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期 吴应辉,等: 加强研究,指导实践,让汉语又好又快地走向世界
・3・
海外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诸多不适应,以及教材所缺乏的对学习者的强烈吸引力。说得显豁一些,就是我们所熟悉并一贯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海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外语教学传统和目前外语教学进展现状很不适应。在国内所编的汉语教材,拿到国外就显得缺乏针对性,特别是言语内容方面尤为突出。总的看来,表现为以下三方面的缺陷:教材中仅有目的语的文化内容而欠缺学习者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知识;在教学组织上,不能切合学习者的学习传统、学习心理和思维方式;在材料组织上,不能贴近学习者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情趣。不能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故而不能有效地促进语言交际和运用功能的发展。
师资和教材问题是目前汉语加快走向世界的两大瓶颈。缺少适合国外教学需求的合格教师,缺乏适合国外使用的理想的教材,这只是呈现出来的现象。根本的问题是研究不够。只有加强研究,深入研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是要对海外汉语学习者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研究。要对两个学习者群体做分别的调查:海外华人、华侨、华裔及其子弟学习者群体与母语非汉语学习者群体。充分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与学习策略,要调查哪个阶层的人在学汉语?为什么学汉语?在哪儿学汉语?跟谁学?用什么教材学?用什么方法学?学了以后干什么?通过调查,取得数据,精心分析之后,必定能找到师资和教材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方能解决问题。
二是尽快建立汉语作为外语语言能力标准。目前欧盟、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均有英语作为外语语言能力标准。有了汉语语言能力标准,学习者就可以根据自己将要完成的任务来预期将要达成的语言能力标准,编写用于海外的汉语教材也就有了依据。
三是要加强汉语作为外语教学模式研究,努力创新基于汉语和汉字特点的、适用于海外的汉语作为外语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研究,涉及到对教师、教法、教材和学生的研究。当务之急是建立一个汉语作为外语教师的师资标准,以此来培养和培训合格的教师。要对作为外语的汉语本体作深入的探讨,这是根本。在此基础上建立具有汉语和汉字特点的汉语教学法,这将是不同于基于印欧系语言所建立的语言教学法。还要研究学习者是如何学习的,要立足于当代语言教学法发展的前沿,了解任务教学法,提倡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学习的教学范式。
四是要有科学的评价体系,要开发测试与评估的研究。
总之,汉语正加快走向世界,汉语国际推广如火如荼,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大好机遇与重大挑战。我们要大力加强非汉语环境下的,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负弩前驱,跻身于世界第二语言教学之前沿,不辜负历史的使命与重托。
对外汉语教学要强调“有的放矢”
戴庆厦
(民族大学,北京100081)
3
语言功能的升降是由该语言的社会地位、社会影响决定的。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改革
开放的扩大,汉语在国际上的影响不断扩大,成为世界上公认的重要语种之一。在这样的形势下,
汉语国际推广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汉语教学、汉语研究面临着新的挑战。这些年,对外汉语教学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弱点。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
作者简介:戴庆厦(1935—),男,福建厦门人,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民族大学“985”创新中心主
任,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国际双语学会。
・4・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第5卷
面,但我觉得有一点要反复强调,就是在教学中必
须“有的放矢”,必须针对不同的对象制定教学策略。这虽然是一个浅显的道理,而且是过去常常提及的,但却不容易真正做到。在我们的对外教学中,我们看到许多地方存在一般化的倾向。表现在:把不同的对象放在“一锅煮”;教师主要是考虑汉语的特点,而较少考虑教学对象的不同特点,不能针对具体对象的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许多对外汉语教师对外语不熟悉,不会通过语
言比较发现教学难点;教师的主要精力是对付紧张的日常教学,而很少有时间去做基于语言教学的研究工作;教师的教学实践往往停留在感性认识上,而缺乏理性认识的上升。这就使得教学工作不完全到位,停留在一般的水平上。
我以为,要做到“有的放矢”,就必须多少懂得一些教学对象的母语,就要多做一些为语言教学服务的语言研究工作,就要多用一些时间总结教学经验。
