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数学试卷(理科)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数学试卷(理科)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数学试卷(理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分)已知复数

,则它的共轭复数等于()

A. 2﹣i B. 2+i C. ﹣2+i D.﹣2﹣i 2.(5分)若a∈R,则a=2是(a﹣1)(a﹣2)=0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5分)某同学有同样的画册2本,同样的集邮册3本,从中取出4本赠送给4位朋友,每位朋友1本,则不同的赠送方法共有() A. 4种 B. 10种 C. 18种 D.20种

4.(5分)函数f(x)=ln(x+1)﹣(x>0)的零点所在的大致区间是() A. (0,1)

5.(5分)若

B. (1,2)

C. (2,e)

D.(3,4)

展开式的第三项为10,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的大致形状为()

A.

B.

2

C. D.

6.(5分)若函数f(x)=2x﹣lnx在其定义域内的一个子区间(k﹣1,k+1)内不是单调函数,

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A. [1,+∞)

B. [1,)

C. [1,2)

D.[,2)

7.(5分)甲、乙两队参加乒乓球团体比赛,甲队与乙队实力之比为3:2,比赛时均能正常发挥技术水平,则在5局3胜制中,甲打完4局才胜的概率为() A.

8.(5分)将正方体ABCD﹣A1B1C1D1的各面涂色,任何相邻两个面不同色,现在有5个不同的颜色,并且涂好了过顶点A的3个面的颜色,那么其余3个面的涂色方案共有() A. 15种 B. 14种 C. 13种 D.12种

B. C. D.

9.(5分)若(2x﹣3)=a0+a1x+a2x+a3x+a4x+a5x,则a1+2a2+3a3+4a4+5a5等于() A. ﹣10 B. ﹣5 C. 5 D.10

10.(5分)函数() A.

11.(5分)定义在R上的函数f(x)对∀x1,x2∈R,都有(x1﹣x2)[f(x1)﹣f(x2)]<0,若函数f(x+1)为奇函数,则不等式f(1﹣x)<0的解集为() A. (1,+∞) B. (0,+∞) C. (﹣∞,0) D.(﹣∞,1) 12.(5分)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f(4)=1.f′(x)为f(x)的导函数,已知函数y=f′(x)的图象如图所示.若两正数a,b满足f(2a+b)<1,则

的取值范围是()

B.

C. (﹣∞,0]

D.

在[﹣2,2]上的最大值为2,则a的范围是

52345

A.

B.

C.

D. (﹣∞,﹣3)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5分)满足条件|z|=1及|z+|=|z﹣|的复数Z是.

14.(5分)

=.

15.(5分)为落实素质教育,某中学拟从4个重点研究性课题和6个一般研究性课题中各选2个课题作为本年度该校启动的课题项目,若重点课题A和一般课题B至少有一个被选中的不同选法种数是k,那么二项式(1+kx)的展开式中,x的系数为.

16.(5分)我们知道,在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内任一点到三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

,类比

2

6

4

上述结论,在棱长为a的正四面体内任一点到其四个面的距离之和为定值.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12分)设命题p:函数f(x)=lg(ax﹣x+

2

a)的定义域为R,命题q:不等式

<1+ax对一切正实数x均成立,如果命题p∨q为真,p∧q为假,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18.(12分)已知二次函数f(x)=x+2bx+c(b,c∈R)满足f(1)=0,且关于x的方程f(x)+x+b=0的两实数根分别在区间(﹣3,﹣2),(0,1)内. (1)求实数b的取值范围;

(2)若函数F(x)=logbf(x)在区间(﹣1﹣c,1﹣c)上具有单调性,求实数c的取值范围. 19.(12分)在某校组织的一次篮球定点投篮训练中,规定每人最多投3次;在A处每投进一球得3分,在B处每投进一球得2分;如果前两次得分之和超过3分即停止投篮,否则投第三次,某同学在A处的命中率q1为0.25,在B处的命中率为q2,该同学选择先在A处投一球,以后都在B处投,用ξ表示该同学投篮训练结束后所得的总分,其分布列为: ξ 0 2 3 4 5 p 0.03 0.24 0.01 0.48 0.24 (1)求q2的值;

(2)求随机变量ξ的数学期望Eξ;

(3)试比较该同学选择都在B处投篮得分超过3分与选择上述方式投篮得分超过3分的概率的大小. 20.(12分)已知函数f(x)=mx﹣sinx,g(x)=axcosx﹣2sinx(a>0).

