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立达中学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初一语文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第一部分(24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_______(zhǎn)新 ②玛______(nǎo) ③叱_______(zhà)风云 ④丰功伟______(jì) 2.下边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①别去打扰它吧!它是署天暮色的点辍,是夏至那天镶在天幕上的漂亮手饰。
②为了筹建长城站,他沤心沥血;长城站落成时,这位作风凌厉的男子汉也流泪了。
错别字 改 正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万籁此俱寂,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题破山寺后禅院》) ②__________________,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 ③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___________》) ④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⑤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
⑥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⑦居高声自远,_________________。(虞世南《蝉》)
4.请简述《西游记》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情节(过程和结果)。(2分) 5.新闻专题:
①给下面材料拟一则新闻标题。(2分)
美国近日向记者发送的一份最新清单显示,中国于6月14日通过国际海事组织向美方提出,愿向美方提供用于阻挡油污扩散的“拦油栅”,美方在清单中表示正在考虑中方的这一协助意愿,并在是否需要偿还一栏中填写“是的”,表明即使接受协助也不是无偿的。5月初,美国曾发表声明谢绝国际援助,。不过随着漏油量和漏油面积的 逐渐扩大,美方态度开始发生转变。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生迄今已近两个月。据科学家新 近估算,目前每天约有3.5万桶至6万桶原油泄入墨西哥湾。
②2010年南非世界杯正如火如荼,(《姑苏晚报》报道亦很精彩。荷兰队以2比0击败丹麦队,标题为“橙衣军团”击碎童话;首战精彩绝伦,次战却突然熄火,日耳曼战车以0:1败给塞尔维亚,标题为“德”意忘形;6月19日晚,面对日本队祭出的铁桶阵,“郁金香”褪去了华丽的外衣,而凭借斯内德势大力沉的远射,还是以1:0力克东瀛武士,橙衣军团两战全胜率先从小组出线,标题是小“荷”才露„„
请选择上面三则新闻标题中的一则,试说其妙。(2分)
1
第二部分
阅读[甲][乙]两段材料,完成6—9题;(10分)
【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三戒黔之驴》)
【乙】临江之人,畋(音tián,打猎)得麋麑(音mí ní)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音dá,惊吓)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致死不悟。(《三戒临江之麋》)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 )(2分) 益习其声 驴不胜怒 ..AB 普少习吏事(《赵普》) 亦荆吴形胜之最也(《黄鹤楼》) .. 虎因喜 以为神 ...CD 问塔动之因(《梵天寺木塔》) 以为犬良我友 ... 自是日抱就犬 .E
是吾剑之所从坠(《刻舟求剑》) .
7.下列句中加点词与“蹄之”的“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B.富人于五所园也 C.鞭数十,驱之别院 D.遂以名楼 ....8.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句。(4分)
①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②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 9.《三戒》是柳宗元谪居永州时所写,借糜、驴、鼠三种动物的可悲结局,讽刺社会上 的
三种人。读后请思考作者讽刺的是哪些人。(2分) 阅读《沁园春雪》,完成10—13题。(8分)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0.自古以来,骚人墨客,多以雪为题;诗坛文苑,多有咏雪之作。选出与“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意境相一致的一项。 ( )(2分) A.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张元《残句》)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C.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2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11.清刘体仁《七颂堂词绎》曰:“词起结最难,而结尤难于起”,“须结得有‘不愁明月
尽,自有夜珠来’之妙”。此词的结尾三句,正有这样的妙处。请简要分析。(2分) 12.1925年10月,在苦苦寻求救国之路时,写下了《沁园春长沙》,发出了“怅
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疑问。经过十年求索,1936年2月,他写下了《沁园春雪》,给出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答案。两首词词牌相同,结构相似,主旨相连,一问一答,遥相呼应,妙趣横生。试比较这两首词上阕写景的词句,它们在写法有什么相同之处?请作简要分析。(2分)
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 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蝾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沁园春·长 沙》)
13.从以上两首词作中概括的诗词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6题。(6分)
