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复 习 测 试 题02

复 习 测 试 题02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复 习 测 试 题

02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1mol•kg-1 B1和1mol•kg-1B2的水溶液中,溶质的摩尔分数为( )。

A、 2 /57.6 B、1/18 C、55.6/57.6 D、 2 物质的量浓度:c(mol/L)n(mol)WB/MB1000 V(L)V(mL)物质的质量摩尔浓度:m(mol/kg)n(mol)WB/MB1000

WA(kg)WA(g)物质的摩尔分数:Xini n总解:依题意有:溶质的n=nB1+nB2=1+1=2

体系的总摩尔数n总= nB1+nB2+n水=2+1000/18=57.6 Xini2 ∴选A。 n总57.62、有半透膜存在时,下列四组溶液体系中等渗溶液是( )。

A、 纯水与0.1 mol•Kg-1蔗糖溶液

B、 0.01 mol•Kg-1甘油溶液与0.01 mol•Kg-1Mg(NO3)2溶液 C、 0.01 mol•Kg-1蔗糖溶液与0.01 mol•Kg-1乙二醇溶液 D、 0.1 mol•Kg-1NaCl溶液与0.1 mol•Kg-1葡萄糖溶液 解:等渗溶液是指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浓度相等。

A、△C=0.1-0.0=0.1 B、△C=0.03-0.01=0.02

C、△C=0.01-0.01=0 D、△C=0.2-0.1=0.1 ∴选C。

1

3、有四种水溶液:(a)0.3 mol•Kg-1KCl溶液;(b)0.1 mol•Kg-1蔗糖溶液;

(c)0.25 mol•Kg-1NH3溶液;(d)0.03 mol•Kg-1BaCl2溶液,其在相同条件下冷却试验,出现冰冻的先后顺序是( )。

A、 (d) (b) (c) (a) B、 (b) (d) (c) (a) C、 (a) (c) (b) (d) D、 (d) (c) (a) (b) 解:根据△=ikm 凝固点:Tf=Tf0-△ 沸点:Tb=Tb0 +△

蒸汽压:P=PA- △ 渗透压: Π=icRT≈imRT (a)0.6 、(b)0.1、(c)0.25 A、 反应速率:12Δc(N2O5)/t14Δc(NO2)/t B、 反应速率:Δc(NO2)/tΔc(O2)/Δ/ C、当Ea正Ea逆,反应速率V正V逆 D、 当Ea正Ea逆,升温有利于正反应进行。

解:速率的定义:指单位体积的反应体系中反应进度在单位时间里的变化

率。

(1)速率公式:

1dcA1dcB1dcG1dcD 也可写为: adtbdtedthdt

1dnA1dnB1dnG1dnDaVdtbVdteVdthVdt (2)速率常数:kAeEa/RT (3) lnk2EaT2T1() k1RT1T2 当Ea正Ea逆,升温有利于正反应进行。 ∴D.

2

5、[Al(H。 2O)2(OH)4]的共轭酸是( )

2A、 [Al(H2O)(OH)5] B、 [Al(H2O)3(OH)3] 3C、 [Al(H2O)4(OH)2] D、 [Al(OH)6]

解:求算某物质的共轭酸碱的方法是:±H+(一个) 酸 - H+ = 碱

+2[Al(H2O)2(OH)4]- H = [Al(H2O)(OH)5]

碱 + H+ = 酸

+ [Al(H2O)2(OH)4]+H=[Al(H2O)3(OH)3]

∴选B.

