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检测前的准备
1.1 根据《检测委托书》中要求的检测时间提前1~2天通知受检单
位,要求受检单位提前做好相关检测准备工作。
1.2 检测人员到达检测现场后,应严格遵守加油站管理规定,使用隔
离墩设置检测区域,防止无关人员、车辆进入检测现场。
1.3 了解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的相关信息,包括加油站名称、系统配
置、加油机台数、加油数量、油罐数量、油罐容积等,并填写在 《原始记录》上。
1.4 检测前要对测试设备状态进行检查确认,检查设备运行是否正 常,
设备运行正常才可进行检测。
1.5 检测人员穿着防静电服,隹备好防爆工具。设备连接时须使用防
爆扳手,确保操作安全。
2密闭性检测 2.1 检测仪器和附件
检测设备:智能测试仪(IW—HJZH-n型) 秒表
氮气和氮气瓶,储存氮气的高压氮气瓶应带有两级压力调节器。 软管、地线、泄漏探测溶液
2.2 .检测要求
2.2.1 向系统充入氮气过程中应接地线。充入系统的氮气流量不应超
过 100 L/min。
2.2.2 测试仪在使用前至少应有15 min的预热过程,且使用前要先对
设备进行〃0〃点的校准。按《智能测试仪操作说明书》选择〃设备自检” 界面,打开设备的进气口和出气口 ,按“ 〃键,对设备进行校 准。设备每一次开关机,都需要做〃0〃点的校准。
2.2.3 测试时油罐油气容积应满足:油罐为式油气回收系统的,
埋地油罐的最小油气空间应为3800 L或占埋地油罐容积的25% ,二 者取较小值;气体空间连通式埋地油罐的最大合计油气空间不应超 过95000 L。以上均不包括所有油气管线的容积。
2.2.4 若油气回收管道上使用了单向阀或采用的真空辅助装置使气体
在系统中不能反向导通而影响整个系统进行密闭性检测时,应设置 一段带有切断阀的短接旁通管路。
2.2.5 如果油气回收系统装有处理装置,检测时应关闭处理装置的电
源及与处理装置相连通管道上的阀门。
2.2.6 在检测之前的24 h内不应进行气液比的检测。 2.2.7 在检测之前3 h内或在检测过程中不应有卸油作业。 2.2.8 检测开始前应停止加油站加油作业。
2.2.9 检测前测量系统压力,如果压力超过125 Pa ,应先释放压力。 2.2.10 确认埋地油罐通气立管上的阀门应打开,压力/真空阀应处于
正常状态;集中式油气回收泵的旁通阀门应打开。
2.2.11 所有的压力测量装置在检测之前应使用标准压力表或倾斜压
力计进行校准。分别对满量程的20%、50%和80%进行校准,精度 应在每个校准点的2%之内,校准频率不超过90天。
2.2.12 从液位自动监测系统上获得每个埋地油罐的油气空间。 2.2.13 用公式1计算,将系统加压至500 Pa至少所需要的时间t。
t = V265F
式中:
公式 1
t ——将系统中油气空间的压力从0 Pa提高至500 Pa所需的最少
时间,min ;
检测所影响的油气空间,L; 充入系统的氮气流量,L/min ;
265 —— 压力和油气空间转换系数。
2.2.14 打开被检测加油机的底盆,找到预留的三通检测接头,按图1 用
软管将检测设备与氮气瓶、三通检测接头连接。打开短接管路上 的阀门。
图1
2.2.15 打开氮气瓶阀门,设置输出压力为35 kPa ,调节测试仪上的 调
节阀,使氮气流量在30 L/min~ 100L/min范围,开启秒表,开始 充压。在充压过程中如果到达500 Pa所需的时间已超过2.2.13公式 计算值的2倍,则停止检测,说明系统不具备检测条件。首先应检 查检测设备连接有无泄漏,如没有问题则应对系统进行检查是否有 泄漏。
2.3 限值
加油油气回收系统密闭性最小剩余压力限值见表1。油气回收系
统密闭性压力检测值应大于等于表1规定的最小剩余压力限值。
2.4 检测步骤
2.4.1 按《智能测试仪操作说明书》选择密闭检测界面,打开氮气瓶阀
门,设置输出压力为35 kPa ,调节测试仪上的调节阀,使氮气流量 在30
L/min~100L/min范围,充压至约550 Pa时,关闭氮气阀 门,秒表复
零,调节流速阀,当压力值在500Pa时,关闭流速阀, 并按〃 〃键,同时启动秒表开始计时,分别记录第1、2、3、4、5 分钟的压力值。
如果实际油气空间数值处于表1中所列两油气空间数值之间 时,根据公式2 ,计算出本次密闭检测的最小剩余压力限值。
P = (V-Vn)(Pn + 1-Pn)Vn + 1-Vn + Pn 2
公式中:
公式
P—实际油气空间对应的最小剩余压力限值,Pa ; V—实际油气空间数值,L;
Vn —表1中小于且与实际油气空间数值V相邻的值,L; Vn + 1—表1中大于且与实际油气空间数值V相邻的值,L;
