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四川藏区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四川藏区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版第39卷第1期 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学ournal ofSouthwest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 sN・ aturall Sci enceEdition Jan.2013 doi:10.3969 ̄issn.1003-4271.2013 01.26 四川藏区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罗瑶 (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畜产品加工业是联系畜牧生产与人民生活的重要中间环节,它的发展直接影响着畜牧业生产、经济发展和民族 稳定.对四川藏区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加快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的对策. 关键词:畜产品加工业;畜牧业;四川藏区 中图分类号:F3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271(2013)01-0131-03 四川藏区是除外全国第二大藏区IlJ,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该区域地理环境复杂,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 由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木里藏族自治县等构成,辖32个县.幅员面积25.04万平方公里,占 全省幅员面积的51.67%.总人口195.9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8.29万人,藏族125.69万人,从事牧业的藏族人 口达49.7 l万人.该区域高原气候恶劣,自然资源富集,文化底蕴丰厚,生态地位重要,战略地位特殊. 畜牧业是四川藏区农牧民赖以生存发展的传统产业、基础产业,目前畜牧业已经成为藏区农牧民收入和各 级财政增收的重要来源.2007年,四川藏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在1700元左右,由此可见,仅仅依靠传统的畜牧 业,四川藏区农牧民的收入仍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因此加快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促进藏区经济发展和社会 稳定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畜产品加工业是由肉、蛋、皮、毛、绒等多项产品加工形成的庞大产业 j,它不但是农牧业生产的继续、发 展和深化,也是消费品工业的主要行业之一,因而畜产品加工业是联系畜牧生产与人民生活的重要中间环节, 与人民生活息息关,它的发展直接影响着畜牧业生产,经济发展和民族振兴.因此,加快四川藏区畜产品加工业 的发展对促进藏区经济发展维护稳定,将起到重大作用. 1 四川藏区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 四川牧区是典型的以农牧业为主的封闭型经济LjJ.畜牧业居绝对主导地位,但没有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其 发展过度依赖自然资源,因此农业效益提高缓慢.据调查显示四川藏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一些第一产业中的优 势产业未充分发展,致使这类产业不能继续向第二产业转化,导致产业链条断裂,经济效益不能提高.由表1可 以发现四川藏区第一产业发展不充分,特别是产业间的转化不够.第一产业(的发展)尚处于传统农业的发展阶段, 业增长方式主要依靠资源的粗放式开发利用,不但对环境产生较大破坏,而且产业增长速度较慢,持续性差, 农牧民收入水平没有较大提高.如果能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及生产方式改进等方面入手调整第一产业的发展模 式,将从根本上改变四川藏区第一产业落后的生产方式,促进其向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并能加快其向第二 产业的转化.目前四川藏区的主要畜牧业产品为肉类、奶类及羊毛产品为主,截止到2011年,四川藏区的肉类产 量达22.41万吨,羊毛产量为1594吨,占全省总产量的22.5%.而其它农牧产品产量较低,例如渔业,到2011年 藏区渔业总产值为500万元,占全省渔业总产值的0.003%. 1.1肉类加工业 目前四川藏区畜牧业的整体状况是重饲养管理、轻产后加工,因此四川藏区的肉类产品加工业起步晚l4J,基 础差,发展较为缓慢.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牧业的投入,各级也越来越重视产后加工业的发展,藏区的 收稿日期:2012。l】.13 作者简介:罗瑶(1977一),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畜牧微生物 基金项目:I ̄lJq省软科学计划项目(201 0ZR0032) 132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9卷 肉类加工业开始有了一定的发展,逐渐从原来的个体式屠宰、手工加工的操作方式向机械化/jn.,半成品及成品 加工方式转变.以前肉类加工以分割鲜肉和冻肉为主,生产点多,但产量不大;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的引导 和投入,逐渐形成了一些规模化的肉类加工企业,据调查目前四川藏区有一定规模的肉类加工企业约15家,如: 红原牦牛肉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九寨沟县茂林食品厂、若尔盖县牦牛肉食品有限公司等.但总的来说多数企业 的规模有限,设备陈旧,技术装备水平低,科技创新能力弱,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导致产品开发能力差,产品质 量不稳定;产品安全质量监测体系不完整,企业内部生产标准低,导致加工出品率低、产品质量不佳,品质达不 到先进水平.以阿坝县肉联厂为例,该企业于1987年建成投产,企业人数10人,营业额l0万元,至2009年该 企业人数50人,营业额尚不足百万,企业执行标准为内部标准.由此可见,肉类加工企业发展缓慢,生产方式落 后.“十二五”以来,省加大了对畜产品加工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肉类加工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企 业规模逐渐扩大,竞争力不断增强.2010年10月,成都新希望集团与若尔盖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阿 坝州新希望产业有限公司”.计划在未来5-10年内投资35亿元,用于阿坝州牦牛肉产品开发、品牌打造、产业 基地建设等.截止至2011年l2月,该企业屠宰牦牛20442头,销售牦牛肉1623吨,仅牦牛肉的销售收入就达到 约4300万元.由此可见,在国家及各级的支持下,四川藏区肉类加工企业已初具规模,加工体系逐步完善, 肉类加工能力不断增强. 