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的经济学分析

中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的经济学分析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孙合林:中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的经济学分析 农田水利 中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的经济学分析 孙合林 (孝感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孝感432000) [摘 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基本国情下,洪涝灾害频繁发 生,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亟需解决。从中部农田水利设施着手。从外部性视角结合实证分 析中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现状、特点及成因,运用公共财政理论对某些问题进行浅析。在借鉴国外经验教训的基础 上.为中部地区农田水利建设提出可行性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农田水利;外部性;公共财政;投入;对策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关系着国家的 粮食安全,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 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 性。目前中部农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普遍存在经济投入主 1.1 投入现状 1.1.1 中部具有丰富的水资源。中部地区有广阔的平原、河谷. 耕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在东、中、西三个地带中最具开发利用 潜力,是我国粮食、经济作物及农业产业化发展主要地区。中部 体不明确、资金投入不足、整体规划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造成 诸多水利工程达不到预期的功能,并且带有随意性和盲目性。 水域面积广阔,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水系分布其中.拥有 鄱阳湖、洞庭湖、巢湖等淡水湖泊.水资源总量4732.21亿m,。 占全国的18.7%。丰富的水资源为中部农业的灌溉提供了天然 条件,然而水利设施陈旧落后的原因,中部农业每年受水灾情 况严重,给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据国家统计年鉴显示,2009年 因此,要实现农田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深人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统筹规戈0工程建设。 1 中部农村农田水利设施投入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 题 中部受水灾面积309万hm ,成灾174.3万hm ,受灾面积占中 部总耕地面积的15.1%。 3.5籽种播量 要及时清除.以免品种}昆杂和影响大面积不成熟的现象。 甘蓝性油菜按品种熟期掌握播量,熟性早品种播量在0.5— 0.6kO之间.亩保苗2.4~3万株之问,熟性比较晚的品种播量在 5适时收获 油菜收获期有着油菜产量的直接影响,必须适期收割,人 工收割油菜成熟后角果变青、籽粒发硬后要及时收割,机械收 0.75~1 kq之间,亩保苗3-4.5万株之间,采用机械条播,行距25 em。播深2 ̄3cm;白菜型油菜川水地块播量在1.5kg,干旱及脑山 区块播量在2~3kq之间,一般采用机械条播,行距20em,播深2~ 3cm.亩保苗18~20万株之间。 割秸杆变黄。籽粒出现脱落现象后要及时收割。 参考文献: 4田间管理技术关键 4.1前期管理 [1] 张永泰、李爱民、惠飞虎,等,杂交油菜新品种扬优8号的特征特 性及栽培技术U].中国农学通报,2007(6):295—298. [2] 寇志强、沈东风、刘亚丽,等,豫油5号油菜高产栽培技术LJ].河南 农业科学.2002(2):14. 苗期及时要定间苗,两片真叶时除草,要求中耕除草2—3 遍。如果草害比较严重的地块内要结合药剂除草,针对草害发 生危害.应选用新型除草药剂如盖草能、金盖、龙拳等等进行综 合防治(应选晴朗天气午后无风进行喷施)。 4.2中期管理 [3] 刘鹏、吴朵业。油菜“史力佳”高产栽培技术L『].种业导刊,2007(10).-27 [4] 焦建、李国英,旱地油菜垄膜沟播栽培技术U].河南农业科学, 2001(9):40. [5] 贾浩波、王玉明、敖荣挂,等,优质饲用油菜种植技术lJ].内蒙古农 业科技.2002(6)l:34-35. 苔期要及时浇水1~2次,并结合浇水追肥一次,施尿素 2.5kg/667 ,苔期、花期、角果期各喷2%磷酸二氢钾溶液一次, 可有效提高果实结实率和种子饱满度。 4.3后期管理 油菜种植的密度大 容易发生大面积的倒伏,雨季期容易 [6] 余步云、焦锦春、李翠兰,油菜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8(6):141.143. 作者简介: 仁青吉(1978一),女,藏族,青海人,青海省海北州农科所助理农艺师, 研究方向:油菜的育种与推广。 -发生腐烂现象,必须要有合理排水沟。对田间混有晚期不熟株 21— 农田水利 1.1.2中部水利设施建设滞后。中部河流众多,水利设施大多 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建,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农业基础设 施投入逐步增加,但是工程建设考虑不够周全,没有将工程技 术、合理开发和社会效益进行统筹规划,工程建设存在随意性 和盲目性。