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1O月第23卷第10期Chin J Prev Contr Chron Dis,October 2015,Vo1.23,No.10 ・II12 床研究・ 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者引入内镜介入联合质子泵 抑制剂三联疗法的临床疗效 白安强 陕西省宝鸡市高新人民医院介入科,陕西省宝鸡721002 摘要:目的探究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引入内镜介入治疗联合质子泵抑制剂三联疗法的临床成效。方法 选取宝鸡市高新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于2012年7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86例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用随 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其中对照组给予质子泵抑制剂三联疗法,联合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基础 上联合应用内镜介入治疗。记录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后8、16、24及48 h的止血情况及空腹胃液pH值,并比较两组不良 事件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在治疗后8、16、24及48 h止血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本组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H值均有所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5.3%(41/43),高于对照组(81.4%,3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其中对照组出 现3例轻微恶心、呕吐、腹胀,联合治疗组则出现2例轻微恶心及呕吐。结论关键词: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介入;质子泵抑制剂;三联疗法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lO一0779—02 内镜介入联合质子泵抑制剂三联疗法应 用于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者,能达到快速止血及抑酸效果,且安全性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案首选药物治疗,其中以 质子泵抑制剂作为抑制胃酸分泌的三联疗法成为止血 治疗中的一线方案_l1。虽然在临床上单纯地采取药物干 预能达到止血成效,但仍有20%的患者因局部出血量 较大而无法有效止血嘲。因此,部分学者开始尝试其他 介入手段以达到更为快速、有效的治疗目的,其中借助 胃镜介入手段能直观地查看胃内溃疡实际情况,待明 标准:患者并发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躯体脏器疾患;伴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胃肠道穿孔者。用随机数字表法 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联合治疗组男 性27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44.9+4.5)岁,溃疡直径 (10.7±2.1)mm,出血类型:动脉喷血16例,活动性渗血 15例,血管暴露l2例;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8例, 平均年龄(45.5+4.9)岁,溃疡直径(10.9+2.2)mm,出血 确相应部位后,可注射相应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能有效 类型:动脉喷血l8例,活动性渗血16例,血管暴露9 提高溃疡部位的血药浓度,达到快速愈合溃疡效果[3]。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出血类型及溃疡直径方面 本研究旨在分析内镜介入联合质子泵抑制剂三联疗法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尸>0.05),具有可比性。 的临床疗效。 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吸氧、补液及止血处 理,并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对于血红蛋白 1对象与方法 值小于70 g/L者,需及时予以同型血治疗。对照组患者 1.1对象选取我院消化内科于2012年7月至2015 开展质子泵抑制剂三联疗法,即患者人院后立即行质 年4月收治的86例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 子泵抑制剂三联疗法治疗,具体给药方案为:将40 mg 者,其中男性52例,女性34例,年龄27 69岁,平均 奥美拉唑注射液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中配置成溶液, (45.2±4.7)岁。所有来院就诊患者均经x线钡餐及内 静脉滴注,1次/d;于饭后服用1.0 g阿莫西林及0.5 g 镜检查,再联合其症状体征,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并发上 克拉霉素,2次/d。联合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 消化道出血,诊断依据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内 合应用内镜下巴曲酶用药治疗。在急诊内镜的辅助下 科学》教材中关于相应病种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患 者无其他心、肝、肾等重要躯体脏器疾患;无认知功能 异常;无言语沟通障碍;镜下可见溃疡直径5~20 mm, 且临床表现为黑便或呕血,伴心悸、头晕等症状。排除 DOI:10.16386/j.cjpccd.issn.1004-6194.2015.10.020 明确具体出血部位,首先利用0.9%生理盐水对局部溃 疡创面行冲洗处理,利用奥林巴斯NM3K内镜注射针 在溃疡四周注射1:10 000的去甲肾上腺素溶液,每处 1-2 ml,总量5~10 ml。两组均治疗14 d。 1.3观察项目 分别于治疗后第8、16、24及48 h记 录两组患者的止血情况和空腹胃液pH值。