(Ⅰ)若曲线y=f(x)上任意相异两点的直线的斜率都大于零,求实数m的最小值; (Ⅱ)若m=1,且对任意x∈[0,

21.(12分)已知函数f(x)=lnx,

],都有不等式f(x)≥g(x)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

(Ⅰ)若f(x)与g(x)在x=1处相切,试求g(x)的表达式; (Ⅱ)若

(Ⅲ)证明不等式:

在[1,+∞)上是减函数,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请考生在第22、23、24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题号下方的方框涂黑.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22.(10分)如图,正方形ABCD边长为2,以D为圆心、DA为半径的圆弧与以BC为直径的半圆O交于点F,连结CF并延长交AB于点E. (1)求证:AE=EB; (2)求EF•FC的值.

选修4-4:极坐标与参数方程

23.已知曲线C1的极坐标方程为ρcos2θ=8,曲线C2的极坐标方程为相交于A、B两点.(p∈R) (Ⅰ)求A、B两点的极坐标;

2

,曲线C1、C2

(Ⅱ)曲线C1与直线

(t为参数)分别相交于M,N两点,求线段MN的长度.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24.(选修4﹣5:不等式选讲)

已知函数f(x)=|2x﹣1|+|2x+a|,g(x)=x+3.

(Ⅰ)当a=﹣2时,求不等式f(x)<g(x)的解集; (Ⅱ)设a>﹣1,且当

时,f(x)≤g(x),求a的取值范围.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数学试卷(理科)

参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分)已知复数

,则它的共轭复数等于()

A. 2﹣i B. 2+i C. ﹣2+i D.﹣2﹣i

考点: 复数代数形式的混合运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利用i的幂运算,化简复数的分母,然后否则、分母同乘i化简为a+bi的形式即可.

解答: 解:复数==

所以它的共轭复数=2+i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复数代数形式的混合运算,复数的分类,是基础题.注意i的幂运算. 2.(5分)若a∈R,则a=2是(a﹣1)(a﹣2)=0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考点: 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

分析: 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定义,我们判断出a=2⇒(a﹣1)(a﹣2)=0及(a﹣1)(a﹣2)=0⇒a=2的真假,进而根据充要条件的定义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 解:当a=2时,(a﹣1)(a﹣2)=0成立 故a=2⇒(a﹣1)(a﹣2)=0为真命题 而当(a﹣1)(a﹣2)=0,a=1或a=2,即a=2不一定成立 故(a﹣1)(a﹣2)=0⇒a=2为假命题 故a=2是(a﹣1)(a﹣2)=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充要条件,其中判断a=2⇒(a﹣1)(a﹣2)=0及(a﹣1)(a﹣2)=0⇒a=2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5分)某同学有同样的画册2本,同样的集邮册3本,从中取出4本赠送给4位朋友,每位朋友1本,则不同的赠送方法共有() A. 4种 B. 10种 C. 18种 D.20种

考点: 计数原理的应用.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本题是一个分类计数问题,一是3本集邮册一本画册,让一个人拿本画册有4种,

另一种情况是2本画册2本集邮册,只要选两个人拿画册C4种,根据分类计数原理得到结果. 解答: 解:由题意知本题是一个分类计数问题, 一是3本集邮册一本画册,从4位朋友选一个有4种,

2

另一种情况是2本画册2本集邮册,只要选两个人拿画册C4=6种, 根据分类计数原理知共10种,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分类计数问题,是一个基础题,这种题目可以出现在选择或填空中,也可以出现在解答题目的一部分中.

4.(5分)函数f(x)=ln(x+1)﹣(x>0)的零点所在的大致区间是() A. (0,1) B. (1,2)

考点: 函数零点的判定定理.

2

C. (2,e) D.(3,4)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先判断函数在其定义域(0,+∞)上是增函数,f(1)•f(2)<0,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 解:由于函数f(x)=ln(x+1)﹣(x>0)在其定义域(0,+∞)上是增函数,f(1)=ln2﹣2<0,f(2)=ln3﹣1>0,

∴f(1)•f(2)<0,故函数f(x)=ln(x+1)﹣(x>0)的零点所在的大致区间是 (1,2),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零点的定义,判断函数的零点所在的区间的方法,属于基础题.