表1 2010年四川藏区各产业发展情况 产值:亿元 1.2乳品加工业 乳制品历来是藏区主要的畜牧产品,藏区的乳制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牦牛乳的天然品质被广大消费者 认可.但目前藏区乳业生产起点低,基础薄弱,乳制品主要是自给自足的状态;乳品加工企业规模小,奶源质量 参差不齐;乳制品加工转化率低,我国乳制品加工转化率约为.20%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乳制品加工转化率 80%水平,而四川藏区乳制品转化率不到2%;截止201 1年,乳制品生产状况如下表,从表2可以看出四川藏区 除牛奶生产外,其他奶类,如羊乳等没有形成产业规模,加工乳制品种类少,产品门类不齐,新产品开发少,特 色产品开发不足,许多产品处在传统手工加工,自给自足的状态.近年来,四川藏区乳品生产也有稳步发展,逐 步形成了一些规模化的企业,通过加强企业的管理和科技的运用,乳制品产量和质量都有较大提高.以四川红 原牦牛乳业有限公司为例,2012年8月该公司生产的3批牦牛奶粉,共44.35吨总价值42万多美元的牦牛奶粉 顺利出口,并得到了较好的市场反响. 表2乳品生产及加工状况 1.3毛、皮加工 四川藏区是四川省主要的绵羊毛产区,2011年,藏区细羊毛产量达871吨,占全省总产量的97%左右;绵阳 毛生产也占全省总产量的95%以上.但毛制品生产不均衡,例如仅凉山州细羊毛产量就达726吨,占总的细羊毛 产量的82%,绵羊毛产量为5420吨,占全省总产量的74%.而甘孜州没有任何的毛制品生产规模.且到2012年 止,整个四川藏区具有一定规模及加工能力的企业不足5家,由此可见四川藏区毛皮加工业非常薄弱.因此加快 毛皮加工的发展将成为藏区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1.4其它畜副产品的加工 随着生物技术、食品加工技术的发展,我国已经开始利用畜骨生产骨全粉、富钙香肠、酥饼干、调味汤料、 骨髓乳粉等,提高副产品综合利用的附加值pJ.但四川藏区目前还没有开展畜副产品加工,这与藏区科技力量不 足,技术落后有极大的关系. 第1期 罗瑶:四川藏区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133 总的来说,I ̄1)ll藏区畜产品加工业的状况是加工产品种类少,缺乏名牌商品,市场拓展不够;加工方式落后, 加工产品品质较差,无法进入高端市场;缺乏产品开发能力,加工产品不能体现地方特色,不能发扬传统工艺的 优势;缺乏科学的质量控制标准及质量检测体系,产品质量不稳定,或没有采用国际标准,产品销路受到; 产品加工产业链未形成,生产和销售脱节,即使有好的产品也打不开市场. 2促进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对策 2.1建立畜牧龙头企业,形成生产经营的新格局. 以藏区各地现有的各类畜产品加工企业为依托,积极引进项目,引进先进的企业进行联合经营,改变原有 松散的个体或小规模的经营模式,走兼并、合并、联合壮大的路子,形成集约化的生产加工模式;同时通过以牦 牛、绵羊、藏猪、藏鸡等屠宰加工龙头企业为首,加大牛羊出栏,减轻草场压力,加强草场保护,有力的推动了 牧区畜牧业生态环保化良性发展. 另外,在藏区建立区域性、专业畜产品批发市场【0J,以此为集散地既可以销售本地生产的畜产品,又可以吸 引外地商品,满足本地需要,通过畜产品流通市场,活跃藏区畜产品交易和流通. 2.2加大畜牧副产品综合利用技术与研究开发 开展对畜牧副产品的利用研究,提高副产品综合利用能力.例如:国外许多乳品企业都利用乳清生产高附 加值的保健品,最近甚至有报道称国外某乳品企业利用乳清生产出燃料乙醇.在畜产品加工业中,除了乳清还 有大量的副产品,如血液,脏器、骨等,通过一些新技术和新工艺,这些都可以变废为宝,成为高附加值产品.通 过引进加工技术与设备,将近期开发研究取得的重要技术手段尽快运用于生产实践,对于促进现代畜产品加工 工业体系的形成,提高我国畜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能力将起到重要作用.因此重视新技术的开发利用,如膜分 离技术、UHT技术、微胶囊技术、绿色保鲜技术等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将是重点研究开发的目标 J. 加强藏区的牦牛养殖业副产品的发展.牦牛皮是制革工业的重要原材料.牦牛的毛和绒在纺织工业上是重 要的毛纺加工原料. 除了传统的一般禽畜产品加工、肉产品加工、乳品加工外,其他可综合开发利用的农副产品有畜禽的皮、 毛、肉、蛋、血、脂、药品、骨粉、骨胶、粪肥的综合利用和专项开发利用.借鉴发达国家普遍利用屠宰企业 下脚料进行二次以上加工增值,如日本利用动物的长骨生产骨粒,再用骨粒生产骨素和感光胶片;美、加等国用 动物内脏进行二次加工,生产宠物饲料等. 参考文献: [1】杜相富.四川藏区畜牧业发展问题研究(一)【J】.四川畜牧兽医,2002,29(1):l-3. [2】贾幼陵.中国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问题与前景【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3,2:l一2. [3】杨丽琴.四川牧区优势产业选择及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08. [4】马国秀,陶朝芳,张春秀,等.加快阿坝县畜牧业产业化建设探讨【J】.四川草原,2004,5:37.38. [5】郑晓燕,曹明菊.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肉类研究,2007,10:1—4. 【6】傅昌秀.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J].四川畜牧兽医,2000,27:129-130. 【7】张振华,戴瑞彤,张应禄,等.我国畜产品加工业的重大科技问题【J】.中国乳品工业,2004,32(5):46.50 Status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of animal product processing in Tibetan area of Sichuan LU0Fan (School ofLife Sciences&Technology,"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Chengdu 610041,P.R.C.) Abstract:Animal product processing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intermediate link of the contact of livestock production and people’s lives,whose development will affect livestock production,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n ̄ional stabilit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of animal products processing industry in Sichuan Tibetan,and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livestock product processing industry and promote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naimal husbandry. Key words:animal product processing;status;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