Pn—表1中与Vn对应的最小剩余压力限值,Pa ; Pn + 1——表1中与Vn+1对应的最小剩余压力限值,Pa。
将第5分钟的压力值与最小压力限值进行比较。当第5分钟的压 力值大于等于最小剩余压力限值时,检测结果合格。按〃 〃键, 退出本项操作。
2.4.2 关闭调节阀及氮气瓶阀门,检测结束后释放系统压力。 2.4.3 将检测结果记录在密闭性检测原始数据记录表中。
2.4.4 如果油气回收系统由若干的油气回收子系统组成,则每个
子系统都要做密闭性检测。检测步骤同2.4.1~2.4.3。
3液阻检测 3.1 限值
加油站油气回收管道内液阻压力限值见表2。
通入氮气流速(L/min ) 液阻最大压力(Pa ) 18 <40 28 38
<90 <155 表2 3.2 检测步骤
3.2.1 液阻检测使用的设备与密闭性检测相同,设备连接方式一致, 可
在密闭性检测完成后直接进行液阻检测。
3.2.2 打开对应埋地油罐的卸油油气回收口 ,或检测用阀门。 3.2.3 按《智能测试仪操作说明书》选择液阻检测界面。
打开氮气瓶阀门,设置输出压力为35 kPa ,按〃 〃键,调节测 试仪上的流速阀,让氮气分别以18L/min、28 L/min、38L/min的流 速通过设备,当各流速稳定后,记录下对应流速下的压力值。当在 三个流速下测试完成后,将记录下的压力值与液阻限值进行比较。
当三种流速下对应的压力值全部小于对应的液阻限值时,检测 结果合格。按〃 ”键,退出本项操作。关闭调速阀及氮气瓶阀 门。
3.2.4 将检测结果记录在液阻检测原始数据记录表中。
3.2.5 拆下三通检测接头上连接的软管及氮气连接软管,结束本台加
油机测试。取下三通检测接头上连接的软管,恢复原来油气回收管 线的连接。
3.2.6 将测试仪接入下一台加油机,重复3.2.2~3.2.5检测步骤,直至
加油站所有汽油加油机全部检测完成。
3.2.7 关闭3,2.2打开的装置,并恢复到密闭检测前的状态。
4气液比检测 4.1 检测仪器和附件
检测设备:智能测试仪(IW—HJZH-n型) 加油适配器。
过滤器总成。防止杂质损伤设备\"使用时通过快装接头连接在测试 仪进气口。
密闭测试工装。用来检测测试设备连接后的密封性。由1个模拟加 、真空源(吸气球)、堵盖组成,使用时要根据被测对象来选 择相应的适配器。
氮气和氮气瓶、地线、检测用油桶、秒表、润滑剂
4.2 检测准备
4.2.1 设备在检测前要进行密封性泄漏自检,连接按图2,按《油气回
收智能测试仪操作说明书》选择液阻检测界面。
图2
打开流速阀,用真空压力源通过〃氮气进口 〃,使设备产生
1245Pa的真空压力,待压力稳定后,关闭流速阀,并按〃 〃键, 同时开
启秒表计时,3分钟后,真空压力保持在1230Pa以上视为通 过自检。自检合格后才能进行检测。
4.2.2 确认埋地油罐通气立管上的阀门已开启,压力/真空阀处于正常
状态。
4.2.3 如果用油桶盛油,开始检测之前应向油桶中加入约5 L汽油,并
保证接地装置连接正确。
4.3 检测要求
4.3.1 加油喷管与适配器的密封圈应连接紧密,正确润滑,不应存 在
泄漏,否则不能进行检测。
4.3.2 检测时,应防止被检测的加油或者与其共用一个真空泵的另
外加油发生泄露。
4.3.3 被检测的加油不得使汽油进入检测装置,否则此加油的气 液
比检测值将被认作无效。
4.3.4 检测前,不要排空加油软管气路和加油机中的汽油。 4.3.5 安装在线监测系统的加油站,将加油分别开启至加油机允许
的最大流量和20~30L/min范围内的某一流量,每支加油获得 2个气液比;未安装在线监测系统的加油站,仅将加油开启至加 油机允许的最大流量,每支加油获得1个气液比。按照加油的 每档流速检测每支加油的气液比。
4.3.6 在每次检测之后,应将所有检测器具中积存与凝结的汽油排 净。 4.4 限值
加油的气液比应在大于等于1.0和小于等于1.2范围内。
4.5.1 按图3连接加油、适配器、测试仪及油桶。
图3
4.5.2 正确连接气液比适配器和加油喷管,并确保连接紧密。美标 VR、OPW及HEALY油使用美标适配器,欧标ZVA油使用美欧 适配器。
加油适配器采用O型圈密封方式,使用时应在O型密封 圈内侧涂抹润滑剂,保证加与适配器之间的密封。
4.5.3 安装油桶与测试仪连接软管时,两端铜接头处要加装密封圈 (白
色O型密封圈)。
4.5.4 将秒表复位。将加油机上的示值归零。
4.5.5 按《油气回收智能测试仪操作说明书》选择气液比检测界面。
按〃 〃键,加油以一种档位开始加油,用秒表同步计时。当 加油量不小于15升时,停止加油,同时秒表停止计时,按〃
”
键。记录加油机实际加油量、加油时间和回收油气体积,按公式3 计算加油流速,按公式4计算气液比。
Qg= Gf-GiTx60
式中:
公式 3
Qg ---- 加油流速,L/min ;
Gi——加油机流量计上的最初读数,L;
