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杨树;害;天牛;杨小舟蛾;草履蚧
1 天牛
1.1 捕杀成虫
目前,危害杨树的天牛主要有2种:一是云斑天牛,其成虫体黑有光泽,每一鞘翅上有白色细花斑近20个,1年发生1代。成虫5月下旬出现,5月底至6月初为产卵盛期;二是桑天牛,6~7月成虫大量发生,有趋光性,夜间成虫出洞产卵。掌握其产卵期,可以用木棍敲打树木,震落成虫并捕杀。
1.2 捶击产卵处
云斑天牛的卵一般多产在离地面2m以内的树皮上,产卵伤痕圆形、椭圆形或月芽形,产卵处常有泡沫状或呈湿状。桑天牛产卵刻槽高度一般在距地面1~6m处,产卵处上部树皮多被咬成乱麻状,枝条细的则四周咬成环状伤痕。掌握产卵及危害特征后,可在巡捕天牛成虫时,用一小木锤或铁锤,在产卵伤痕处轻击数下,即可击破卵粒或击杀刚孵出不久的幼虫;或用刀把树皮连卵一齐刮下,刀口深达木质部,刮除后,外涂保护剂,也可用铁丝钩杀幼虫。
1.3 堵塞虫孔
堵塞虫孔方法有:一是就地取树枝,按虫孔的大小削桩,用小木桩将所有大小蛀孔塞满塞紧;二是用粘性强的泥土堵孔,分层用木锤顶入塞满塞紧;三是用布条或棉球沾上挥发性强的农药塞入蛀孔,后用粘泥封闭蛀孔,效果最好。
1.4 树干灌药
在发现树枝有新鲜虫粪排出的地方,在最后1个排粪孔处,用50%辛硫磷乳油200倍液、90%敌百虫1 000倍液或25%溴氯菊酯3 000倍液灌注虫孔内,处理3d后,继续检查1次,如仍有虫粪排出,再加处理。灌注药液的工具可用兽用注射器,或用背负式喷雾器,将喷头取下,喷杆头上可装上特别的尖喷头,打足压力,将尖头对准最下一个新鲜排粪孔将药注入,并在孔中插入一小枝干,以防洞中幼虫上爬。
1.5 熏杀幼虫
毒签成分:磷化锌3%、草酸9%、阿拉伯胶粉56%、水32%。将胶水混合成2份(加热溶化),冷至80℃时,在一份内加入磷化锌,另一份加入草酸,用竹签在磷化锌中蘸药冷却阴干后,再蘸草酸胶液,遇水即产生毒气。
1.6 树干涂毒
选择粘性强的泥土加水拌成泥浆,再加入敌敌畏或辛硫磷药50倍液。。涂刷时间:5月中旬1次,7月中旬1次。
2 杨小舟蛾
2.1 人工灭蛹
4月中旬越冬代成虫开始羽化、产卵,4月下旬第1代幼虫开始孵化,5月上中旬为盛期;5月下旬第1代成虫开始羽化,6月上中旬为盛期;第2代成虫出现7月上中旬;第3代成虫出现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4代成虫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发生、产卵,孵化为第5代幼虫,发育早的第5代蛹能羽化发生第6代。在蛹没有羽化前,将树干基部周围地面的杂草和2cm表土层清除,可杀灭虫蛹,减少虫蛹基数。
2.2 树干注药
。
2.3 喷雾
在幼树危害初期,用高压喷雾器械进行叶面喷雾,药剂可选用菊酯类农药。此外,可推广应用抗虫转基因杨树。
3 草履蚧
草履蚧成虫、若虫在嫩枝、幼芽等处吸食汁液,影响树木生长,甚至造成枯死。
3.1 诱杀雌虫
草履蚧1年发生1代,以卵在树干基部附近的土壤中越冬,翌年1月下旬开始孵化。若虫孵化后,暂时停居在卵囊中,随着温度上升,在温暖的晴天开始出土上树,以3月上中旬上树较多。雌虫为害至5月下旬开始下树,钻入树干周围5~7cm深的土内或石块下,分泌白色絮状卵囊,将卵产于其中越夏、越冬。在5月雌成虫下树入土产卵前,在树干基部周围挖环形坑,坑内压实,并放些土块,再在上面覆盖些树叶,诱杀产卵雌虫。
3.2 人工捕杀
用扫帚刷杀雌虫;或在8~10月挖除土中白色卵囊;或在早春初龄若虫出土上树为害前,在树干基部涂粘虫胶带。粘虫胶可用废机油1L,松香150g,另加少许蜡加热搅拌配成;也可用棉籽油脚料或生产脂肪酸剩下的废料加沥青熬制成油沥清粘虫液。胶环带以13~17cm宽为宜,涂胶后要定期检查,除去粘着的草履蚧,并加涂粘虫胶,以防干涸失效。
3.3 药剂防治
关键词 水果黄瓜;病虫害;发生特点;防治措施;温室大棚