6、给定NH4Cl溶液体系,下列操作的结果推理正确的是( )。 A加入对应盐NH4Cl,

[NH4]增大,NH3•H2O的电离度变小

B、加入HCl溶液,同离子效应使NH4Cl的解离度降低, C、加入与NH4Cl等量的NH3•H2O,溶液的pH< 7, D、加入大量的NaCl,溶液的pH=7 ,

解:A、给定的体系是NH4Cl体系,NH4Cl为强电解质,[NH4+]增大,与NH3•H2O的电离度无关。

B、NH4Cl为强电解质,加入HCl,对NH4Cl的解离度无影响 C、形成的是NH3.H2O~NH4Cl碱型缓冲体系,pH>7.0 D、因为NaCl为中性溶液,故被稀释后的溶液pH=7. ∴选D。

7、一般浓度的Na2HPO4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可近似等于( )

A、 C、

Kθa3/c B、

θKθa2Ka3 D、

Kθa3c

θKθa1Ka2

θ 解:Na2HPO4为两性盐,根据:c(H)Kθan1Kan θ 有:c(H)Kθa2Ka3 ∴选C。

8、下列溶液中[S2-]最小的是( )。

3

A、 0.1molL1H2S溶液

B、 等体积0.1molL1H2S和0.1molL1NaOH混合液 C、 等体积0.1molL1H2S和0.1molL1HCl混合液 D、 等体积0.1molL1H2S和Na2S混合液 解:A、H2S

H++HS- HS-H++S2- (以第一步解离为主)

B、加入NaOH,有:H2S+NaOH=NaHS+H2O H2S C、H2S

H++S2- (S2-浓度增大) H++HS- HS-=H++S2-

加入HCl=H++Cl- (完全解离),产生同离子效应,以上两个平衡左移,故S2-的浓度减少。

D、加入Na2S,因为是强电解质,完全解里,S2-增大。 ∴选C。

θ9 、已知过程AgXAgX(s)的ΔrGm则298K时 AgX(s)55.79kJmol1,

的Kθ。 sp( )

A、 10.98 B、 109.78 C、 109.78 D、 9.78 解:由 AgXAgX( s) 定温平衡是:Kθ11

c(Ag)c(X)KθSPθ 根据ΔGmRTlnKθ2.303RTlgKθ

-55.79=-2.303×8.314×10-3×298lgKθ

Kθ=109.78

θ

Ksp=10-9.78 ∴选B.

10、配平反应: P4(白磷) + OH  H2PO2 + PH3(g),OH-的系数是( )。

A、 3 B、 4

4

C、 2 D、 1

解:氧化过程: P4(白磷)→4H2PO2- P4(白磷)→4H2PO2-+4e

P4(白磷)+8OH-→4H2PO2-+4e 还原过程: P4(白磷)→4PH3

P4(白磷)+12e→4PH3

P4(白磷)+12H2O+12e→4PH3+12OH-

两式乘以适当系数: P4(白磷)+8OH-→4H2PO2-+4e ×3 +) P4(白磷)+12H2O+12e→4PH3+12OH- ×1 4P4(白磷)+12OH-+12H2O=12H2PO2-+4PH3

整理得:P4(白磷)+3OH-+3H2O=3H2PO2-+PH3 故OH- 的系数为3。 ∴选A.

11已知AgCl和Ag2CrO4的KSP分别为1.8×10-10,1.1×10-12,若混合液中,

c(Cl-)=c(CrO42-)=10-5(mol.L-1,当加入Ag+达10-4mol.L-1时,则会发生( )。

A、AgCl先沉淀 B、 只有AgCl沉淀 C、 只有Ag2CrO4沉淀 D、 二者都沉淀

解:根据不同类型,同浓度的离子产生沉淀应为Qc先超KSP则先产生沉淀。对于Cl- Qc=c(Cl-).c(Ag+)=10-5×10-4=10-9>KθSPAgCl (有AgCl沉淀产生)

对于CrO42- Qc=c(CrO4-).c2(Ag+)=10-5×(10-4)2=10-13∴选B.

