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伏匿的读音

伏匿的读音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伏匿的读音是:fú nì。

伏匿的拼音是:fú nì。 结构是:伏(左右结构)匿(半包围结构)。 简体是:伏匿。 繁体是:伏匿。 注音是:ㄈㄨˊㄋ一ˋ。

伏匿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隐藏;躲藏。伏匿[fúnì]⒈隐藏;躲藏。

二、引证解释

⒈隐藏;躲藏。引《楚辞·九辩》:“騏驥伏匿而不见兮,凤皇高飞而不下。”唐柳宗元《唐故万年令裴府君墓碣》:“宿工老师,不得伏匿,皆来会堂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英》:“盗纵羣队穷搜,凡伏匿巖穴者,悉被杀掳。”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六篇:“秦既焚烧诗书,坑诸生于咸阳,儒者乃往往伏匿民间,或则委身于敌以舒愤怨。”

三、网络解释

伏匿伏匿,汉语词汇,释义:隐藏;躲藏。综合释义:隐藏;躲藏。《楚辞·九辩》:“騏驥伏匿而不见兮,凤皇高飞而不下。”唐柳宗元《唐故万年令裴府君墓碣》:“宿工老师,不得伏匿,皆来会堂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英》:“盗纵羣队穷搜,凡伏匿巖穴者,悉被杀掳。”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六篇:“秦既焚烧诗书,坑诸生于咸阳,儒者乃往往伏匿民间,或则委身于敌以舒愤怨。”伏匿[fúnì]谓隐藏也。《韩非子·诡使》:「士卒之逃事状匿,附托有威之门,以避傜赋。」;《集解》:「王先谦曰:『状,即伏字,形近而误。』。」;《宴子·问·上》:「圣人伏匿隐处。」;《史记·龟策传》:「圣人伏匿。」;《汉书·尹齐传》:「豪恶吏伏匿,而善吏不能为治。」师古注曰:「恶吏不肯为用,独善吏在,故不能治事也。」;《三国志·蜀书·张裔传》:「流徙伏匿。」;《春秋繁露·五行变救》:「不肖在位,贤者伏匿。」;《淮南子·主术训》:「故人主诚正,则直士任事,而奸人伏匿矣。」;《楚辞·天问》:「伏匿穴处爰何云。」汉语大词典:隐藏;躲藏。《楚辞·九辩》:“骐骥伏匿而不见兮,凤皇高飞而不下。”唐柳宗元《唐故万年令裴府君墓碣》:“宿工老师,不得伏匿,皆来会堂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英》:“盗纵群队穷搜,凡伏匿岩穴者,悉被杀掳。”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六篇:“秦既焚烧诗书,坑诸生于咸阳,儒者乃往往伏匿民间,或则委身于敌以舒愤怨。”其他解释:谓隐藏也。《韩非子·诡使》:「士卒之逃事状匿,附托有威之门,以避傜赋。」;《集解》:「王先谦曰:『状,即伏字,形近而误。』。」;《宴子·问·上》:「圣人伏匿隐处。」;《史记·龟策传》:「圣人伏匿。」;《汉书·尹齐传》:「豪恶吏伏匿,而善吏不能为治。」师古注曰:「恶吏不肯为用,独善吏在,故不能治事也。」;《三国志·蜀书·张裔传》:「流徙伏匿。」;《春秋繁露·五行变救》:「不肖在位,贤者伏匿。」;《淮南子·主术训》:「故人主诚正,则直士任事,而奸人伏匿矣。」;《楚辞·天问》:「伏匿穴处爰何云。」其他释义:1.隐藏;躲藏。

关于伏匿的词语

赑匿  扁扁伏伏  匿伏  匿讳  躲匿  伏伏贴贴  匿黯  伏伏帖帖  讳匿  匿訑  

关于伏匿的成语

遁阴匿景  潜形匿影  藏形匿影  匿迹潜形  匿迹销声  匿瑕含垢  匿影藏形  伏伏腊腊  潜形匿迹  弢迹匿光  

关于伏匿的造句

1、人才乏于上,则有沉废伏匿在下,而不为当时所知者矣。王安石   

2、山陵丘阜,林丛险阻,可以伏匿而不见形者也。[查字典www。chazidian。com造句伏匿造句]  

3、薄暮雷电,何以忧?厥严不奉,帝何求?伏匿穴处,爰何云?荆勋作师,夫何长?悟过改更,我又何言?屈原  

4、山陵丘阜,林丛险阻,可以伏匿而不见形者也。https://www.chazidian.com查字典造句网  

关于伏匿的诗词

《苏武·伏匿穷庐煖意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