中图分类号 S436.4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0-0132-02
温室大棚水果黄瓜极易患病,常出现叶片凸起,叶缘向下翻卷的卷叶现象;同时伴有叶片边缘叶肉失绿、细胞组织并不坏死的“金边”现象,因而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造成温室大棚水果黄瓜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长时间阴天,造成棚内温度相对较低,光照明显不足,尤其是棚内土壤在缺氧的情况下土壤溶液浓度增加,导致钙元素得不到有效利用,所以整个植株表现出多种缺钙症[1]。现介绍温室大棚水果黄瓜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1 “降落伞”叶
1.1 发生特点
田间具体表现为叶片的部分凸起,边缘向下翻卷,整个叶片看起来像“降落伞”。个别植株还表现叶尖黄化,生长点皱缩,甚至叶边有坏死干边等症状,这是黄瓜植株缺钙的表现之一,尤其在冬季低温时期或遇到长时间阴雨天气时,根系活力下降,其吸收活动受阻,从而影响了黄瓜植株对钙的吸收。此外,也可能是由于大棚内通风不良导致蒸腾作用不顺畅,造成植株体内的钙素无法正常输送[2]。
1.2 防治措施
一是在遭遇连阴天时,适当对大棚进行通风以增加土壤通透性;二是尽量避免棚温长时间低于10 ℃,应通过保温措施提高棚温;三是加强农事管理,注重促根、养根,增强根系活力;四是适量补充钙元素,可叶面喷施活性钙等钙肥混加丰收一号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有效增强植株抗逆性和抗病性。
2 “金边”叶片
2.1 发生特点
田间表现为黄瓜叶片一般表现镶金边状,叶肉组织不坏死,有的上部叶片骤然变小,生长点生长缓慢或停滞生长。这种情况,在瓜苗定植后到采摘第一茬瓜前的一段时间内最容易发生。据有关专家研究,这又是缺钙形式的表现之一。其发病原因是此时正处于蹲苗阶段,有些菜农怕瓜秧徒长而迟迟不浇水,造成土壤中水分减少,土壤溶液浓度增高,导致植株对钙的吸收受阻而表现出的缺钙症状。此外,当土壤呈碱性时,黄瓜植株对硼的吸收受阻,同时也影响对钙的吸收。还有当土壤中氮、磷、钾等大量元素过量时,同样也会影响黄瓜植株对钙的吸收和利用[3]。
2.2 防治措施
一是注意黄瓜坐瓜前蹲苗阶段,不要控水过度。在适量浇水的同时,可选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来平衡植株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如丰收一号、爱多收等效果较好,一般每隔7~10 d喷1次。二是如果棚内连续大量施用鸡粪作底肥,待下茬蔬菜种植时尽量少施鸡粪或改用其他有机肥作底肥。因为连续大量施用鸡粪会增加土壤的盐碱化,即使施用各种微肥,蔬菜植株也难以有效利用。
3 黄瓜植株烂头
3.1 发生特点
棚里水果黄瓜植株顶部坏死现象(即“烂头”),低温环境很容易导致作物根系生长发育迟缓,吸收能力降低,从而使植株抗病能力减弱,尤其是幼嫩的生长点部位,更容易受病菌感染,导致烂头现象的发生。注意早期养根的黄瓜棚室,烂头现象明显就少。
3.2 防治措施
在施用杀菌剂的同时,其根本措施是养根,冲肥时选择生根菌肥是最直接的方式,还要注意提高棚温和叶面施用多元素叶面肥,补充根系吸收不足的营养元素,尤其是钙肥等。还有个别烂头现象是由蔓枯病引起,注意区分和防治。
4 其他病害
4.1 蔓枯病
该病害表现为在叶片出现黄褐色病斑,从叶缘开始,后期病斑易破裂,上生黑色小点,严重时“蔓烂”。可用杜邦福星3 000倍液,或苯醚甲环唑+甲基托布津防治。
4.2 黑星病
