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班科学活动中互动的现状与策略初探2012.8

小班科学活动中互动的现状与策略初探2012.8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小班科学活动中互动的现状与策略初探

一、小班科学活动中互动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现状分析

《纲要》在“组织与实施”中明确提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观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指南》指出:“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和物质环境,关注、支持、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索和交往,满足儿童自主活动、自发学习的需要。”并在“科学”中多次提到:“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鼓励幼儿学习做简单的计划和记录,并与他人分享。”可见,当教师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的同时,也应有意识地关注幼儿间的互动行为,通过积极的互动来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小班幼儿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常常边做边想或先做后想,注意力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差,自控能力较弱,动手操作能力不够精细。因此,在进行科学探索活动时,有些幼儿会答非所问,无法进行科学猜想,需要教师的支持和引导;有些幼儿胆小,缺乏自信,需要教师的激励和鼓励;还有些幼儿理解及动手能力差,不会进行实验和验证,需要教师的示范和提示;有些幼儿自我中心主义,不愿与同伴交流、分享,需要教师创造合作和交往的机会。

在科学活动中建立教师和幼儿间,幼儿和幼儿间所形成的多边合作、交流的关系,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有效的互动,不仅使幼儿在互动的过程中树立自信,体验探究的乐趣,体会发现的喜悦;而且使教师在互动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技能,成为研究者和学习者;在提高科学活动的质量的同时,使教师和幼儿都能在活动中获得发展。

虽然当下不少教师从《纲要》和《指南》中已经认识到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的作用,但在科学活动实践过程中,师幼互动时的问题及对幼幼互动的忽视仍是值得思考和改进的。

2、存在问题

下面从小班科学生活中攫取几个片段,以局部反映互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片段1:

在《好吃的蔬菜》中,教师最后小结胡萝卜和黄瓜的营养价值时说道:“胡萝卜富含多种维生素,特别是它含有维生素A,对眼睛和皮肤很有好处,吃了眼睛亮;黄瓜含有很多细纤维素,吃了不会便秘。这两样蔬菜对小朋友们的身体都有好处,你们想吃它们吗?”幼儿虽然回答想吃,可情绪并不高。

可见教师虽然做足了功课,但是说教式的介绍并没有引起幼儿很大的兴趣和互动。教师

1

可以采用实物表演的方式,将胡萝卜和黄瓜贴上眼睛、鼻子,装扮成水果娃娃,让幼儿了解两种蔬菜的营养价值。如:

(1)教师:胡萝卜和黄瓜经常到小朋友的饭桌上来,有的小朋友喜欢吃,有的不喜欢吃,可是它们都很喜欢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俩在说什么呢?

(2)教师和配班分别模仿胡萝卜宝宝和黄瓜宝宝进行对话。

胡萝卜宝宝说:我是胡萝卜宝宝,小朋友们要是和我做朋友,吃了我以后,你们的眼睛就会变得更加明亮。黄瓜宝宝说:我是黄瓜宝宝,我的身上含有很多细纤维素,吃了我,你们不会便秘,身体会更加健康。齐说:我们都是很有营养的蔬菜,小朋友们你们想吃我们了吗?

这样一来,幼儿品尝的兴趣就大大激发出来了,也更易理解两种蔬菜的价值。 片段2:

在《感官总动员》中,教师仅在幼儿小组活动中直接指导幼儿“闻一闻!”“摸一摸!”而且为了让幼儿能够正确进行观察表格的记录,进行了完整示范在哪个格子里打钩,“刚才我们用了什么知道是花露水的?就在鼻子和眼睛的格子里打钩!”

可见教师虽然提供了充足的操作材料和记录表,但活动中一直以指导者角色自居,缺乏与幼儿共同探讨表格意义。教师可以先出示表格“你能看懂这个表格吗?”“这个图案的下面画了眼睛、鼻子、耳朵和嘴巴,是什么意思呢?我们需要用到哪种感官就可以知道它是什么?等会你们去试一试!”

这样一来,幼儿不仅可以带着目的去探索,而且也能理解表格的意思了。 片段3:

在《有趣的肥皂》中,教师采用了集中和分散的形式,当幼儿跑小组进行观察时,教师反复通过提问“这是什么颜色的肥皂啊?什么形状的?”“闻一闻,有什么味道啊?”“摸一摸,有什么感觉?”让幼儿分别通过看、闻、摸来认识不同的肥皂。

可见教师已经注意调动幼儿多感官地进行科学发现和探索,但幼儿在教师提出问题后进行的探索,使其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而且全程没有关注过幼儿间的交流,也没有提供交往的机会。教师可以在幼儿小组活动后让每个幼儿选择一块自己喜欢的肥皂,进行集中分享“你喜欢的肥皂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味道?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仔细听一听、看一看他的肥皂,看看你能不能找出小朋友没发现的地方,告诉他!”

