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送交到人民后,应当由人民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对其提起公诉。人民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按照审判管辖的规定,向人民提起公诉,并将案卷材料、证据移送人民。
一、怎样提起公诉
下面我将针对“怎样提起公诉”这个问题,做简单分析如下。我国刑事诉讼一般有侦查、审查起诉、审判三个阶段,提起公诉处在第二个阶段,指人民对机关移送起诉以及自行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经审查认为犯罪嫌疑人符合法定的起诉条件而代表国家将其提交人民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是否提起公诉由人民审查决定,人民必须查明以下五点才可以向提起公诉:(一)犯罪事实、情节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犯罪性质和罪名的认定是否正确;(二)有无遗漏罪行和其他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三)是否属于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四)有无附带民事诉讼;(五)侦查活动是否合法。若经过审查,人民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按照审判管辖的规定,向人民提起公诉,并将案卷材料、证据移送人民。
二、诈骗案件的处理流程有哪些?
1、侦查阶段。
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可以刑事拘留。认为需要逮捕的,提请人民审查批准。机关侦查终结的案件,应当做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并且写出起诉意见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审查决定。
2、审查起诉阶段。
人民对于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半个月。人民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按照审判管辖的规定,向人民提起公诉。
3、审判阶段。
人民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一个月以内宣判,一般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法庭审理后,人民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分别作出有罪判决或无罪判决。
三、公诉到还能不起诉吗
人民审查起诉案件,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按照审判管辖的规定,向人民提起公诉。认为不具备起诉条件的,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六条
人民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按照审判管辖的规定,向人民提起公诉,并将案卷材料、证据移送人民。
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的,人民应当就主刑、附加刑、是否适用缓刑等提出量刑建议,并随案移送认罪认罚具结书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