12、向含Cl-、Br-、I-、CrO42-离子(浓度均为0.1mol.L-1)混合溶液中,逐渐滴加AgNO3溶液,下列实验现象符合事实的是( )。

KθSpAgCl=10-10 KθSpAgBr=10-13 KθSpAgI=10-17 KθSpAg2CrO4=10-12

A、 首先析出的沉淀是Ag2CrO4

解:(1)同类型,同浓度,KθSP小者先沉淀,

沉淀顺序:AgI→AgBr→AgCl

(2)不同类型,同浓度,计算沉淀剂用量,需沉淀剂浓度小的先产生

5

10109c(Ag)10(mol/L) -

沉淀 对于Cl有:c(Cl)0.1

KθSPAgCl 对于CrO4有:c(Ag)2-KθSPAg2CrO4101263.210(mol/L) 2c(CrO4)0.1 ∴AgCl比Ag2CrO4先产生沉淀。故最后沉淀的是Ag2CrO4。 B、 出现AgI沉淀时,c(Cl-)c(Ag+)101716解:出现AgI沉淀时,溶液的c(Ag)10(mol/L) c(I)0.1KθSpAgI10 QCAgClc(Cl)c(Ag)0.110161017Kθ SPAgCl10 故B正确。

C、 产生四种沉淀时,溶液中c(Ag+)有4个数值

因为都在同一个体系,故溶液中的c(Ag+)仅有一个数值。所以C是错误的。

D、 出现AgBr沉淀时,其它三种离子已沉淀完全

因最后产生的沉淀时Ag2CrO4,故出现AgBr沉淀时CrO42-还没有沉淀完全。 13、标态下,对电池反应Cu+2Ag+=Cu2++2Ag,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 A、 (-)Cu|Cu2+(c1)||Ag+(c 2)|Ag(+)

0.059lg[c(Ag)/c] B、 (Ag/Ag)2C、 (-)Ag|Ag+(c1 )||Cu2+(c2 )|Cu(+)

1lg[c(Cu2)/c] D、 (Cu2/Cu)0.059解:依题意有:正极:Ag+/Ag 2Ag+2e=2Ag

0.059lg[c(Ag)/c]2 (Ag/Ag)20.059lg[c(Ag)/c] 12+

负极:Cu/Cu Cu-2e=Cu2+

0.059(Cu2/Cu)lg[c(Cu2)/c]

2

电池:Cu+2Ag+=Cu2++2Ag

电池符号:(-)Cu|Cu2+(c1 )||Ag+(c2 )|Ag(+)∴选A。

6

14、标态下,下列电对中值最小的是( )。

A、 Fe3+/Fe2+ B、[FeF6]3-/Fe2+ (Kf=1014) C、[Fe(SCN)6]3-/Fe2+ (Kf=1025) D、[Fe(CN)6]3-/Fe2+ (Kf=1042) 解:Fe+e=Fe

3+

2+

0.0591c(Fe3) (Fe/Fe)lg[]

1c(Fe2)32θ 由式中可看出,c(Fe3), 1, c(F2e) 因为B、C和D的Fe3+均与配体形成了同类型的配离子,故Fe3+的浓度

都降低了,且Kf越大,则Fe3+的浓度越低,所以选D。 15、从Hg元素电势图:Hg2+ 0.91V Hg22+ 0.79V Hg

(Hg2/Hg)

求得(Hg2/Hg)值为( )V。

A、 0.85 B、 0.97 C、 1.70 D、 0.425

n11n22解:根据有:

n1n2221(Hg2/Hg2)1(Hg2/Hg)(Hg/Hg)

2

2 

10.9110.790.85(V) ∴选A。

216、稀KI溶液滴加AgNO3过量后的胶体溶液,下列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值最小的是( )。

A、NaCl B、MgSO4 C、K3[Fe(CN)6] D、Na2HPO4

解:滴加AgNO3过量后,胶核是AgI,电位离子使Ag+,溶胶为正溶胶,

对其起聚沉作用的是电解质的阴离子,且阴离子的电荷数越高,聚沉值就越小。

∵ 电荷数:[Fe(CN)6]3-> SO42-= HPO42->Cl- ∴选C

7

17、配合向沉淀转化反应通式为

M~Lm+m沉淀剂AML+MAms)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定温平衡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Kθj[c(L)/cθ]m[c(ML)/cθ][c(A)/cθ]m1 θθKfKSP B、给定配合物,转化反应生成沉淀物的Kspθ越小,配离子越容易转化为沉淀物

