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NO.35 Ch1rl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作家与作品研究 挖掘古诗中的美,提高古诗教学实效性 王雅新 (吉林省双辽市卧虎中心校 吉林双辽 1 36400) 摘要:古诗中蕴舍着多种美,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从语言、意境、韵律等方面让学生感受美、羹费美,古诗教学实效性就会 实效性 语言美 意境美 文献标识码:A 韵律美 文章编号:1 673--9795(2008)l2(b)一0096—01 得到增强。 关键词:古诗教学 中图分类号:G 4 中国古代文学,以它独特的魅力,在世 界文学史甚至文化史占据特殊的地位。为 了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在小学语文学科 “满”、“到”等都不如“绿”字有声色,一 之感。如王维的Ⅸ山居秋螟》,空山新雨后, 个“绿”字,几经修改得来,活化了春的特 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 点,一字见功底,给人一种非常鲜明的形 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 中,大幅度增加了古代文学的内容,而古诗 象,读着“绿”,仿佛看到了绿油油的小草 占有绝对比例。中华古诗源远流长,内涵 纷纷从泥土中钻出来,江南大地一片生机 丰富,名篇佳作,美不胜收。其间包含着丰 勃勃的景象。这说明诗人对每个字都进行 富的美的素养,以美感染学生的情绪,启发 了精心的选择,一个“绿”字,使诗句神韵 学生的心智,引导学生由感知美人手,到欣 俱生。让学生在品析字词中,潜移默化地 赏美、热爱美,最后创造美。所以深入挖掘 感知语言美,这样在教学中,不仅帮助学生 古诗中的美,是提高古诗教学实效性必要 发掘了诗句中的语言美,引起他们学习古 的前提和途径。 诗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在写作时遣词造 古诗中的美有自然美、艺术美、社会 句的能力,在语言表达上仔细推敲,选用最 美等等。古诗能使审美者获取直观自身的 恰当的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发展了他们 情感愉悦,古诗所体现的美,可以从知、 的语言能力。 意、情不同的心理机制全面地影响人的精 神世界。由此可见,古诗的审美教学具有 2深入体会意境美 它的特殊意义,通过审美教学,既能使学生 意境往往最能体现诗人此时想要表达 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德,又能 的情感、愿望。古诗的意境往往是“言有 使他们具有审美能力和美的创造力,接受 尽而意不尽,意有尽而倩不尽。…情动于 祖国灿烂文化的熏陶,学习使用美的语言 中而形于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 文字和美的艺术形式。塑造学生真、善、美 师不能忽略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我们不能 的心理结构,那么,在教学古诗时,我们应 只让学生理解了诗句字面上的意思,就认 该从哪些方面挖掘古诗的美,从而提高古 为把古诗教好了,殊不知,一首好诗,就是 诗教学实效性呢? 一幅优美的画。但是对缺乏历史文化知识 的小学生来说,要领会诗的意境,确是件不 1深入挖掘语言美 容易的事。现在小学语文课本在古诗中都 古诗语言凝炼有韵律,读来上口,听来 配有插图,图画不仅是语言(诗文)的说明, 和谐,特别是一些名家之作,更是处处闪耀 而且可以拓展儿童的想象,培养儿童的美 着流动的色彩,多情的形状,悦耳的声音, 感。所以,借助插图教学古诗,图文结合, 深邃的思想……如柳宗元的《江雪*这样 驰骋想象,能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如 写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 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 笠翁,独钓寒江雪。”诗人把自己的情趣, 鹭上青天。”短短两句诗中,“黄”、“翠”、 人生意义倾注于所描写的雪景之中了。短 “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织成了一幅 短四句话所描写的现实的雪景,经过诗人 瑰丽的图景。教学时,借助插图,帮助学生 的心灵再创造,赋予了自然以再生的灵魂, 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有画的形象美,想象诗 从中透露出人的理想,人生态度和审美情 的画面,让学生通过视觉去感受图画中的 趣。如诗中“孤”、“独”二字,既给人一种 美,与诗相互印证,以此获得美感的愉悦, 清冷的感觉,又跟“绝”、“灭”的情景形成 进而欣赏画面美。用“美”的意境即所谓 强烈对比,更显得雪野空旷、寒冷和凄清。 的创造悦目、悦耳、悦心的情境,西汉刘向 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老师能够深情地吟诵, 所谓“目悦”、“耳悦”、“心悦”,鲁迅谓之, 让学生模仿、感悟,对感受古诗的语言美 “意美的感心;音美的感耳;形美的感目。” 大有裨益。 为帮助学生体会古诗意境,还可以采用音 古诗很讲究语言文字的推敲,因此在 乐烘托,播放视频动画等激发情感共鸣的 教学中引导学生加强对诗的语言文字的探 情境。 讨。因为探讨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寻求最 另外,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也是体会意 佳最美境界的过程,即用最美的语言文字 境美的有效方式。要使学生的审美感受与 表达最美好的思想感情。如王安石的《泊 作者的审美感受发生共鸣,离不开激发学 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 字 生的想象和联想。美感与想象有着“天然 之精彩,脍炙人II,教师可指导学生体味: 的联系”,在古诗教学中运用形象思维,启 “绿 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什么 发学生想象,必然会使学生在心中产生 字?这样换好不好?通过敲字琢句,联系 “内心视象”,它能让诗的内容像放电影一 作者的经历,使学生领悟到不管是 过”、 样,在学生头脑中一一闪现,产生身临其境 9 6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自可留。诗中描绘了一个山雨初晴,天气 秋凉,万物一新的乡村夜晚,明月的清光在 松林里照耀着,清澈的泉水“叮叮咚咚”地 在石头上流淌,竹林里传来了洗衣女子归 来时的喧笑声,河塘里的莲花在小渔船穿 过时轻轻晃动。这里,自然景色与生括情 趣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像一首优美的 抒情小夜曲,又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村风 景画,给人一种恬静、新鲜的审美感受。学 生鉴赏时,则要通过诗人描绘的语言,运用 联想、想象、思维,把它还原成一幅画,仔 细品味,才能获得醉人的美感。 3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古诗由于对仗工整,平仄押韵,读起来 琅琅上口,教师让学生根据读诗时的一般 停顿,即五言诗2、2、1,七言诗2、2、3的 一般规律,找准重音,读出抑扬顿挫的语 调,又让学生模仿古人读诗时摇头晃脑,摆 袖摸须的神态,各自读古诗,学生倍感新 鲜,在模仿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能背古诗 了。古诗的对仗工整,平仄押韵又使它具 有了音乐美、韵律美。《乐记*说:“凡声之 起,由人心生世,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一首优美的乐 曲,能感染人,愉悦人,节奏与乐调有最强 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在古诗 教学中自然融洽地引入音乐的手段,并使 二者完美的结合。那么,它们就会用美来 滋润学生的心灵,使他们的心灵也就因此 而美化。在教学中,配以优美的音乐进行 诵读,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唤起学生的 灵感。当然,在选取乐曲时,必须使音乐的 色彩,节奏等同课文的审美意象相谐合,有 时还可以抚琴弹唱,让学生随着优美的旋 律,附合着、想象着,把古诗深深地印干脑 海之中。 古诗中的“美”随处可见,筛拾即是。 教学中从语言美到情感美,从悦目到悦耳 再到悦心,从而达到了情感共鸣的意境。 这样,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高兴。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果从形式 到内容把美育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 古诗教学必然会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