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农产品加工业整合与发展规划》——四川省粮油加工业发展规划

《农产品加工业整合与发展规划》——四川省粮油加工业发展规划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十一五”展望 _■,r“Shi Yi Wu”Zlun Wan£ ;I 露 簟目I 露 ■_ 醴_ 啊 ●- 一 翻 霍骚  麟 霞 ’豳豳 赣  8强g 霞 豳 l 目 l l 熏 霪 鹱  jl 霾 l l l j i嚣 霞 圈 蠲翳黼g黧韪§莲 麟搿 鹱 疆露囊蒜耱§鞋§蕊糍露蕊 枣器转篓|耋警蓦鲎 妻醒錾嚣§裱 鼯募g 篓蠹照 一靼 l  羁 嘲 i霉 礤鞠黼 鹱 瓣 羹 霾豳 强辎器蕊露誊鼙孽鑫张翳疆霜暖商瞄瞬瞄秘_嗣瞳圈暖瞄啊瞄  —唾爨篷羹赣蘑露嚣嚣爨强盟强暖强曩■睡霞强 躐 霪 8 霾 i l 霾 l g 目 黼 。 霾 8 霞 l翳 疆 l2 粮油加工是指对原粮、油料等基本原料进行工 业化处理,制成半成品粮油、成品粮油、粮油食品以 及其他产品的过程。粮油加工业主要包括:稻谷加 要环节。 粮油加工业是粮油再生产过程I 国民经济基础性行业。发展粮油加. 食品市场多样化、优质化、绿色化、崔 的需要,对改善食物结构和营养结{ 工、小麦加工、玉米加工、大豆加工、油料加工、杂粮 加工和薯类加工,粮油食品生产,粮油加工副产品 综合利用。原粮及食用植物油原料的收购、储存、运 输、加工、销售等是构成粮油加工业产品链条的主 活和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硕 全,对优化粮油生产结构,实现农业: :2l|i 丽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S_ ’ i’亩_u=主 “十一五”展望● :矗’1■…………‘ 油企业增效、农民增产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加快四川省粮油加工产品和产业结构的 占全国的3.10%,年销售收入约占全国的2.43%。全 省2o62个粮油加工企业中,大米加工企业1035个, 调整,优化粮油加工业发展布局,培育一批粮油加 工的龙头企业、名牌产品和产业集群,促进粮油加 工产业链延伸和粮油资源的转化增值,实现粮油加 工业高效、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四川省粮油加 占总数50.1%,小麦粉加工企业403个,占总数 19.5%,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487个,占总数23.6%。 全省粮油加工企业数量较多,且日处理能力原粮在 50吨、油菜籽在30吨以上的企业数量较多的地区主 工业发展规划,规划期为2005年至2010年。 一、基本情况 (一)粮油加工业发展现状 1、粮油资源现状:四川是粮食主产区,2003年 (统计局数字)粮食种植面积9132万亩,粮食总产量 636亿斤。其中稻谷种植面积3000万亩左右,总产量 3o6亿斤,小麦97.6亿斤,玉米114.6亿斤,其他品种 124.4亿斤。2003年粮食消费量656.6亿斤,其中小麦 96.4亿斤,稻谷3o6亿斤,玉米139.2亿斤,其他124.8 亿斤。2003年(粮食局数字)销往省外稻谷l0亿斤; 从省外购进粮食40亿斤,其中l2亿斤小麦,28亿斤 玉米。全省国有粮食企业粮食库存总量125.6亿斤, 其中小麦22.4亿斤,稻谷99亿斤,玉米3.2亿斤,其他 l亿斤。 2、粮油工业现状:我省粮油加工企业在全面实 施购销市场化改革,大力推进产业化进程,紧紧抓 住粮改和国家实行退耕还林的有利时机,积极 组织粮油加工企业抓原料、扩销售、增产量,使我省 粮油加工企业生产逐步形成了规模,为保障我省军 需民食和退耕还林粮食供应,推进放心粮油工程, 开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业 生产发展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2003年底(粮食局数字)全省共有粮油加工企 业2062个(其中国有企业约di54%),年处理稻谷409 万吨,年处理小麦159万吨,年处理油料228万吨,年 精炼油脂24万吨。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74004万 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96235万元,利润总额l7400 万元,资产总计290352万元,负债合计182940万元, 年末从业人数18993人。全省粮油加工业年产量约 要有:成都、自贡、德阳、资阳、乐山、眉山、绵阳、遂 宁、南充、广安、达州、巴中等地。 