黑星病不仅可以导致“秃桩”,还很容易在瓜条上产生症状,流胶、病部呈疮痂状,容易形成畸形瓜,这是黄瓜黑星病与缺钙的本质区别。管理方面注意别放风太早,尽量提高地温以养根,因为即便施用了钙等微量元素肥,但是因地温低影响了根系吸收能力,还是会出现缺钙症状。在补钙的同时,还应配合施用杀菌剂,防止病菌侵染,以控制黄瓜烂头。
4.3 黄瓜霜霉病
用杜邦克露600倍液,或霜霉专用金吉尔400倍液,或克抗灵400~600倍液喷洒进行防治。
4.4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用猎菌斑300~500倍液,或农用链霉素5 000倍液,或DT 500倍液喷洒进行防治。
4.5 黄瓜灰霉病
用速可灵800倍液,或施佳乐1 000倍液,或扑海因1 000倍液喷洒进行防治。
4.6 黄瓜枯萎病
用甲霜灵3 000 g/hm2,或瑞毒霉锰锌4 500 g/hm2根施。
4.7 黄瓜枯萎病
用敌克松200~300倍液,或多菌灵150~2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200倍液涂抹。
5 斑潜蝇
5.1 发生特点
成虫以吸食植株叶片的汁液进行危害,露地蔬菜在5—10月受其危害,而温室蔬菜则在10月至次年6月受其危害,受害的叶片上形成近圆形点状凹陷。一般在日光温室内1年发生8~10代,3—5月是日光温室危害高峰期,被害株率达100%,叶片被害率达30%~40%,严重时达80%以上,一般造成产量损失20%~30%,重者达50%以上,甚至绝收。
5.2 防治措施
可用黄板诱杀,黄板悬挂密度225~300块/hm2,还可用0.6%阿维菌素乳油1 000倍液,或3%啶虫脒3 000倍液+阿维菌素1 000倍液等防治,效果较好[4-5]。
6 温室白粉虱
6.1 发生特点
又名小白蛾,常以若虫群集叶片背面吸食汁液进行危害,叶片受害后褪绿变黄,生长势减弱,且易导致煤污病的发生。可以各种虫态在日光温室内繁殖、越冬,一般1年发生10~12代,3—5月为其发生高峰期,6月随着外界温度的升高,逐渐由日光温室迁入露地,10月又从露地迁入日光温室。
6.2 防治措施
可选用黄板进行诱杀,还可用棚虫烟毙60杖/hm2进行烟熏,或喷施爱福丁1 000倍液或千红1 000倍液。
7 蚜虫
7.1 发生特点
以若虫或成虫在蔬菜嫩叶、叶背、生长点等处吸食汁液进行危害,导致叶片卷曲或褶皱。危害严重时,会导致植株发育迟缓,甚至停滞,严重影响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同时,蚜虫也是病毒病的传播者。
7.2 防治措施
一是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田间杂草,摘除被害叶片深埋,以减少虫源,栽培过程中,多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少施用化肥;二是进行物理防治。根据其迁飞趋光性,可采用黄板进行诱杀或铺设银灰色地膜进行避蚜;三是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来防治蚜虫,如瓢虫、食蚜蝇、草蛉、蚜霉菌等。当确需用药防治时,也应注意只在受害部位用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天敌[6]。
8 参考文献
[1] 郭学强.温室黄瓜生理性病害的成因与防治[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2(10):35-36.
[2] 董丽敏.防治黄瓜生理病害技术[J].农村科学实验,2012(4):21.
[3] 蒋颖,张俊辉.温室黄瓜主要病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J].西北园艺:蔬菜,2012(2):46.
[4] 蒋维,陈丹萍,邓静林,等.4种药剂防治黄瓜美洲斑潜蝇的效果[J].农技服务,2011,28(7):985,1040.