5.(5分)若

展开式的第三项为10,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的大致形状为()

A. B. C. D.

考点: 函数的图象. 专题: 综合题.

分析: 先由二项式定理展开式的通项公式,求出展开式中的第三项,从而得到y关于x的函数,再根据此函数的图象性质作出判断即可

解答: 解:∵∴

展开式的第r+1项Tr+1=C5

展开式的第三项为C5yx=10xy=10

2

r

(x≥0)

∴xy=1,即y= (x>0)

∴则y关于x的函数为y=(x>0), 其图象为双曲线y= 的一支,位于第一象限

故选D

点评: 本题综合考察了二项式定理及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6.(5分)若函数f(x)=2x﹣lnx在其定义域内的一个子区间(k﹣1,k+1)内不是单调函数,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A. [1,+∞)

B. [1,)

C. [1,2)

D.[,2)

2

考点: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 专题: 常规题型.

分析: 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然后求导数fˊ(x),在函数的定义域内解方程fˊ(x)=0,使方程的解在定义域内的一个子区间

(k﹣1,k+1)内,建立不等关系,解之即可. 解答: 解:因为f(x)定义域为(0,+∞),又由f'(x)=0,得

当x∈(0,)时,f'(x)<0,当x∈(,+∞)时,f'(x)>0

据题意,,

解得.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数函数的导数,以及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等基础知识,考查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7.(5分)甲、乙两队参加乒乓球团体比赛,甲队与乙队实力之比为3:2,比赛时均能正常发挥技术水平,则在5局3胜制中,甲打完4局才胜的概率为() A.

B.

C.

D.

考点: n次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 专题: 概率与统计.

分析: 设事件A表示“甲队取胜”,事件B表示“乙队取胜”,由于甲队与乙队实力之比为3:

2,可得,

P(B)=.在5局3胜制中,甲打完4局才胜,说明了甲在前3局中只胜了2局,而第4局必须取胜,即可得出.

解答: 解:设事件A表示“甲队取胜”,事件B表示“乙队取胜”,由于甲队与乙队实力之比为3:2, ∴

,P(B)=.

=

在5局3胜制中,甲打完4局才胜的概率P=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离散型概率计算公式,属于基础题.

8.(5分)将正方体ABCD﹣A1B1C1D1的各面涂色,任何相邻两个面不同色,现在有5个不同的颜色,并且涂好了过顶点A的3个面的颜色,那么其余3个面的涂色方案共有() A. 15种 B. 14种 C. 13种 D.12种

考点: 计数原理的应用.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本题是一个分类计数问题,设6个面为1对4、2对5、3对6,五种颜色为a、b、c、d、e,且1涂a,2涂b,3涂c,包括5种颜色全都使用和只使用4种颜色时和只使用3种颜色时,做出结果数,根据分类计数原理得到. 解答: 解:由题意知本题是一个分类计数问题,

设6个面为1对4、2对5、3对6,五种颜色为a、b、c、d、e,且1涂a,2涂b,3涂c 当5种颜色全都使用时

即只有一组对面颜色相同,设1和4同色,5和6有2种涂法(de或ed) 因为三个面各不相同 所以一共有3×2=6种 当只使用4种颜色时

即有两组对面颜色相同,设1和4同色,2和5同色,6有2种涂法(d或e)共有3×2=6种 当只使用3种颜色时 只能是1和4同色,2和5同色,3和6同色,即只有1种 综上共有6+6+1=13种方法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分类计数原理,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颜色使用的不同情况进行选择,用5种,4种,3种,把三种情况相加即可.

9.(5分)若(2x﹣3)=a0+a1x+a2x+a3x+a4x+a5x,则a1+2a2+3a3+4a4+5a5等于() A. ﹣10 B. ﹣5 C. 5 D.10

考点: 二项式定理的应用. 专题: 二项式定理.

分析: 对已知等式求导数,对求导后的等式中的x赋值1,求出a1+2a2+3a3+4a4+5a5的值. 解答: 解:对等式两边求导数得

52345

10(2x﹣3)=a1+2a2x+3a3x+4a4x+5a5x 令x=1得10=a1+2a2+3a3+4a4+5a5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考查赋值法求展开式的系数和常用的方法.

