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关系是教育成败的第一指标 文/倪闽景 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促进人的发展,如果我们的教育以糟糕的师生关系为结局,那么无论 学生们取得怎样优异的学业成绩,我们的教育都不能说是成功的。有趣的是,无论是PISA测试, 还是“绿色指标”测试,都表明这样一个事实,即师生关系与学业成就之间存在着较高的相关性。 这与古人说的“亲其师,信其道”不谋而合。前段时间我去遵义的湄潭县,参观了抗战期间浙江 大学在那里的旧址,令人震惊的是,当时在竺可桢校长带领下的浙江大学,虽然各种条件十分恶 劣,却是浙江大学办学最辉煌的8年,涌现了一大批世界知名的教授和学生,我判断其中很重要 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办学条件差,师生们必须朝夕相处,因此形成了极好的师生关系和学术氛围, 从而形成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办学成就。 当然现在的人际关系远比上世纪30年代复杂,而且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有种功利性的倾向, 这也波及到了学校内部的师生关系。从调查情况来看,师生关系出现了非常微妙的新情况,比如 绝大多数教师认为自己是爱学生的,而绝大部分学生却认为教师不爱他们。我相信这个调查结 果,我的教育经历告诉我,绝大多数教师确实是真心爱学生的;我也相信,学生们也完全有理由 认为教师并不爱他们。很多教师尽心尽力,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为主要目标,一旦学生们的学 业成绩出现波动,教师就会焦虑,甚至会心力交瘁,教师们自然可以认为自己已经很爱学生们了。 但是,学生们却不领情,认为教师只要成绩、方法简单、态度粗暴。从这种情况来看,师生关系还 是比较复杂的,不是说教师单方面付出,就会有比较好的师生关系,还需要教师有高超的教育艺 术,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价值和学习的快乐。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师生关系的含义也在发生很大的变化。20年前,学生所学的知识, 绝大部分来源于学校和教师,这形成了学生们对学校和教师的依赖与尊重,但是现在情况发生了 很大变化,学生们学到的知识绝大部分已经不再是来源于学校和教师,教师教给学生们的主要是 用于考试的。许多生活中有用的知识与能力,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电视等方式自己学会,有些 方面甚至教师都不懂,学生们却已经掌握了。这种情况使学生们失去了对学校和教师应有的依 赖感和尊重,教师们如果依然认为自己总是比学生知道得多,摆出一种教育者的架势,学生们就 会从心底里远离教师。 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才是好的师生关系?如何在新形势下培育良好的师生关系?怎样认识 和发挥良好师生关系的巨大作用?我们的学校和教师们正在积极反思和努力实践,应该说这种 变化正在悄然发生着,而且方向也越来越明确。一是师生关系将越来越平等,教育是师生共同 成长的过程,也是共同享受学习快乐的过程;二是逐步剔除教育的功利化倾向,教育将更回归人 的发展,学生们成长过程中的成功体验,将成为强化师生关系的要素;三是越来越关注不同学生 的差异性,研究男孩女孩,研究成长的阶段性特征,研究学生的“志趣能”,由此师生关系将呈现 出更加丰富多样的特征;四是更多地采用科学评价的方式,用数据来发现师生关系的动态变化, 用数据来研究师生关系与学生各方面成长的关联性;五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已经开 始把师生关系纳入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的考核指标之中,师生关系正在成为重要的教 育成败指标。 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这本《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专辑》也许能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告诉你。※ (作者系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处) 2014/1AB合刊见,弋煮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