这样一来,幼儿不仅有了自由表达的机会,同时也可能从同伴那里获得新知。 片段4:

2

在《认识小白兔》中,教师提供实物兔子,通过让幼儿看看、摸摸并亲手给兔子喂食,更好地观察兔子的主要特征,初步了解兔子习性。教师提问: “你喜欢小兔子的哪里?”“兔子的耳朵什么样的?”“兔子的眼睛什么颜色?”但当有幼儿表示“我家兔子的眼睛是黑色的!”教师没有给与回应,并阻止了该幼儿与其他幼儿的交流。

可见教师有意识地在在师幼互动中引导幼儿学习有序观察的方法,但对于个别幼儿的需求没有给与关注。教师可以追问“你家兔子眼睛是黑色的,它是小白兔吗?”(小白兔眼睛是红色的,而黑兔子的眼睛是黑色的)“回家问问爸爸妈妈,能把你的小兔带到我们班来做客吗?”

这样一来,科学活动有了更好地延伸,拓展了幼儿对兔子的认识。 以上四个片段小结了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

(1)互动方法和形式单一,尤其在科学知概念的理解和发现上。

(2)互动角色地位不等,教师多以指导者角色自居,缺少同伴式的参与性活动。 (3)能关注到师幼间的互动,缺乏促进幼幼间交往的意识。 (3)多关注探索的状态和结果,而忽略过程中幼儿的情感需求。 二、小班科学活动中进行互动的策略探索

1、具体实物,课件辅助,在科学活动中真正“学”起来

结合小班幼儿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欠缺观察方法和提问能力,观察物体上不够细致,

需要通过提问来引导。因此,尽可能地提供实物让幼儿观察和操作,对于一些细节幼儿无法集中注意观察和发现的,教师应有效利用多媒体来展示教学。如:在《食品袋上的秘密》中,教师通过提问加强师幼间互动的同时,利用课件展示了不同包装盒、包装袋,并利用画笔圈出了打开标记,利用幼儿观察、比较。“小锯齿藏在包装袋的什么地方?”“包装袋藏着许多打开的标记,在哪里?”“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你在哪里发现了标记,是什么样的?”使幼儿在课件的帮助下归纳整理认识不同的打开标记。

2、融入幼儿,言行暗示,在科学活动中真正“玩”起来

由于小班幼儿的直觉行动思维特点,加上喜欢模仿教师和同伴的言行,因此,在科学探索集体活动和自由操作中他们喜欢重复同伴的发现,更喜欢用肢体动作补充语言上的欠缺,虽然他们在集体活动和自由操作中能自然表达自己发现,但由于年龄特点和经验不足,这样的“发现”往往是片面、非本质的。所以,教师需做好合作者的角色,积极参与幼儿的活动,激发他们的活动兴趣,以自身的言行来启发、暗示、提醒幼儿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科学实验。比如:《认识小白兔》中通过让幼儿看看、摸摸并亲手给兔子喂食,更好地观察兔子的主要

3

特征,初步了解兔子习性。”教师和幼儿一同观察兔子, 教师用手指着兔子的耳朵,不用发问,幼儿纷纷表示:“兔子的耳朵长长的!”“兔子耳朵是粉色的!”教师追问:“都是粉色的吗?” “外面有毛是白色的,里面是粉色的!”当按序观察到嘴巴时,教师提出“兔子的嘴巴怎么动的,我们来学一学!”由此可见,在科学活动中,教师需有意识地提醒并加强幼儿语言表达的完整性,提出一些用动作表现的要求来满足幼儿的需求,更有利于幼儿的认识和理解。再如:教师在《拔萝卜》中设计了三个游戏“按标记找萝卜”“送萝卜回家”“给萝卜找照片”,并全程和幼儿一同游戏,使幼儿在游戏玩乐中发体验眼睛的作用,体会细致观察得到的成功的快乐。

3、提供机会,幼幼互动,在科学活动中真正“乐”起来

虽然幼儿在活动中对新鲜事物表现出较强的好奇心,但绝大多数幼儿不会主动与教师、同伴进行互动,尤其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幼儿不能围绕活动本身,需要教师的引导。可以在组织形式上,采用集体、分组和个别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多为幼儿提供与同伴交流的机会,在操作时可以借鉴同伴的经验,两两结伴也更有利于经验的分享。其次,在座位安排上,不要局限于马蹄状、半圆形的集中模式(教师中心),建议以小组或集体围坐圆形的形式进行交流(师幼平等),尽可能地提供幼儿相互交往的机会,容易产生思想的碰撞。比如:在《会唱歌的塑料袋》中,幼儿围坐圆形,在“塑料袋变魔术”“塑料袋唱歌”“塑料袋洗澡”的游戏中,不仅能发现身边同伴变出了什么,也便于幼儿展示自己的方法,促进幼儿相互学习。尤其当教师示范搓袋子,发出“沙沙”声:“还有什么办法能让塑料袋唱歌呢? ”幼儿便可以尝试或与同伴合作,创造出新玩法。

小班幼儿对于生活中常接触到的食物、玩具、交通工具等能有一定的认识和积累,但不全面;对于一些电、气等方面的经验少,不易理解。因此,开展适合小班幼儿互动关系建立的关键在于科学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兴趣,在内容生活化、活动游戏化中,教师还需注意通过语言和材料的支持来帮助幼儿进行大胆的探究和表达。

总之,在小班科学活动中教师尽量提供实物让幼儿观察,激发兴趣;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来感知、探索;利用多媒体来展示实物的细节,帮助幼儿学会观察;提供交往的机会,使幼儿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采用集体和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学习,帮助幼儿掌握一些观察的方法,积累简单的图示记录方法等。通过以上方法实现互动,从而有效促进幼儿及教师在科学活动中的发展。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