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91页例2 【课程标准描述】
结合直观演示和操作,知道在钟面上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初步认识几时几分 (5分5分地数),会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 【学习目标】
1、在观察、操作、体验等活动中,初步建立时、分的概念、归纳、概括出读出时间的方法,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2、 感悟时间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应用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
掌握“几时几分”这种读取时间的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时与分的关系,掌握“几时几分”这种读取时间的方法。 【评价活动方案】
通过创设情境认识、观察钟表评价目标1,
通过真实案例,学生分析心得、体会时间概念评价目标2. 【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
教师出示课件上的钟表。
学生观察钟表。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根据钟表上的信息,能读出现在是几时了吗?
答案设想,通过第一课时的训练孩子能准确读出整时和半时,但是不排除有孩子时针和分针看反的情况。
通过学生的回答,继续引导学生是怎么看的时间?有什么规律吗? 学生分享看时间的的规律分针指到12时,时针指到几就是几时。
教师引导:观察现在的时间,分针没有指到12,时针也没有指到一个数,那我们再如何表达现在的时间呢?
引出课题:学习如何读写不是整时的时间 揭示课题: 读写时间。(板书课题)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一)回顾表的知识(评价目标1) 学具,观察钟面。
短短的粗粗的是(时针),细细的长长的是(分针),时针用于(记时),分针用于(记分)。认识几分:分针走一个小格是一分,走一个大格是5分。
利用手中的钟表学具,同桌两个在表盘上找一一对应关系:1——5分、2——10分、3——15分等,对应练习。
在自己的表上拨分,动手操作,体会分。
(二) 探讨“几时几分”的读取方法(评价目标1)出示课件钟表,小组探讨合作,读出时间
答案预设:四时一分,四时五分
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索和集体汇报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交流方法、提问方法等的指导,培养学生交流能力。
教师结合钟表总结如何读取钟表的时间:
时针刚走过4,分针指着1是5小格,所以是4时5分。 注意时针和分针的走过的时间。
巩固训练:你能用同样的方法认一认第二个钟面上的时刻吗?谁来说一说第二个钟面上的时刻是多少?
4时45分
教师总结表扬,你们真是太棒了,之后继续巩固读取时间的方法,那观察这三个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自己试着自己总结:时针都走过了数字4,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个小格就是4时多少分。如果时针走过数字5,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个小格就是5时多少分,如果时针走过数字10,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个小格就是10时多少分。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巩固怎么认识时间。 (三)记时方法
在认识时间的基础上,试着让学生能用两种方法记录这些时刻?小组讨论一下,该如何记时? 小组展示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分析各个小组的时间写法,4时5分和这小组的4时5分写的不一样,那我们来问问这个小组为什么要在5前面加个0?
进一步总结未满10分的时间的写法:分钟数没满10,要在分钟数的前面加个0. 巩固练习:用两种方法将上面的时刻写下来?
三、综合练习,形成技能(评价目标2)
出示小明同学学习了这节课之后给自己安排的周末作息时间:
教师引导,结合小明的作息时间,分析一下我们从中知道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提取已知信息:小明早上8时35分起床,10时45分做作业,12时30分吃午饭,下午3时20分出去玩耍,晚上8时35分睡觉。
教师继续引导,分析小明的作息时间是否科学,能否充分利用时间,可不可以结合自己的作息做进一步的改善。
学生分析时间安排的是否合理,树立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态度。
教师做进一步的总结:我们一定要科学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让我们充分的利用好时间,好好学习,健康成长。
四、课堂小结,拓展应用
回顾课堂,请小朋友们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分享心得。 【学习目标检测】
写出下列钟面表示的时间
7:15
1:20 7:30 10:7:40 10:8:00 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