产品在省内区域主要分布情况。大米(年产量5 万吨以上)主要分布在成都、自贡、德阳、资阳、乐 山、眉山、绵阳、南充、广安、达州、巴中等地,其中成 都、德阳、眉山、绵阳、达州、巴中等地年产量在l0万 吨以上;面粉(年产量2万吨以上)主要分布在成都、 自贡、德阳、内江、资阳、乐山、眉山、广安、达州等 地,其中成都、德阳、南充、达州等地年产量在5万吨 以上;食油(年产量l万吨以上)主要分布在成都、德 阳、内江、资阳、绵阳、遂宁、南充、广安、达州等地, 其中成都、绵阳、广安、达州等地年产量在2万吨以 上,成都达l0万吨以上。 (二)粮油加工业发展的特点 由于粮油是我国人民赖以生存的最主要的农 产品,促进粮油加工业发展需要给予引导和支 持,在吸收国外和先进省市发展经验的同时,根据 四川省情,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稳步发展的路子。 l、粮油加工业原料供应总体偏紧,其中稻谷产 需略有节余,小麦产需有一定缺口,饲料及工业用 玉米缺口较大,需求量增长较快。 2、粮油加工业正向产权多元化、生产规模化、 经营产业化发展,国有粮油加工企业加快改组改制 的进程,股份制和民营经济将成为主导力量,资源 的整合和产业化经营程度越来越高,大型企业集团 的作用日益突出。 3、高新技术促进粮油加工业向精深加工延伸, 粮油产业链将不断延伸,深加工产品更加丰富,粮 食的附加值不断提高。 4、粮油加工业更加注重资能源节约和环境保 护,一些煤、水、电消耗较高、易造成污染的粮油加 而煎 2堂皇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十一五”展望 ・ 。亩 …………………………………。 工设备和工艺将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能耗低、污 染少、科技含量高的新工艺新设备。 (三)当前四川粮油加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 题 我省粮油加工企业是在长期计划经济下 建立和发展的,加工业的布局是按行政区划设立, 用行政办法管理,工业企业产权结构、管理等 方面存在许多弊端。其主要表现在: l、缺乏总体规划,发展带有盲目性,企业规模 小、布局分散。长期以来,我国的粮油加工业一直没 有规范的产业发展规划,企业盲目上项目,造成四 川省粮油加工能力相对过剩,但单个企业规模过 小。各地区布局小而全,发挥不出整体优势和区域 优势。我省稻谷加工企业1035个,而日处理稻谷100 吨以上的加工企业只有l4个,占碾米企业总数的 1.3%左右。面粉加工企业403个,而日处理小麦l00 吨以上的加工企业只有l2个,占面粉加工企业总数 的3%左右。油脂加工企业487个,而日产食用油100 吨以上的加工企业只有7个,占油脂加工企业总数 的1.5%左右。 2、产品单一。我省粮油加工企业近年来虽然发 展较快,部分企业产品已向食品、化工等行业发展。 但全省大多数加工企业产品依然以“米、面、油、饲 料”为主。产品品种单一,产品市场覆盖面窄,市场 占有率低。 3、产品附加值低。我省粮油加工企业普遍加工 量小,设备落后。产品主要是特米、特一粉、二级菜 子油为主,加工水平停留在初级加工上,产品开发 度浅,产品附加值低。由于发展初期,对产品的品牌 培育重视不够,产品的市场开拓能力不强。 4、运行机制僵化。粮油加工业市场化改革较 晚,企业产权不明晰,没有真正体现市场主体和法 人实体地位。企业现代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水平 落后,缺乏良好运行机制,制约了企业发展。 5、产品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粮油制成 品的质量安全存在隐患。目前国家对米、面、油生产 企业实行食品市场准入制度,但只解决了最终产品 ;2 丽 的检测,现有粮油生产企业在产品质量管理方面差 距很大,大多数企业没有进行ISO质量体系认证,由 于同类产品生产能力过剩,恶性竞争激烈,造成粮 油制品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四)粮油加工业的发展趋势 l、按照国家统一部署,适应粮食流通改革 和粮食市场化进程,积极发展规模大,科技含量高、 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助农增收大 的大型粮油、饲料龙头企业。逐步组建跨地区、跨行 业、跨所有制的大型粮油企业集团。 2、大力调整布局,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实现我 省粮油加工业发展速度、结构、规模、质量、效益的 统一,逐步建立更具活力、符合市场经济要求, 适应中国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的需求的新型 粮油加工体系。 