①布伦达·坦和马特·考斯特是纽约某学院的学生,最近他们完成了一个基于DNA条码技术的项目。所谓DNA条码,是指从标准DNA基因序列中截取的片段,可以用来确定物种。
②他俩从公寓、商店等地收集了217件样品,一一照相并大致分类后,送到美国国家 自然博物馆做DNA条码的分析。不久,科学家陆续返回了DNA序列报告,每个样品的DNA序列(如果能提取的话)由650个字母组成。他们将其输入在线搜寻引擎,与其中的生命条码数据库和基因银行中的条码记录作比对,确定样品的物种。
③令人震惊的是,16%的样品揭示了纽约食品市场中“挂羊头卖狗肉”的把戏。比如, 名贵的“羊奶酪”,实际上就是用牛奶制成的;卖高价的“鹿肉”狗食是牛肉制成的;而 标明“鲟鱼鱼子酱”的东东,则出自密西西比河的大硬鲭鱼。
④2008年,他们的2位同学在曼哈顿餐馆和市场发现“贴错鱼名标签”的寿司,引发了一场“寿司门”风波。看来,这样的“失误”绝非偶然。这种把戏不仅让消费者出了冤 枉钱,还可能危及对特定食物过敏的人;另外,对有特定宗教信仰的人也颇具伤害。 ⑤洛克菲勒大学的研究员、物理学家马克·斯多克尔称赞学生们的工作,,并认为“基 于DNA条码证据确定犯罪事实的案例不久就会出现,尽管单凭这项报告还不能锁定涉案的零售商或产品。”他们最终能确定的物种共95种;还发现了不少其他的有趣结果,比如, 送检的来自厨房的蟑螂并不是常见的美国蟑螂;鸡毛掸上的羽毛来自鸵鸟;从一个旧发刷 提取到人类的基因。
⑥多数DNA在经过食品处理后还能保全,这是DNA条码技术能起作用的关键。唯一的例外是罐头食品,高温和加酸处理破坏了DNA链,21个罐头样本只有一个能提取到DNA条码。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科学家从样品中提取DNA基因序列,学生们通过比对,可以确定样品的物种。 B.DNA条码证据对涉案的零售商或产品尚不能确定。
3
C.文中列举蟑螂、羽毛、旧发刷的例子,表明目前尚有很多的物种不能用DNA条码予以锁定。 D.因为高温和加酸处理破坏了DNA链,所以几乎无法从罐头食品中提取DNA条码。 15.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寿司门”风波就属于食品市场中“挂羊头卖狗肉”的把戏。 B.“寿司门”现象甚至会伤及到对食物过敏的人和有特定宗教信仰的人。
C.最近完成了基于DNA条码技术项目的两位纽约的学生发现了这起绝非偶然的事件。
D.DNA条码技术的出现可以对“寿司门”现象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 16.文中运用了列数据的说明方法,请举一例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2分) 阅读下边一篇文章,完成17—22题。(12分)
老 屋 李汉荣
老屋已经很老了, 它确切的年龄已不可考 ,它至少已有一百五十多岁了。修筑它的时候 ,遥远的京城皇宫里还住着君临天下的皇帝,文武百官们照例在早朝的时候,一律跪在天子的面前,霞光映红了一排排掀起的屁股,万岁万万岁的喊声惊动了早起的麻雀和刚刚入睡的蝙蝠。就在这个时候,万里之外的穷乡僻壤的一户人家, 在鸡鸣鸟叫声里点燃鞭炮,举行重修祖宅的奠基仪式。坐北朝南,负阴抱阳,风水先生根据祖传的智慧和神秘的数据,断定这必是一座吉宅。匠人们来了,泥匠、瓦匠、木匠、漆匠;劳工们来了,挑土的、和泥的、劈柴的、做饭的。妇人们 穿上压在箱底的花衣服 , 在这个劳碌的、热闹的日子里,舒展一下尘封已久的对生活的渴望;孩 子们在不认识的身影里奔来跑去,在紧张、辛劳的人群里抛洒不谙世事的喊声笑声,感受劳动和建筑,感受一座房子是怎样一寸一寸地成形,他们觉出了一种快感,还有一种神秘的意味;村子里的狗们都聚集到这里,它们是冲着灶火的香味来的,也是应着鞭炮声和孩子们欢快的声音来 的。它们,也是这奠基仪式的参加者,也许,在更古的时候,它们已确立了这个身份。它们含蓄、文雅地立于檐下或卧于墙角桌下,偶尔吐出 垂涎的舌头,又很快地收回去了,它们文质彬彬地等待着喜庆的高潮。哦,土地的节日,一座房屋站起来,炊烟升起,许多记忆也围绕着这座房子开始生长。
我坐在这百年老屋里,想那破土动工的清晨,那天大的吉日,已是一个永不可考的日子。 想那些媳妇们、孩子们、匠人们、劳工们,他们把汗水、技艺、手纹、呼吸、目光都筑进这墙壁,都存放进这柱、这椽、这窗、这门上,都深埋在这地基地板里,我坐在老屋里,其 实是坐在他们的身影里,坐在他们交织的手势和动作里。
我想起我的先人们,他们在这屋里走出走进,劳作、生育、做梦、谈话、生病、吃药;我尤其想起那些曾经出入于这座房屋的妇人们,她们有的是从这屋里嫁出去,有的是从远方娶进来,成为这屋子的“内人”,生儿育女、养老送终、纺织、缝补、洗菜„„她们以一代代青春延续了一个古老的家族,正是她们那渐渐变得苍老的手,细心地捡拾柴薪,拨亮灶火,扶起了那不绝如缕的炊烟。我的血脉里,不正流淌着她们身上的潮音 ? 我的手掌上,不正保存着她们的手纹 ? 我确信,我手指上那些“箩箩”“筐筐”,也曾经长在她们的手指上,她们是否也想象过:以后,会是一双什么手,拿去她们的“箩箩”“筐筐”?
4
我坐在老屋里就这么想着、想着,抬起头来,我看见门外浮动着远山的落日,像一枚硕大、熟透的橘子,缓缓地垂落、垂落。
我的一代代先人们,也曾经坐在我这个位置上,从这扇向旷野敞开的门口,目送同一轮落日。
暮色笼罩了四野,暮色灌满了老屋。
星光下,我遥看这老屋,心里升起一种深长的敬畏——
它像一座静穆的庙宇,寄存着岁月、生命、血脉流转的故事„„
——摘自《作文通讯》阅读版2010年第2期
17.通读全文,找出表现全文中心的一句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1段主要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研读作者在第1段中描写村中的“狗们”的句子,说说这样选材的用意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谈谈你对“我坐在老屋里,其实是坐在他们的身影里,坐在他们交织的手势和动作里”
这句话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分析“暮色笼罩了四野,暮色灌满了老屋”这句话的效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边对这篇文章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 ( )(2分)
A.面对老屋,作者思绪纷飞,想象的翅膀如粉蝶翩翩,穿越了历史,穿越了时空,走进了一个奇幻神妙的世界。
B.老屋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文章详细描述了作者在老屋里的联想和想象,没有实写。
C.作者写了老屋的建造过程、老屋中的人生际遇,寄寓了一种生生不息的传递的意思。
D.本文的语言富于韵致,清新、鲜活,很有张力,作者用精妙的语言呈现深妙的悟性,让读者能充分感受汉语的无穷魅力。
第三部分
23.作文。(40分)以“回家”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5