10.(5分)函数() A.

B.

C. (﹣∞,0]

D.

在[﹣2,2]上的最大值为2,则a的范围是

4234

考点: 函数最值的应用. 专题: 常规题型.

分析: 先画出分段函数f(x)的图象,如图.当x∈[﹣2,0]上的最大值为2; 欲使得函数

在[﹣2,2]上的最大值为2,则当x=2时,e的值必须小

于等于2,从而解得a的范围.

解答: 解:先画出分段函数f(x)的图象,

2a

如图.当x∈[﹣2,0]上的最大值为2; 欲使得函数

的值必须小于等于2,

2a

即e≤2, 解得:a故选D.

在[﹣2,2]上的最大值为2,则当x=2时,e

2a

点评: 本小题主要考查函数单调性的应用、函数最值的应用的应用、不等式的解法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考查数形结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属于基础题.

11.(5分)定义在R上的函数f(x)对∀x1,x2∈R,都有(x1﹣x2)[f(x1)﹣f(x2)]<0,若函数f(x+1)为奇函数,则不等式f(1﹣x)<0的解集为() A. (1,+∞) B. (0,+∞) C. (﹣∞,0) D.(﹣∞,1)

考点: 奇函数;函数单调性的性质.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通过义在R上的函数f(x)对∀x1,x2∈R,都有(x1﹣x2)[f(x1)﹣f(x2)]<0,得到函数f(x)在R上为单调减函数,再根据函数f(x+1)为奇函数,得到函数f(x+1)必过原点,f(x+1)=﹣f(1﹣x),即可求解

解答: 解:∵定义在R上的函数f(x)对∀x1,x2∈R,都有(x1﹣x2)[f(x1)﹣f(x2)]<0

∴(x1﹣x2)与[f(x1)﹣f(x2)]异号

当x1﹣x2<0时,f(x1)﹣f(x2)>0;反之亦然 即函数f(x)在R上为单调减函数 即函数f(x+1)在R上为单调减函数 ∵函数f(x+1)为奇函数且定义域为R

∴函数f(x+1)必过原点,故函数f(x)必过(1,0) ∴x>1时有,f(x)<0 又f(1﹣x)<0 ∴1﹣x>1

∴x<0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单调性的定义,利用奇函数的性质及图象的平移的相关知识进行求解,属于基础题. 12.(5分)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f(4)=1.f′(x)为f(x)的导函数,已知函数y=f′(x)的图象如图所示.若两正数a,b满足f(2a+b)<1,则

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3)

考点: 简单线性规划的应用. 专题: 计算题;压轴题.

分析: 先根据导函数的图象判断原函数的单调性,从而确定a、b的范围,最后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得到答案.

解答: 解:由图可知,当x>0时,导函数f'(x)>0,原函数单调递增, ∵两正数a,b满足f(2a+b)<1, 又由f(4)=1,即f(2a+b)<4, 即2a+b<4,

又由a>0.b>0;

点(a,b)的区域为图中阴影部分,不包括边界,

的几何意义是区域的点与A(﹣2,﹣2)连线的斜率, 直线AB,AC的斜率分别是,3;则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单调性与其导函数的正负之间的关系,即当导函数大于0时原函数单调递增,当导函数小于0时原函数单调递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5分)满足条件|z|=1及|z+|=|z﹣|的复数Z是或.

考点: 复数求模.

专题: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 分析: 设z=a+bi(a,b∈R),利用复数的运算法则和模的计算公式得a,b的方程组,求出a,b的值.

解答: 解:设z=a+bi(a,b∈R),

由题意得,,

解得,或,

则复数Z是:故答案为:

或, .

点评: 该题考查复数代数形式的运算法则,模的计算公式,属于基础题.

14.(5分)

考点: 定积分. 专题: 计算题.

=.

分析: 欲求定积分y=

,可利用定积分的几何意义求解,即可被积函数

与x轴在0→1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即可.

解答: 解:根据积分的几何意义,由图可得,原积分的值即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即包括一个扇形和一个三角形. ∴故答案为:

点评: 本小题主要考查定积分、定积分的几何意义、三角形的面积、圆的面积等基础知识,考查考查数形结合思想.属于基础题.