3
重视汉语国际传播的历史研究
李宇明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北京100816)
进入新世纪最令人激动的事情之一,是汉语带着橄榄枝在世界许多地区快速传播。促进汉语的国际传播,应重视对已有的相关实践进行经验总结,鉴往而明今。与当今汉语国际传播相关的实践有很多方面,主要的有:(1)早年汉学在东西方的传播;(2)华人华侨在海外的语言保持与发展;(3)50年来的对外汉语教学活动。
1945个当用汉字和若干人名用字,韩国也在使用1800个左右的汉字。更为重要的是,在日语、朝鲜
语(韩语)、越南语中存在着大量的汉语借词,虽然现在越南和朝鲜已经不用汉字。
汉语汉字的逐渐民族化,使得这些国家已经无法离开汉语汉字。日本每年都要举办汉字检定考试,受测人数已过200万。日本800多万部手机中有2/3可传输汉字短信,日本计算机公司生产的汉字字库的字体有2900余款,一些小学提倡诵读《论语》。韩国同朝鲜一样也曾经废除汉字,但是现今已理性认识到汉字的重要性,前总统金大中说:“韩国的各种历史古典文章和史料仍以中国汉字书写,如无视汉字,将难以理解我们的古典文化和历史传统。”2005年2月9日,韩国宣布,在所有公务文件和交通标识等领域,全面恢复使用汉字和汉字标记,规定将目前完全使用韩国文字的公务文件改为韩汉两种文字并用。在越南,以著名法学家范维义为代表的10多位专家联名上书越南教育部,建议在中小学开设汉语必修课。这一建议是对越南历史和文化传统的传承问题长期反省的结果。汉语汉字,已经成为这些民族的文化根基,成为其民族语言不可或缺的一
①
一、早年汉学在东西方的传播
汉语至少从先秦就不停向四方蔓延,汉唐为盛,形成了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的包括越南一带、朝鲜半岛、日本等在内的“汉字文化圈”。汉语在亚洲地区传播的特点之一,是周边地区逐渐将汉语汉字民族化。一开始是引进汉文经典,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活动由之发轫。社会上层及知识界在学习汉文经典的同时,也逐渐用汉语文进行写作,转写公文等等。进而使用汉字记录本民族语言,为满足记录本民族语言的需求,还改变一些汉字的作用,并造出一些特殊的汉字,如越南的“字喃”,日本的“国字”等。此后,依照汉字的某种特点设计本民族文字,如日本在汉字的基础上设计出假名,朝鲜仿照汉字的结构方式设计出谚文,且长期汉字同假名、谚文合用。直到今天,日文还夹用
作者简介:李宇明(1955—),男,河南泌阳人,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
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应用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环球时报》2007年6月7日第11版。①参见
・10・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第5卷
才能较好完成教师培训这一系统工程。
二、分类分层分科培训。学生是成人还是少儿,对教师要求不同。一般来说,需培训教师至少可分三类:11汉语一般,有教学经历;没教育文凭,经验少;21汉语好;无教育文凭、证书和外语教学经验;31有文凭和其他外语教学经验;不懂汉语。
普通话水平测试3级6等,工作不同要求不同(播音员一级,教师二级,公务员三级)。此做法可借鉴。海外教师层次差别大。如越南大学教师最少是学士,大半硕士,也有博士;但华校不少教师仅是中学毕业。印尼华校教师小学毕业近一半,中学毕业近一半,大学毕业不到4%。现在重复培训不少:内容、难度相同的培训,学员第一次听懂30%;第二次60%,第三次90%。分层培训并颁发相应证书,可解决这个难题。至少可分初、中、高级。
为方便受训者,可实施分科培训,拿单科成绩。几门成绩齐了,拿某一层级的证书。三、大纲、教材标准化。制定层次清楚的培训大纲。要跟所在国大、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接轨。教材可指定专人、专门单位编写;相关机构、个人可根据大纲自己编,但要检查,不符合大纲的,要有措施。
四、分语种培训。对特定国家的汉语教师培训,既需要一般汉语教学技能的培训,也需要进行
汉语跟特定语种、汉文化跟特定文化的对比,让受
训教师了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及文化与学生母语的异同,了解该国人学习汉语的难点。异同、难点最好列出清单。
五、培训跟所在国教师资格认定接轨。培训要有效度,一是要有相应的证书;二是证书要让当地和权威机构承认。汉语教师培训要与当地汉语教学和外语教师制度接轨。师资建设要符合当地要求。
六、评核培训机构。教学能力证书,需要标准化测试。可委托一些教育机构开设相应培训课程。语文能力(普通话)评核试的经验值得参考。有2万多普通话科教师(中小学)要通过语文能力评核试。1999年、内地20多个教育机构申请,经考试局考核,13所高校获培训资格。学员通过这些机构的课程考试,自然获取证书。现已完成2万多教师的培训评核。海外汉语教学能力评核可以学习这一经验,开放申请,通过核查、鉴定,指定一些机构进行师资培训。七、培训师队伍的建设。并非会说汉语就能教外国人汉语;并非能教汉语就能培训汉语教师。目前急需建立培训师队伍。对培训师的要求是:汉语好,掌握汉语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和系统知识;汉语教学经验丰富并有海外教学经历,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汉外语言对比能力,有丰富的培训海外汉语教师经验。
WrittenCommentsonInternationalChineseTransmission
LUJian-ming,ZHAOJin-ming,DAIQing-xia,LIYu-ming,LUOXiao-suo,
LIXIAO-qi,ZHOUXiao-bin
[责任编辑:杨 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