【关键词】园林绿化;病虫害;综合防治;生态植保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环境质量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开始了大规模的园林绿化建设。随着城市园林绿地的大量增加,城市的视觉得到了改善、环境得到了美化、城市品位得到了提升,但是城市园林绿地却经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给园林植物绿化带来了很大的伤害。相对应的是人们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存在着生态意识薄弱、本地区园林病虫害种类与特点不了解、综合防治方法落实不够、检疫环节薄弱、管护措施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加强对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研究十分重要、十分紧迫。
1.城市园林病虫害种类与特点
1.1病虫害主要种类
病害种类主要有:白粉病、炭疽病、黑斑病、枯叶病、基腐病等。
虫害种类主要有:蚜虫、斑叶蝉、疥虫、星天牛、金龟子、舞毒蛾、大袋蛾等。
1.2病虫害主要特点
1.2.1城市内绿化因其地理条件复杂,小环境、小气候多样化,绿地通风透光性差和密集的灯光引诱,生态系统中一些生物种群关系常被打乱,以致造成病虫害的高密度发生。
1.2.2部分绿地内园林植物品种单一,种植密集,病虫害易流行,防治难度大。
1.2.3城市部分部门、单位因其绿化是附带的一种事业,普遍缺乏园林养护的一般常识,管理上常常不到位,导致植物生长不良,各种生理性病害时有发生,加重了侵染性病害及虫害的发生。
1.2.4城市人口密集,不适合用常规的、污染性大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2、病虫害的症状和受害植物
2.1病害症状和受害植物
⑴白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并且嫩叶比老叶容易被侵染,该病也危害枝条、嫩梢、花叶及花蕾。主要受害植物有:紫薇、红叶李等。
⑵炭疽病主要危害茎、叶、叶柄、芽鳞和花瓣等。对幼嫩组织危害最大,主要寄主有:牡丹、芍药等。
⑶黑斑病。该病初期叶片面出现褐色小点,以后渐渐扩大为圆形或近圆形的斑点,病部四周组织变黄,病斑上生成小黑点。主要受害植物有:月季等。
⑷枯叶病。发生在叶尖活叶缘,初为圆形淡褐色小斑,不断向内扩展,边缘黑褐色,卷曲易碎,上生黑色小点。主要受害植物有:桂花、红花槐等。
⑸基腐病。主要危害支柱的鳞茎和基部。病株根部呈褐色软腐,鳞茎基部腐烂或开裂,叶片自上部失绿。主要受害植物有:水仙、海棠等。
2.2虫害症状和受害植物
⑴蚜虫。主要寄生吸取花蕾、花朵汁液,使叶片萎缩,影响开花。主要受害植物有:木槿、红叶李、大丽花、海棠等。
⑵斑叶蝉。栖息于叶背刺吸叶片汁液,使叶片呈现白色小斑点,叶片苍白导致早期脱落。主要受害植物有:月季、碧桃、海棠等。
⑶疥虫。多居于新梢、叶背主脉两侧、阴面、枝杈处或枝条叶面上终生吸取汁液,危害植物的生长,诱导多种疾病。主要受害植物有:黄杨、金叶帧、月季等。
⑷星天牛成虫啃噬嫩枝和叶脉,幼虫蛀食韧皮部和边材,并在木质部蛀成不规则的坑道,严重阻碍养分和水分运输,使枝干干枯甚至全株死亡。主要受害植物有:杨柳、榆树、梧桐等。
⑸金龟子主要啃食植物的叶片,形成孔洞,缺刻或秃枝。幼虫主要危害多种植物的根茎和球茎。主要受害植物有:侧柏、云杉、柳树等。
⑹舞毒蛾幼虫取食叶、芽,可将树芽食光。主要受害植物有:杨柳、榆树、碧桃等。
⑺大袋蛾。取食输液、嫩枝和幼果,几天内能将全树枝叶食尽,残存秃枝光杆,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开花结果,使枝条枯死或整株死亡。主要受害植物有:杨柳、榆树、油松、核桃等。
3.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原则与措施
3.1病虫害防治原则
3.1.1强调安全为主,采取一些物理、生态防治方法和高效低毒的化学药物进行综合防治。
3.1.2以园林技术措施为基础,因地制宜地协调好生态、物理、化学等综合防治方法,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害。
3.1.3在使用化学药剂时,要注意对人、环境、天敌及植物的安全,根据城镇园林绿化的特点,贯彻以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一些行之有效、安全可靠的措施。
3.2病虫害防治措施
3.2.1植物选择:绿化施工前应严格选择植物,严格选择无病虫害的健康苗木,在绿化施工中发现病虫害时,立即采取措施,彻底消灭。
。绿化树种的合理搭配、合理施肥和灌水、防止病虫传播。
。采用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治病等防治方法。生物防治必须与其它防治措施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3.2.4物理防治:采用器械和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通过热处理、机械阻隔和射线辐照等方法进行防治。
