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学生的消费观

大学生的消费观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大学生的消费观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的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也提出来新的挑战。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任务落实到每个家庭、每个人。因此,这要求当代大学生必须理性合理消费,不能铺张浪费。但是,由于大学生所处的年龄及其心理发展的特殊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拉他们的消费。在日常生活中,还存在着很多误区和问题。如何深入的剖析问题的内在成因,并通过多种途径解决问题,帮助大学设备共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1)攀比心理重,消费中两极分化严重

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由某个国际巨星代言的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2)大学生消费易盲目冲动,缺乏理性

很多大学生,在月初时花钱大手大脚,什么品牌专卖店是他们必去之处,有句话是“宁可饿肚子,不可丢面子”,这就是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为了弥补上月月底肚子所受的“委屈”,大吃大喝也是他们的选择范围,大学生们走出校园食堂到外聚餐的费用与日俱增,麦当劳,肯德基以及一些价格不菲的特色小吃已成为当前大学生尤其是校园情侣们经常光顾的地方。于是这些便造成了一些大学生月底生活紧张的局面,甚至有一些家里有经济能力能力的大学生,向银行贷款消费,下个月补这个月的漏洞,循环往复,形成了恶性循环,最后只能向家里求援,一顿教训肯定少不了。

(3)消费中从众现象突出,铺张浪费严重

校园里不乏“穿衣戴帽各有一套,抽烟喝酒各有所好”、“吃的高档、穿戴时髦、玩的够派、抽烟名牌”之辈。有些大学生下餐馆、赶舞场、览名胜、春游、秋游、过生日、会朋友、吃奖金、喝补助,名目繁多,五花八门,大学生纷纷搭上宿舍、班级、朋友、老乡的班车,无视自己的经济基础,钞票大把地花。有当局者一语道破天机:无可奈何,为了面子,只好不顾底子喽。

(二)大学生消费无趣的内外因素

(1)大学生内在消费心理的驱使

1、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伴随着自

我意识觉醒而来的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环境的塑造,使他们在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都有自己特有的看法。虽然他们的消费来源依赖于家庭,但他们却有强烈的消费自主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没完全成熟,如果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

2、尊重需要而引起的消费炫耀心理在学生消费中表现为重物质消费,轻教育投资。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尊重需要居于生理、安全、友谊和爱的需要之上而处于较高级的第四层次。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尊重需要,他们多方面的努力在相当程度上都是为了建立自尊和他尊体系,以实现其自我价值。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客观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生活消费领域,就是对物质生活的高追求。大学生中有许多以拥有各类名牌而不是用才华作为炫耀的资本,这实际上反映出他们心理上的一个症结:用富裕的物质生活来充实美化自己的形象,以求得自尊的满足和心理的平衡。这种现象的扩散,会在一定范围内形成重物质消费的风气。

3、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是大学生消费攀比心理的心理学动因。大学生们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风骚的畸形心理。这样,相互攀比现象就有了产生的土壤。攀比心理表现在看似相互矛盾,实则本质相同的两个方面:一是从众心理,即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事物,个人也基本上乐意接受,大学生也不例外;二是求异心理,这种心理状态的存在,使某种时尚满足了大学生一时审美的心理需要之后,又必然会产生新的需要,渴望消费再有新变化和创新。

(2)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到位

1高校“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引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缺少与人生观、价值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引导目的。

2园文化建设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等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3)社会不健康消费行为的影响

1.社会上非主流的享乐主义消费观,给大学生带来了很深的影响,是造成大学生消费观念偏颇的主要因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我国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消费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消费观念不断受到冲击。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处在不成熟的阶段,互相攀比的消费心理较为普遍,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消费观。 2.近年来消费主义的价值观在我们的社会中逐渐上升,当然也对在校的大学生产生了影响。按照这种价值观,一个人是不是值得尊重,是不是有品位,主要取

决于他的消费水平。一个人的消费水平越高,消费能力越强,就越是能够证明他的成功。在中国,应该说是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首先接受了这种价值观,然后又逐渐辐射、传染到其他社会阶层,最后演变为一种国民的集体无意识。

(三)引导大学生走出消费误区的对策

(1) 多途径推动大学生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

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光荣传统,科学规划安排,是个人消费标准与家情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人们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2)不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加强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消费观和人生观、价值观密切相关。在现阶段,要把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放在首位,让大学生分清什么是正常消费,什么是盲目攀比,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消费意识,从理性的高度拨开学生心头的困惑,促进深层次思想问题的解决,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不良倾向,引导他们懂得对幸福的追求应立足于现状,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去获得。 进行消费道德教育 当前,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的内容丰富而复杂,应当强调“合理与适度”的消费,反对高消费、超前消费;强调勤劳俭朴等节俭消费观,反对挥霍浪费等消费主义观念;强调理性消费,反对非理性的盲目消费;强调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消费,反对不健康或有害的精神文化消费。强调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强调智力性、发展性消费,反对只重视娱乐性、消遣性消费,从而提高消费结构中的文化、教育含量,实现最大的消费效益。

引导大学生学会理财

从新世纪之初,我国教育界一些专家已经发出呼吁:“理财教育应该从青少年抓起”。而中国的青年直到大学阶段才开始的生活,因而大学生理财教育更为重要。理财教育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理财价值观的教育,包括对金钱、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和价值认同;二是理财基本知识的传授,包括经济金融常识以及个人家庭理财方式;三是理财基本技能的培养,包括理财情境教育、实际操作训练和理财氛围的营造。通过理财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科学的消费观,不但要敢花钱,而且要会花钱,是一个有理智的敢花与会花的统一。 (3)营造良好的社会消费风气

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全社会的事情,还需要有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家庭的配合。因此,必须动员起社会各界的力量,如消费者组织、有关的宣传媒介、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科研部门等等,大家齐抓共管。努力构建一个节约的社会环境,使学生更多的溶于一个节约的社会风气里,从而更好培养自己节俭的生活作风。

我们只是学生,我们吃的用的穿的都是父母得血汗钱,在我们没有经济能力时,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资格去大手大脚,不要因而虚荣而去攀比,或许那样你赢得了面子,但是你更失去了你做人的人格,不要因为一时的光环而迷失了自己,那样你得到的将是一辈子的内疚,给父母多一份体谅,给自己多一份警告,我只是个学生,我是不是该更好的去利用金钱,是不是该暂时放下那所谓的虚荣,我是不是该养成一个科学的理财意识,去更好的面对今后的人生和挑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