15.(5分)为落实素质教育,某中学拟从4个重点研究性课题和6个一般研究性课题中各选2个课题作为本年度该校启动的课题项目,若重点课题A和一般课题B至少有一个被选中的

2

不同选法种数是k,那么二项式(1+kx)的展开式中,x的系数为54000.

考点: 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专题: 二项式定理.

分析: 由条件利用排列组合的知识求得k的值,再根据二项式展开式的通项公式求得

2

(1+kx)的展开式中x的系数.

解答: 解:由题意可得 k=

二项式(1+60x)的展开式中x的系数为

2

6

4

=15+30+15=60, ×60=15×3600=54000.

2

故答案为:54000.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的应用,二项式系数的性质,二项式展开式的通项公式,求展开式中某项的系数,属于基础题.

16.(5分)我们知道,在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内任一点到三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上述结论,在棱长为a的正四面体内任一点到其四个面的距离之和为定值

,类比

考点: 类比推理.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由平面图形的性质向空间物体的性质进行类比时,常用的思路有:由平面图形中点的性质类比推理出空间里的线的性质,由平面图形中线的性质类比推理出空间中面的性质,由平面图形中面的性质类比推理出空间中体的性质.固我们可以根据已知中平面几何中,关于线的性质“正三角形内任意一点到三边距离之和是一个定值”,推断出一个空间几何中一个关于面的性质.

解答: 解:类比在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内任一点到三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

在一个正四面体中,计算一下棱长为a的三棱锥内任一点到各个面的距离之和, 如图:

由棱长为a可以得到BF=

a,BO=AO=

在直角三角形中,根据勾股定理可以得到 222BO=BE+OE, 把数据代入得到OE=

a,

a=

a,

∴棱长为a的三棱锥内任一点到各个面的距离之和4×故答案为:

a.

点评: 本题是基础题,考查类比推理及正四面体的体积的计算,转化思想的应用,考查空间想象能力,计算能力.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12分)设命题p:函数f(x)=lg(ax﹣x+

2

a)的定义域为R,命题q:不等式

<1+ax对一切正实数x均成立,如果命题p∨q为真,p∧q为假,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考点: 复合命题的真假. 专题: 简易逻辑.

分析: 由二次函数和不等式的性质分别可得p真和q真时的a的取值范围,再由建议逻辑可

得得,或,由集合的运算可得.

2

解答: 解:p为真等价于ax﹣x+a>0恒成立,

当a=0时不合题意,∴,解得a>2;

q为真等价于对一切x>0恒成立,

又,∴,∴,

又命题p∨q为真,p∧q为假可得,或,

∴,或,综合可得≤a≤2

点评: 本题考查复合命题的真假,涉及恒成立问题,属基础题.

18.(12分)已知二次函数f(x)=x+2bx+c(b,c∈R)满足f(1)=0,且关于x的方程f(x)+x+b=0的两实数根分别在区间(﹣3,﹣2),(0,1)内.

2

(1)求实数b的取值范围;

(2)若函数F(x)=logbf(x)在区间(﹣1﹣c,1﹣c)上具有单调性,求实数c的取值范围.

考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与系数的关系;函数单调性的性质. 专题: 计算题;综合题.

分析: (1)利用g(﹣2)=<0,g(﹣3)>0、g(0)<0、g(1)>0,求实数b的取值范围;

(2)f(x)在区间(﹣1﹣c,1﹣c)上为增函数,F(x)=logbf(x)在(﹣1﹣c,1﹣c)上为减函数,利用(1)求实数c的取值范围. 解答: 解:(1)由题意知f(1)=1+2b+c=0, ∴c=﹣1﹣2b

记g(x)=f(x)+x+b=x+(2b+1)x+b+c=x+(2b+1)x﹣b﹣1 则g(﹣3)=5﹣7b>0 g(﹣2)=1﹣5b<0∴g(0)=﹣1﹣b<0 g(1)=b+1>0 即b∈((2)令u=f(x).∵0<

).(7分)

2

2

∴logbu在(0,+∞)是减函数

2

而﹣1﹣c=2b>﹣b,函数f(x)=x+2bx+c的对称轴为x=﹣b ∴f(x)在区间(﹣1﹣c,1﹣c)上为增函数,

从而F(x)=logbf(x)在(﹣1﹣c,1﹣c)上为减函数 且f(x)在区间(﹣1﹣c,1﹣c)上恒有f(x)>0, 只需f(﹣1﹣c)≥0, 且c=﹣2b﹣1 (