C、指定转化反应沉淀物,配离子的K fθ,越小,配离子越难转化为沉淀 D、定温转化反应平衡时下式成立:

C(M~Lm)=c(Mn+)=c(L)=c(A)

18、对于[FeF6]3-(外轨型)和[Fe(CN6)]3-(内轨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事( ) A、两配离子都取得正八面体构型

B、[Fe(CN6)]3-的中心离子采取d2SP3杂化 C、[FeF6]3-溶液中的自由Fe3+浓度较小

K D、f[Fe(CN)36]Kf[FeF]3

619、波函数符号210标记的原子轨道时( )。 A、2Pz B、2S C、3Px 1、1Pz

20、下列各组物质中,S元素氧化数不相等的是( )。

A、H2SO3和SO2 B、SO3和H2SO4 C、Na2S2O3和Na2S4O6 D、Na2SO3和SCl4 解:根据化合物中所有元素的氧化数的代数和等于零有: 设Na2S2O3和Na2S4O6中S的氧化数为X 则:依题意有:2+2X+3×(-2)=0 X=2 2+4X+6×(-2) X=5/2

∴选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21、就物质的酸性而言,同周期非金属的氢化物(如NH3、H2O、HF)自左至右酸性 增大 ,对含氧酸(HO)mXOn ,与成酸元素X结合的非羟基数目n值越大,

酸性 越强 。

如: HClO4 、 H2SO4 、 H3PO4 (Ka1=10-3) 、H2SO3(Ka1=10-2) (HO)ClO3>(HO)2SO2>(HO)2SO>(HO)3PO

22、CaO、MgO、BeCl2三种物质的热稳定性由大到小排序为 CaO>MgO>BeCl2 。 23、就卤化氢HF、HCl、HBr、HI分子的极性由强到弱排序为HF>HCl>HBr>HI, 分子间的色散力由强到弱的排序为HI>HBr>HCl>HF ,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HF> HI>HBr>HCl 。

8

24、H2O2与K2Cr2O7反应,生成蓝色的过氧化铬,以反应式表示为: K2Cr2O7+4H2O2+H2SO4=5H2O+K2SO4+2CrO(O2)2 (蓝色) 。

25、以反应式表示在酸性介质中高锰酸钾与过氧化氢反应: 2KMnO4+5H2O2+3H2SO4=K2SO4+2MnSO4+8H2O+5O2.

26、价电子构型为4S24P5的元素处于 第四 周期 第ⅫA 族;价电子构型为3d54S2的 第四 周期 第ⅫB 族。

27、同条件下FeCl3能与KI反应生成I2,FeSO4能与溴水反应生成,Fe3(SO4)3,由此可以推断电极电位(I2/I),(Br2/Br)和(Fe3/Fe2)中最大的是

(Br2/Br),最小的是(I2/I)。

解:依题意有:2Fe3++2I-=2Fe2++I2 可知:(Fe3/Fe2)>(I2/I) 2Fe2++Br2=2Br-+2Fe3+ 可知(Br2/Br)>(Fe3/Fe2) 28、下列浓度各为0.1mol/kg的蔗糖溶液、K2SO4溶液、NaNO3溶液和Na3PO4溶液的渗透压由高至低顺序为Na3PO4> K2SO4> NaNO3>蔗糖,凝固点由高至低顺序为蔗糖> NaNO3> K2SO4> Na3PO4 . 解:根据:△=ikm Tf=Tf0-△ Π=icRT ∵i值:Na3PO4> K2SO4> NaNO3>蔗糖