3.2.5化学防治:化学方法简单、见效快。在城市绿化管理中,化学防治病虫害要注意选用选择性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通过改变施药方式、减少用药次数,同时还要与其它防治方法相结合,充分发挥化学防治的优越性,减少其毒副作用。
4.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4.1认识重视不够且产生偏差
多数园林绿化管理中存在重植不重管,会种不会管的现象,病虫害发生严重时才去喷药防治,甚至不去防治,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步调不一致,存在防治死角。在病虫害防治中注重短期效果,缺乏长远考虑,偏重和依赖于化学药剂防治,忽视物理方法、栽培措施、生物技术、营林手段等防治措施的综合运用。
4.3近郊绿化病虫害防治有待加强
城郊绿化体系因为没有经费保障、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制度和措施不完善,致使病虫害防治工作难以落到实处,造成病虫害基数大、种类多,对城市园林绿化构成一定的威胁。
4.4缺乏对林木病虫害的长期监控
由于对病虫害的大发生没有超前预见性,不利于在病虫害发生的各个时期采取相应措施。
4.5病虫害检疫存在漏洞
由于苗木检疫力量薄弱,不能大范围的对调运的苗木进行严密检疫,许多绿化公司所采用的苗木其产地既有区内也有区外的,对这些苗木检疫存在明显的不足,由于检疫这个重要环节放松,就有可能将外地的病虫害带入本地,造成病虫害的严重发生。
4.6园林绿化人员素质较差
在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中,存在绿化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较低,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不能正确使用农药、操作技术欠缺、防治方法单一的现象,很大程度的影响到城市生态植保。
5.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策略
5.1树立病虫害防治观念
以生态学原则为基础,以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天敌,逐步恢复生态系统的自然调节能力为目标,积极采取多种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把病虫侵染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
5.2增加检疫人员,严格把关
高度重视检疫工作,将检疫工作作为病虫害防治的重要环节,增加检疫人员和配备检疫设备,扩大检疫范围,在苗木调运中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对方方面面的苗木调运做到严格把关,防止出现检疫漏洞,坚决杜绝有害病虫的传入。
5.3加强园林绿化人员的技术培训
经常对绿化从业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引进外地专家来本地区讲课,组织有关人员去外地参观学习培训,大力培养园林绿化专业技术人员,树立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的理念。
5.4建立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监测点
对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发展进行长期监控,做好病虫害动态发生的预测预报,提早拿出防治方案,从而进行有效的防治。
5.5加强对驻地厂矿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内树木病虫害防治的监督和指导,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做到统筹安排,步调一致,同时加强指导,多种措施并用,使整个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工作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6.结论
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综合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城市绿化过程中,使栽培环境尽量符合园林植物生长的要求,使植株生长健壮,抗性增强,病虫害发生减少到最低限度,实现人类、环境、植物的和谐共存。一旦发生病虫危害,要及时采取适当措施,做到“治早、治少、治了”,把病虫害控制在景观效果允许的范围之内,杜绝扩大蔓延。
参考文献
[1]单积文,吴生斌.园林绿化树种油松的病虫害防治.中国园艺文摘,2013-08-26
[2]陈梦如.刍议园林绿化苗木的病虫害防治措施.现代园艺,2013-03-25
[3]宋志钢,郭郑维.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无公害管理策略探讨.优先出版.河南科技,2013-03-13 18:29
[关键词] 林业 病虫害 防治问题
