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理财规划案例分析范文1
关于购买保险,我有些困惑,希望能得到解答。
我今年29岁,未婚,硕士毕业,工作稳定。。自己有点担心外资保险公司的前景,但又觉得他们的服务比较好。现在对是购买外资公司还是中资公司的保险产品仍在犹豫。其次,是去银行购买还是直接在保险公司购买保险也拿不准,还望你们能帮我分析一下。
很多朋友都有过这位读者的担心,对金融服务业别是合资保险公司的外资背景心存疑虑,但同时我们也能体会到合资保险公司人员的优质系统服务和专业素养。其实在国外,保险规划属于一种金融服务而非单纯产品销售,加之市场相对成熟、规范,产品趋于同质化,保险公司的选择已经不是决定因素。
和一般的商品销售不同,在确定保险计划是否合理主要取决于人的需求。。
还有一点需要指出,一般我们从股东背景方面把保险公司分为内外资,但实际上是存在4种形式的,即国有控股、非国控的股份制、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很多非合资保险公司其实是第二类而并非国有控股,其股东的构成也相对复杂,换句话说这类公司同样也不是内资。
至于银保渠道,目前在国内而言,不建议作为主要的保险购买途径。首先在银行这种柜台式的销售方式很难获得专业的保障规划,银行主要销售的保险是具有储蓄功能的衍生品。其次受渠道,银保产品线有其特殊性,投有人渠道的产品丰富,尤其是一些可以在、人生的高责任时期给予保障的产品是不多见的。
你们好!
。贵刊从多角度,较为全面地介绍了银行、股票、基金、房产和保险等方面的知识,我感到学习了很多投资理财的理念和思路,提高了自身的理财素养。
在金融危机大环境下,我想更多地了解一下普通家庭在有关保险(比如投连险)、孩子教育投资(比如基金定投)、家庭理财结构组合等方面的具体案例分析和理财思路点拨,望贵刊多些深入“点”的指导和分散投资风险“面”的渠道和建议。
祝贵刊越办越好!
读者的认可是对我们最大的激励,也感谢对本刊的建议。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确实对全球经济冲击巨大,但从国内目前的经济恢复及扩大内需的落实来看,建议在制定家庭中长期的时不用过多受危机影响,还是依据明确目标、量化分析、按需组合的步骤来实施。比如你提到的投连险,确实在国外已经占很高的比例,但就国内近几年来看,只要投连销售一火爆,半年到一年内必然出现退保风波,金融工具用对了事半功倍,用错了只会事倍功半。
至于你的家庭是否适合投连险,建议从这几个方面去考虑:1,把保障和投资分开是否会导致成本增加,从可分配节余和保障成本预算的角度衡量投连的适用性;2,对目前投资组合长期预期收益、投资风险是否满意,以判断投连和其他金融工具哪个更适合你;3,投连的保额调整形式是否符合家庭每个阶段的保障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