29、1.0×10-10mol.L-1HCl溶液pH= 7.00 ,pH=0的NaOH溶液浓度为

10-14 mol.L-1。

30、[Al(OH)2(H2O)]+名称是 二羟基·一水合铝(Ⅲ)离子 ,配位原子是 O(氧原子)。

三、理解与判断。(每小题1分,共15分) ※※、已知复杂反应2N2O5→4NO2+O2的反应机理:

①N2O5→N2O3+O2(慢) ②N2O3→NO2+NO(快) ③N2O5+ NO →3NO2(快)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与否(31-35)。(对打“√”,错打“×” )

31、复杂反应2N2O5→4NO2+O2的速率方程为:ν=k.c(N2O5) ( √ ) 因为复杂反应的速率由漫步骤决定。

32、当反应物的浓度增加一倍,反应速率加快4倍。 (×)

9

解:当反应物的浓度增加一倍时,此时将是原来浓度的2倍 根据ν=k.c(N2O5)=k.[2c0(N2O5)]2=4k.c0(N2O5)

33、该反应的反应级数为二级。 ( × ) 解: 反应的级数是指速率方程中反应物的浓度指数和

因为该反应的速率方程为:ν=k.c(N2O5),浓度的指数和为1 故反映应为一级反应,所以错误。

34、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是速率常数k值变大; (√ ) 根据k=Ae-Ea/RT可知,温度升高k值变大。

35、当温度变化处于低温区时,反应速率变化较高温区敏感 (√ ) ※※、分析下列溶液体系:① 0.1mol•Kg-1蔗糖水溶液 、 ②0.1 mol•Kg-1 HAc水溶液 、③0.1 mol•Kg-1 NaCl水溶液 、④ 0.1 mol•Kg-1CaCl2水溶液,判断下列说法(36-39)正确与否(对打“√”,错打“×” )

36、含溶质颗粒数最多的溶液体系是0.1 mol•Kg-1CaCl2水溶液。 (√ ) 37、相同条件下试验,0.1 mol•Kg-1蔗糖水溶液最后沸腾。 ( × ) 38、相同条件下冷却试验,最后出现冰冻的是0.1 mol•Kg-1 CaCl2溶液。 (√ ), 39、0.1 mol•Kg-1 HAc水溶液和0.1 mol•Kg-1 NaCl水溶液为等渗溶液。 (× ) 解:∵ ①蔗糖i=1; ②HAc 1M~Lm判断下列说法正确与否(40-45)。

(对打“√”,错打“×” )

40、配 离 子M~Lm的稳定常数K稳Θ愈大,配离子愈稳定。 ( √ ) 41、同 类 型 配 离 子 的不 稳定常数K不 稳Θ愈大,配离子愈不稳定,溶液中有关离子的

浓度愈小。 ( × ) 42、当 配离子的配体L为弱 酸根( 如F-、SCN-、CN-、CO32- 等),加入强 酸有助于配离子稳定。 ( × ) 43、向 配离子溶液中加入某还原剂,溶液中的还原剂与自由的中心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配离子的稳定性增强。 ( × )

44、在电对Mn+/M体系中加入配合剂,发生上述配合反应,使电对的电极电势降低。( √ ) 45、配制SnCl2溶液时,通常在溶液中加入少许Sn粒,这是为防止Sn2+离子被

10

空气氧化,发生的反应是Sn4+ + Sn = 2Sn2+ ( √ ) 四、计算题。(47题8分,48题10分,49题7分,共25分)

46、孕酮是一种雌性激素,经分析其中含H 9.5%,含O 10.2%,含C 80.3%。 现将1.50克孕酮试样溶于10.0克苯中,所得溶液的凝固点为3.07oC,求孕酮的分子式(已知Kf(苯)5.10,苯的凝固点为5.50oC)

47、将0.02 mol·L1 CuSO4溶液与2.08 mol·L1 NH3·H2O溶液等体积混合,求:

(1)、溶液中[Cu2+]是多少?