[中图分类号] S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3-0087-01
一、引言
在林业发展中,对病虫害的防治一直是工作重点,而在林业中病虫害的防治大多是系统化的工程,应该将可持续的思想作为指导,保持防治连续性,从而保护我国的森林资源,保证国土生态安全,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将预防作为主要的措施,治理作为辅助措施,始终坚持预防第一,除治第二的原则,将防治与营林相结合,同时不断的增强依法防治水平,充分发挥职能,让群众加入到防治病虫害的工作中来,将科技与资金相结合,实事求是根据各地区的森林情况来进行指导,避免问题扩大和蔓延。在我国防治病虫害是林业发展成败的关键,也是对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考验。文章针对我国的森林资源实际,从发病的特点和根源方面对防治病虫害问题进行了探讨。
二、当前我国林业病虫害的现状
对于我国的林业发展,防治病虫害是整个生态环境工作的核心工作之一,防治病虫害能够极大的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林业资源,促进我国的生态林业发展和环境保护。
1. 我国林业病虫害问题具有不确定性
对于林业病虫害而言,最难解决是因为其具有十分鲜明的不确定性,病虫害的发生时突发性的,随机的,在发生之前很难预测。我国地域辽阔,病虫害突发问题严重,但是林业部门无法对所有的森林资源进行监控。此外,造成我国林业病虫害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是蝗虫、杨二尾小舟蛾、去南松毛虫等许多品种,在防治过程中,不同的病虫的防治办法都是各不相同的,所以不能一劳永逸,所以林业病虫害的避免是十分困难的。
2. 林业病虫害具有地域广泛性
对于林业资源来说,病虫害的发生大多不是局部性的而是整体性的,发生病害影响的面积是很大的,加上我国的林业大多是集中种植的方式,如果在林区内树木品种单一那么传播的速度更快。所以由于我国森林种植中品种单一,而北方气温逐渐升高,这就造成了害虫越冬的成功性增加,最终造成病虫害高发,当前林业防治工作还因为技术、资金及人员的问题受到,防治难度增加。
3. 我国林业资源防治过程中物种进化速度快
最近几年,我国的科技发展迅速,很多杀虫药物不断的被研发出来,药物让很多以前难以控制的害虫得到了控制,但是药物也为林业的发展埋下隐患。由于药物的频繁使用,害虫的抗药性和适应能力都吧、会不断的增加,这对于防治病虫害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三.针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1. 在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首先要重视育苗工作
对于林业而言,病虫害的防治,育苗是根本措施,必须要选择优质的苗圃地来育苗,还要选用土质好的土壤,地势要相对较高。因为地势低的地方是比较容易发生苗病的,最好是实行休闲轮作制度,这样可以一致病原物和害虫繁殖。初期的培育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在这个阶段要做好除草和施肥的工作,这对于减少虫卵,增强林业抵抗力是十分重要的。在育苗的过程中要重视修剪工作,及时的清理虫害枝叶,将虫害消灭在萌芽状态。然后在树苗生长的后期,要做好保护工作,及时的进行加固和保护,防治恶劣天气带来影响。
2. 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农药使用
防治病虫害,不能忽视农药的作用,当前使用的农药大多是无机农药,是矿物原料加工而成。药物防治病虫害是我国最主要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3. 在林业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生物防治
对于病虫害的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是最长久的措施,既可以消灭病虫害,又能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生物防治是利用害虫的天敌,例如山雀、啄木鸟等等来消灭看、害虫的防治办法。这样的防治方法既省力又不会污染环境。
四、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建议
1. 在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建立完善的防护体系
要建设完整的病虫害防治体系不能单纯的依靠某个部门,而是需要和各级部门共同努力来完成的。要建立各级病虫害的检测机构,及时的掌握当地有害物种的情况,完善病虫害检测体系。对于病虫害的情况,监测站点要动态的实时跟进,并且有专业的病虫害防治人员进行处理。
2. 在林业的病虫害防治中必须重视防治
坚持“经营与防治一体”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机制,在这一机制中,各级作为主导,国家进行补助,并鼓励人们积极的参与到防治中来。各级要高度重视防治工作,将病虫害损失控制在最低水平最大程度降低病虫害的危害。
五、结束语
