接来源于图书情 报领域。 表2期刊分布 来源期刊 论文数量(篇) 情报杂志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中国管理科学 情报科学 情报学报 2.4作者分布 发表论文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作者在该领域 的影响力。我们对发表论文2篇以上的作者的影响力进行了 统计。为了使统计数据趋于合理,采取求加权和的办法:署 名1人的权值取1;署名2人的权值分别取0.6、04;署名3 个人的权值分别取0.6、0.3、0.1。从计算结果上看,影响 力较大的作者为:于秀艳、张新红、李恩科,其发表论文的 数量(绝对值)分别为4、3、4,如表3所示。 表3作者分布 2.5作者单位分布 单位(机构)的人员发表论文的数量,可以反映不同单 位和不同地区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我们统计了发表相关 论文3篇以上的作者所在单位,结果是:北方交通大学5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4篇,山东理工大学4篇,华北电力大学 3篇,华侨大学3篇,电子科技大学3篇,天津大学3篇。可 以看出,北方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山东理工大学 等单位是信息系统评价领域的主要阵地。 2.6论文影响力分析 论文的影响力来自于被他人使用、阅读和引用的次数。 根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数据,我们对这63篇论文被引用 的次数进行了统计,被引用3次以上的论文如表4所示。可 2.7主题分析 从微观角度出发,就信息系统评价论文的主题进行统计 分析,有利于弄清该领域研究的现状,认识现有的优势和薄 弱之处,明确今后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通过对63篇论文 的内容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以评价指标作为主要内容之一 的有41篇,以评价方法作为主要内容之一的有38篇,而同 时以二者作为主要内容的有29篇,如表7所示。可见,评价 指标和评价方法是该领域要探讨和解决的两个主要问题。这 是因为信息系统的评价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项 工程中,最重要、最关键的步骤是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的问 题。对于评价指标的分析,我们将另文阐述。在此我们对评 价方法作进一步的统计,发现使用模糊综合评法的论文有8 篇,使用层次分析法的有3篇,可见信息系统评价的基本方 法是模糊综合评判法和层次分析法。由于信息系统的部分评 价指标没有明确的数量表示,甚至只与人的主观感觉和经验 有关,如先进性、规范性、可靠性、可维护性、用户满意度 等,使得我们难以对信息系统做出精确的分析与评价,因而 可以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来对信息系统进行评价。由于信息系 统的属性多样、结构复杂,难以简单归结为费用、效益或有 效度进行优化分析与评价,评价指标往往是一个多层性的体 系,因而适合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单一的评价方法往往 无法解决评价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如模糊综合评判法无法解 决指标权重的问题,但可以借鉴层次分析法的思路。因此, 在实际的评价过程中,上述几种基本方法可以结合起来使用, 形成新的评价方法,如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结合产 生了模糊层次分析法、小波变换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产生 了小波神经网络、灰色评价法与层次分析法结合产生了灰色 层次分析法。除了这些方法之外,一些学者还创造性地提出 了一些评价信息系统的新方法,如郭东强、王志江在《管理 信息系统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一文中,提出了一种评价信 息系统的数学模型。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98 刘先红:信息系统评价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 参考文献: [1]黄梯云,李~军.管理信息系统(第三版)[M].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5:9—10. [2]娄策群,段尧清,张凯.信息管理学基础[M].北京:科学出 版社。2005:228—230. 3结束语 在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中,系统评价处于最后一个阶段, 评价的结论直接影响着信息系统的命运。近几年来,信息系 统的评价工作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可以从相关论文的数 量和受资助基金的级别上反映出来,在该领域,已经形成了 批有影响力的期刊、作者和论文,已有的这些成果为后期 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的研究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 即统计对象只限于论文,对相关教材、著作中的观点没有进 行统计和分析。 一[3]朱晓欣,黄水清.信息安全管理领域研究现状的统计分析与评价 [J].现代情报,2006(1):26. [4]郭东强,王志江.管理信息系统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J].运筹 与管理,2000(9):74—8O. [5]中国期刊网网站[EB].http://www.cnki.net. 作者简介:刘先红(1980一),男,湖北荆州人,硕士。 (本文责编:陈夏) t j 0 ‘ t t t; 0 t; 0 t≯t ) ; t ; ) (上接第95页) 指标的权重为21=0.1859,22=0.2069,l3=0.1743,l4= 0.1975,15=0.2354。 表1 软件企业投资价值评估群决策表 言,指标IRE越大,其对应的风险规避措施所需要实施的风 险规避力度越高;对于不同的项目,项目IE越大,其对应 R的项目整体风险规避力度越高。当项目IE过高时,说明此 R项目需要风险规避力度太大,不宜进行投标。将合理的风险 规避措施、规避力度应用到相应风险当量的软件项目上,可 以提高风险规避的针对性和效果。 参考文献: [1]谢刚,张金隆.基于VPRS的软件项目投标风险规避群决策研究 [J].中国管理科学,2006(4):71—76. [2]李敏,陈敏,任明仑.信息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40):124—127. [3]张修文,吴伟志,梁吉业,李德玉.粗糙集理论与方法[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21—131. [4]梁杰,侯志伟.AHP法专家调查法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综合定 !. E1 E2 E3 E4 P1 P2 P3 P4 P5 D P1 P21)3 P4I)5 D P1 P2P3 P4P5 D P1 P2 P3 P4I)5 D 1 1 2 2 2 1 1 2 1 2 2 1 2 1 1 1 1 2 1 1 2 1 2 1 1 2 2 1 1 1 2 1 1 1 1 1 2 1 1 1 2 1 2 1 1 2 2 2 1 2 3 1 1 1 2 1 1 1 2 1 2 2 1 2 1 l 2 1 1 1 1 1 1 1 2 4 2 2 3 1 1 2 1 2 3 1 2 2 3 2 2 1 2 2 1 1 2 1 1 1 5 1 2 1 1 2 1 1 2 1 1 1 1 1 2 1 2 1 1 1 2 1 3 2 2 6 1 2 1 1 1 1 1 1 2 1 2 1 2 2 1 1 1 2 2 2 2 2 3 2 2 2 2 2 1 1 1 2 2 1 2 1 1 2 2 1 2 1 1 1 1 2 2 2 1 8 2 2 1 1 2 2 1 2 1 1 2 1 1 1 1 1 1 1 1 2 1 1 I 1 9 1 l 2 2 2 2 2 1 2 2 2 2 2 1 1 1 2 1 2 3 1 2 1 2 1O 2 2 3 2 3 3 2 2 3 2 3 3 2 3 2 1 3 3 2 3 3 2 3 3 权方法[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3):59—63. [5]熊萍,程华斌,吴晓平.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模糊综合评判权值确 定[J].海军工程学院学报,2003(2):16—2O. [6]孙斌,王立杰.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权重确定方法研究[J].计算 4结束语 机工程与应用,2006(29):216—217. 力可以有效消除专家判断中的错误分类信息,在群决策模 s 要 = 巴 差 具塑 妻璧 作安篱 :王宁(r- ̄i-s ̄t 1958一),男,辽宁抚顺人,教授,博士;王艳筠 (1981)。,一,式下赋予各专搴■定的卡专家主观性和能力差别带来的负面影响又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单个 。女:山东青岛 , 对于同一个项目而 …………… (本文责编:陈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