(2)、该溶液与Cu构成电对Cu2+/Cu体系,则(Cu2+/Cu)等于多少?

122 K (Cu/Cu)0.3402V 24.810fCu(NH3)448、HAc是一种常见的弱酸,常温下有一定的挥发性,已知如下数据:

 fHm/ kJ·mol-1 -487.0 -436.4

Sm/ J·mol-1·K-1 159.8 293.3

(1)根据计算判断298K、101.3kPa时反应是否自发;

(2)设△rHmө和△rSmө不随温度改变,求101.3kPa下HAc(l)的沸点。

11

复 习 测 试 题

02答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A 6、D 11、B 16、C

2、C 7、C 12、B 17、D

3、A 8、C 13、A 18、C

4、D 9、B 14、D 19、A

5、B 10、A 15、A 20、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21、增强;酸性越大。 22、CaO>MgO>BeCl2

23、 极性: HF>HCl>HBr>HI 色散力:HI>HBr>HCl>HF 沸点:HF> HI>HBr>HCl

24、K2Cr2O74H2O2H2SO45H2OK2SO42CrO(O2)(蓝色) 225、2KMnO45H2O23H2SO4K2SO42MnSO45O28H2O 26、 第四周期第ⅫA族; 第四周期ⅫB族。 27、Br2/Br;I2/I。

28、Π:Na3PO4>K2SO4>NaNO3>蔗糖;Tf蔗糖>NaNO3>K2SO4>Na3PO4。 29、7.0 ; 10-14 30、二羟基·四水合铝[Ⅲ]离子; 氧原子

三、理解与判断。(每小题1分,共15分) 31、√ 36、√ 41、×

12

32、√ 37、× 42、× 33、× 38、√ 43、× 34、√ 39、× 44、√ 35、√ 40、√ 45、√ 四、计算题。(47题8分,48题8分,49题9分,共25分)

47、解:依题意有:(1)tKf(苯)m5.10WGM孕酮10.01000

△t=5.50-3.075.101.501000

GM孕酮10.0GM孕酮314.81(g.mol-1)

(2)据分子中碳、氢、氧的含量求原子数目

HGM孕酮9.5%/1.030(个) OGM孕酮10.2%/162(个) CGM孕酮80.3%/1221(个)

孕酮的分子式为:C21H30O2

48、解,依题意有:(1)等体积混合后

[Cu2]0.02V/2V0.01(mol.L1)

[NH3H2O]2.08V/2V1.04(mol.L1) 设平衡时,溶液中的[Cu2]x(mol.L1),则有:

Cu24NH3H2O[Cu(NH3)4]2

初始: 0.01 1.04 0.0 平衡时: X 1.04-4(0.01-x) 0.01-X

12∵NH3.H2O的浓度很大,且K较大, 24.810fCu(NH3)4∴[NH3.H2O]=1.04-4(0.01-x)≈1.00(mol.L-1)

[Cu(NH3)2(mol.L1) 4]0.01x0.01 13

KfCu(NH23)4[Cu(NH3)2124] 4.81024[Cu][NH3H2O][Cu2]0.012.081015(mol.L1) 1244.810(1.00)0.0591lg[Cu2] 2(2) (Cu2/Cu)(Cu2/Cu)=0.3402+

0.0591lg[2.081015) 2 =-0.0936(V) 49、解:依题意有:

(1)rHm(298K)fHm(HAc,g)fHm(HAc,l)

=-436.4-(-487.0)=50.6(kJ.mol-1)

rSm(298K)Sm(HAc,g)Sm(HAc,l)

=293.3-159.8

=133.5(J.mo-1l.K-1)

 rGmrHmTrSm=50.6-298×133.5×10-3 =10.817(kJ.mol-1)>0

所以反应在298K、101.3kPa下正向非自发。

rHm(2)根据T转有: rSmT沸点50.6103379.03(K)

133.5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