观察两组 患者于治疗后第l4天末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观察两组 作者简介:白安强,大专,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消化道出血及消化道 肿瘤介入治疗,E—mail:bjgxyyjrkbaq@163.tom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lO月第23卷第lO期Chin J Prey Contr Chron Dis,October 2015,Vo1.23.N0.10 患者临床疗效。显效:治疗结束后第3天,利用内镜检 学、有效的治疗手段控制局部出血显得极为关键。在临 查发现溃疡面出血停止,且胃管引流液较清,不伴有相 床上,传统治疗方案通常涉及药物的保守止血治疗,主 应临床症状体征者;有效:治疗结束后第5天,利用内 要包括质子泵抑制剂药物的应用;但对于在胃镜下可 镜检查发现溃疡面出血停止,且其余项目达到显效标 见的活动性出血者而言,因其出血量难以控制,且病情 准者;无效:治疗结束后超过5 d,患者仍存在呕血、黑 具有危重性特点,导致其在止血方面疗效欠佳。内镜介 便等活动性出血征象者。 入可有效提高消化性溃疡伴出血者的止血效果,不良 1.4统计学分析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事件发生率较低,且操作便捷,适用于基层医院,并极 计量资料以 ± 表示,组问比较采取两样本t检 具较高性价比 。 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用Xz检验。检验水准 =0.05。 2结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在治疗后8、16、 24及48 h止血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内镜治疗联 合三联疗法止血效果优于单纯应用三联疗法治疗。有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止血疗效比较联合治疗 报道,溃疡部位的血小板凝集速率与局部pH值关联 组在治疗后8、16、24及48 h止血率分别为72.1%、 密切,若pH值高于6时,则能在较短时间内使出血病 79.1%、83.7%和90.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 灶得以愈合;若pH值低于5时,则新聚集而成的血凝 51.2%、55.8%、62.8%和6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块将会被胃液快速消化,亦会暴露缺损创面诱发再次 (x 值分别为8.378、9.162、l1.273和7.301,P<0.05)。 2.2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空腹胃液pH值比较两组 出血l 5l。所以,借助质子泵抑制剂的有效抑酸作用,能使 胃液pH得到提升。本研究结果亦证实,随着用药时间 患者在治疗前空腹胃液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0.05); 的延长,两组患者胃液pH值均明显上升。而伴随着胃 治疗后,两组患者pH值呈升高趋势,且两组pH值差 液pH值水平的提升,不仅能防止溃疡部位周边酸性 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相比,两组患 环境对血痂的溶解作用,进而可降低溃疡面再出血发 者治疗后pH值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生率,且能提高胃镜下介入治疗成效。另外,借助胃镜 0.05),见表1。 查看溃疡部位,能了解胃部内环境的真实情况,可准确 表1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空腹胃液pH值比较 定位出血创面,具有精准化及靶向性优势,再对溃疡面 注射去甲肾上腺素治疗,能使溃疡部位的血管收缩,从 而可达到快速止血目的同。 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 组,这表明内镜介入治疗联合三联疗法可有效抑制胃 酸分泌,且能促进创面愈合修复,达到快速止血目的。 而内镜介入下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具有操作手法简单及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 <O.05。 医疗费用较低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联合治疗组显效25 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3%(41/43), 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1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 81.4%(35/43),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672,P<0.05)。 参考文献 [1] 林小兰,李珍,谢亨银,等.两种根治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消化性溃疡 方案的成本一效果分析[J_].广东医学,2012,33(6):844—846. [2] 骆桂红.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老年消化性溃疡的关系[J].中国老年 学杂志,2012,32(1):167—168. [3]林允照,冯晨,刘敏,等.基于行为转变理论指导的阶段性干预对2 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及生存质量的影n ̄[J1.中国全科医学,2014, 35(12):4157—4162. 2.4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均 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其中对照组出现3例轻微恶心、 呕吐、腹胀,联合治疗组出现2例轻微恶心及呕吐。两组 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肝、肾及血常规功能异常。 3讨论 [4]杨薇.消化性溃疡发病相关因素探讨[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4.3(6):399—400. [5]陈巧莲,钟根明_3种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成本一效果 分析[J].中国药业,2012,21(1):49—50. [6]范大伟.抗菌药物联合抑制胃酸分泌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 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5,5(4):697—699. 收稿日期:2015—06—23 修回日期:2015—09—06本文编辑:何雅晖 消化性溃疡是导致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 发病因素,如何在早期及时控制溃疡面出血,并采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