3、推动粮油加工业向粮油产业化经营发展,不 断延伸产业链条,建立以加工企业为龙头的产业化 运作模式。进一步做强做大龙头企业的同时,带动 农民增收,提高粮食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粮 油加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加快我省粮油加工业产品和产业结构的调 整和升级。推广运用现代粮油高新技术和设备,提 高粮油加工业科技含量,开发新产品,推动粮油加 工向精深加工和精细化加工发展,增加粮油产品的 附加值,使粮油加工业由单纯注重产量向提高质量 和效益转变,提高粮油产品在国内、省内乃至国际 市场的竞争能力。 (五)粮油加工业的需求预测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民 生活更加富裕的重要5年。随着人口增加和人民生 活水平的提高,对食物消费的数量和结构将发生一 定的变化。 l、未来5年粮油食品的需求基本保持现有水 平,但各品种需求变化较大。主食类大米和面粉的 消费仍占主导地位,豆制品和食用油脂的消费将显 著增加。稻米直接食用消费量基本稳定,但精制米、 免淘米、营养强化米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大。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 2、未来5年对饲料和非食用的深加工产品需 求量快速增长。随着消费者对肉、禽、蛋、奶摄入比 3、依据粮食流通改革的新形势,探索投融 资的多元化渠道,吸引各种社会资金参与粮油加工 业的项目建设。 例的增加,小麦、玉米等各种粮油的深加工和综合 利用的市场需求增大;同时,随着石油供求矛盾的 不断加剧,有效开发利用稻壳发电、利用粮食生产 4、将大中城市周边大型粮油加工企业的产能 和成品库的建设,纳入保证粮食安全和应急供应的 燃料酒料也将有更大的市场前景。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及发展 目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 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的意 见》(中发[2005]1号)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全 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保护和发展粮食 生产能力,调动种粮农民的积极性,稳定和扩大粮 食生产,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人。根据我省粮油资 源情况、粮油加工业现有水平、经济发展趋势,优化 粮油加工业发展布局,促进粮油资源充分合理的利 用和转化增值。加快我省粮油加工业产品和产业结 构的调整,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培育一批在粮油 产业化经营中发挥领跑作用的龙头企业和优势粮 油品牌,加快我省粮油种植结构调整和粮油产业化 经营的发展步伐。 (二)规划原则 .1、坚持宏观和市场导向相结合的原则。充 分发挥对粮油加工业投资的引导作用,充分利 用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2、坚持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相结合,存量调 整优先的原则。针对四川省粮油加工能力过剩的状 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重组、整合,防止低水平 重复建设,把调整粮油加工业的结构和布局放在优 先位置;通过全省统筹规划,实现合理布局,避免重 复建设,提高投资效率。注重项目投资的前瞻性,把 握市场的潜在需求,培育新的消费市场和消费群 体。根据各地粮食资源和市场优势突出粮油加工业 发展重点,使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充分结合。 范畴。 5、注重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可行性相结合。项目 的选定既要把握粮油加工业发展的趋势,采用国内 外先进技术,又要立足于当前实际,以经济效益为 根本出发点。 6、坚持短期目标和长远发展相结合。作为远期 发展规划,着力推动粮油加工向精细化加工方向发 展。