) 所以

.(13分)

点评: 本题考查函数的单调性,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于系数的关系,考查学生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中档题. 19.(12分)在某校组织的一次篮球定点投篮训练中,规定每人最多投3次;在A处每投进一球得3分,在B处每投进一球得2分;如果前两次得分之和超过3分即停止投篮,否则投第三次,某同学在A处的命中率q1为0.25,在B处的命中率为q2,该同学选择先在A处投一球,以后都在B处投,用ξ表示该同学投篮训练结束后所得的总分,其分布列为: ξ 0 2 3 4 5 p 0.03 0.24 0.01 0.48 0.24 (1)求q2的值;

(2)求随机变量ξ的数学期望Eξ;

(3)试比较该同学选择都在B处投篮得分超过3分与选择上述方式投篮得分超过3分的概率的大小.

考点: 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 专题: 概率与统计.

分析: (1)记出事件,该同学在A处投中为事件A,在B处投中为事件B,则事件A,B相互,根据相互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得到结果.

(2)根据上面的做法,做出分布列中四个概率的值,写出分布列算出期望,过程计算起来有点麻烦,不要在数字运算上出错.

(3)要比较两个概率的大小,先要把两个概率计算出来,根据相互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公式,进行比较. 解答: 解:(1)设该同学在A处投中为事件A, 在B处投中为事件B,则事件A,B相互,

且P(A)=0.25,P()=0.75,P(B)=q2,P()=1﹣q2.

2

根据分布列知:ξ=0时P()=P()P()P()=0.75(1﹣q2)=0.03, 所以1﹣q2=0.2,q2=0.8;

(2)当ξ=2时,P1=P=(B+B)=P(B)+P(B) =P()P(B)P()+P()P()P(B) =0.75q2(1﹣q2)×2=1.5q2(1﹣q2)=0.24

2

当ξ=3时,P2=P(A)=P(A)P()P()=0.25(1﹣q2)=0.01,

2

当ξ=4时,P3=P(BB)P()P(B)P(B)=0.75q2=0.48, 当ξ=5时,P4=P(AB+AB)=P(AB)+P(AB)

=P(A)P()P(B)+P(A)P(B)=0.25q2(1﹣q2)+0.25q2=0.24 随机变量ξ的数学期望Eξ=0×0.03+2×0.24+3×0.01+4×0.48+5×0.24=3.63;

(3)该同学选择都在B处投篮得分超过(3分)的概率为P(BB+BB+BB)

22

=P(BB)+P(BB)+P(BB)=2(1﹣q2)q2+q2=0.6;

该同学选择(1)中方式投篮得分超过3分的概率为0.48+0.24=0.72. 由此看来该同学选择都在B处投篮得分超过3分的概率大.

点评: 本小题主要考查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考查取有限个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和均值的概念,通过设置密切贴近现实生活的情境,考查概率思想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体现数学的科学价值. 20.(12分)已知函数f(x)=mx﹣sinx,g(x)=axcosx﹣2sinx(a>0).

(Ⅰ)若曲线y=f(x)上任意相异两点的直线的斜率都大于零,求实数m的最小值; (Ⅱ)若m=1,且对任意x∈[0,

],都有不等式f(x)≥g(x)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考点: 导数在最大值、最小值问题中的应用;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 专题: 导数的概念及应用;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分析: (Ⅰ)将已知条件转化为函数的单调性,再由函数的单调性研究导函数值的正负,从而得出结论;(Ⅱ)通过对不等式的变形,转化为函数值恒非负问题,求出相应的导函数后,通过两次分类讨论,找出适合条件的参量范围. 解答: 解:(Ⅰ)∵过曲线y=f(x)上任意相异两点的直线的斜率都大于0,

∴任取x1,x2∈R,且x1<x2,则由∴函数f(x)=mx﹣sinx在R上单调递增.

,得f(x1)<f(x2).

∴∴f'(x)=m﹣cosx≥0恒成立,即m≥cosx, ∴m的最小值为1. (Ⅱ)∵m=1, ∴f(x)=x﹣sinx. ∵f(x)≥g(x), ∴x+sinx﹣axcosx≥0. 对于任意的x∈

,令H(x)=x+sinx﹣axcosx,

则H'(x)=1+cosx﹣a(cosx﹣xsinx) =1+(1﹣a)cosx+axsinx.

