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执行期满后,需前往当地派出所报道,该机关将宣布缓刑执行完毕,原判的刑罚将不再执行,同时撤销档案,表明缓刑已执行完毕。缓刑执行完毕后不构成累犯,但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发现漏罪可能会被撤销缓刑并执行原判刑罚。缓刑的案底是终身的,不能消除。
法律分析
缓刑执行期满后,需前往当地派出所(执行缓刑的机关)报道,该机关将宣布缓刑执行完毕,原判的刑罚将不再执行,同时撤销档案,表明缓刑已执行完毕。在这种情况下,建议您直接向当地机关说明情况,以便进行后续处理。
一、缓刑判决执行完毕是否可以构成累犯?
被判处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执行完毕后是不构成累犯的,因为缓刑执行完毕后,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而累犯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
二、被判缓刑如何消除案底
所谓案底,是指司法机关对于判决后形成的案卷,所保留的档案资料。根据《档案法》等法律规定,刑事处罚案卷要保存60年。判缓刑也是犯罪,只不过没有实际执行刑罚。因此,宣告缓刑案底是终身的,是不能消除的。缓刑,全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缓刑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适用缓刑的法律后果有三种:
1、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没有刑法规定的法定撤销缓刑的情形,缓刑期满,宣告原判刑期不再执行;
2、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在判决宣告前还有其他漏罪没有判决,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漏罪进行判决,把前后两罪的刑期总和计算,按数罪并罚的原则决定刑罚执行期限;
3、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违反法律、行规或者门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拓展延伸
缓刑能否构成累犯?
缓刑不能构成累犯。累犯的构成必须符合下列条件:1、前罪和后罪必须都是故意犯罪;2、前罪和后罪必须都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3、后罪发生的时间必须是在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五年内。而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由于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不再执行,而非刑罚执行完毕。因此,如果缓刑考验期满后又犯罪的不构成累犯。
结语
缓刑执行期满后需前往当地派出所报道,该机关将宣布缓刑执行完毕,原判的刑罚将不再执行,同时撤销档案,表明缓刑已执行完毕。缓刑执行完毕后不构成累犯,建议直接向当地机关说明情况,以便进行后续处理。缓刑案底是终身的,不能消除。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没有法定撤销缓刑的情形,缓刑期满,宣告原判刑期不再执行;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在判决宣告前还有其他漏罪没有判决,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漏罪进行判决,把前后两罪的刑期总和计算,按数罪并罚的原则决定刑罚执行期限;在缓刑考验期内违反法律、行规或者门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