当前,立足于发展粮油产业化经营,延伸产业链 条向上游的种子业和下游的粮油精深加工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10年,通过市场导向、产业规划与引 导,加大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区域布局的调整,加 快企业技术改造进程,提升行业的技术水平和装备 水平,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资源节约、环境和 谐、技术进步、可持续发展的粮油加工业体系。 1、建立和完善与四川粮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 粮油加工业体系,争取用较短时间,实现粮油加工 业布局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使粮油加 工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上新台阶。 2、逐步建立一批总计80万吨优质稻米加工企 业和产业化生产基地,进一步发挥我省稻谷资源优 势和西南地区市场优势。促进稻谷加工强势企业间 的合作、联合,整合优势资源,其中超大型稻谷加工 企业3 家。 3、建设5万吨米糠精深加工综合利用项目。通 过加大科技投人,延伸产业链条,推动我省粮油加 工向精深加工发展。 4、形成一批龙头企业、名牌产品和加工基地。 到2010年,培育8—10家大型粮油加工企业和市场 半径大的知名品牌,创立中国、四川名牌产品,在四 川建成西部最大的稻谷生产及精深加工基地、植物 油生产基地和杂粮加工基地,形成多个在西部地 丽神2 :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一■ ●●“十一五”展望 ・ 诋。’之 。 …………………………………。 区,乃至全国有影响的粮油综合加工产业集群。 5、到2010年,全省粮油加工业工业增加值、销 售收入、利税、利润、产量等目标,在2003年基础上 麦胚、麦麸等副产物生产高蛋白、膳食纤维保健食 品。 玉米加工重点发展食用酒精、玉米淀粉和变性 翻一番。 三、调整结构 (一)调整产业结构。扶持龙头企业 通过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组建、重组一批大型 粮油加工企业集团。支持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关 联度大、带动能力强、有市场竞争力的大中型粮油 加工企业引进国外、省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提 高加工水平,增强粮油加工制品的市场竞争力。按 照“抓大放小”的要求,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 新”的方向发展。 大力推进粮油产业化经营,支持龙头企业实行 科工贸、产供销一体化。不断延伸和完善产业链条, 促进加工企业向种子开发和优质、专用粮油基地建 设领域进军,把资源优势与生产优势有机结合,形 成产业优势。建立现代物流体系,发展连锁经营。积 极拓展粮油产品市场,培育营销主体,搞活产品流 通,扩大优势粮油产品的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 变产品优势为市场优势。 (二)调整产品结构。促进粮油深加工产业化 粮油加工业以稻谷、小麦、玉米、薯类、油菜深 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为主,发展各类专用粮油产 品,以餐桌安全和餐桌环保为方向,大力发展无公 害、有机、绿色粮油食品,开发优质、营养、方便食 品,研究以粮油及副产物为原料生产精细化加工产 品和工业辅料。 ‘稻谷加工重点推广小包装食用清洁米,发展方 便米饭和速冻米产品,开发营养价值高的发芽糙 米、大米蛋白,研究生产工业用原料多孑L淀粉,鼓励 利用米糠开发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保健食品 和营养精炼米糠油。 小麦加工以为食品工业提供高筋、低筋及其他 专用粉为重点,开发营养自发粉、强化粉,研究利用 :2 丽丽 淀粉,利用副产物生产玉米蛋白和胚芽油,开发玉 米营养方便食品和膨化食品。 绿豆、红小豆等小杂粮的加工开发以市场对膳 食搭配多元化需求为重点,进行绿色、无公害种植, 标准化加工生产,发展高品质、精加工、品牌效应明 显的营养保健杂粮食品。 红薯、马铃薯加工以生产工业淀粉为主,开发 薯干、薯条、粉丝等营养休闲食品。 油菜籽加工重点发展优质低芥酸食用油、调和 油、营养油,利用高芥酸菜籽油及油脚等副产物生 产精细化加工产品,解决菜籽饼粕脱毒技术,生产 优质低毒饲用蛋白。 (三)调整技术结构。