(1)当1﹣a≥0,即0<a≤1时,H'(x)=1+(1﹣a)cosx+axsinx>0, ∴

∴H(x)≥H(0)=0,符合题意, ∴0<a≤1.

(2)当1﹣a<0,即a>1时,h(x)=1+(1﹣a)cosx+axsinx, h'(x)=(2a﹣1)sinx+axcosx, ∵a>1, ∴2a﹣1>0, ∴h'(x)≥0. ∴∴即∴

. .

, ,

①当2﹣a≥0,即1<a≤2时,H'(x)≥0, ∴H(x)在

上为单调增函数,

于是H(x)≥H(0)=0,符合题意. ∴1<a≤2.

②当2﹣a<0,即a>2时, 存在

,使得当x∈(0,x0)时,有H'(x)<0,

此时H(x)在(0,x0)上为单调减函数,

从而H(x)<H(0)=0,不能使H(x)>0恒成立. 综上所述,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0<a≤2.

点评: 本题考查了导数和三角函数的知识,主要是运用导函数去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再利用单调性去研究问题.本题的方法明确,需要进行两次分类讨论,运算量较大,有难度,属于难题.

21.(12分)已知函数f(x)=lnx,.

(Ⅰ)若f(x)与g(x)在x=1处相切,试求g(x)的表达式; (Ⅱ)若

(Ⅲ)证明不等式:

在[1,+∞)上是减函数,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考点: 不等式的证明;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 专题: 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

分析: (Ⅰ)求导数,利用f(x)与g(x)在x=1处相切,可求g(x)的表达式;

(Ⅱ)在[1,+∞)上是减函数,可得导函数小于等于0在[1,

+∞)上恒成立,分离参数,利用基本不等式,可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Ⅲ)当x≥2时,证明加法,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 (Ⅰ)解:∵f(x)=lnx,∴﹣﹣﹣﹣﹣﹣﹣﹣﹣﹣﹣﹣﹣﹣﹣(2分) 又∵分) (Ⅱ)解:∵

=

在[1,+∞)上是减函数,

,∴b=﹣1,∴g(x)=x﹣1;﹣﹣﹣﹣﹣﹣﹣﹣﹣﹣﹣﹣﹣﹣﹣﹣(3

,∴

,得:a=2﹣﹣﹣

,当x>1时,证明

,利用叠

∴φ′(x)=﹣﹣﹣(5分)

≤0在[1,+∞)上恒成立.﹣﹣﹣﹣﹣﹣﹣﹣﹣﹣﹣﹣﹣﹣﹣

即x﹣(2m﹣2)x+1≥0在[1,+∞)上恒成立,由∵

2

,x∈[1,+∞),

,∴2m﹣2≤2得m≤2;﹣﹣﹣﹣﹣﹣﹣﹣﹣﹣﹣﹣﹣﹣﹣﹣﹣﹣(6分)

,∴

,﹣﹣﹣﹣﹣﹣

(Ⅲ)证明:由(Ⅰ)可得:当x≥2时,∴

得:

﹣﹣﹣﹣﹣﹣﹣﹣﹣﹣﹣﹣(8分) ∴当x=2时,

;当x=3时,

,…,当x=n+1时,

上述不等式相加得:

;当x=4时,,n∈N+,n≥2

即:分)

由(Ⅱ)可得:当m=2时,ϕ(x)=∴当x>1时,ϕ(x)<ϕ(1)=0,即所以(11分) 当x=2时,

;当x=3时,,n∈N+,n≥2

上述不等式相加得:

,从而得到

①﹣﹣﹣﹣﹣﹣﹣﹣﹣﹣﹣﹣﹣﹣﹣﹣﹣﹣(9

在[1,+∞)上是减函数, <0,

.﹣﹣﹣﹣﹣﹣﹣﹣﹣﹣﹣﹣﹣﹣﹣﹣﹣

;当x=4时,,…,当x=n+1时,

=

即综上:

=

(n∈N+,n≥2)﹣﹣﹣﹣

﹣﹣﹣﹣﹣﹣﹣﹣﹣﹣﹣﹣﹣﹣(12分)

点评: 本题考查不等式的证明,考查导数知识的运用,考查基本不等式的运用,考查叠加法,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

(请考生在第22、23、24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题号下方的方框涂黑.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22.(10分)如图,正方形ABCD边长为2,以D为圆心、DA为半径的圆弧与以BC为直径的半圆O交于点F,连结CF并延长交AB于点E. (1)求证:AE=EB; (2)求EF•FC的值.