虽然近年来,中部基础设施条件有所改善,但和日益 发展的农村经济和日益提高的农业生产水平的要求相比,仍比 较落后。因为工程项目规划不周、施工质量低下、管理混乱、效 率低下造成了许多历史遗留问题。2009年中部水库共计35283 座,水库总库容量2430亿m ,除涝面积626万hm ,水土流失治 理2254万hm 。 1.2中部水利设施投入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农田水利设施投入经济主体不明确。近年来,党、国 务院一号文件将“三农问题”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11年 一号文件直指水利改革问题,凸显水利设施薄弱问题亟待 解决。实行分税制以后,除大型水利设施工程由拨款建 设外.小型水利设施由地方建设,而老、少、边、穷地区由于 财政拮据。无力承担当地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重任。农田水利建 设投入到底由谁来承担成为当前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首要问题。 1.2.2水利设施市场供给严重不足,支持水利建设的资金 数量不足。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慢、 财务收益率低、社会筹资难等特点,导致农田水利设施市场的 供给严重不足。近年来,国家对农业基础建设投入不断增加,但 主要侧重于大江大河的治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主要依靠乡、 村基层和村民自治组织的资金投入。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民 收人增长缓慢,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十分有限,投入 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资金几乎为零。 1.2-3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方式单一。当前水利投资主要用 于南水北调、大江大河重要河段的治理,对于中小河流、大江大 河支流和内陆河流重要河段治理投入力度不大.小型农田水利 设施建设多半是计划经济时期兴建,经过几十年运行,存在老 化严重、效益衰减等问题。如堤坝渗漏、涵闸损坏严重,防洪灌 溉能力严重下降。水利投资主要依靠的拨款.私人投 资和社会集资占很少比例。据2010年国家统计年鉴显示,2009 年国家对水利设施总投入为150亿元,其中,南水北调和大江 大河治理占12%。 1.2.4水利设施的维护与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许多水利工程 建成后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管理不到位等现 象严重.原有的机械设备老化、失修、毁损,还有一些病险工程 没能得到及时除险加固,更有一些工程无管理机构,无专管人 员.致使水利工程设备被偷盗或损毁。农户对水利设施具有很 小的需求弹性.只有在农作物生长时期才需要灌溉,其他时期 对水利设施无需求,管理出现空缺,导致许多水利设施被盗现 象严重。 2形成中部农田水利现状及存在问题经济学上原因 分析 一2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年第22卷第08期(总第275期) 2.1 中部水利设施现状的历史及现实因素 2.1.1农田水利设施供给、管理等制度不完善。提供公品 是各级的主要职能,主要负责全国性公品的 提供.地方则负责地方性公品的提供。但实际上, 与地方在农村公品供给的责任划分上不尽合理。主要 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预算的不完整性和行政改革滞后等 原因造成的。一方面,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出现缺口,只负责 建设.农户只在农作物生长时期对其有需求,对农户用水收取 的水费缺乏专人管理。另~方面,农田水利设施的使用过程缺 乏有效监督.农民个体经济意识较强,集体观念逐渐淡薄,只愿 用水.不愿管水.致使水利工程损毁严重,使用寿命缩短。供给 与管理问题成为社会投资者不愿对水利设施进行投资的主要 障碍。 2.1.2投入资金不足。长期以来,中国实行“轻农重工”的发展 战略.甚至在一定时期靠牺牲农业来完成工业发展的资金积 累。公共财政对农业的歧视,使农村和农民被国家边缘化,导致 农村发展明显落后于城市和工业地区。在“分税制”改革之后, 地方财政收人减少。县乡财政只占国家财政的20%。制约农村 发展的资金问题愈发突出。在效率优先的区域指导下,国 家将优惠的和大量的资金投入到了东部和西部地区,而中 部却未得到相应的财政支持,导致中部的“凹陷”,其中农村尤 其突出。近几年来.随着、中部各省级对“三农问题”的 关注和重视.财政的“三农”投入年均增加1000多亿元. 2008年用于“三农”支出为5955亿元.2009年关于三农的支出 达到800o亿元左右,创历史新高。总的来看,与农业的基础地 位、众多的农业人口、广大的农业地区相比。整体投入不足的特 征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2.1-3水利设施投入缺泛法律的基本保障。现行关于农业水利 设施的法律很少,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 和国水法》,并且我国历来都重轻法律,水利设施建设主要 依靠的,很少做到依据法律制定具体的、可操作 性的实施办法,投资行为不规范,对水利设施建设带有随意性、 盲目性,导致很多水利设施重复建设、老化速度快,提前丧失使 用价值。 2.1.4农户思想意识淡薄.缺泛市场意识。水利设施是农业生 产的基本保障.水利设施建设的好坏直接决定农作物的产量, 农民应担当其建设的主要职责,长期以来农民习惯了依赖,缺 乏自主意识。一方面由于农民处于一家一户的分散状态,他们 的要求和对关键问题态度往往并不一致,其约束力、号召力、权 威等需要较长的时间磨合。另一方面,有些地方无论是建水库、 电站、渠道,还是堤防加固甚至管理都依靠上级拨款,无钱不 干,“等、靠、要”思想严重。 