Gf—加油机流量计上的最终读数,L; T——加油时间,s ;
60——分钟和秒的转换因子,s/min ;
A/L= Y ( Vf-Vi ) Gf-Gi
式中:
公式 4
A/L——气液比,无量纲; Y——气体流量计的修正因子; Vi——气体流量计的最初读数,L; Vf—气体流量计的最终读数,L; Gi——加油机流量计上的最初读数,L; Gf—加油机流量计上的最终读数,L。
根据计算出的A/L比值,判断气液比是否合格。将检测结果记 录在气液比检测原始数据记录表中。
4.5.6 加油更换一档位,重复4.5.4~4.5.5步骤,直至被检加油的 所
有档位检测完毕,按〃
〃键,结束本支油的检测。
4.5.7 重复4.5.1~4.5.6步骤检测所有加油。所有油检测完毕后, 按
键,退出本项检测。
4.5.8 检测结果确认
4.5.8.1 如果气液比不在标准限值范围内,而气液比检测值与限值的 差
小于或等于0.1时,可再做2次气液比检测,但之间不能对加油系 统和油气回收系统作任何调整。
4.5.8.2 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允许对气液比检测装置进行必要的调 整,
包括气液比适配器和加油。如果对气液比检测装置进行了调 整,那么这条前一次的检测结果作废。对3次检测结果做算术平 均,如果气液比平均值在给出的限值范围内,该加油气液比检测 达标,否则不达标。
4.5.8.3 如果气液比不在规定的限值范围内,而且气液比检测值与限 值
的差大于0.1 ,则被测加油点气液比检测不达标。
4.5.8.4 在最终得出气液比检测是否达标之前,应按照4.2.1~4.2.2再
进行一次检测后的密封性泄漏检查。如果检测装置不能通过泄漏检 查,那么气液比检测期间获得的所有数据都无效
4.5.9 检测收尾
4.5.10.1 从加油上拆下适配器。
4.5.10.2 将油桶中加入的汽油倒回相应的汽油储罐,并且在倒油之前 一
直保持油桶接地。在没有得到加油站同意的情况下,不应在油桶 中混合不同标号的汽油。否则,应将混合汽油倒回低标号的埋地油 罐。将油桶擦拭干净装车运输。
4.5.10.3 检测结束后,要对设备状态再进行一次确认,确保设备测试 期
间运行正常,否则在此期间所进行的检测无效。
4.5.10.4 检测结束后,应及时用堵盖将测试设备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密并将设备及附件码放整齐装箱运输。
封,
4.5.10.5 检查原始记录是否填写完整,并请加油站陪同人员签字确 认。
储罐油气 空间L 加油数 1-6 182 199 217 232 244 257 267 277 286 294 301 329 349 3 376 7-12 172 1 204 219 234 244 257 267 277 284 294 319 341 356 371 13-18 162 179 194 209 224 234 247 257 267 277 284 311 334 351 3 19-24 152 169 184 199 214 227 237 249 257 267 274 304 326 344 359 >24 142 159 177 192 204 217 229 239 249 259 267 296 319 336 351 13 2082 2271 2460 2650 2839 3028 3217 3407 3596 3785 4542 5299 6056 6813
7570 8327 9084 9841 10598 11355 13248 15140 17033 125 22710 295 30280 34065 37850 56775 75700 94625 3 396 404 411 416 421 431 438 446 451 458 463 468 471 473 481 486 488 381 391 399 406 411 418 428 436 443 448 456 461 466 471 473 481 486 488 376 386 394 401 409 414 423 433 441 446 453 461 463 468 471 481 483 488 371 381 3 396 404 409 421 428 436 443 451 458 463 466 468 478 483 486 3 376 384 391 399 404 416 426 433 441 448 456 461 466 468 478 483 486 如储气罐油气管线连通,则加油 谓攵等于汽油加油总数。否则, I仅统计通过油气管线与被检测储相关联的汽油加油数。 word格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