考点: 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 专题: 直线与圆.

分析: (1)由题意得EA为圆D的切线,由切割线定理,得EA=EF•EC,EB=EF•EC,由此能证明AE=EB.

22

(2)连结BF,得BF⊥EC,在RT△EBC中,,由射影定理得EF•FC=BF,由此能求

2

出结果.

解答: (1)证明:由以D为圆心DA为半径作圆, 而ABCD为正方形,∴EA为圆D的切线

2

依据切割线定理,得EA=EF•EC…(2分) 另外圆O以BC为直径,∴EB是圆O的切线, 同样依据切割线定理得EB=EF•EC…(4分) 故AE=EB…(5分)

(2)解:连结BF,∵BC为圆O直径, ∴BF⊥EC 在RT△EBC中,有又在Rt△BCE中, 由射影定理得EF•FC=BF=

22

…(7分)

.…(10分)

点评: 本题考查与圆有关的线段相等的证明,考查两线段乘积的求法,解题时要注意射影定理和切割线定理的合理运用.

选修4-4:极坐标与参数方程

23.已知曲线C1的极坐标方程为ρcos2θ=8,曲线C2的极坐标方程为相交于A、B两点.(p∈R) (Ⅰ)求A、B两点的极坐标;

2

,曲线C1、C2

(Ⅱ)曲线C1与直线

(t为参数)分别相交于M,N两点,求线段MN的长度.

考点: 点的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参数方程化成普通方程. 专题: 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

分析: (I)由得:,即可得到ρ.进而得到点A,B的极坐

标.

(II)由曲线C1的极坐标方程ρcos2θ=8化为ρ(cosθ﹣sinθ)=8,即可得到普通方程为x

2

2

2

22222

﹣y=8.将直线代入x﹣y=8,整理得.进而得到|MN|.

解答: 解:(Ⅰ)由

2

得:,

∴ρ=16, 即ρ=±4.

∴A、B两点的极坐标为:

2

2

2

2

(Ⅱ)由曲线C1的极坐标方程ρcos2θ=8化为ρ(cosθ﹣sinθ)=8,

22

得到普通方程为x﹣y=8.

2

2

将直线代入x﹣y=8,

整理得.

∴|MN|==.

点评: 本题考查了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公式、此时方程化为普通方程、弦长公式等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方法.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24.(选修4﹣5:不等式选讲)

已知函数f(x)=|2x﹣1|+|2x+a|,g(x)=x+3.

(Ⅰ)当a=﹣2时,求不等式f(x)<g(x)的解集; (Ⅱ)设a>﹣1,且当

时,f(x)≤g(x),求a的取值范围.

考点: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函数单调性的性质. 专题: 压轴题;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

分析: (Ⅰ)当a=﹣2时,求不等式f(x)<g(x)化为|2x﹣1|+|2x﹣2|﹣x﹣3<0.设y=|2x﹣1|+|2x﹣2|﹣x﹣3,画出函数y的图象,数形结合可得结论.

(Ⅱ)不等式化即 1+a≤x+3,故 x≥a﹣2对都成立.故﹣≥a﹣2,由此解得

a的取值范围. 解答: 解:(Ⅰ)当a=﹣2时,求不等式f(x)<g(x)化为|2x﹣1|+|2x﹣2|﹣x﹣3<0.

设y=|2x﹣1|+|2x﹣2|﹣x﹣3,则 y=,它的图象如图所示:

结合图象可得,y<0的解集为(0,2),故原不等式的解集为(0,2). (Ⅱ)设a>﹣1,且当对

都成立.

时,f(x)=1+a,不等式化为 1+a≤x+3,故 x≥a﹣2

故﹣≥a﹣2,解得 a≤,故a的取值范围为(﹣1,].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函数的恒成立问题,函数的单调性的应用,体现了数形结合以及转化的数学思想,属于中档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