应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粮 油加工业 发展粮油加工业,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实 施技术创新。积极采用现代化加工技术改造传统粮 油加工业,以满足生产优质粮油精深加工和副产物 综合利用的需要。应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现 代高新技术更新改造粮油加工技术装备,鼓励引导 企业走技术挖潜和内涵扩大再生产的路子,消化吸 收国外先进技术,提高企业技术水平。 四、优化布局 四川是我国西部地区惟一的粮食主产省,年 产粮食近3200万吨,居全国第三位。因人口多, 制洒业、畜牧业发达,同时又是粮食的消费大省。 根据四川省粮油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运用市场 机制和导向,促进粮油加工生产要素的流动 和集中,形成区域明显、优势突出的粮油加工业 布局。 (一)在稻谷主产区构建稻米加工产业群 实现精米加工及米糠、稻壳、碎米等综合利用 一体化。以川粮米业为龙头,至2010年,实现重组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构建80万吨优质精米加工产业化基地建设。 (二)在攀西Jll南形成优质小麦加工基地 以川粮粉业为主,在强筋、中筋的眉山、乐山、 自贡麦区积极开展订单种植与收购,加大面条、馒 头专用粉生产规模;在攀西等地发展低筋小麦和制 酒专用软麦生产,发展饼干、糕点专用粉。 (三)利用四川以油菜籽为主的油料资源优势。 建设植物油加工产业群 在成都、德阳、南充、达州等市发展优质低芥酸 菜籽油、大豆、花生的生产,为消费者提供优质食用 精制调合油;在绵阳、遂宁等市发展化工专用高芥 酸菜籽油加工,为精细化加工企业提供优质原料 油。 (四)在凉山州、南充、宜宾等市发展养麦、大 麦、绿豆、蚕豆、豌豆等杂粮,开发各类杂粮、豆类方 便、营养食品。 (五)在藏区研究开发以青稞等原料的特色食 品、保健食品。 五、重点发展项目 (一)80万吨优质精米加工改扩建及产业化基 地建设 1、四川粮食产量占西部12个省市区的25%, 其中水稻常年种植面积3000万亩,稻谷产量占 47%,年产1500万吨以上。四川水稻科研实力雄 厚,杂交水稻品种选育居全国领先水平,目前除大 面积推广的20多个优质品种外,尚有60多个优质 品种正在参加区试,品种栽培和选育优势为项目的 建设提供了优质稻谷生产的技术平台。 2、我省是稻米消费的大省,常年大米消费在 1050万吨以上,特别是全省2000万非农业人口需 求商品大米250万吨,市场容量十分庞大。近年来, 随着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中高档大米的需求 量不断扩大,国标一级优质米的需求在80万吨左 右,国标二级优质米需求在100万吨左右。这些都 为项目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同时,四川又是西 ………… ……… 南地区食用大米的主要来源,年调出量在70万吨 以上,一但云、贵、渝、藏、桂需要粮食,从四川调出 路途最近、运费最少。 我省近几年注重粮油先进技术的推广和运用, 生产技术水平有较大提高。但由于大部分加工企业 规模小,设备落后,产品档次低,市场半径小。优质 稻米的生产资源优势和市场销售优势没有得到充 分发挥。综合四川稻米生产的优势资源,引进先进 设备、扩大加工能力,提高产品档次,做强做大企 业。 3、项目布局在四川优质、优势稻谷产区,使 产区区域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 经济优势。在全省范围内形成年产80万吨优质精 米加工能力。拟在成都平原中、高档优质稻产区 重点发展中、高档优质米,满足成都、绵阳、德 阳等大、中型城市需求,占领本地市场,拓展西 北、市场;拟在攀西安宁河流域发展高档商 品米,占领全省高档米市场,同时开拓云南、贵 州两省的高档米市场;拟在川南优质晚稻、再生 稻区发展地方特色米和再生稻米,占领川东市场 和重庆市场;拟在川南优质稻区重点发展高档商 品米,满足乐山、峨眉旅游区对高档米需要。项 目总投资3.54亿元。 (-)米糠精深加工项目 1、米糠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米糠 占稻谷重量的8%,富集稻谷64%的营养素。米糠 中含有20%的油脂,用其加工精制成米糠油含有 38%的亚油酸和42%的油酸。米糠中还含有丰富的 植酸钙,用植酸钙生产植酸和肌醇,可广泛应用医 药、化工行业。米糠精深加工产品有广泛的市场前 景。 2、四川年产稻谷1500万吨,米糠资源近120 万吨,国家对大米加工企业采取市场准入制,使大 米加工正从分散经营向规模生产的转化,米糠作为 稻谷加工的副产物也相应集中,这为米糠的精深加 工提供了原料保证。 