2.2外部性视角下农田水利设施 农业农田水利设施的类别属性及社会性的表现。①从类别 上分析.农田水利设施归属于农村准公共物品;从社会属性上 分析,农田水利设施具有公共物品的基础性和效益的外部性。 孙合林:中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的经济学分析 农田水利 ②就社会性而言,相对于私人物品,作为公共物品的农田水利 设施.具有很强的非排他性和非竞用性。公品具有非竞用 性和非排他性这样两个基本特征。非竞用性意味着新增一个消 费者的边际成本等于零.因而供给者必须以免费的方式来供 给:非排他性则意味着供给者在技术上很难把“免费搭车者”排 除在外。显然,如果私人部门提供公品,那么供给成本就无 法得到补偿.更谈不上盈利了。可见,公品的本质特征决定 私人部门不愿提供公品。但是,公品与私人产品一样。 都是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所不可或缺的.因而只能由公共部门 提供。这也决定了农业基础在市场机制资源配置下的失灵,要 使资源达到帕累托最优,离不开管制。对农田水利设施这 种公品而言,当享受其收益的农民的边际收益这和等于提 供该产品所花费的社会边际成本时,就能达到最优。水利设施 这种自然垄断性和过高的进入门槛,使水利基础设施不足的问 题需要财力雄厚的公共财政。图1 P D 为农田水利设施 的最优产量。此时,市 场需求为个人需求曲 线垂直相加而不是水 平相加。农田水利的最 优产量为0R,总价格 为OL+ON=OT。0R之 O 1 R Q 所以成为农田水利设 施的最优产量,这是因为在这个产出水平上,边际收益OT与边 际成本RM相等。即增加一单位公品的边际收益是通过消 费者的需求曲线的距离垂直相加而得到.边际收益之和等于边 际成本.所有消费者均能享受公品。 2.3公共财政理论中水利设施投入不足分析 由于市场在具有外部性的产品供给上存在失灵,这为 留出了施展才能的空间.而农业产业本身的弱质性和基础地 位.决定了其需要的服务。参与资源配置是指公共部门通 过税收和预算支出,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公品,运用 经济和法律手段矫正外部效应并维护市场有效竞争。社会资本 的逐利性和时间成本使其在选择水利基建投资时会考虑相关 利益是否大于其他选择的收益,如果缺乏有效的利益激励机 制,我国庞大的民间资本就无法利用于水利基础建设,也无法 改善水利基础建设长期供给不足的现状。 从经济学角度看,完善的基础设施是私人有效投入和市场 机制发挥作用的先行条件,良好的设施能扩展生产收益的边 界.从而影响主体的投资行为。农田水利设施在农业发展中的 重要作用已成共识,然而他们具有正外部性,这些领域存在市 场失灵和免费搭车行为,这就要求来充当制度供给者、环 境营造者和主要投资者的角色。根据公共财政理论。对于农村 准公共物品的提供,市场机制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农 村公品的基础性和效益的外部性特征,仍应发挥主导 作用。 3加大中部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的对策 3.1 完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建设、管理机制 农田水利设施要做到产权明晰,完善管理机制.提高管理 水平。针对农田水利工程内容广泛,建设地域广阔,地点分散等 特点,在项目建设中一定要合理规划布局,坚持先规划审批.再 建设施工,后验收交会使用的原则,杜绝“三边”工程,规范农田 水利工程建设。 3.2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应当发挥 主体作用 任何一种产业和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投 入,投人是产出的前提,尤其是对于弱质的农业和脆弱的农区 来说。其一,要确保国家新增财力向农业倾斜。其二,确保国债 资金分配向农业倾斜。其三,安排财政农业支出规模应当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的要求,保障国家财政每年对农业的 总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并制定具 体的、更具操作性的实施办法,规范投资行为,克服投 资的随意性。最后投资结构合理化,渠道多样化,方式层次化。 3.3完善水利设施管理、使用、维护 要做到工程建设规划合理、施工有质、管理有度.必须要有 一套完善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同时组建一个完善的质量监督 体系,自上而下,齐抓共管,才能保证工程建设过程透明,质量 过硬,经得起考验。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工程管理的到位 与否,直接关系到工程效益的发挥。管理单位必须健全管理机 构,落实管理责任,科行维护,逐步达到人员稳定、管理规 范、经营灵活,同时积极开展消费征收,实现以水养水。 3.4加快水立法进程健全水利法规体系,提高农民的思想意识 农村的基本公品的供给要逐步通过立法,使之制度 化、法律化。一方面,要认真贯彻国家已有的相关法律;另一方 面,要修改不适应新形势的法律法规,细化和完善相关法律法 规:还要制定出台新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也加大对农村基础 教育的力度.促进农民获取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对农田 水利设施的维护与自我管理意识。 参考文献: 【1]李小建等,中国中部农区发展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9(08). [2]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2). [3]何菊芳,公共财政与农民增收【M].上海三联书店,2004(12). 作者简介: 孙合林(199O一),男,湖北阳新人,孝感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 -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