通过对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总结可知,在防治工作中,必须要坚持生物防治为主的办法,同时通过多种措施防治并行,这是进行林业病虫害防治最显著的办法,这样也能保证我国的生态环境安全,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宝华.浅谈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J].民营科技.2009(06)
[2]潘宏阳.我国森林病虫害预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森林病虫. 2002(01)
[3]孙红梅,马金彪,王淑双,张晓春.林业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J].吉林农业. 2011(08)
关键词:棉花;虫害;防治措施
棉花作为河北省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是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一项主要农作物。但是,随着河北省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棉花虫害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所以传统的防治手段已经不再有效。因此,针对新形势下棉花虫害的具体特点及其防治措施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棉花主要虫害发生特点
1.1棉蚜。在河北省棉区,棉蚜主要危害棉花的叶片,以至于影响棉花花蕾的发育情况,使棉花叶片出现卷缩状。5月底到6月初的这个期间,棉蚜首次迁入到棉区,由点至片逐步扩散危害;到6月下旬,进入苗棉蚜危害高峰期;到7月下旬,进入伏棉蚜危害的高峰期。1.2棉铃虫。在河北省棉区,棉铃虫主要危害棉花的小铃和花蕾等部位,通常每年发生3代。一般情况下,二代棉铃虫在7月初迁入棉区,7月中旬至8月初是其发生的高峰期,到8月中下旬进入到盛末期;8月中旬三代棉铃虫开始出现,8月下旬进入到高峰期,9月中旬进入盛末期。
1.3棉叶螨。在河北省棉区,棉叶螨和棉蚜的特点类似,主要危害棉花的叶片,受害叶片初期表现为明显的白色或黄色斑点,随着时间的推移,斑点逐渐变为深红色,最后整个叶片表现为红色,并伴有落叶和落铃等问题的出现。在河北省沧州市棉区,棉叶螨在5月中旬开始迁入,5月下旬到6月中旬为该虫危害高峰期。
2棉花虫害防治措施
2.1合理选择抗病虫品种。在选用棉花品种时,要尽量选用具有抗病虫特性的品种,以缓解棉铃虫害的出现,降低其可能造成的危害,同时需要增强棉花对黄萎病和枯萎病的抗性,以避免和减轻棉花生长中病虫害的侵袭。
2.2科学田间管理。根据棉花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农业生产条件,合理选择适合与当地棉花进行间作、轮作或者套种的作物种类,通过农艺措施全面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2.3及时采用化学防治。目前,关于棉花病虫害防治的方法比较多,具体主要包括物理机械防治和生物防治两种方法。物理机械防治可以采用频振式杀虫灯、银灰膜和黄色板等物理机械装置,以及新型性诱剂诱捕器来诱杀蚜虫、棉铃虫等棉花害虫。生物防治是利用瓢虫等棉花害虫的生物天敌来控制害虫的发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是一种生态型棉花病虫害防治措施。。
2.4病虫害检测措施。鉴于河北省棉花种植区比较大,并且各个地区的发病情况也有所不同,因此,采用必要的病虫害监测手段,提前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制定有效可行的病虫防治技术方案,在棉区开展统防统治是控制棉花病虫害发生的根本措施。这需要加大对病虫害的监测力度,以便及时发现和提出预警,具体的监测方法主要包括:一方面,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棉区作为主要的监测对象,指派专门人员进行定时定点监测,并要进行分析和总结;另一方面,需要对棉农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棉花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从而避免防治工作中出现各种不规范问题。总之,棉花作为河北省的一个主要经济作物,在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要重视棉花生产的管理工作。由于棉区土地多年连作,棉花病虫害抗性增强、防治难度不断加大已成为防治工作的一个重大难题。因此,积极实施轮作换茬,开展综合防治是做好棉区病虫害防治的根本。棉花病虫害防治需要信息量大,所以必须要针对其具体的病虫害特征来采取针对性的策略,确保河北省棉花产业的稳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静.棉花病虫害的特点及防治措施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3,15(11):122.