3、米糠深加工综合利用产品的开发,可使米糠 而煎神2 :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整体产值增加数倍。米糠的深加工产品主要有米糠 油、糠油蜡、油皂脚、植酸、高蛋白饲用糠等,其市场 前景广阔。植酸具有广泛的用途和较高的经济价 值,在金属加工、食品、医药、化工、纺织、塑料 加工行业运用广泛,国际市场价格稳定,国内市 场价格在6万元/吨左右;米糠油是良好的保健食 品,市场价格在8000元/吨;粮油蜡和油皂脚的 市场价格分别为3000元/吨和40元/吨;高蛋白 饲用糠市场价格在2000元/吨-。米糠深加工项目 延伸了产业链条,增加稻谷产品及其副产物的附 加值,促进稻米产业整体效益的提高。 川粮米业拟在德阳广汉市建设年处理5万吨 米糠的生产线。生产一级米糠油3750万吨、糠油 蜡l125万吨、油皂脚2250万吨、植酸1600吨、 高蛋白饲用糠3.2万吨。项目总投资85o0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5240万元(建筑工程810万元、设 备购置3300万元、安装工程330万元、其他费用 800万元),流通资金3320万元。 (三)成品粮食应急设施体系建设项目 按照大中城市和各个片区相互照应的布局要 求,依托我省现有大型粮油加工龙头企业,建立四 川省成品粮食应急设施体系,规划以省批发中心新 都库、川粮米业、仙特米业、川粮油脂、乐山国粮米 业、川粮粉业、黄桷庄粮库、内江飞龙米业公司、 遂宁穗丰米业公司、绿颂米业、川东粮食批发交 易中心、达州中贸粮油总公司等l2家企业为大 米、面粉、油脂定点应急加工企业。改造扩大加 工能力,配备成品粮库房及储备油罐,配套相关 设施,满足粮食应急供应需要。建设资金总计 0.956亿元。 六、粮油Jjnr-业优势产业整合与 发展的建议 (一)切实加强对粮油加工业发展的领导 各级和主管部门要把粮油加工作为推进 :2 丽 …………… 农业结构调整,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工作,统筹领 导粮油工业的发展,协调、指导区域发展规划、生产 力布局及重大,支持技术含量高、应优先发展 的项目。 (二)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技术创新 在粮油生产、加工和营销的各环节紧紧依靠科 技进步,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生产运用, 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 支持国家、省级粮油产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面向 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有针对性地推 广一批成套技术,努力构建和形成四川粮油深加工 工业的竞争力。 (-)JjQ快优质专用粮油产品基地建设,为深加 工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 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建立和完善利益联接紧 密的组织方式和经营模式,推进粮油产品基地建设 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建立健全统一、权威 的粮油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全面提高粮 油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现粮油产品的优质化、区 域化、专用化生产。 (四)促进粮油产品深加工中各种生产要素的 聚集,加快有特色的粮油产品深加工业集群建设 引导、吸收民间资本进入粮油产品深加工,增 强加工企业对农民增收和优质化种植的示范带动 作用。 (五)加大粮油产品固定资产投资力度 要扭转相对重视农业产前、产中投入,忽视产 后加工投入的局面,增加对粮油生产加工的投资, 特别是对加工新技术的投入,建议和省每 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粮油加工产业技术改 造贷款贴息。 (六)给予粮油加工业税收优惠 比照财政部、国家税务局支持国有农业企事业 单位免征企业所得税的,给予粮油加工龙头企 业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业产品初加工取得的所 得,暂免征所得税,支持企业加快技术开发和技术 创新。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