关键词:松树;主要病虫害;现状;防治措施
松树具有很长的生长周期,在这个漫长的生长过程中,松树随时可能遭到病虫害的侵害,造成树木生长缓慢,甚至死亡,所以了解松树病虫害的现状并研究适合的防治措施是保护松树林的必要途径。
1 松树主要病虫害的现状
1.1 松材线虫
松材线虫病外部症状主要是针叶全呈红黄色并失水、然后变竭直至整株枯死。发展过程主要分为4个阶段:外观由正常开始变色、变为部分褐黄色、最后全部变为黄褐色,树脂分泌表现为减少或停止、停止、萎蔫、最终病树干枯死亡但针叶不脱落。有多种害虫栖居在此时的树体上,并且害虫都呈现蠕虫形,虫体长约1ram,十分细长[1]。
1.2 松毛虫
作为森林头号的害虫,松毛虫的分布范围十分广泛,主要有思茅松毛虫、马尾松毛虫两类。松毛虫主要以幼虫取食松树针叶,造成大片松林如火烧状的死亡。在松毛虫侵害松毛虫后,不但影响松树的正常生长,还大量减少薪柴和松脂的产量。在一年中,马尾松毛虫发生2代或3代,思茅松毛虫发生1代;幼虫在天气暖和的春季取食针叶,随着温度的升高,松毛虫取食越多,松树受害也就越严重。初孵化的松毛幼虫有吐丝下和群集的习性,通过啃食老松针的边缘致使松树针叶枯黄卷曲。
1.3 松褐天牛
松褐天牛是一种媒介昆虫,它传播松树毁灭性病害松材线虫,是危害松树的主要蛀干害虫。松褐天牛一年发生1代,老熟幼虫在坑道中越冬后,会在5月中旬成虫取食松树。松褐天牛的卵期在5月下旬到7月期间,幼虫在孵化后蛀入皮下为害,在晚秋驻入松树木质部为害,此种病虫害较多发生在松树林稀疏的林地。
1.4 松干介壳虫
。松干介壳虫一年一般2代,1龄寄生若虫越夏或越冬,此时虫体小且隐蔽,难以识别,此段时期称为“隐蔽期”;此种害虫主要以2龄若虫在树木阴面枝梢上危害,导致松树向阳面的枝条软化下垂或者树干倾斜弯曲、枝梢萎蔫、针叶枯黄脱落。此类害虫在脱皮后分化雌雄,虫体迅速增大,很容易识别,此段时期是危害松树最为严重的时期,称为“显露期”[2]。
1.5 松突圆蚧
在一年内,松突圆蚧有4个高峰期,分别发生在3月中旬到5月中旬(此次盛发期增殖数量最多)、6月上半月、8月山半月、9月底到11月中旬。松突圆蚧的表明覆盖一层蜡质,虫体藏在比它大的蜡质层的下面,是一种十分隐蔽的害虫,主要以刺吸松树汁液的方式生存。松突圆蚧很难在完全枯死的松林针叶上被发现,在松突圆蚧新发生的区域最初一两年内都无明显变化。
2 松树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2.1 松材线虫
防治松材线虫病,分为清除传媒松墨天牛和防治松材线虫两个部分。(1)在10月份以前对被害松树表面喷洒杀螟松乳剂(或油剂),树表面使用400--600mL/m药物;可以使用加工成薄板或溴甲烷熏处理原木;以上两种措施都必须在天牛羽化前完成。对每株树苗可喷洒0.5杀螟松乳剂防治羽化后的天牛,达到保护建树树冠的目的。(2)采用内吸性杀线剂注射树干,在松树根部土壤中施用乙伴磷、丰索磷、治线磷等,在线虫侵染前数星期进行有效防治[3]。
2.2 松毛虫
对松毛虫的防治工作包括营林防治、在春季对越冬代幼虫喷施释放赤眼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营林防治抚育、补植、封山育林等防治措施提高松树林的分抗性,释放赤眼蜂、苏云金杆菌等药物可以对益鸟起到招引和保护作用,以达到天敌控制松毛虫的目的。
2.3 松褐天牛
对松褐天牛进行的防治措施有(1)对被害树木进行彻底销毁并运出林区;(2)设饵引诱成虫在饵上产卵并对饵进行处理;(3)对树冠和地面进行喷药以进行化学防治,消除松褐天牛。
2.4 松干介壳虫
严格按照检疫规范对疫情发生区进行检疫;在松干介壳虫由初孵若虫向无肢若虫发育时采用药剂进行化学防治。
2.5 松突圆蚧
对松突圆蚧的防治工作主要分为检疫防治、药物防治、天敌防治三种措施。首先对某些特殊用苗实行严格的检疫方法,一经发现就地销毁;可使用松脂柴油乳剂喷洒在有虫害的松林内;天敌防治是使用盾蚧长缨蚜小蜂、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等松突圆蚧的天敌对害虫进行防治,具体防治技术有种蜂采集、种蜂挂放、效果调查防治步骤,最终确保防治效果。
3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1] 袁晓庚.浅谈防治森林病虫害的重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5):97-9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